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 第81章 胜利的烦恼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第81章 胜利的烦恼

作者:明阳少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2 12:47:35

凛冬的寒风卷着纷扬的雪花,掠过青山堡高耸的角楼与厚重的城墙,却丝毫无法吹散笼罩在这座边陲堡垒上空的、那股浓烈到几乎要沸腾起来的喜庆暖流。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肥年。自开国以来,恐怕没有哪一支边军能像顾昭麾下的青山堡守备营这样,在腊月寒冬里,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为即将到来的新年献上如此厚重的大礼。剿灭黑旗军所缴获的金银钱粮,堆积如山,那些长期在刀尖上舔血、过着朝不保夕日子的军户士卒们,第一次在军饷之外,领到了一笔足以让他们家人过上两三年安稳日子的赏银。醇厚的老酒代替了平日里寡淡的劣酒,大块的肥肉取代了难以下咽的糙米饭,整个堡垒从上到下,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胜利的醇香与食物的芬芳,士兵们爽朗的笑声和划拳的喧闹声,几乎要将堡垒上空的铅云震散。

顾昭站在守备府二楼的廊下,静静地看着校场上那些围着篝火狂欢的士兵。他们有的满面通红地搂着同袍的肩膀,高唱着不成调的家乡小曲;有的则小心翼翼地将分到的银子一遍遍数了又数,脸上洋溢着一种近乎神圣的幸福光芒。这场胜利,是他亲手缔造的,这份喜悦,是他带给这些追随者的。按理说,他应当是那个最该享受此刻荣光的人,然而,他的眉头却在喧嚣的映衬下,不易察觉地紧锁着,深邃的目光越过欢腾的人群,投向了堡垒另一侧那个昼夜不息、始终被炉火映得一片通红的区域——工坊区。

那里,才是他这场“胜利”的心脏,也正是这颗心脏,此刻正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呻吟。

他转身走下楼阁,没有惊动任何人,独自一人穿过喧闹的人群,朝着那片与整个堡垒的节庆气氛格格不入的区域走去。越是靠近,空气中酒肉的香气便越是淡薄,取而代之的,是刺鼻的煤烟、滚烫的铁腥气以及一种高强度劳作下独特的汗酸味。震耳欲聋的欢笑声被更为规律、却也更为沉重的金属撞击声所取代,那“叮叮当当”的锤击声,像是无数颗沉重的心脏在焦虑地搏动。

还未踏入炼钢坊的大门,一个身影便如旋风般从里面冲了出来,险些与顾昭撞个满怀。来人满脸烟熏火燎的黑色,乱蓬蓬的头发上沾满了铁屑与草灰,一双眼睛布满了蛛网般的血丝,仿佛已经几十个时辰没有合眼。正是炼钢坊的总管,顾昭一手提拔起来的匠师——石铁生。

“大人!” 石铁生看见顾昭,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瞬间写满了激动与委屈,声音嘶哑得如同被砂纸打磨过一般。他的身后,还跟着七八个同样形容憔悴、满身油污的工匠,他们看着顾昭的眼神,充满了尊敬,却也无法掩饰那深入骨髓的疲惫。

“铁生,怎么了?过年了,怎么不让弟兄们歇歇?”顾昭扶住他,温言问道。

这一问,仿佛点燃了石铁生积压已久的火药桶,他那沙哑的嗓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哭腔:“大人!不是我们不想歇,是实在顶不住了啊!”

他伸出那双粗糙得如同老树皮、指甲缝里全是黑色铁屑的手,有些语无伦次地比划着:“您要我们造虎蹲炮,那玩意儿铸造起来费时费工,一炉铁水下去,稍有不慎就得报废;您又要我们加紧打造新式火铳的铳管,那得用最好的百炼钢,用钻床一点点地钻,比绣花还精细;现在,好不容易打赢了,您又要给全营换装新的钢刀和长矛……大人,咱们这炼钢坊加上新招来的学徒,满打满算也就这几十号人!兄弟们现在是两班倒,一天十二个时辰连轴转,眼睛一闭就是炉火,一睁眼就是铁锤,就算我们是铁打的身子,也经不住这么烧啊!”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语气中充满了无奈:“更要命的是,大人,这好钢就这么多!为了优先保证虎蹲炮和火铳管的用量,咱们已经把最好的钢料全都拨过去了。可前线补充上来的新兵,连像样的长矛都快配不齐了!总不能让他们拿着烧火棍上阵吧?咱们是打了胜仗,可家底子,却被您这一通折腾,快要掏空了!”

顾昭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他能看到石铁生眼中的血丝,能闻到他身上那股浓重的铁锈与汗水混合的气味,更能感受到他话语中那种纯粹为了把事情做好而产生的巨大压力。这不是抱怨,这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下属在濒临极限时的“哭诉”。

他拍了拍石铁生的肩膀,沉声道:“铁生,辛苦了。弟兄们的苦,我都知道。你提的问题,很对,是我……是我太急了。”

一句“我都知道”,一句“是我太急了”,让石铁生和身后的工匠们眼圈微微一红。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怕的是自己的苦累不被人理解,怕的是自己的付出化为泡影。

顾昭还没来得及细细安抚,另一个急匆匆的身影又从校场方向大步流星地赶了过来。那是新任“火铳营”队官王五,一个在战场上敢打敢拼的悍勇之士,此刻他脸上挂着一种极为复杂的表情,既有得到新式武器的兴奋,又有无法驾驭的苦恼。

“大人!”王五行了个军礼,嗓门依旧洪亮,“末将有事禀报!”

“说吧。”顾昭示意他不必多礼。

王五挠了挠头,脸上兴奋的红光一闪而过:“大人,您给咱们火铳营配发的纸壳弹,那可真是神仙玩意儿!以前装填火药、捅实、再放弹丸,一套下来黄花菜都凉了。现在一捅到底,装填速度快了何止一倍!弟兄们都说,要是早有这宝贝,打黑旗军那帮龟孙子能省一半的力气!”

他话锋一转,脸上的笑容瞬间变成了愁容:“可是,大人……这新火铳也太金贵了!用的是精钢,打几轮下来,枪管里全是黑灰,要是不及时用通条和油布清理,下一发子弹都塞不进去,甚至有炸膛的风险!还有,这枪管打得急了,热得能直接烫猪毛,弟兄们拿着都烫手!这要是战场上打红了眼,谁还顾得上这个?”

这还不是最让他头疼的,他指着远处一小片还在稀稀拉拉进行射击训练的区域,压低了声音,满是苦涩地说道:“最关键的是那个瞄准的法子,您教的那个叫什么……‘三点一线’,什么准星、照门、目标对齐,听着简单,可练起来太难了!咱们这帮大头兵,多是些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庄稼汉,让他们理解这个,比让他们去冲锋陷阵还难!现在营里一百多个新兵,练了快半个月了,真正能领会要诀、在五十步外打中靶子的,连一半都不到!剩下的一多半,一放枪还是习惯性地闭着眼睛,纯粹是听个响,壮个胆!”

王五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顾昭因为胜利而有些发热的头脑上。他一直以为,先进的武器配上正确的战术思想,就能带来一场军事上的革命。然而,他忽略了这场革命中最基础,也最关键的一环——人。

正当顾昭沉思之际,一个温和而沉稳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将军,石总管和王队官所言,只是表象,其根源在于,我们整个体系的成长,已经远远跟不上技术的发展了。”

顾昭回头,只见孙元化不知何时已经站在那里。这位从登州之乱中被他救下的火器大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那双洞察世事的眼睛里,充满了深思熟虑后的凝重。他手中拿着几卷文书,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数据。

孙元化走上前来,将一份份报告摊开在顾昭面前,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为这场“胜利的烦恼”做出了最终的总结陈词。

“将军,请看,”他指着石铁生的方向,“我们的炼钢坊,本质上还是一个手工作坊的集合体,依靠的是老师傅的经验和工匠们的体力。这种生产模式,去打造一些刀枪剑戟尚可,但要支撑起规模化的火炮与火铳生产,无异于让一名壮汉去绣出万丈锦绣,非不为也,是不能也。我们缺的不仅仅是人手,更是标准化的流程、能够提升效率的工具,以及一套能够源源不断培养出合格工匠的教育体系。这,是生产力的问题。”

接着,他又转向王五:“再看火铳营。我们拥有了超越这个时代的神兵利器,却试图将它交到一群目不识丁、从未接触过任何精密器械的士兵手中。让他们理解‘三点一线’,不亚于让他们去读懂《考工记》。士兵的教育水平,决定了他们能将手中武器的威力发挥出几成。一支由文盲组成的军队,哪怕手持利器,其战斗力也必然会大打折扣,甚至因为操作不当引发巨大的伤亡。这,是士兵素质与教育水平的问题。”

最后,孙元化收回目光,郑重地看着顾昭,说出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将军,将这两点归结起来,就是我们整个军队的组织架构问题。我们现在的军队,从后勤补给到士兵晋升,从战术操典到训练模式,依然是旧时代的产物。它就像一个旧瓶,而我们现在正试图往里面硬塞火器革命这壶新酒。瓶子,是会碎的。”

“不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士兵教育和军队组织架构这三大问题,”孙元化的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无比清晰而沉重,“我们现在所取得的一切优势,我们引以为傲的‘火器革命’,终究只会是建立在沙滩之上的空中楼阁,看似华美,却经不起任何一场真正风暴的考验。”

寒风呼啸,卷起地上的雪沫,打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周围鼎沸的人声仿佛在这一刻被隔绝开来,顾昭的世界里,只剩下孙元化那发人深省的话语,石铁生充满血丝的眼睛,以及王五那张既兴奋又苦恼的脸。

胜利的喜悦在这一刻被彻底冲刷干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和一种更加沉重的责任感。他意识到,打败黑旗军,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真正的敌人,不是那些看得见的流寇或敌军,而是根植于这个时代骨髓里的落后与局限。

一场比任何战争都更加艰难、更加深刻的变革,正在他的面前,缓缓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