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 第287章 帝国的“摄政”与皇帝的“牢笼”

当天津港那支代表着大明帝国新生力量的庞大舰队,旗舰“镇海号”所喷吐出的最后一道浓重黑烟也终于消融于遥远的海天一线时,紫禁城乾清宫内的崇祯皇帝,长长地、几乎是如释重负地吐出了一口浊气。

那口气息,仿佛带走了长久以来积压在他心头的一座无形大山。他甚至觉得,连这宫殿内常年弥漫的、沉闷的檀香气息,似乎都变得轻快了几分。他走了,那个身影如同神明般笼罩着整个朝堂、让他的皇权黯然失色的镇国公顾昭,终于带着他那支令人敬畏又恐惧的无敌舰队,驶向了万里之外的蛮荒之地。

崇祯缓缓走下御座,用手指轻轻拂过那雕刻着九龙盘踞的紫檀木扶手,一种久违的、作为天下之主的真实触感,重新回到了他的感知之中。他赢了,在这场无声的君臣博弈中,他用一杯“壮行酒”和一道无法拒绝的“阳谋”,成功地将那头最强大的猛虎调离了山林。现在,这座山,这片林,这整个大明江山,终于完完全全地、毫无掣肘地,重新回到了他——朱由检的手中。

一种名为“乾纲独断”的兴奋感,如同醇厚的美酒,在他的四肢百骸中弥漫开来。他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谁才是这个帝国唯一的主人。他要将那些被顾昭扭转的“异端邪说”,一点点地拨乱反正,让帝国重新回到他所熟悉、所能掌控的轨道上来。

兴奋与权力的**催促着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他开始了第一次尝试。

他的目标,是军队。

顾昭不在,那三支战无不胜的新军,就如同失去了主心骨的狼群。这是他安插亲信、收回兵权的最好时机。他当即密诏了自己最信任的亲信太监,那位新上任的、以阴狠和忠诚着称的东厂提督,下达了一道旨意:委任其心腹,一名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为“北方边防军团巡阅监军”,即刻前往长城防线,节制赵率教所部。

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一步棋。监军之制,乃是祖宗旧法,旨在以皇权内臣监督外廷武将,名正言顺。赵率教是顾昭的铁杆心腹,只要能在他身边钉下一颗钉子,就等于在这支最强大的军团身上打开了一道缺口。

圣旨以宫中加急的形式,绕开了内阁,直接送抵了位于喜峰口的北方军团司令部。然而,崇祯等来的,并非赵率教诚惶诚恐的领旨谢恩,而是一份由“最高国务委员会”联名签署、并由内阁首辅正式递交的、措辞谦恭却态度无比坚决的驳回奏折。

奏折的理由无可辩驳。赵率教在回文中称:“镇国公昔日为陛下厘定新军军法,明确规定,为防内外掣肘,提高作战效率,军中不设监军,只设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由西山讲武堂优秀毕业生担任,负责思想教化与纪律监督,直接向军事与后勤委员会负责。此乃全军将士一体遵行之铁律,亦是京畿会战大胜之根基。臣不敢以一人之私,废陛下与国公所共定之国法。”

而“最高国务委员会”的附议则更为直接:“陛下欲体察军情,可随时派遣视察团前往。然‘监军’一职,于新军体系之中,实无对应之责,强行安插,恐乱军心,亦与新法相悖。恳请陛下三思,勿以旧制乱新法,以保我大明边防之万全。”

奏折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对皇帝的“尊敬”,但组合在一起,却构成了一堵冰冷而坚硬的墙壁,将他的皇权意志,毫不留情地挡了回去。崇祯拿着那份奏折,气得浑身发抖。他发现,他面对的不再是赵率教一个人的抗命,而是一个完整的、环环相扣的制度。他可以治赵率教一个“不敬”之罪,但他无法否定那部由他自己当初亲口批准的“新军军法”。他第一次尝到了自己亲手为自己打造的枷锁的滋味。

第一次尝试,以一种让他无比憋屈的方式,彻底失败。

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崇祯决定换一个突破口。军队是硬骨头,那钱袋子总该由他这个皇帝来掌控吧?他借口要修缮在战火中略有受损的紫禁城太和殿,体现皇家威仪,派人持他的手谕,前往大明皇家银行,要求直接从国库中,提取五十万两白银。

在他看来,这更是天经地义。整个天下都是他的,国库的钱,自然也是他的家财。

然而,皇家银行的管事,一位从西山书院会计专业毕业的、戴着琉璃眼镜的年轻官员,在毕恭毕敬地查验了手谕之后,却面带难色地拒绝了。

“启禀公公,”他对前来提款的太监说道,“按照陛下与内阁共同颁布的《皇家银行法》,所有超过一万两的国库大额支出,必须持有由内阁首辅与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联合签署的正式批文。陛下此项用度,数额巨大,还请先循章程,补齐文书,下官立刻便可办理。”

太监勃然大怒,厉声斥道:“大胆!这是陛下的手谕!难道陛下的旨意,还比不上你们的什么狗屁章程?”

年轻的管事却不卑不亢,依旧躬身道:“公公息怒。银行之信用,在于制度。下官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而为君分忧之最大忠诚,便是维护陛下亲手建立之法度。若无批文而擅支国帑,下官便是万死莫赎之罪。此事体大,下官已通过‘电报’,将此事即刻上报给了远在天津的侯三总理事,以及财政经济委员会。”

电报!这个顾昭搞出来的,能让消息“一日千里”的鬼东西!崇祯在得知回复后,几乎要捏碎手中的朱笔。他再一次感受到了那种无处不在的束缚。侯三,顾昭最忠诚的奴才,即便身在百里之外,依然能通过一根看不见的线,精准地操控着帝国的钱袋子。更让他愤怒的是,对方拒绝他的理由,又是他自己曾经认可并颁布的“法律”。他被自己说出去的话,织成了一张越来越紧的网。

最终,皇家银行只同意按照宫中每月的固定“皇室用度”,支付了区区三万两银子。这点钱,别说修宫殿,就连给宫人们换一身新衣裳都捉襟见肘。

第二次尝试,再次以屈辱告终。

接连的碰壁,让崇一丛祯的耐心消磨殆尽,他决定动用自己最后的、也是最阴暗的力量——东厂。既然明面上的规则斗不过,那他就要从规则之外,搅乱顾昭建立起来的这个看似稳定的新世界。

他秘密授意东厂,扶持了几个在顾昭新政中备受打压的旧日皇商,并从内帑中挤出私房钱作为本金,让他们在京城及周边地区,用远低于市价的价格,大规模抛售食盐和钢铁。他要用这种最原始的价格战,来冲击皇家商会在这两个领域的垄断地位,以此来告诉顾昭的党羽们,谁才是市场真正的主宰。

然而,他还是低估了顾昭所建立的那个经济“利维坦”的恐怖力量。

就在旧皇商们开始低价倾销的第二天,皇家商会立刻做出了反应。遍布北方的所有商铺,同时将食盐和钢铁的价格,降到了一个比旧皇商们更低、近乎血本无归的水平。与此同时,《大明皇家日报》上刊登了一篇由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亲笔署名的文章,标题是《论恶意扰乱市场之行为对国家经济安全之危害》,文章明确指出,皇家商会此举,旨在“打击投机,稳定物价,保障民生”,并宣布,所有降价商品的亏损,将由“国家平准基金”(一个崇祯闻所未闻的名词)进行全额补贴。

这场所谓的“商战”,从一开始就是一场不对等的屠杀。旧皇商们用的是自己的真金白银,而他们面对的,是以整个国家税收和银行信用为后盾的庞然大物。仅仅五天,那几个被崇祯寄予厚望的皇商,便在巨大的亏损压力下,血本无归,宣告破产。他们的产业和店铺,随即被皇家商会以“抵债”的名义,用最低廉的价格全盘接收。

东厂的獠牙,在这台精密的经济绞肉机面前,连一丝像样的伤痕都没能留下。

第三次尝试,以惨败收场。

夜深了,崇祯独自一人坐在空旷无人的皇极殿中。殿外的月光,透过高大的窗格,洒下冰冷的光柱,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尘埃。他看着那高高在上的龙椅,那个他曾经以为只要顾昭离开,就能让他真正发出万丈光芒的地方,如今看来,却像一个巨大而华丽的囚笼。

几次失败的尝试之后,他终于绝望地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他虽然是皇帝,但他已经失去了对军队的直接控制,失去了对财政的随意支配,甚至失去了对市场的任何影响力。顾昭建立的这套新制度,就像一台庞大、精密、冷酷的机器,每一个齿轮,每一个部件,都严丝合缝地啮合在一起,按照既定的规则高效运转。

顾昭的人不在,但他的法度,他的规则,他的思想,却无处不在。他可以凭皇帝的权威,罢免一个不听话的官员,但他很快就会发现,接替这个位置的人,无论是谁,都必须在这台机器的轨道上行事,否则就会被整个系统所排斥、碾碎。他斗争的对象,已经不再是顾昭那个人,而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名为“制度”的利维坦。

他原以为,当那片象征着顾昭无上权力的庞大舰队最终消失在海天尽头时,他迎回的将是整个天下,可他如今才绝望地发现,自己迎回的,只是一个更大、更冰冷、也更坚不可摧的牢笼。

崇祯伸出手,在冰冷的空气中徒劳地抓了一把,最终却只能无力地垂下。一阵深刻的、发自灵魂的疲惫与寒意,将他彻底淹没。

“他走了……”

崇祯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响起,带着一丝梦呓般的颤抖。

“……但他又好像无处不在!这天下,还是他的天下!”

他缓缓地转过身,看着那把孤零零的龙椅,嘴角泛起一抹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朕……朕到底是什么?是皇帝,还是这台机器的第一个囚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