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 第316章 一封来自“皇帝”的信

金融战的捷报,通过电报系统,第一时间从天津传到了山西前线顾昭的大帐之中。

当王五兴奋地念完侯三那封充满了扬眉吐气之情的电报,详细描述了京城那场惊心动魄的金融攻防战之后,整个大帐内的气氛,都为之一松。

从经济突袭,到粮食战争,再到金融绞杀,他们与那个名为“西风烈”的庞然大物,进行了三个回合的惨烈搏杀。虽然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但最终的结果,是他们以三战全胜的姿态,暂时扼住了这头巨兽的咽喉。

然而,作为主帅的顾昭,脸上却没有流露出丝毫的喜悦。

他的目光,落在书案上另外一份刚刚由京城八百里加急送抵的、带着皇家火漆印的密信上。那明黄色的绸缎和猩红的火漆,在跳动的烛光下,显得格外沉重,仿佛承载的不是皇帝的嘉奖,而是一座无形的大山。

他有一种预感,这场与晋商的战争,最凶险的敌人,从来都不是白明礼和他身后那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你们都先下去吧。”顾昭挥了挥手,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待王五等人躬身退下,偌大的帅帐内,便只剩下顾昭一人,以及那在烛火下摇曳的、孤单的身影。

他伸出手,用小刀小心翼翼地挑开火漆,展开了那份来自紫禁城、来自大明帝国最高统治者的“亲笔信”。

信是用上好的澄心堂纸书写,字迹瘦劲有力,带着一种独属于帝王的威严与峭拔,正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笔迹。

信的开篇,充满了帝王对功臣的温情与嘉奖。

“镇国公顾昭爱卿:览汝奏章,知卿至山西,旬月之间,便平抑粮价,安抚地方,使百万生民免于饥馑之苦,朕心甚慰……”

崇祯在信中,毫不吝啬地对顾昭在山西的所作所为大加赞赏,称其为“国之柱石,民之干城”,并表示已经下旨,对山西巡抚及一干地方官员在粮食危机中的“失察”之罪,予以严厉申斥。

这一字一句,都写得情真意切,充满了对顾昭的信任与支持,仿佛他们依旧是那对在大明这艘即将沉没的破船上,彼此扶持、力挽狂澜的最佳搭档。

若是一个普通的臣子,读到这里,恐怕早已感激涕零,恨不得立刻为皇帝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顾昭的眼神却依旧平静如水,他继续往下读。

信的中段,谈及了京城的金融风波。皇帝同样对“皇家银行”在此次风波中的沉稳表现予以肯定,并轻描淡写地表示,已命五城兵马司与顺天府,严查“恶意散布谣言,动摇京城金融之徒”。

一切,都显得那么的顺理成章,那么的“君圣臣贤”。

然而,当顾昭的目光,落到信件的末尾时,他那双古井无波的眸子,骤然收缩。

那是一段看似随意,如同闲话家常般的“闲笔”。

“……闻爱卿近日与山西商贾略有纷争,此皆商贾逐利之本性,不足为虑。然晋商乃我大明财赋之源,输边济饷,历有大功。爱卿在外,当以安抚为主,切不可操之过急,致使地方动荡,误了朕的剿匪安内大计。若有需用,可与乔五等人商议,朕已命其全力襄助……”

短短几行字,却如同一柄淬了剧毒的冰锥,瞬间刺透了信纸上那些温情的伪装,狠狠地扎进了顾昭的心底,带来一股彻骨的寒意。

他将信纸缓缓地放在桌上,身体向后靠在冰冷的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帅帐内,一片死寂。只有烛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显得格外刺耳。

过了许久,顾昭才重新睁开眼睛。只是那双原本锐利如鹰的眸子里,此刻,却只剩下了一片深不见底的冰冷与失望。

这封信,在他眼中,已经不再是一封简单的君臣通信。它是一面镜子,一面清清楚楚、毫不留情地照出了帝王心术最深处、最真实样貌的照妖镜。

他从这段话里,读出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警告。

“与山西商贾略有纷争”、“商贾逐利之本性,不足为虑”——这是皇帝在告诉他:你和“西风烈”斗得你死我活,我全都知道。但是,在我看来,这不过是“纷争”而已,是商人的本性,不值得你如此大动干戈。

“晋商乃我大明财赋之源,输边济饷,历有大功”——这才是真正的重点!皇帝在提醒他,这些晋商,这些你眼中的“国蠹”,对我,对我的朝廷,是有用的!他们能为我提供稳定的财源,能为我的边军输送粮饷。

“当以安抚为主,切不可操之过急,致使地方动荡”——这是**裸的告诫了。皇帝并没有旗帜鲜明地支持他,反而在“和稀泥”,让他不要把事情闹大,不要为了所谓的“正义”,影响了“稳定”。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在崇祯皇帝的心中,他这个力挽狂澜的镇国公的分量,或许,并没有那些能为皇权直接输血、提供稳定财源的“旧势力”来得重要。

说明皇帝需要的,不是一场彻底的、刮骨疗毒式的改革,而仅仅是“平稳”。他可以容忍顾昭去剿匪、去练新军、去开海,因为这些都能在短期内增强他的统治。但他绝不容忍顾昭,去触碰那些盘根错节、与皇权利益深度绑定的核心利益集团!

这封信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顾昭与皇帝,在根本的目标上,出现了无法弥合的分歧。

顾昭想要的,是一个全新的、健康的、属于天下万民的大明。

而崇祯想要的,只是一个能被他牢牢掌控的、财政得以强化的、属于他朱家的大明旧帝国!

如果说,这第一层意思,让顾昭感到的是深深的失望。那么,第二层意思,则让他感到了一股从脚底直冲天灵盖的寒意。

“若有需用,可与乔五等人商议,朕已命其全力襄助……”

“乔五爷!”

这个被皇帝看似不经意间点出来的名字,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劈开了顾昭心中所有的侥幸。

乔五爷,这位在江南与顾昭结盟,并在刚刚结束的金融战中,起到了“同业拆借”关键作用的新晋盟友,竟然……是皇帝的人?

不,或许说,他首先是皇帝的臣子,其次,才是顾昭的盟友。

这看似是皇帝在为顾昭提供支持,告诉他,我派了人帮你。但实际上,这是一招何其毒辣的离间计!

皇帝在用一种最温和的方式,向顾昭展示他的掌控力:你以为乔五是你的人?你以为你在江南建立的金融同盟,是你自己的力量?错了!那一切,都在我的注视之下。乔五的行动,是在我的授意之下!你的一举一动,你所有的底牌,我都知道。

这是一种无声的宣示,一种帝王式的敲打。

它在告诉顾昭:你,永远不要妄想,能跳出我的手掌心。

这一刻,顾昭彻底明白了。

从始至终,崇祯皇帝都未曾真正地信任过他。皇帝只是在利用他,利用他的能力,去砍掉那些皇帝自己想砍,却又不敢砍、不能砍的敌人。

当他这把刀,砍向流寇,砍向建奴,甚至砍向那些腐朽的文官集团时,皇帝会为他喝彩,为他递上嘉奖。

可是,当他这把刀,开始试图去触碰那些支撑着皇权,与皇帝本人有着千丝万缕利益纠葛的“核心集团”时,皇帝便会毫不犹豫地,为这把过于锋利的刀,套上枷锁。

君臣之间那看似牢不可破的信任,在这一刻,如同那套被白明礼摔碎的官窑茶具,裂痕遍布,再也无法弥合。

顾昭缓缓地站起身,走到炭盆前。

他看着那封字迹瘦劲的信,久久不语。最初的愤怒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绝对的冰冷。

他终于意识到,崇祯皇帝,不仅是他名义上的“盟友”,更是他未来要走的那条路上,最根本、最无法绕开,也最强大的障碍。

他想要救这个天下,就必须扫清一切的阻碍。

无论是盘踞山西的财阀,还是……高踞龙椅之上的君王。

“哗啦。”

信纸被投入炭盆,遇到火星,瞬间燃起一团明亮的火焰。那明黄色的绸缎,在火焰中卷曲、焦黑,最后,化作一缕飞灰。

也烧掉了顾昭心中,对这个皇帝,最后一丝的幻想。

这封信,没有能够阻止他,反而成为了最强烈的催化剂。他下定决心,必须用最快、最彻底、最不留后患的方式,解决掉“西风烈”这个盘踞在山西的毒瘤。

因为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