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 > 第158章 平台再召对—英雄末路

次日清晨,天色未明,紫禁城却已在沉寂中苏醒。

积雪覆盖下的重重宫阙,在晨曦的微光中泛着一种清冷而肃穆的青白色,宛如一头蛰伏的史前巨兽,不动声色地等待着今日份的祭品。

袁崇焕身着一品大员的绯红朝服,补子上是威风凛凛的仙鹤,头戴乌纱,腰束玉带,整个人显得精神矍铄,气度非凡。他行走在由内侍引领的宫道上,脚下的方砖被清扫得一尘不染,两侧的红墙高耸入云,将天空切割成狭长的一条。

他心中充满了自信与期待。

他回想起昨夜顾昭那近乎失态的恳求,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无奈的笑意。那孩子终究还是年轻,在战场上能做到杀伐果断,却不懂这朝堂之上的人心之妙。谗言固然可畏,但只要君王圣明,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一切宵小之徒的伎俩,不过是徒增笑料罢了。他相信崇祯皇帝,相信那个曾经在平台之上,与他彻夜长谈、将国运相托的年轻君主。

今日,他就要将自己筹谋已久的平辽方略,将关宁铁骑与镇北军协同作战的构想,以及对顾昭的不世之功如何封赏的建议,毫无保留地呈献给陛下。他坚信,只要君臣一心,破敌平辽,指日可待。

怀着这样的信念,他的步伐愈发坚定有力。

穿过一道道宫门,那座熟悉的平台,终于出现在了眼前。这里,是他政治生涯的起点,是他向皇帝许下“五年平辽”宏愿的地方。上一次,顾昭也曾在这里,接受了皇帝的无上荣宠。袁崇焕相信,今天,这里将再次见证一段君臣相知的佳话。

然而,当他的双脚踏上那冰冷坚硬的平台石砖,当那熟悉却又陌生的场景完整地呈现在他眼前时,一股彻骨的寒意,却毫无征兆地从他的尾椎骨瞬间窜上了天灵盖,让他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

平台之上,早已站满了人。

御座之上,崇祯皇帝朱由检身着龙袍,面沉似水,那张年轻的脸上再也看不到一丝一毫昔日的倚重与温情,只剩下如同万年寒冰般的冷漠与杀意。他的目光,像两柄无形的利剑,死死地钉在刚刚踏上平台的袁崇焕身上,充满了审视与厌恶。

而在御座两旁,内阁首辅温体仁、大学士周延儒,以及六部九卿、科道言官等数十名文武大臣,如同两排森然的雕像,分列左右。他们所有人的目光,也都聚焦在袁崇焕一人身上,那眼神中,没有同僚间的寒暄,没有对功臣的敬意,只有毫不掩饰的敌视、鄙夷,以及一种……看待死囚般的快意与残忍。

这哪里是商议军国大事的召见? 这分明是一场早已布置妥当,只等他这个主角来自投罗网的审判大会!

袁崇焕的心,在那一瞬间,如坠冰窟。顾昭昨日那焦急的面容,那声嘶力竭的警告,如同惊雷般在他脑海中轰然炸响。原来,那不是年轻人的多疑,而是早已洞穿一切的预言!

可笑他袁崇焕,自诩洞悉人心,戎马一生,到头来,竟是这般天真,这般愚蠢!

他还没来得及从这巨大的震惊中回过神来,甚至连一句“臣,蓟辽督师袁崇焕,参见陛下”的礼节性问候都未能说出口,一个阴冷的声音便如同毒蛇吐信般响彻了整个平台。

“袁崇焕!你可知罪?!”

说话的,正是内阁首辅温体仁。他往前踏出一步,面容阴鸷,双眼死死地盯着袁崇焕,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

不等袁崇焕回答,温体仁便从袖中抽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奏本,用一种抑扬顿挫、充满了道德审判意味的语调,高声念诵起来:

“臣,内阁首辅温体仁,弹劾蓟辽督师袁崇焕十二大罪!其一,擅杀忠良!毛文龙虽跋扈,亦为朝廷命官,镇守东江,牵制后金,功不可没!你袁崇焕未经陛下允准,擅杀大将,自毁长城,此为无君无父之大罪!”

“其二,欺君罔上!你曾对陛下夸下海口,言五年可以平辽,如今期限将至,辽事实无寸功,反而糜费国帑数百万两,此为欺君误国之大罪!”

“其三,纵敌入关!你身为蓟辽督师,总管天下兵马,却对后金绕道蒙古之事毫无察觉,致使敌酋铁骑兵临城下,社稷几为之动摇,此为失职渎职之大罪!”

……

温体仁的声音,如同重锤一般,一记接着一记,狠狠地砸在袁崇焕的心上。从“市米资敌”到“克扣军饷”,从“勾结阉党”到“排斥异己”,一条条罪状,一件件“实证”,被他用春秋笔法编织成一张天罗地网,兜头盖脸地向袁崇焕罩来。

而最致命,也是最后的一条,他几乎是吼出来的:

“其十二,结党营私,图谋不轨!你与你门生顾昭,名为师徒,实为党羽!一个坐镇关外,手握精锐;一个领兵京畿,骗取圣眷!你二人一内一外,遥相呼应,名为保家卫国,实则意图效仿那赵匡胤,行陈桥兵变之事!此为不忠不臣,万死莫赎之滔天大罪!”

“嗡”的一声,袁崇焕只觉得大脑一片空白。

他惊怒交加,浑身的血液都在一瞬间涌上了头顶。他可以忍受对他军事策略的质疑,可以忍受对他个人品行的污蔑,但他绝不能忍受,这盆“谋反”的脏水,泼到他和顾昭的头上!

“一派胡言!”他怒吼出声,声震平台,“我袁崇焕对大明忠心耿耿,日月可昭!杀毛文龙,乃因其跋扈不臣,私通建奴,若不除之,辽东军心必乱!五年平辽,乃是臣的方略,若无朝廷内部掣肘,何至于此?!后金绕道,其行踪诡秘,非战之罪!京师被围,我闻讯之后,立刻率关宁铁骑星夜驰援,九日之内奔行千里,将士们衣不解甲,马不卸鞍,何曾有过半分懈怠!”

他的声音慷慨激昂,充满了被冤屈的愤怒与悲凉。他试图据理力争,试图用事实去剖开这些由谎言构筑的罗网。

然而,他的每一句辩解,在这场早已定下结论的审判中,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甚至被解读为是心虚的狡辩和拙劣的掩饰。

“还在狡辩!”一名御史立刻跳了出来,指着他的鼻子骂道,“星夜驰援?为何你大军迟迟未到,偏偏让你那心腹弟子顾昭第一个赶到,上演一出救驾的好戏?这难道不是你们早就商量好的剧本吗?!”

“没错!若非你故意放纵,后金数万铁骑,岂能如此轻易地兵临城下!”

“袁崇焕,你的狼子野心,早已是路人皆知了!”

一时间,平台之上,群情激奋,无数的朝臣如同闻到了血腥味的饿狼,用最恶毒的言语,最诛心的揣测,疯狂地撕咬着这个曾经被他们视为国家长城的男人。

袁崇焕百口莫辩,他感觉自己像是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泥潭,越是挣扎,便陷得越深。他环顾四周,看到的是一张张扭曲而陌生的脸,他听到的,是震耳欲聋的口诛笔伐。

他明白了,今天他们要的,不是真相,而是他的命。

就在此时,御座之侧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看准了时机,对着崇祯皇帝使了个眼色,随即高声道:“带人证!”

话音刚落,两名小太监便架着两个身影狼狈不堪的宦官,跌跌撞撞地走了上来。这两人,正是先前被皇太极俘虏,又被“放回”来的太监杨春和王德化。

两人一上平台,便立刻扑倒在地,对着崇祯皇帝的方向哭天抢地,声泪俱下: “陛下!陛下啊!您要为奴才们做主啊!” “那袁崇焕……袁崇焕他早就跟后金汗黄太极有了密约啊!他此次故意放建奴入关,就是为了里应外合,逼迫朝廷签下城下之盟!待事成之后,他们便要……便要南北分治,共享这大明江山啊!这些话,都是黄太极亲口对我们说的啊,陛下!”

这番话,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击溃了袁崇焕所有的精神防线。

他难以置信地看着那两个在地上撒泼打滚的太监,看着他们那精湛到毫无破绽的表演。他终于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由朝臣发起的政治倾轧,这背后,还有一双来自后金的、看不见的手在推动!这是一个交织了朝堂内斗与敌国反间的、完美无缺的死亡陷阱!

所有的“人证”,所有的“物证”,所有的动机与结果,在这一刻完美地闭合了。

他,袁崇焕,百口莫辩。

他缓缓地,缓缓地抬起头,不再去看周围那些丑恶的嘴脸,也不再听那些污秽的言语。他的目光,穿过了重重人群,最后一次,落在了御座之上,那个掌握着他生杀大权,也曾被他寄予了全部希望的年轻皇帝身上。

他看着御座上那个年轻的天子,那个他曾决心用生命去辅佐的君主。在那双曾经充满信任与期许的眼眸里,他此刻看到的,不再是圣明的君威,而是一种被恐惧彻底吞噬后的空洞与疯狂。

他知道,自己已经输了。 输得彻彻底底。 不是输给了建奴的铁骑,也不是输给了朝臣的构陷,而是输给了这座辉煌宫城里最深不可测的人心,输给了那至高无上的、不容置喙的帝王猜疑。

这一刻,他眼中所有的愤怒、不甘、悲凉,最终都化作了一片死寂的绝望与无尽的荒谬。

崇祯皇帝迎着他的目光,从那双眼睛里,他仿佛看到了无声的质问,看到了巨大的失望。这让他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慌,但旋即,这丝心慌便被更为强烈的被背叛的愤怒所取代。

他不想再看到这双眼睛。

“来人。”

崇祯的声音冷得不带一丝人类的情感,如同西伯利亚的寒流,席卷了整个平台。

“将袁崇焕……官帽、玉带,尽皆革去!” 他停顿了一下,一字一句地,从牙缝里挤出最后的判决。

“打入……镇抚司诏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