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 第337章 铁轨的延伸与“北方之心”

昭武二年的天花之疫,以一种谁也未曾预料到的方式,成为了顾昭个人权威与新政合法性的“加冕典礼”。当一个国家的最高领袖,敢于用自己的生命去验证一条救民于水火的道路,并且最终获得了成功时,他所收获的,将是远超世俗权力的、近乎于信仰的拥戴。

在这场胜利之后,共和国的内部凝聚力,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再也没有人敢于公开质疑“格物致知”的正确性,也再也没有人敢于挑战护国主那如同神谕般的命令。

于是,当顾昭将目光再次投向那片广袤而沉寂的北方大地时,整个帝国的战争机器与建设机器,便以一种更加恐怖的效率,为了同一个目标而轰然运转。

这个目标,就是那条已经默默修建了近两年的、连接着旧帝国的都城北京与蒙古草原腹地归化城的战略大动脉——京归铁路。

这不仅仅是一条铁路。在顾昭的宏大蓝图中,它是插入蒙古高原的一根巨大的钢铁抽血管,是一条能将中原王朝的军事、经济和文化力量,在短短数日之内,投送到草原心脏的生命线。它将彻底终结数千年来,农耕文明在面对游牧骑兵时,因动员缓慢、后勤艰难而始终处于被动防御的窘迫历史。

然而,这条奇迹之路的铺就,是用无尽的汗水、鲜血乃至生命浇筑而成的。

数十万由退役老兵、收编的流民和“劳动改造”的囚犯所组成的建设兵团,在这条长达千里的战线上,与严酷的大自然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他们要穿越层峦叠嶂的燕山山脉,要跨过水流湍急的桑干河,更要在一望无际、黄沙漫天的蒙古戈壁上,一寸一寸地向前推进。

夏日,戈壁上的地表温度,足以将鸡蛋烤熟,铁轨在烈日下烫得能灼伤人的皮肤;冬日,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化作白毛风,卷着刀子般的冰雪,能将人的骨头都冻僵。无数的士兵和劳工,倒在了热射病、冻伤和繁重劳动的重压之下,永远地长眠在了这片他们亲手建设的土地上。

在建设兵团的军史上,记录着一个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故事。昭武二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在夜间席卷了居庸关附近的一处工地。为了保护一段刚刚铺设完成、尚未完全固定的路基不被冲垮,一个名叫张虎的、年仅十九岁的年轻士兵,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身体死死抱住一根关键的枕木,最终被卷入滔滔洪流,壮烈牺牲。当战友们找到他的遗体时,他的双手,依然保持着紧紧环抱的姿势。

正是靠着千千万万个如张虎这般普通人的牺牲与奉献,这条黑色的铁龙,终于在昭武三年的盛夏,贯穿了燕山,越过了戈壁,将它坚硬的触角,牢牢地扎根在了归化城的土地上。

昭武三年,七月十五。

归化城,这座曾经的土默特部汗城,如今已经被共和国正式更名为“归绥”,取“归顺和绥靖”之意。然而,今日的归绥,却丝毫没有“绥靖”的安静,而是沉浸在一片盛大的、充满了期待与躁动的狂欢之中。

城南,一座崭新的、融合了中原建筑风格与蒙古元素的宏伟火车站,已经拔地而起。车站前那巨大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共和国的黑底白虎旗与各蒙古部落的旗帜,一同在草原的烈风中猎猎作响。

顾昭亲临此地,主持这场足以改变历史的通车大典。

在他的身边,站着所有漠南蒙古的重要人物。曾经不可一世、如今却神态恭顺的察哈尔部末代大汗林丹汗;作为共和国最坚定盟友、满脸喜色的科尔沁部首领巴图;以及其他数十位大大小小的蒙古王公。他们都穿着自己部族最华丽的传统服饰,珠光宝气,却掩饰不住眼神中的那一丝紧张与茫然。

在他们的对面,是一排排精神抖擞、军容严整的镇北军士兵,以及来自南京的内阁官员和议会代表。

古老的驼铃声,与远处城市建设工地的嘈杂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妙而又充满了时代变革冲击力的交响。

吉时已到,顾昭走上高台,他的声音通过几个并排摆放的铁皮扩音器,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广场。

“今日,我站在这里,不是以一个征服者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建设者的身份。这条铁路,它带来的,不应是战争和奴役,而应是贸易、繁荣和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从今天起,草原的牛羊,最快只需要三天,就能到达北京的餐桌;而中原的茶叶、布匹和铁器,也将源源不断地运到这里,让每一个蒙古同胞,都能享受到文明的便利!这条路,是一条通往共同富裕的繁荣之路!”

话音刚落,一阵悠扬的汽笛声,突然从遥远的地平线尽头传来。

呜——呜——

那声音,初时还很遥远,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穿透力,压过了广场上所有的嘈杂。它不像牛角号,不像马头琴,那是一种充满了力量与节奏的、属于钢铁和火焰的咆哮!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

只见遥远的地平线上,一缕黑色的浓烟,正笔直地升起。紧接着,一个巨大的黑色“怪物”,正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奔马也望尘莫及的速度,沿着那两条笔直的铁轨,向着车站呼啸而来!

“长生天啊!那是什么?!”一名年轻的蒙古王公,吓得脸色惨白,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的弯刀。

“是……是顾昭的‘铁龙’!”巴图见多识广,曾在北京见过火车的模型,但当他亲眼看到这个庞然大物以雷霆万钧之势冲过来时,心脏依旧被巨大的震撼攥紧了。

近了!更近了!

那巨大的、黑色的钢铁车头,喷吐着白色的蒸汽,如同传说中的恶兽在喘息。它那庞大的身躯,在铁轨上发出“况且、况且”的、富有节奏的轰鸣,每一次轰鸣,都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每一个蒙古王公的心上。广场上,一些胆小的战马,早已被这头钢铁巨兽的威势吓得哀鸣不止,任凭主人如何安抚都无法平静。

最终,在一阵刺耳的、金属摩擦的尖啸声和巨大的蒸汽释放声中,这列火车,稳稳地停靠在了崭新的月台旁。

整个广场,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蒙古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同一种表情——那是混合了恐惧、敬畏、迷茫与彻底绝望的、被另一个维度的力量所碾压的表情。

骑兵,一直是他们引以为傲的、赖以生存的根本。他们最快的战马,日行三百里,已是极限。可眼前这个怪物,竟然能拉着数十节沉重的车厢,在短短三天之内,跑完过去需要一个多月的路程!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从此以后,只要共和国愿意,他们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间,将成千上万的大军、数之不尽的火炮和粮草,精准地投送到草原的任何一个角落。任何形式的叛乱、任何企图恢复旧日荣光的挣扎,在这头钢铁巨兽面前,都将变得像一场可笑的、幼稚的童话。

巴图失魂落魄地走下高台,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了那冰冷的铁轨旁边。他颤抖着伸出手,抚摸着那坚硬、冰冷、光滑的铁轨。这简简单单的两根铁条,在他眼中,却仿佛成了锁住整个草原命运的、无法挣脱的枷锁。

他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却带着一种万念俱灰的悲凉。

“长生天啊……有了这个东西,从北京到草原,只需要三天……我们……我们再也不可能战胜他们了。”

这一刻,所有反抗的念头,所有不切实际的野心,都在这冰冷的铁轨和滚烫的蒸汽面前,被彻底碾碎,烟消云散。

而顾昭,则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从容地走到了第一节货运车厢前。随着车厢门的打开,一匹匹色泽鲜亮、包装精美的江南丝绸,一箱箱印着“皇家商行”字样的福建茶叶砖,一袋袋洁白细腻的淮南食盐,如同瀑布般,展现在所有蒙古人面前。

震撼之后,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铁路的通车,彻底改变了归绥城的命运。

它不再是一个孤悬塞外的边境小城,而是骤然崛起,成为了连接中原、蒙古、后金故地(辽东)乃至更北方的俄罗斯商路的巨大物流和商业枢纽。

无数的汉人商队、蒙古牧民、西域胡商,甚至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冒险家,都汇聚于此。古老的驼队与新兴的火车并行不悖,汉人的商铺与蒙古的帐篷错落共存。在这里,你可以用一车皮的羊毛,换回足够一个部落用上一整年的茶叶和布匹。

皇家银行在这里设立了北方最大的分行,发行印有蒙汉双语的“归绥商票”,迅速取代了原始的以物易物。一座座工厂、仓库、旅店拔地而起,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商业都市,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

顾昭站在车站的最高处,俯瞰着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对身边的毕自严说道:“这里,就是我规划中的‘北方之心’。军事和政治上的征服,永远是暂时的。只有当经济的血脉,将他们与我们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让他们再也离不开我们的时候,这片草原,才算真正地,永远地,成为了中华的一部分。”

铁路的汽笛声,再次响起,悠长而洪亮。它宣告着一个旧时代的彻底终结,和一个新时代的正式来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