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模拟:领导求我别莽了! > 第107章 孙镇长的疑惑,文化旅游能行吗?

堂屋里很安静,只有老式挂钟的秒针在单调地走着,一声,又一声,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顾学文的目光像两把用了多年的刻刀,在沈铭的脸上细细地审度,似乎想从他的每一个毛孔里,分辨出真诚与浮夸的比例。

沈铭没有回避这道目光。

他将身体坐直,双手放在膝盖上,这是一个晚辈面对长辈时最标准的姿态。他没有立刻说出“文化旅游”或者“招商引资”这些宏大的词汇,而是先开口,声音平稳而清晰。

“顾老,我不想干什么。我只是想让青云镇,活下去,而且是站着,有尊严地活下去。”

这话很朴素,甚至有些笨拙。

顾学文眉头一动,没有说话,示意他继续。

“我来青云镇时间不长,搞过土豆节,也跑过招商。我发现一个问题。”沈铭顿了顿,组织着语言,“我们总想着我们缺什么,就去外面找什么。缺钱,就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拉投资;缺项目,就削尖了脑袋跟别的乡镇抢。我们就像一个穷人,总想着怎么去模仿富人的穿着打扮,结果学得不伦不类,还把自家的底子都给掏空了。”

他看了一眼桌上那本蓝皮册子。

“今天在您这儿,还有在县档案局那堆旧纸里,我才想明白。我们不穷,我们只是忘了自己祖上曾经阔过。我们最大的财富,不是地里的土豆,也不是山里的矿,而是被我们自己当成累赘,当成老黄历的这些故事,是这条被荒草埋了近百年的古道。”

“别人有高楼大厦,有工业园区,我们没有,也比不过。但他们有咱们这条会讲故事的石板路吗?有咱们这沉淀了几百年的马帮文化吗?没有。这才是我们独一份的东西,是别人想学都学不来的东西。”

沈铭的语速开始加快,情绪也逐渐上来,他不再只是一个来请教的后生,更像一个找到了信仰的信徒,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他的发现。

“我想做的,就是把这些被遗忘的宝贝,重新擦亮,让外面的人都来看看,咱们青云镇,不只是一个偏远的山沟沟,它曾经是一个枢纽,一个码头。我想让镇上的年轻人知道,我们脚下踩的这片土地,是有根的,是厚重的。我想让那些当年走出大山的老乡亲们,回来的时候,能指着一条修葺一新的古道,跟他们的子孙说,‘看,你爷爷的爷爷,就是从这条路上,把山货背出去,又把希望背回来的’。”

他说完了,堂屋里一片死寂。

顾学文低着头,镜片后的眼睛看不真切。他那只布满老年斑的手,在桌上的蓝皮册子上,一遍又一遍地轻轻摩挲着,像是抚摸一件稀世珍宝。

一旁的老太太,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下了手里的活计,正用围裙的角,悄悄擦着眼角。

许久,顾学文抬起头,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那口气里,有释然,有感慨,也有一种卸下重担的轻松。

“我写这本东西,写了二十年。”他拍了拍那本册子,声音有些沙哑,“跑遍了周围的山头,访问了几十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有些,现在已经不在了。我总觉得,这些东西要是不记下来,就真的没了,烂在土里了。”

“我给县里送过,给市里的文史馆也寄过,都石沉大海。他们说,没有开发价值。呵呵,开发价值……”老人自嘲地笑了笑,“在他们眼里,不能立刻变成钱的东西,就没有价值。”

他将那本厚重的册子,郑重地推到了沈铭的面前。

“小沈,这东西,今天我交给你了。我不知道你能做成什么样,但你刚才那番话,让我觉得,我这二十年的心血,没白费。至少,有你这么一个年轻人,还认它是宝贝。”

沈铭的心脏重重一跳。他伸出双手,郑重地接过了这本册子。

册子很沉,像是承载了一个老人毕生的心血,和一段被尘封的历史的全部重量。

“顾老,您放心。”沈铭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我不敢保证一定能成功,但我向您保证,我一定把它当成青云镇的命根子来干!”

……

下午两点,扶贫工作会开始前半小时。

孙建国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他正对着一份全县各乡镇上半年扶贫指标完成情况的报表,愁得一根接一根地抽烟。

青云镇的数据,除了沈铭搞的那个“土豆产业”之外,其他几项都排在末尾,很是难看。

“咚咚咚。”

“进。”孙建国头也没抬。

沈铭推门进来,反手把门关上。

“镇长。”

“你还知道回来?”孙建国从报表里抬起眼,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不是去县里查资料了吗?查出金矿了还是查出银矿了?让你下午开会,你踩着点儿回来。”

“镇长,比金矿银矿还重要。”沈铭的表情异常严肃。

孙建国愣了一下,他很少看到沈铭这副样子。这小子平时要么是带着一股子冲劲,要么就是胸有成竹的淡定,像现在这样,混杂着亢奋、郑重和一丝紧张的表情,还是头一回。

“坐。”孙建国掐灭了烟头,往后靠在椅背上,“说吧,又憋着什么大招呢?”

沈铭没有坐,他走到孙建国宽大的办公桌前,将怀里抱了一路的牛皮纸袋放在桌上,然后小心翼翼地从里面取出了那张复印的《西南商路舆图》,缓缓展开。

图纸很大,几乎铺满了半张办公桌。

“镇长,您看这个。”

孙建国探过身子,眯着眼打量着那张泛黄的图纸。当他看到“青云驿”那三个字,以及旁边那行“为商旅必经之要冲”的小注时,他的表情明显变了。

“这是……哪儿来的?”

“县档案局的废档里找到的,民国时期的测绘图。”沈铭紧接着,又将那本蓝色的硬皮册子放到了地图旁边,“这是顾学文老镇长的手稿,《青云驿考》,里面详细记录了古道的走向、沿途的驿站、以及我们青云镇作为交通枢纽时的商业形态。”

孙建国拿起那本册子,翻了几页。他看得很快,但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沈铭的心提了起来,他知道,关键时刻到了。

“镇长,我的想法是,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工业这条路,我们走不通,一百多次模拟……不,是一百多次尝试已经证明了,我们没有优势。我们唯一的活路,就是把‘青云驿’和‘茶马古道’这张牌打出去,把我们青云镇,打造成一个以古道文化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

他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办公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孙建国放下了手稿,没有说话。他重新点上了一根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靠在椅子上,看着天花板,任由烟雾从鼻孔和嘴角喷出,将他的脸笼罩在一片模糊之中。

沈铭站在桌前,一动不动,等待着审判。

他能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怦怦”直跳的声音。

终于,孙建国开口了,声音有些沙哑和疲惫。

“小沈啊。”

“哎,镇长您说。”

“你是不是……最近压力太大了?”孙建国转过头,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关心,有疑惑,还有一丝哭笑不得。

“搞土豆节,你成功了,全县都表扬你,我也为你高兴。但是,人不能飘,步子也不能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胯。”

孙建国用手指点了点桌上的地图和手稿,“这些东西,是历史,是宝贝,我承认。顾老先生一辈子的心血,我也敬佩。但是,历史是历史,现实是现实。这玩意儿,能当饭吃吗?”

这句问话,和顾学文最初的试探,何其相似。

“镇长,这恰恰就是我们未来的饭碗!”沈铭急切地辩解。

“饭碗?”孙建国冷笑一声,他直起身子,用那只夹着烟的手指着沈铭,像是教训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我问你,搞旅游,钱从哪儿来?修缮古道不要钱?复原驿站不要钱?宣传推广不要钱?你算过没有,这得是多大的一个窟窿?镇里的财政,连给老师们发足额的绩效工资都费劲,拿什么给你去搞这个?”

“我们可以找投资!”

“找投资?”孙建国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你拿什么找投资?就拿这几张旧纸?你跟人家投资商说,我这有个几百年前的故事,你给我投几千万,以后能挣大钱。你看看人家会不会把你当疯子赶出来!”

“小沈,我理解你想为青云镇做事的急切心情。但我们是政府干部,不是写小说的,不能凭一腔热血和想象力办事!发展工业,看得见,摸得着,一个厂房建起来,一条生产线拉过来,能解决多少就业,能交多少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破旧的篮球场。

“你说的这个文化旅游,太虚,太缥缈了。就像天上的云,看着好看,可它能下雨吗?能浇灌我们这片干涸的土地吗?万一投了钱,搞了半天,游客不来,怎么办?我们拿什么跟老百姓交代?到时候,你沈铭拍拍屁股高升走了,留下的这个烂摊子,谁来收拾?”

一连串的质问,像一盆接着一盆的冷水,从沈铭的头顶浇了下来。

他知道孙镇长说的都是对的,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都是他无法回避的现实。模拟器给出的65%的成功率,在这些冰冷的现实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办公室里的气氛,降到了冰点。

沈铭看着孙镇长疲惫而坚决的背影,他知道,常规的说服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

他深吸了一口气,将所有的退路都在脑海里斩断。

他想起了当初为了土豆节,自己立下的那个军令状。

看来今天,历史又要重演了。

“孙镇长。”沈铭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孙建国的身形顿住了。

“如果我说,我能解决钱的问题,并且,我愿意为这个项目的一切后果,负全部责任。您,敢不敢让我试一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