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接着测试其核心功能。接通外部电源,设备自带的小型核电池早已在数月前因环境温度过高导致效率急剧下降而停止工作,后期依靠微光太阳能板断续供电,摄像头内部的微型处理器开始初始化,镜头微微转动了一下。测试仪屏幕上出现了摄像头当前视角的实时画面——虽然因为是在室内,画面内容单调,但成像清晰,色彩还原准确,对焦迅速。
“功能完好……”周凛月喃喃自语,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她又测试了它的无线传输模块,信号稳定,加密信道连接正常。
她放下这个摄像头,又拿起第二个,那个伪装成风化岩石的震动传感器。同样清理灰尘,连接测试。传感器内部的压电元件响应灵敏,模拟震动信号被准确捕捉并转换成数据流。虽然其外部金属外壳有些许氧化痕迹,但内部电路板完好无损,核心算法运行流畅。
第三个,热信号传感器……第四个,定向麦克风……
她逐一测试下去,结果令人震惊。这十七个暴露在极端环境下近一年的设备,除了外表脏污、部分非关键外壳材料有轻微老化或划痕外,其核心探测、感知、数据处理和通信功能,竟然全部保持正常!
“这……这工艺和材料,真是超越时代了。”周凛月忍不住感叹。她记得陈星灼说过,这些设备很多都采用了为外太空或深海极端环境设计的原型技术,结合了她能找到的最顶级的民用乃至部分特殊渠道的军用级元器件。如今看来,这份投入和远见,在关键时刻得到了远超预期的回报。正是这些顽强工作的“眼睛”,为她们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早期预警和情报,让她们得以在堡垒内安然度过最初也是最混乱的高温期。
确认所有设备功能无损后,周凛月依次关闭了它们的电源开关。这些设备将在深度休眠中,暂时结束它们的使命。她找来一个专门用于存放精密仪器的防震防潮箱,内部有定制的泡沫隔层。她小心翼翼地将每一个设备擦拭得更干净一些,然后按照形状和大小,一一放入对应的凹槽中,固定好。
“咔哒。”箱盖合拢,锁扣落下。
这些个曾经散布在堡垒外围,如同哨兵般默默守护的“眼睛”,此刻被安全地收纳起来。它们记录了过去近三百个日夜的山林变迁、气候肆虐,以及偶尔闯入其视野的、挣扎求生的痕迹。这些数据或许在未来某个时刻,会成为宝贵的研究资料。而现在,它们首先需要的是“消失”,不给任何潜在的探寻者留下线索。
周凛月将箱子推放到储藏室的角落,与其他几个类似的备件箱放在一起。做完这一切,她看着那个箱子,心中微微松了口气。清除外部潜在风险的第一步,算是圆满完成了。
接下来,是那套立下汗马功劳的防护服和生命维持系统。
周凛月将它们从过渡舱搬到专门用于设备维护的清洁间。这里的通风更好,有专门的工作台和清洗槽。
她先处理生命维持系统背包。这个集成了制冷、过滤、供电等复杂模块的设备是外出生存的核心。她关闭了主电源,断开所有连接管路。首先检查外部,用湿布蘸取中性清洁剂,仔细擦拭掉背包外壳上的灰尘和污渍,特别是通风口和接口部位,确保没有任何堵塞。
然后,她打开背包的维护面板,非核心密封单元,可以允许用户进行基础清洁和检查。内部结构紧凑而精密,积灰并不多,这得益于其良好的密封性。她用压缩空气小心翼翼地吹去电路板和各传感器上的浮尘,检查了所有线缆连接点的牢固程度,确认没有松动或腐蚀迹象。冷却液储量显示在安全范围内,滤芯使用寿命还有很长,这次外出时间短,且外部空气虽然高温但颗粒污染物相对单一。
完成基础清洁和目视检查后,她将背包连接上外部电源和测试终端,运行了一遍完整的自检程序。所有参数——制冷效率、风量、过滤效能、电池健康度、各传感器读数——全部通过,指示灯稳定地闪烁着代表健康的绿色。
“好样的。”周凛月轻轻拍了拍这个可靠的伙伴,将它放在一边,接通电源进行涓流充电,确保下次使用时电力充沛。
接下来是重头戏——防护服。
这套价值不菲的定制防护服,此刻看起来颇为狼狈。深灰色的面料上布满了灰尘和刮擦的痕迹,手肘、膝盖等部位因为之前的攀爬和摩擦,留下了明显的白色刮痕,所幸没有破损。连接生命维持系统的快速接口处也沾满了灰尘。
周凛月将防护服悬挂在专用的清洗架上。她先用软毛刷整体刷了一遍,去除大块的浮灰和附着物。然后,她调兑了专用的防护服清洁液,用柔软的海绵蘸取,从头到脚,仔细地擦拭防护服的每一个部位,包括手套、靴套和头盔的内外。对于刮痕和污渍较重的地方,她会稍微用力,但始终小心不损伤面料本身的涂层和密封结构。
头盔的面罩是重点清洁对象。她用了专门的镜头清洁湿巾和吹球,将内外多层镜片都擦拭得晶莹剔透,不留任何指纹或水渍。确保其透光性和HUD显示清晰度不受影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