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 第217章 兵临南京城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第217章 兵临南京城

作者:明阳少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2 12:47:35

扬州城上空飘荡的硝烟味,仿佛顺着长江水路,比最快的信使还要早一步,飘入了帝国留都——南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炮轰扬州! 三百万两罚银! 皇家商会全面接管两淮盐业!

每一个消息,都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打在南京城内那些勋贵、高官和士绅巨贾们敏感而脆弱的神经上。他们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那个在北方崛起的镇北侯顾昭,并非他们想象中可以被规则和人情所束缚的莽夫,而是一头真正敢于踏碎一切,用炮火来书写道理的过江猛龙。

一时间,这座享受了百余年太平繁华的旧都,陷入了一种诡异而极致的紧张氛围之中。表面上,秦淮河畔的画舫依旧笙歌燕舞,夫子庙里的文人依旧高谈阔论,仿佛一切如常;但暗地里,一股巨大的恐惧与敌意,正在疯狂地滋生。

世袭罔替的魏国公徐弘基,作为南京勋贵集团的领袖,第一时间召集了所有在南京的公侯伯爵,紧急商议对策;南京守备太监,这位理论上掌管着南京军务的内廷代表,惶惶不可终日;而那些与江南盐商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士绅大族们,更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们一方面下令南京守备卫所,紧急加强从下关到内城的城防,修缮炮台,调集乡勇,摆出一副如临大敌的姿态;另一方面,无数封加急的密信,被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通过他们在朝中的代言人,向崇祯皇帝施加前所未有的政治压力,企图从权力的顶端,来扼住顾昭这只失控的猛虎。

就在南京城内暗流汹涌之时,顾昭的主力舰队,终于出现在了南京城外的长江江面上。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支刚刚用炮火将扬州第一园林夷为平地的舰队,并没有做出任何一丝一毫的攻击姿态。五艘巨大的“天津级”炮舰,就那样静静地停泊在了下关一带的宽阔江面上,如同五头蛰伏的钢铁巨兽。它们没有升起代表攻击的红色战旗,也没有士兵登陆,甚至连甲板上都看不到多少人影。

但是,那数十门黑洞洞、巨大而狰狞的炮口,却在无声地、精准地,对准了南京城那巍峨的城墙与繁华的街市。

这种沉默,远比直接的炮火轰鸣,更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惧。它像一柄悬在南京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却又不知道它究竟何时会落下。整个南京城,就在这种无声的威慑之下,度过了心惊胆战的一天。

第二天,再也无法承受这种心理压力的南京巨头们,终于选择了低头。南京守备太监与魏国公徐弘基,硬着头皮,乘坐一艘小船,在江面上数十艘战船的无声注视下,缓缓地驶向了顾昭的旗舰“镇远号”,前来“拜见”。

“镇远号”的甲板上,顾昭一身便服,凭栏而立,江风吹动着他的衣角,神情淡漠而平静。

“下官(末将)参见侯爷!”守备太监和徐弘基登上甲板,尽管心中百般不愿,但还是躬身行礼。

“二位大人客气了,请起。”顾昭转身,脸上带着一丝和煦的微笑,仿佛他不是那个炮轰扬州的煞神,而是一个前来江南游山玩水的翩翩公子。

徐弘基强自镇定,抬头挺胸,试图拿出自己世袭国公的威仪,用一种外强中干的语气说道:“不知侯爷大驾光临我南京城,有何见教?侯爷当知,南京乃太祖高皇帝龙兴之地,大明根基所在,与别处不同。还望侯爷在此行事,三思而后行,切莫伤了国朝的体面。”

他搬出了太祖朱元璋,这是南京勋贵们最后的、也是最有分量的护身符。言下之意,你顾昭再厉害,总不能在这位开国皇帝的陵寝之前,胡作非为吧?

顾昭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他上前一步,亲热地扶住徐弘基的胳膊,仿佛两人是多年未见的好友:“国公爷,你这话可就言重了,也太见外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本侯奉陛下密旨,巡阅江南防务,整顿漕运税收。一路行来,听闻南京城外的军屯卫所,多有被士绅豪强侵占之事;更有甚者,隐匿田亩,偷逃税赋,致使国库空虚,边镇将士连粮饷都发不齐。本侯此来,不为别的,就是想帮着南京的各位大人,把这笔烂账算一算清楚。”

说到这里,他微笑着拍了拍徐弘基的手背,眼神却变得锐利如刀:“这,也是为了太祖高皇帝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社稷好啊!想必,作为太祖爷功臣之后,国公爷您,一定会大力支持本侯的,对不对?”

一番话,软中带硬,绵里藏针。他轻而易举地就将徐弘基搬出来的“太祖”大旗,夺过来扛在了自己的肩上。你跟我谈太祖?我做的一切,恰恰就是为了稳固太祖的江山!你若反对,那你就是太祖的不肖子孙!

徐弘基的脸色,瞬间变得一阵红一阵白,嘴唇翕动了几下,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这才明白,眼前这个年轻人,不仅手里的炮够硬,嘴里的刀,同样锋利无比。

当天夜晚,当顾昭的舰队依旧如幽灵般停泊在江面上时,一艘不起眼的乌篷船,悄无声息地划破夜色,靠上了“镇远号”的船舷。

几个身着儒衫的身影,在镇北军士兵的引领下,秘密登上了顾昭的船。为首的,正是当初在天津港与顾昭有过一面之缘的复社领袖之一,张溥。

“在下张溥,见过侯爷。”在戒备森严的船舱内,张溥对顾昭深深一揖。

“张先生不必多礼,请坐。”顾昭的态度不冷不热,伸手示意,“深夜来访,想必是有要事吧。”

张溥的脸色十分复杂,他看着眼前这个已经彻底掌控了局面的年轻人,苦涩地说道:“侯爷雷霆手段,石破天惊,我等……佩服。只是,侯爷当知,江南之事,盘根错错节,犹如一团乱麻,非一日之寒。若操之过急,手段太过酷烈,只怕会激起民变,玉石俱焚,于国于己,皆无益处。”

顾昭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张溥见状,知道必须拿出实质性的东西,他深吸一口气,说出了他们此行的目的:“我等,愿从中斡旋。南京城内的几家大族,愿意效仿扬州盐商,‘捐’一笔钱粮,以助北地军饷,数目……绝不会让侯爷失望。”

他停顿了一下,紧紧地盯着顾昭的眼睛,说出了他们真正的底线和条件:“我等只求,侯爷能高抬贵手。清查田亩、整顿军屯之事,可以慢慢来,但……在‘一体纳粮、官绅一体当差’这件事上,还请侯爷,不要……逼人太甚。”

他们,终于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他们可以出钱,甚至可以出大钱,以此来“购买”和平。但他们绝对不能接受的,是触动他们这个阶层最核心的利益——免税免役的特权。这是他们赖以生存,并凌驾于万民之上的根基。

顾昭终于放下了茶杯,脸上露出了一丝玩味的笑容。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谈判。复社这群人,既想借助他的力量,打击那些最顽固、最腐朽的士绅阶层,进行他们所谓的“改良”;又害怕自己这把刀太过锋利,会连同他们自己的特权根基,也一并斩断。

他看着眼前这位满怀希冀的复社文人,缓缓开口,而他接下来的话,将决定整个江南的未来,是走向一场有限的妥协,还是一场彻底的血与火的革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