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周凛月想起什么,补充道,“下午……饿的时候再吃好了。不用非得等到中午或者晚上几点。反正空间里什么都有,随时都能弄点吃的。”她喜欢这种不受时间表束缚的自由感,尤其是在这完全由她们掌控节奏的堡垒里。
陈星灼对此自然毫无异议。她本身也不是特别严格遵守饭点的人,尤其是在这种环境下,身体的需求和心情才是第一位的。“嗯,知道了。你也是,运动完要是饿了,随时弄点东西吃。昨天拿出来的水果零食都在娱乐室冰箱里。要是一个人无聊了,就来监控室陪我。”
“好~”周凛月应着,目送陈星灼的身影消失在通往底层的楼梯口。
堡垒再次安静下来,周凛月回到卧室,换上了专门的运动背心和紧身裤。走进位于底层的健身房,感应灯自动亮起,照亮了各种崭新锃亮的器械。巨大的落地玻璃幕墙将外面山林的景色引入室内,阳光有些刺眼,周凛月启动了智能调光系统,幕墙自动调节,让光线变得柔和舒适。她走到跑步机前,设置了中低强度的慢跑模式。履带开始平稳转动,她的脚步随之轻快地跑动起来。
汗水渐渐渗出,心跳平稳地加速。她戴上耳机,播放起自己喜欢的运动歌单,沉浸在自己的节奏里。跑步机的屏幕显示着时间、距离、心率等数据。
而此刻,隔壁的监控室里,气氛则截然不同。
陈星灼坐在主控台前,巨大的弧形屏幕墙亮起,分割成数十个画面。左边大部分是堡垒周围山林的实时监控——伪装成岩石或树木的摄像头传回稳定的画面,飞鸟掠过,松鼠在枝头跳跃,一切看似如常。但她的目光却聚焦在中间和右手边的几个分屏上,那里显示着通过“机械星尘”网络获取的、经过高度加密处理的全球关键节点信息流。
数据如同瀑布般无声流淌。屏幕上没有新闻频道里那些冠冕堂皇的报道,只有冰冷的数字、图表和经过AI初步筛选标记的异常事件摘要:
北美西海岸:监测到数个大型城市电网负荷异常飙升(远超历史同期),伴随小范围通信中断报告。AI标记为“异常高能耗活动?故障?未明。”
印度恒河流域:多个大型净水厂出水水质参数出现异常波动(非季节性污染模式)。AI标记为“潜在水源污染/处理系统故障风险”。
地中海区域:检测到特定频段的地壳次声波活动小幅回升。AI标记为“地震活动性高于预期模型”。
西伯利亚冻土带:卫星红外监测显示,几个先前标记的甲烷释放点,地表温度异常偏高区域在缓慢扩大。AI标记为“冻土融化加速趋势持续”。
太平洋岛国区域:高频次、低烈度的海底地壳微震动信号持续增加,形成一条模糊的“活跃带”。AI标记为“需持续关注,潜在地质活动增强风险”。
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只有一串串跳动的数字和冰冷的分析标记。但陈星灼的眼神却越来越沉凝。这些看似分散、被主流解释为“偶发”或“复杂气候/地质现象”的点状异常,在Cyberstellar Ash的全局视野下,正隐隐勾勒出一幅令人不安的拼图。它们出现的频率在增加,强度在缓慢爬升,如同地壳深处压抑的呻吟,在倒计时的重压下,正试图冲破最后的束缚。
她调出堡垒自身环境监测系统的实时数据——外部气温、湿度、气压、空气质量……一切参数依旧在堡垒高性能幕墙的隔绝下显得平稳。但那份来自全球数据流传递过来的无声压力,却如同实质般弥漫在监控室冰冷的空气中。
该来的,总是会来。
-----------------------------------------------------------------------------------------------
陈星灼坐在宽大舒适的航空座椅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在巨大的弧形屏幕墙上来回巡视。时间在这里失去了具体的刻度,只有屏幕上数据的流淌,提示着时光的流逝。
她的左手边,数十个固定画面雷打不动地占据着一整排屏幕。这些是堡垒自身的“眼睛”——伪装得天衣无缝的摄像头传回的实时影像:
五个不同角度、极其隐蔽的出入口周围,只有风吹草动,偶尔有小动物警觉地窜过。
堡垒主体掩映的山林区域,树木在闷热的空气中纹丝不动,只有枝叶间漏下的光斑微微晃动。
通往山下的那条泥巴小径,空空荡荡,延伸向远处的绿意。
山坳里那个小村庄的远景,炊烟依旧在炽热的午后懒洋洋地升起。
甚至还有堡垒顶部和山体几个关键节点的俯瞰视角,确保没有任何攀爬或空降的威胁。
每一个画面都平静得如同凝固的油画,是堡垒绝对安全的第一道无声证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