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 第361章 天下无君—一份特殊的“讣告”

当朱由检那孤独而落寞的背影,消失在奉天殿厚重的门后,当那面象征着新生帝国的“日月山河”旗,在南京故宫的广场上空迎风招展之时,整个帝国,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陷入了一种诡异的、令人窒息的沉默之中。

然而,这沉默,仅仅是风暴来临前,那短暂的、压抑的平静。

第二天凌晨,当天光尚未刺破南京城上空的薄雾,无数的马蹄声和印刷机那独特的油墨香味,便一同唤醒了这座古老的都城。

不再是《大明皇家日报》,这份曾经为皇权喉舌的报纸,已经随着那场审判,被永远地封存进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崭新的、纸张和印刷质量都更胜一筹的《大明时报》。而今天,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特刊号外”的形式,被无数的投递员、士兵和政府职员,贴满了从秦淮河畔的酒楼茶肆,到最普通街巷的墙壁上的每一个角落。

这份特刊的整个版面,只刊登了一份文件。

没有使用皇帝专用的黄色,也没有任何龙纹的装饰。文件以醒目的黑色宋体字,占据了整个版面,其标题,足以让任何一个识字的读书人,都心跳骤停。

《告全民书》。

落款,是“中华第一共和国,最高国务委员会”。

这,就是顾昭为那个绵延了两千年的君主**时代,所撰写的、一份特殊的“讣告”。

“快来听啊!官府贴告示了!”

在南京城的一个市集口,一名戴着眼镜、穿着西山书院制服的年轻学生,正站在一张板凳上,手中拿着一份报纸,为周围里三层外三层、几乎全是文盲的普通百姓,大声地诵读着。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家一姓之私产也。君主之设,本为牧民,然历朝历代,君权泛滥,致使公器私用,黎民遭殃……今,前明君朱由检,深感天下疲敝,民生多艰,皆因君权过重而起。故,上承天意,下顺民心,决意行千古未有之壮举,‘还政于民’!将天下之权,归还天下之百姓……”

学生的声音清朗而激昂,但听在周围百姓的耳朵里,却如同天方夜谭。

“啥?啥意思?”一个卖菜的老农,满脸困惑地问旁边的人,“皇帝老爷……不当皇帝了?”

“好像是这个意思,”一个看起来精明些的小商人,咂摸着嘴里的味道,“这上面说,皇帝老爷自己觉得,这天下不是他老朱家的,是咱们所有人的!他要把权力还给咱们!”

此言一出,人群中响起一阵嗡嗡的议论和不敢相信的笑声。

“胡扯吧?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就是,皇帝不当皇帝了?那谁来管咱们?难不成,让咱们自己管自己?”

那名学生清了清嗓子,提高了声音,继续念道:“……护国首相顾昭,感佩前君之德,不忍其功业有瑕,遂顺应民意,率内阁与军民代表,‘协助’前君完成此不世之功!此非谋逆,乃为大忠!自今日起,君王之号废除,国体改为共和,以《帝国宪章》为根本,以最高国务委员会为施政中枢,以帝国最高法院为法理准绳。凡我中华之民,无论贵贱,皆为国家之‘公民’!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之理念,终成现实!”

这份由顾昭亲自审定、内阁文宣部反复推敲的《告全民书》,通篇使用最平实易懂的白话文,巧妙地将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和军事逼宫,包装成了一场由皇帝主动发起、由忠臣协助完成的、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政治禅让”。

它没有称朱由检为“罪人”,反而将其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大德”的、自我牺牲的“前君”,将所有的罪责,都推给了“君主制度”本身。同时,又将顾昭和他的团体,定义为帮助皇帝完成这伟大事业的“忠臣”。

这套说辞,在法理和道德上,几乎无懈可击,充满了令人难以辩驳的、自圆其说的逻辑力量。

对于那些世世代代被皇权压在最底层的普通民众来说,虽然他们不太理解“共和”、“公民”这些新词的真正含义,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们混沌蒙昧的内心。他们无法不为此感到一种发自肺腑的新奇与认同。

然而,当这份“讣告”,传到那些真正掌握着旧时代话语权的阶层手中时,所引发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一场剧烈的思想地震。

江南,松江府。

钱谦益的私人园林“绛云楼”内,流水淙淙,假山奇石,一派风雅。但此刻,聚集在这里的一众江南士绅大儒们,脸上却没有半点闲情逸致。他们的面色,比窗外的冬雨还要阴沉。

一份《大明时报》的号外,被狠狠地摔在了紫檀木的桌案上。

“无耻!无耻之尤!”一位老翰林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那份报纸,嘴唇哆嗦着,“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明明是弑君囚父的乱臣贼子,竟敢自比周公、霍光!还将那亡国之君,粉饰成尧舜禅让的圣主!我……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钱谦益沉默地端着茶杯,但那微微颤抖的手,却暴露了他内心的极度不平静。他的目光,没有停留在那些粉饰之词上,而是死死地盯着“主权在民”和“国体改为共和”这几个字。

他比那些还在为“忠奸”之名而愤怒的同僚,看得更远,也因此,感到了更深层次的、彻骨的寒意。

“诸位,”他缓缓开口,声音沙哑,“我们,或许都看错顾昭了。”

众人安静下来,看向他。

“我等先前以为,他不过是曹操、王莽之流。所求者,无非是夺我等的钱,分我等的地,最终,再坐上那把龙椅罢了。”钱谦益放下茶杯,眼中闪过一丝绝望,“但现在看来,我等大错特错。”

“他要的,根本不是那个皇位!”

“他夺我钱粮,是为了养他的新军;他分我田地,是为了收买底层的人心;如今,他对皇帝的这场‘审判’,更是要彻底掘了我们这些读书人,乃至整个儒家学说,安身立命的根啊!”

他的声音,透着一股森然的寒意。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纲常伦理,是他要摧毁的东西!他要建立的,是一个没有君父,只有‘法律’和‘公民’的怪物世界!到那时,我等所学的圣贤之言,将变成一堆废纸!我等所维系的家族门第,将成为无根之木!这……这是你死我活之争!是道统之争啊!”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继而,便是更深的恐惧和死一般的寂静。他们终于意识到,顾昭想要的,不仅仅是改朝换代,而是要将他们整个阶层,连同他们所信奉和赖以生存的一切,都彻底地、干干净净地,埋葬掉。

与绛云楼内的阴郁绝望截然相反,在京郊的西山书院,以及遍布全国的新军军营里,这份《告全民书》,却引发了一场狂欢。

书院的礼堂里,学生们自发地组织起了辩论会。他们通宵达旦地讨论着“君主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什么是共和制”、“一个没有皇帝的国家将如何运转”等全新的课题。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一种参与并创造历史的、前所未有的兴奋与光彩。

新军的营房里,那些识字的军官和教导员,正在为士兵们逐字逐句地解读这份文件。当听到“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时,这些绝大多数都出身贫苦的士兵们,爆发出了雷鸣般的、发自肺腑的欢呼。他们将那份报纸,如圣物般贴在墙上,仿佛那就是他们为之战斗的终极意义。

而那些散布在全国各地,被圈禁在高墙之内的朱姓藩王们,则陷入了一种极为复杂的情绪之中。

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藩王,在读完报纸后,先是将那份报纸撕得粉碎,痛骂顾昭是“篡国之贼”,但当他冷静下来,看着窗外那永远也走不出去的院墙,又想起之前顾昭颁布的、允许他们出海建藩的《藩王出海令》,心中却又忍不住升起一丝异样的念头。

朱家的天下,是完了。但对于他们这些生来就是囚徒的宗室而言,这……会不会也是一种解脱?摆脱这个囚笼,去海外,哪怕是当一个富家翁,是不是也比在这里坐以待毙,要好得多?

一场剧烈的社会变革,就这样,以一种奇特而深刻的方式,撬动了每一个阶层的心。

南京城南,静思园。

这里曾是某位前朝勋贵的府邸,如今,被禁军里三层外三层地看管起来,成了朱由检度过余生的牢笼。

园内的景致依然秀美,但对于朱由检来说,不过是从一个更大的囚笼,换到了一个更小的囚笼。

他没有见到顾昭。

这场“世纪审判”结束后,顾昭就仿佛忘记了他的存在。第一个前来探望他的“访客”,是一个他做梦也想不到的人。

王承恩。

那个在他煤山上吊之前,就应该已经死去的、他曾经最信任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他被顾昭的人救了下来,如今,作为皇室财产的“监管人”,代表顾昭而来。

王承恩没有穿太监的蟒袍,只是一身朴素的管家服饰。他提着一个食盒,平静地走进了朱由检的书房。

“老奴,见过……先生。”王承恩躬身行礼,那一声“先生”,让朱由检的身体,猛地一颤。

朱由检看着眼前这个面容依旧恭顺,但眼神中却再无半分畏惧的老奴,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什么。

王承恩将食盒打开,里面是几样精致的家常小菜,和一封信。

“这是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给您的信,他们,还有宫里所有的人,都安然无恙,已经被妥善安置在另一处宅邸,衣食无忧。”王承恩平静地说道,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他顿了顿,抬起头,看着朱由检那张毫无血色的脸,继续说道:“先生,护国首相让老奴给您带一句话。”

“天下大势已定。先生您只要在这静思园中,安稳度日,读书养性,则家人可保无虞,朱氏列祖列宗的宗庙,亦可永享祭祀,不会断绝。”

他的声音,依旧是那么的轻柔,但话语中那不容置疑的、冰冷的警告,却清晰无比。

“若先生心中,还生妄念,还想着您那未竟的‘事业’,那么,辽东那颗被送去展览的豪格的人头,就是前车之鉴。到那时,悔之,晚矣。”

说完,王承恩再次深深一躬,便转身,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朱由检没有挽留,也没有说话。他只是缓缓走到窗前,推开了窗户。

窗外,是南京城繁华的市井。远处,工厂那高大的烟囱,正冒着滚滚的黑烟。一阵悠长的、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火车汽笛声,穿过城市的喧嚣,清晰地传了过来。

他第一次,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审视着这个他曾经名义上拥有,但却从未理解过的国家。他看到了活力,看到了秩序,也看到了那种他从未见过的、属于平民百姓的勃勃生机。

他突然意识到,就算没有那场“兵谏”,就算他真的在宣府竖起了大旗,他所要对抗的,也绝不仅仅是顾昭个人。他要对抗的,是这整个正在被钢铁、煤炭和新思想所驱动的、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

他,输得不冤。

一股无尽的悲凉,夹杂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非纯粹憎恨的复杂情绪,涌上了他的心头。他看着那滚滚的浓烟,惨然一笑,低声喃喃道:

“顾昭……你赢了……朕……不,我……输得……心服口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