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 第334章 看不见的敌人—天花之疫

当常宇的巡回法庭在湖广之地用雷霆手段树立法度,将旧有的乡绅宗族势力震慑得噤若寒蝉之时,新生的共和国似乎正沿着顾昭规划的轨道,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姿态稳步向前。法律、工业、贸易、军事……每一项指标,都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着。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这种日新月异的昂扬氛围中时,一个看不见的敌人,正悄无声息地,从这个庞大帝国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落,露出了它狰狞的獠牙。

昭武二年,初夏。山西,平定州,一个名叫“下柳村”的偏远村庄。

最初,只是村东头的王家三小子,发起了高烧。几天后,他那小小的脸上、身上,开始冒出一些红色的疹子,继而变成晶亮的水疱。村里的赤脚医生只当是寻常的“发水珠”,开了几副清热解毒的草药,但病情却丝毫没有好转。几天之后,那个可怜的孩子,就在痛苦的挣扎中,停止了呼吸。

悲剧并未就此结束。很快,与王家有过接触的邻居,也开始出现同样的症状。发热,出疹,起疱……如同一个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恐慌和死亡,迅速在这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庄里蔓延开来。

当第一个清醒的村民,喊出那个让所有人肝胆俱裂的名字时,整个村庄的天,都塌了。

“天花!是天花!”

这个在古代等同于“死亡宣判”的词汇,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击碎了所有人的侥幸。寂静,一种比哭喊更加令人恐惧的绝望,笼罩了整个下柳村。家家户户大门紧闭,曾经鸡犬相闻的乡间小道,变得死一般沉寂。空气中,弥漫着草药、污秽和尸体腐烂混合而成的、令人作呕的甜腥气息。

消息传到州府,平定知州吓得魂飞魄散。他没有任何办法,也根本不敢有任何办法。面对这种“天谴”般的不治之症,历朝历代的官府,都只有一个最原始、也最残忍的选择。

他立刻调集了数百名州兵,将整个下柳村以及周边的几个村落,用一道严密的封锁线,彻底围死。任何人不得进出,村口的路被挖断,桥梁被拆毁。州兵们远远地拉着弓箭,对着任何试图靠近封锁线的村民,发出死亡的警告。

封村,然后,听天由命。任由里面的人,在绝望、病痛和饥饿中,自生自灭。

在知州看来,这是为了保全更多人,唯一能做的“德政”。

然而,病毒的传播,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下柳村被彻底封锁之前,已经有几名不知自己被感染的商人,离开了那里,前往了更加繁华的市镇。

一场巨大的、非军事的危机,如同燎原之火,开始在广袤的北方大地上,熊熊燃起。

当第一份关于山西疫情的加急奏报,摆在南京内阁首辅毕自严的案头时,这位老人的手,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他经历过无数次财政危机、官场倾轧,但这一次,他面对的,是一个连皇帝都束手无策的、来自上天的敌人。

消息很快传开,整个南京城,瞬间陷入了一片巨大的恐慌之中。人们开始抢购米粮和药材,街上的行人明显减少,每个人都用警惕的眼神,打量着身边的人。

而比疫情本身传播更快的,是谣言。

那些在政治改革中被剥夺了特权、对顾昭恨之入骨的旧势力,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立刻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天谴!这就是天谴!”

“顾昭逆天而行,废黜君父,兴办那些吞云吐雾的‘妖厂’,触怒了上天!这天花,就是上天降下的惩罚!”

“我早就听说了,那西山书院里,搞的那些什么‘化学’,就是西洋传来的炼金妖术,如今妖术反噬,报应来了!”

各种恶毒而又极具煽动性的谣言,通过茶馆、酒肆,通过那些依旧心怀故国的读书人之口,迅速传遍了朝野。一时间,人心惶惶,甚至一些在新政中获益的市民,也开始将信将疑。刚刚建立起来的、对新政权的信任,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面前,显得脆弱不堪。

内阁之中,也响起了质疑的声音。一些老臣上书,请求护国主下“罪己诏”,暂停新政,祭天祈福,以平息“天怒”。

所有的压力,最终都汇集到了护国主府,汇集到了顾昭的身上。

然而,当所有人都以为这位权倾天下的护国主会为此焦头烂额之时,顾昭的反应,却冷静得可怕。

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他走出书房时,手中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被他命名为“科学防疫”的应对方案。

他立刻召开最高国务委员会紧急会议,面对所有忧心忡忡的阁员和将领,他第一句话,就如同一根定海神针,稳定了所有人的心。

“天花,不是天谴,而是一种疾病。既然是病,就不是靠祈祷能治好的。从现在起,帝国进入最高等级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一切防疫事宜,由我亲自总揽!”

紧接着,一道道清晰而果决的命令,从护国主府发出,以前所未有的效率,传达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第一,成立“中央防疫总指挥部”。由最懂格物致知、对新学问接受最快的国家科学院院长孙元化挂帅,全权负责防疫工作。指挥部整合了西山书院医学院的全部师生、军队中所有的医疗兵、以及各级地方官府的力量,形成一个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

第二,实施最严格的“强制隔离与军事检疫”。顾昭直接调动了距离疫区最近的两个镇北军整编师,用钢铁和纪律,取代了地方官府那种消极的“封村”。他们以雷霆之势,在疫区外围,建立了三道封锁线。所有村庄、市镇,被严格划分为“隔离区”(已爆发疫情)、“治疗区”(由军医和医学院学生进驻,对病患进行有限的治疗和护理)和“安全区”。所有进出疫区的人员、车辆和物资,都必须经过数道关卡的严格检查和消毒。大量的石灰水、酿酒厂紧急生产的高浓度酒精,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用于环境和人员的消毒。这套在后世看来是常识的防疫体系,在这个时代,却显得如此的先进和不可思议。

第三,发动舆论战争,进行全民科普与教育。顾昭深知,战胜恐慌,比战胜病毒本身更为重要。他命令《大明皇家日报》连续三天,用整个头版,刊登由他亲自撰写的科普文章——《告全体国民书:正确认识天花,科学战胜瘟疫》。

文章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第一次向这个时代的民众,揭示了瘟疫的真相。

“……天花非鬼神之怒,乃是一种肉眼不可见的、名为‘病毒’的微小虫子所致。此虫随人之呼吸、接触而传播……故防疫之要,在于‘断其路,洁其身’……凡我大明子民,自今日起,需行以下数事:一,无事不出门,出门必戴口罩(报纸附上了口罩的制作方法);二,勤洗手,饭前便后、归家之后,必用皂角、清水洗手;三,不信谣,不传谣,一切消息以本报和官府通告为准,凡散布天谴论者,以动摇国本论处!……”

同时,大量的宣传队,带着报纸和扩音器,走遍了各大城市和乡镇,反复宣传这些简单的防疫知识。顾昭用最现代的宣传手段,与盘踞在人们心中数千年的迷信思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

顾昭的这三板斧下去,效果立竿见影。军队的强力介入,迅速控制了疫情的无序蔓延。而报纸的科普宣传,则像一剂强心针,极大地缓解了民众的恐慌,让“天谴论”的市场,大大缩小。人们开始学着戴上简易的口罩,开始注重个人卫生。

然而,顾昭心中比谁都清楚,隔离、消毒、宣传,这些都只是治标的手段,是在围堵洪水,而无法根除源头。只要还有一个天花病人存在,这场战争,就远没有结束。

他需要一把能够彻底终结这场瘟疫的、终极的武器。

深夜,西山大营,一间戒备森严的、被命名为“神农”的秘密实验室里,灯火通明。

顾昭召集了孙元化,以及几名当初随他从欧洲归来的、最有经验的西医。

他没有直接说出“牛痘”这个词,而是用一种引导的方式,向这些当代最顶尖的医学专家,提出了一个问题。

“诸位,我少年时,曾听闻乡间有奇事。一些挤牛乳的女工,手上会生出一种类似天花的疱疹,但症状轻微,数日即愈。而得过这种‘牛疮’的女工,似乎……就再也不会得上要人命的天花了。此事,你们可曾听闻?”

孙元化和几位西医都陷入了沉思。这种乡野传闻,他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但从未有人将其与天花的防治联系在一起。

在顾昭的引导和启发下,一个大胆而疯狂的念头,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是否可以用牛身上的“疮”,来对抗人身上的“花”?

“我命名此法为‘接种牛痘’。”顾昭看着众人震惊的眼神,一字一句地说道,“我命令你们,立刻开始实验。首先,在动物身上,比如,我们从南洋运来的猴子。验证其安全性与有效性!”

接下来的半个月,孙元化带领的团队,夜以继日地进行着秘密实验。他们成功地从一头患病的牛身上,提取到了痘浆,并将其接种到了几只健康的猴子身上。猴子们如预料般出现了轻微的发热和出疹,但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最关键的一步来了。当他们再将致命的天花病毒,注入这些痊愈的猴子体内时,奇迹发生了——这些猴子,安然无恙!

实验成功了!

当孙元化拿着那份记录着完整实验数据的报告,双手颤抖地呈给顾昭时,这位一生钻研格物的老人,激动得老泪纵横。

“护国主!天佑中华!此乃神术!神术啊!”

然而,动物实验的成功,并不代表可以立刻用于人体。谁来做这第一个接种牛痘的“白老鼠”?这其中蕴含的风险,无人能够估量。万一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孙元化当仁不让地说道:“护国主,老臣愿为天下苍生,一试此法!”

几名西医和将领也纷纷请命。

顾昭却一一拒绝了。他看着他们,眼神平静而坚定。

他知道,这是他作为这个时代“先知”的责任,更是他巩固自己“神性”与“权威”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敢于用自己的生命,去为万民承担风险的领袖,其威望,将超越世间一切君王。

他缓缓地卷起了自己左臂的衣袖,露出了结实而有力的手臂。

他看着目瞪口呆的孙元化,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出了那句足以载入史册的话。

“不必争了。”

“我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