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送完当天的渔货到“聚贤楼”,林逍推着自行车往红旗农场走,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这几天和虎子抓鱼卖得不错,可狍子场那边得时刻盯着,陈文勇兄弟进山抓活狍子也得留意动静,自己再两头跑着实分身乏术。雁窝岛的鱼群正肥,要是能发动乡亲们一起抓,自己统一收购再送到饭店,既省了自己的力,还能让乡亲们多份收入,一举两得。
刚进农场大门,就见张大爷蹲在晒谷场边抽烟,几个职工围着他闲聊,话题离不开林逍和虎子卖鱼赚大钱的事。林逍眼睛一亮,推着车走过去:“张大爷,叔伯们,都在呢?”张大爷见是他,连忙起身:“逍儿回来啦,今天‘聚贤楼’那边收得痛快不?”
“痛快着呢,刘老板还催着要加量。”林逍往人群里凑了凑,故意提高声音,“就是我这边实在忙不过来,狍子场要管,还得顾着抓鱼,想跟大伙商量个事——咱们农场不少乡亲都会捕鱼,要是大家愿意去雁窝岛抓鱼,我按七毛一斤统一收,收上来我统一送到饭店,赚的差价除了运费和损耗,剩下的再给大伙补点分红,怎么样?”
人群里立刻炸开了锅。职工老李搓着手问:“逍儿,这话当真?七毛一斤?咱平时去集市卖也就五毛多,你这价够实在!”“一分都不少,而且卖得好还能分红。”林逍拍着胸脯保证,“我跟刘老板签了长期供货协议,每天要六十斤鱼,以后还得加量。大伙抓多少我收多少,当天过秤当天给钱,绝不拖欠。”
张大爷捋着胡子点头:“逍儿这孩子办事靠谱,去年修狍子场就没亏过乡亲们。雁窝岛的鱼确实多,我年轻时候一天能抓二三十斤,就是现在年纪大了,捞点小鱼小虾还行。”旁边的虎子爹接话:“我跟我家虎子一起去,再喊上几个年轻的,保证每天给你凑够数!”
没一会儿,就有十几户人家报了名。林逍当场约定,明天一早大伙在农场门口集合,统一去雁窝岛,他负责提供渔网和竹筐,晚上回来在晒谷场过秤结账。散了伙,张大爷拉着林逍说:“逍儿,你可得把好质量关,‘聚贤楼’是高档地方,要是鱼不新鲜,砸的是你的招牌。”林逍连忙点头:“您放心,我跟大伙说好了,只收当天现抓的活鱼,死鱼烂鱼一概不要。”
回到家,林逍把这事跟赵秀兰一说,赵秀兰连忙起身:“这可是好事!前阵子还听隔壁王家婶子说,家里孩子上学要交学费,正愁没钱呢。你这么一弄,大家都能多份收入。”林晓梅抱着林逍的胳膊:“哥,我也去捡野鸭蛋!上次捡的卖了好多钱,我要攒钱买钢笔。”林逍笑着刮了刮她的鼻子:“行,不过得跟在张大爷身边,不许乱跑。”
当晚,林逍把家里的五张渔网都翻了出来,又去农场仓库借了十张新网,连夜检查修补。虎子也跑过来帮忙,把竹筐都清洗干净,在筐底铺了层水草:“逍儿哥,这样装鱼不容易死,能多卖不少钱。”林逍赞许地点点头:“还是你想得周到,明天你带几个年轻小伙撑木筏撒大网,老人和妇女就在岸边捡野鸭蛋、捞小鱼。”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农场门口就聚了三十多号人,男女老少都有。林逍把渔网和竹筐分下去,又强调了安全事项:“水深的地方不许去,抓鱼的时候互相照应着,要是遇到大货别硬拼,先喊人。”众人齐声应着,浩浩荡荡往雁窝岛出发。
到了岛边,林逍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分工,让虎子带着五个年轻小伙撑着三张木筏撒大网,张大爷带着老人和妇女在岸边用小网捞鱼、捡野鸭蛋。雁窝岛的鱼果然密集,第一张网刚收上来,就捕到十几斤草鱼和鲤鱼,乐得大伙直喊好。林晓梅跟着王家婶子在芦苇丛里捡野鸭蛋,不一会儿就捡了满满一筐,跑得小脸通红。
林逍穿梭在岸边和木筏之间,一会儿帮着收网,一会儿检查鱼的质量。看到有个小伙子捕到一条二十多斤的大鲢鳙,连忙喊:“小心点,别把鱼鳞弄掉了,‘聚贤楼’最看重品相。”小伙子连忙放慢动作,小心翼翼地把鱼放进竹筐。张大爷则在一旁指挥:“那边水浅,鲤鱼多,去那边撒网!”
中午时分,太阳升到头顶,林逍让大伙歇脚吃饭。众人拿出自带的窝头和咸菜,围坐在岸边吃起来。王家婶子拿着个野鸭蛋递给林逍:“逍儿,你尝尝这个,刚捡的,新鲜着呢。要不是你,我们哪能有这好营生。”林逍接过鸭蛋,笑着说:“婶子,这是大伙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长期干,日子肯定越来越红火。”
下午的收获更丰。虎子他们撒的大网捕到一条三十多斤的大草鱼,鳞片金黄发亮,堪称“鱼王”。林逍掂量着鱼,心里盘算:“这鱼送到‘聚贤楼’,刘老板肯定高兴,说不定还能涨点价。”到了傍晚,大伙的竹筐都装得满满当当,光是鱼就有两百多斤,野鸭蛋也有三百多个。
回到农场晒谷场,林逍早已支起了磅秤,旁边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摆着笔墨和钱箱。赵秀兰和虎子娘负责记账,林逍亲自过秤。“李家叔,草鱼十五斤,鲤鱼八斤,一共二十三斤,七毛一斤算,十六块一,给您十六块!”林逍一边过秤一边报数,赵秀兰在账本上记下来,虎子娘则从钱箱里拿出钱递过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