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凛月则用了几天时间,再次在空间之中,进行了一次更加细致和有针对性的库存清点。这次清点的目的,并非确认物资是否短缺——她们心知肚明那是不可能的——而是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并为即将到来的高寒期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心理和物质上的再确认。
空间内部,大部分品类的物资都原封不动,如同沉睡在时间胶囊里。码放整齐的药品箱,从基础的抗生素、止痛药到稀缺的抗辐射药剂、特效抗癌药,种类齐全得足以开办一个小型医院,消耗量却几乎为零,只有偶尔取用一些维生素补充剂和日常用消毒品。堆积如山的建材,从钢筋水泥到防水卷材、隔热板材,它们在堡垒建设后期就被大量存入,本以为后续维护会用上,结果堡垒的可靠性远超预期,至今毫无用武之地。那些沉重的机械设备、发电机备件、精密仪器,更是连包装都未曾打开过。
被动用最多的,自然是食品类。这是维持日常生存的根本消耗品。然而,即便是在这个消耗最大的类别里,清点结果也让周凛月感到一种近乎奢侈的恍惚。
她们这大半年来的饮食,如果放在外界,绝对是帝王般的享受,但在堡垒内部,却只是“日常”。而即便是这样的“日常”,对空间内海量的食品储备而言,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平日里,她们的早餐简单而温馨。通常是周凛月动手,煮两碗清汤挂面,淋上几点香油,撒上葱花,或者下几只鲜美小馄饨。偶尔换个口味,会用面包机烤两片吐司,配上空间里拿出的花生酱、蓝莓酱等等各类的果酱来搭配。牛奶、豆浆、果汁轮流饮用,都是空间里的常温包装产品,取用方便。
午餐相对随意,但绝不凑合。午餐通常是三菜一汤的标准,一荤两素,搭配米饭或面食。荤菜可能是红烧排骨、清蒸海鱼、酱牛肉,素菜则是清炒时蔬、凉拌黄瓜、蒜蓉西兰花之类。汤品也从不缺席,紫菜蛋花汤、番茄牛腩汤、玉米排骨汤轮换。这些食材都是仓库厨房出品,从空间里拿出来的时候还都是热气腾腾的,连加热都不需要。
下午茶时间,是放松和补充能量的时刻。空间里的零食区是周凛月的最爱。世界各地的巧克力、薯片、坚果、果脯、饼干、糕点琳琅满目。她们会泡上一壶茶,或者磨一杯咖啡,配上几样点心,在娱乐室或观景窗前小憩,聊聊天,看看存储的电影,或者各自看书。
晚餐则是一天中最为正式,也最富生活气息的一餐。除非特别疲惫,她们通常会亲自下厨,看谁有兴致谁就主导。周凛月擅长处理复杂的肉类菜式和西餐,她煎的牛排火候恰到好处,做的意面酱汁浓郁。陈星灼则更精通家常炒菜和烘焙,她做的红烧肉色泽诱人,烤的蛋糕松软可口。厨房里常常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和两人默契配合的轻快脚步声。一顿晚餐,往往能吃上一两个小时,边吃边聊,分享一天的见闻和思考。
就是在这种堪称“奢华”的日常消耗下,周凛月清点后发现,空间里的食品消耗量,相对于总体储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主食区,成吨的大米、面粉、各种杂粮堆积如山,消耗量微乎其微。食用油、调味品区,连最常用的酱油、醋、盐都只是动用了最小包装的那一部分,大桶装的原封未动。罐头区,肉类、鱼类、水果、蔬菜罐头密密麻麻,她们偶尔开几个换口味,也就最多吃了一箱里的几罐而已。整只的猪牛羊、分割好的各类肉品、海鲜,她们吃的只是冰山一角。甚至连最容易消耗的面包、糕点类,因为她们更偏爱现做现吃,空间里那些超市扫货来的包装面包,除了忙碌的时候吃过一些,后来几乎没再动过,安静地躺在时间静止的空间里,保持着刚放入时的新鲜。
“星灼,”周凛月结束清点,回到监控室,语气带着一丝不可思议,“我们两个饭渣来的…”她把自己的记录板递给陈星灼,“按照现在的消耗速度,就算我们顿顿盛宴,空间里的食物都够我们吃几百年了……”
陈星灼接过记录板快速浏览着,脸上并没有太多意外的神色,只是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复杂的弧度:“这不是很好吗?生存压力降到最低,我们才有余力去思考更长远的问题,比如外面那些人,比如高寒期后的世界。”她放下记录板,目光重新投向监控屏幕,“资源本身不是目的,如何利用资源更好地活下去,才是关键。而且等我们出去堡垒了,以你的心肠,看到了忍饥挨饿的人,肯定是能帮就帮的。”
周凛月点点头,靠在陈星灼的椅背上,看着屏幕上那些在废墟间艰难觅食的身影,再回想空间里那仿佛无穷无尽的食物,一种巨大的割裂感和难以言喻的庆幸涌上心头。她们是如此的幸运,幸运到几乎产生了负罪感。但这种负罪感很快被理性的思考取代——她们无法拯救所有人,保全自己。
“装备我都初步检查过了,”周凛月转换了话题,回到迫在眉睫的任务上,“防护服气密性良好,冷却模块运行稳定。工具也都准备齐全,放在预备区了。我们需要找个时间,让你全套穿戴起来,在过渡舱室内模拟适应一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