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模拟:领导求我别莽了! > 第112章 媒体的关注,青云古道初露峥嵘

周正毅的警告,像一块石头沉甸甸地压在沈铭心头。

风口浪尖。

这个词他懂。功劳越大,眼红的人就越多;动静越大,想来摘桃子、使绊子的人也越多。一块肥肉,会引来狼,也会引来苍蝇。

山上的气氛因为周正毅的到来而变得肃穆。县文物局的人拉起了专业的警戒线,禁止任何人靠近。那两个年轻的助手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数据采集,相机快门声和仪器的低鸣声取代了之前的喧哗。

下山的路,比上来时更显漫长。

志愿者们不再叽叽喳喳,每个人都像是揣着一个天大的秘密,脚步都变得小心翼翼。那个直播的女孩垂头丧气,像是错过了几个亿。顾学文老镇长被周正毅留在了山上,协助进行初步的现场记录,他整个人都焕发出了第二春,仿佛年轻了二十岁,走路都带着风。

沈铭走在队伍最后面,确保没有一个人掉队。他能感觉到身后那些大学生投来的目光,那里面混杂着敬佩、好奇,还有一丝畏惧。他们或许还不明白这面壁画的全部意义,但他们看懂了县文物局局长对沈铭的态度。

回到镇政府大院时,天色已近黄昏。

消息,比他们这些长了腿的人跑得快多了。

沈铭还没走进办公楼,就看到几个镇干部聚在楼门口的台阶上,一边抽烟一边交头接耳,眼神时不时地往他这边瞟。看见他走近,又立刻像受惊的麻雀一样散开,各自装作若无其事地忙碌起来。

沈铭没理会他们,径直走向孙镇长的办公室。

门虚掩着,他敲了两下。

“进来。”孙镇长的声音透着一股疲惫。

沈铭推门进去,孙镇长正埋头在一堆文件里,眉头拧成一个疙瘩,旁边烟灰缸里塞满了烟头。

“镇长。”

孙镇长抬起头,看到是沈铭,脸上的疲惫瞬间被一种复杂的关切所取代。“回来了?怎么样?县里的人怎么说?”

他问得急切,身体都不自觉地前倾。他今天下午坐立不安,心里像是揣了只兔子。镇里早就传得沸沸扬扬,有的说沈铭在西山挖到了古墓,有的说找到了金矿,版本一个比一个离谱。

“县文物局的周局长亲自来了。”沈铭拉开他对面的椅子坐下,给自己倒了杯水,一口气喝干。爬了一天的山,他确实渴了。

“周正毅?”孙镇长眼皮一跳。这位周局长在县里是出了名的“铁面判官”,等闲的“发现”根本请不动他。他亲自出马,事情的性质就不一样了。

“他看了壁画,初步鉴定……”沈铭顿了顿,看着孙镇长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是隋朝大业年间的,距今一千四百多年。”

“哐当。”

孙镇长手里的搪瓷杯掉在了桌上,滚烫的茶水泼出来,洇湿了一片文件,他却浑然不觉。

他张着嘴,眼睛瞪得像铜铃,足足愣了十几秒,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你……你说什么朝?隋……隋朝?”

这个朝代,对他来说太遥远了,遥远得就像神话故事。他一直以为青云镇的历史,顶天了就是从明清时的那个驿站算起。

“周局长说,壁画上刻的,很可能是传说中的‘云上三峰’商帮,是跟丝绸之路一个时期的交通动脉。”沈铭继续平静地投下重磅炸弹。

孙镇长彻底不说话了,他靠在椅子上,粗重地喘着气,脸上的表情在震惊、狂喜、迷茫和一种巨大的不安之间来回切换。他是个务实的乡镇干部,一辈子都在跟土地、化肥、计划生育打交道,这突如其来的“千年历史”,让他感觉自己的脑子完全不够用了。

过了许久,他才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摸出烟盒,抖了半天,才抽出一根递给沈铭,自己又点上一根,狠狠吸了一大口。

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渐渐聚焦,那股子乡镇老干部特有的政治敏锐感又回来了。

“周局长……还有没有说别的?”

“他让严格保密。”沈铭说,“在省里的专家组下来之前,不能对外界透露任何具体信息。他说,我立了大功,但也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孙镇长夹着烟的手指猛地一僵。

他太明白“风口浪尖”这四个字的分量了。

这意味着,青云镇这口小池塘,马上要被扔进一块巨石,掀起滔天巨浪。这浪能把船推向远方,也能把船直接拍碎。而沈铭,就是那个站在船头的人。

“他说的对。”孙镇长把烟头在烟灰缸里狠狠摁灭,眼神变得无比凝重,“小沈,这件事,从现在起,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文旅项目了。这是……这是能惊动市里,甚至省里的政治任务!”

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像一头被困在笼子里的老虎。

“不行,我得马上跟县委的黄书记做个汇报。不,不能在电话里说,我得亲自去一趟!你,跟我一起去!”孙镇长猛地停住脚步,指着沈铭。

“现在?”

“就现在!”孙镇长斩钉截铁,“这件事,我们镇里必须第一时间向县委表明态度,掌握主动权!晚一步,就可能变成被动!”

沈铭看着孙镇长,这位平日里有些和稀泥,凡事求稳的老镇长,在这一刻,展现出了惊人的决断力。他知道,孙镇长是真的急了,也是真的把这件事当成了天大的事。

然而,还没等他们动身,办公室的电话就尖锐地响了起来。

孙镇长一个激灵,快步过去接起电话。

“喂,你好,青云镇政府……哦,张秘书您好,您好……”孙镇长的腰不自觉地弯了下去,脸上瞬间堆起了恭敬的笑容。

是县委办公室的电话。

沈铭的心也提了起来。

孙镇长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是,是,黄书记知道了?对,是有这么回事……我们正准备去跟书记当面汇报呢!……好的,好的,我们一定做好保密和现场保护工作……明白,明白,一切行动听指挥!”

挂了电话,孙镇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屁股坐回椅子上,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是黄书记的秘书打来的。”他看着沈铭,眼神复杂,“县里已经知道了。周正毅那个老学究,动作比我们还快,他直接捅到书记那里去了。书记指示,让我们原地待命,封锁消息,等县里的统一安排。并且……”

孙镇长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古怪:“书记点名,让县电视台和县报的记者明天一早就过来,做一个初步的正面报道,先定个调子。”

沈铭心中了然。

高层的手法,果然又快又稳。先通过官方媒体定性,占领舆论高地,把这件事定义为“正面考古发现”,堵住所有可能出现的谣言和非议。

第二天一早,一辆挂着“县电视台”牌照的采访车,准时停在了镇政府大院里。

车门打开,一个熟悉的身影跳了下来。

还是那位帮他报道过“土豆节”的女记者,林薇。她今天换上了一身干练的户外采访装,长发扎成一个利落的马尾,显得英姿飒爽。

看到站在楼下的沈铭,林薇眼睛一亮,快步走了过来。

“沈主任,我就知道又是你。”她笑着伸出手,语气里带着几分熟稔的调侃,“你这可真是个宝藏主任,走到哪儿都能挖出点大新闻来。上次是土豆,这次直接挖出个隋朝来?”

她的消息显然比别人灵通得多。

“林记者消息灵通。”沈铭和她握了握手,“这次可不是我挖的,是青云镇的祖宗们埋得深。”

简单的寒暄后,气氛立刻转为工作状态。

林薇的团队非常专业,他们并没有急着上山,而是在沈铭的引导下,先采访了顾学文老镇长,听他讲述青云驿的历史和那些代代相传的传说。

镜头前,顾老先生引经据典,将那些枯燥的史料和生动的民间故事结合起来,一个尘封的古道重镇形象,渐渐变得清晰。

随后,采访车在镇里的土路上颠簸着,开到了西山脚下。

当林薇和她的摄像师,亲眼看到那面被拉起警戒线的巨大壁画时,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

摄像师扛着机器,贪婪地捕捉着每一个细节。林薇则站在警戒线外,对着话筒,用一种压抑着激动和敬畏的语调,开始现场报道:

“观众朋友们,我现在就在青云镇西山古道的深处。在我身后,就是这次震惊了全县考古界的重大发现——隋唐时期石刻壁画。大家可以看到,整面壁画气势恢宏,线条古朴……据专家初步考证,这不仅填补了我县隋唐史料的空白,更可能为我们揭开一段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与丝绸之路同样璀璨的古代商路传奇……”

山风吹过,吹动着林薇的马尾,也仿佛吹来了千年前的马铃声。

当天晚上七点,县电视台的《青云新闻》栏目,用长达五分钟的篇幅,头条播报了这条新闻。

一时间,整个青云县都轰动了。

无数人守在电视机前,看着画面里那壮观的壁画,听着女记者激昂的解说,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青云镇?就是那个穷得叮当响的青云镇?”

“隋朝的壁画?真的假的?不会是骗人的吧?”

“上次搞那个土豆节就火了一把,这个沈铭,到底是什么来头?”

县城的各个茶馆、酒桌上,青云镇和那个叫沈铭的年轻人,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第二天,县报的头版头条,也用一个巨大的标题,报道了此事:

《千年石壁惊现青云,古道峥嵘或将重现》

文章配上了几张由文物局官方授权发布的、清晰度极高的壁画照片。那古朴的线条和恢弘的构图,通过油墨,带来了比电视画面更强烈的视觉冲击。

青云镇和它的古道,一夜之间,初露峥嵘。

而沈铭,作为这一切的发现者和推动者,他的名字,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全县所有高层领导的视野。

就在报纸发行的当天下午,沈铭的手机响了。

是一个陌生的市级区号。

他犹豫了一下,接了起来。

“喂,请问是青云镇的沈铭同志吗?”电话那头,是一个沉稳而富有磁性的中年男人声音。

“我是沈铭,请问您是?”

“你好,我是《云州日报》的记者,我叫高建民。”

《云州日报》,市委机关报。

沈铭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他知道,风,真的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