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 第230章 北方的“宁静”与南方的“暗流”

当顾昭押解着孔有德等人的首级,率领着接收了登州全部精华的大军,凯旋回归天津卫时,整座城市都沸腾了。从海河两岸的码头到新城区的每一条街道,都挤满了自发前来迎接的百姓。他们欢呼着,雀跃着,将最真挚的敬意,献给了这位在短短时间内,便为他们带来了安定、富足与荣耀的定国侯。

这场胜利的果实,是如此的丰硕,以至于当长长的车队,将那些从登州缴获的、乌黑狰狞的红夷大炮,以及数千名被收编的精锐士兵,和那数百名神情忐忑却又难掩激动的工匠炮手们,带入天津大营时,即便是石铁生和张涛这样见惯了大场面的人,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天津的军械总局,在吞下了这股强大的技术力量之后,如同烈火烹油,瞬间发生了惊人的化学反应。张涛和他带来的、精通西法火炮技术的团队,与石铁生所代表的、拥有大明最顶尖传统工艺的工匠们一拍即合。他们在新落成的、拥有水力镗床和蒸汽锻锤的巨大厂房里,日以继夜地交流、争论、实验,思想的火花,几乎要将整座工业区的夜空点燃。在顾昭提供的、超越时代的设计蓝图指引下,一种威力更大、射程更远、装填更便捷的新式陆军野战炮和海军舰炮,已经被提上了研发日程。

与此同时,顾昭快速平定登州之乱的赫赫战功,也让他在朝中的声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捷报传入京师的那一刻,据说崇祯皇帝在乾清宫内,竟失态地连呼了三声“天佑我大明,天佑我大明”,他看向东北方向的眼神,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依赖与庆幸。而以温体仁为首的、那些曾经试图用各种手段弹劾、掣肘顾昭的政敌们,此刻则如同被掐住了脖子的公鸡,集体选择了蛰伏与沉默。他们惊恐地发现,顾昭的实力与权势,已经膨胀到了一个他们完全无法撼动的地步,任何不合时宜的挑衅,都无异于以卵击石。

北方的政治天空,一时间,显得格外宁静。

经历了渤海湾封锁战洗礼的海军,更是脱胎换骨。那些年轻的水兵和海军陆战队员们,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实战,洗去了所有的青涩,眼神中充满了百战精兵才有的自信与坚毅。他们开始真正理解了“侧舷齐射”的战术精髓,也学会了如何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进行高效的协同作战。在一份呈交给顾昭的战后总结报告中,海军提督沈寿满怀信心地写道,皇家海军,已初步具备远洋作战的能力。

顾昭朱笔一批,同意了沈寿的请求——在现有“天津级”炮舰的基础上,设计并建造一种吨位更大、续航更远、火力更猛的全新战舰。他依据后世的记忆,将这种即将成为海军中坚力量的战舰,命名为“巡洋舰”。

然而,就在天津港内一片欣欣向荣,北方的局势看似一片大好之时,一股来自南方的阴冷暗流,却已经悄无声息地,开始侵蚀顾昭辛苦建立起来的帝国根基。

定国侯府,书房之内。

顾昭站在一幅巨大的、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壁的大明舆图前,久久不语。地图上,代表着天津和北方防区的区域,被他用朱笔描绘得清晰而稳固。但代表着江南的区域,以及代表着流寇活动的中原腹地,却被他用一种近乎暗红色的笔墨,圈出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警示符号。

江南士绅集团,在经历了上次试图用武力讹诈,却反被顾昭的海军陆战队兵临城下、赔款割地的奇耻大辱后,终于学聪明了。他们意识到,在军事上,他们已经完全不是顾昭的对手。于是,他们改变了策略,祭出了一柄更柔软,却也更阴毒的刀——经济绞杀。

一场没有硝烟的“棉布战争”,率先在整个大明市场上打响。

凭借着水力纺纱机和织布机带来的巨大效率优势,天津工业区生产的“津造”机制棉布,以其远低于江南手工棉布的价格和毫不逊色的质量,正如同潮水一般,迅速抢占着北方的市场。然而,当顾昭的商队试图将这种物美价廉的商品,向更富庶的南方推广时,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联合抵制。

江南的布商巨头们,在背后士绅集团的统一协调下,竟不惜血本,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降价倾销。他们宁可自己亏本,也要将棉布的价格,压到比顾昭的机制棉布还要低廉的地步。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谣言,也开始在南方各地流传开来——“北方的布料是用机器造的,没有灵气,穿了会得怪病”、“天津的棉布都用有毒的染料,是为了毒害我南方人”、“那定国侯用妖术造布,实为祸国殃民”。

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谣言,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却极具迷惑性。一时间,顾昭的棉布在南方,竟真的成了滞销品,堆积在仓库里,无人问津。

如果说棉布战争,只是伤及了顾昭的皮肉,那么另一场更为隐蔽的金融渗透,则是直指他的心脏。

镇北银行,这个顾昭一手建立起来的、集存款、贷款、汇兑于一体的近代金融雏形,是他整个北方体系能够高效运转的血液中枢。然而,最近一段时间,银行的管事们敏锐地发现了一些异常。许多陌生的、操着南方口音的“商人”,开始频繁地在银行的各个网点,进行巨额的存入和取出操作。他们往往在今天存入数万两白银,隔天又全数提走,如此反复,乐此不疲。

这是一种极为阴险的金融攻击手段。其目的,就是要通过频繁的大额流动,凭空制造出银行资金紧张的假象,动摇储户的信心,最终引发所有储户都前来提现的挤兑风潮。一旦发生挤兑,即便是金山银山,也会在短时间内被掏空。镇北银行一旦倒闭,顾昭的整个财政体系,就将瞬间崩盘。

正当顾...昭的眉头,因为南方这套组合拳而紧紧锁起时,一份来自陕西的、用最高等级加密手段传递回来的情报,更是给他心头,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他安插在李自成身边的暗线传回了确切消息:曾经的闯王高迎祥,已在官军的围剿下兵败身死。而李自成,竟凭借着与顾昭暗中交易得来的粮草和少量军械,以及他自身卓越的整合能力,迅速收拢了高迎祥的残部,并被各路流寇,共同推举为了新一代的“闯王”。

更让顾昭心惊的是,李自成并没有完全遵守当初那份“划地自保,互不侵犯”的秘密约定。他趁着朝廷官军的主力,被登州之乱吸引在山东方向的千载难逢之机,如同脱缰的野马,迅速整合了盘踞在陕西、山西等地的各路大小流寇,势力空前壮大。如今,他的兵锋,已经不再满足于贫瘠的西北,开始向着富庶的河南、湖广之地,蔓延而去。

那颗原本被他视为可以暂时稳住中原局势的棋子,如今,已经成长为了一头即将失控的、足以吞噬整个帝国的巨大猛兽。

顾昭缓缓伸出手,修长的手指,依次划过地图上的几个区域。

最北端,是暂时因为内部整合问题而沉寂,但始终如同悬顶之剑的后金。

最南端,是那群看不见摸不着,却用经济和金融的手段,对他发动全面绞杀的江南士绅集团。

而在帝国的腹心之地,新生的闯王李自成,正裹挟着滔天的饥民与乱兵,如同一场即将失控的瘟疫,疯狂地扩散。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感,压在了他的心头。

“登州之乱,果然只是一道开胃小菜。”

他喃喃自语,声音冰冷而平静,眼神中,却燃起了熊熊的烈焰。

“真正的敌人,已经开始用我更熟悉,也更致命的方式来攻击我了。战争,从来都不只是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看来,我这把刀,不仅要会杀人,更要学会……赚钱和诛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