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 第426章 北伐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426章 北伐

作者:霸道总裁胖总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2 03:59:48

第426章 北伐

(完了吧三角洲,感觉没啥意思)

兴华三年,夏。

北方汉军正式动兵了。

先是屯兵高邮州的第五师,接着凤阳府的第二师、光州的第七师,三路大军水陆并进,发动北伐。

经过了年初扩军以及阅兵整编后的汉军,又变得不一样了。不仅军队规模变得更大,而且编制上也更加正规化。

前几年的汉军虽然明确了师镇团营,并且全面装备火器大炮,开始往近代化军队快速过渡。

但也因为过渡的速度太快,没有一点缓冲时间,再加上汉军几乎连年打仗,导致各路汉军还是保留了很多旧式军队的陈规习惯。

今年汉军全面扩军,正规军的编制一次性扩充到了十三万人,而且后面还要继续扩军,起码扩军二十万才会停下。

聂宇遂即下旨兵部和都督府,对军队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现有的番号编制保持不变,但新增了骑兵师、山地师番号。

同时海军地位得到抬高,海军和水师之前是平起平坐,但今年以后,水师并入海军下属,水军都督府和海军都督府合并,改为海军大都督府。

然后,还有“师镇团营”四级编制,这是基本军制,没有更改,但文教官制度的变化却是很大。

此前的文教官,虽然汉军各师都有配置,但这些文教官在各师的数量不定,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编制。

只是约定俗成在汉军各师都分了一些,协助做些军队士兵的思想工作,战前鼓舞士气,甚至攻下某个城镇后临时充当安抚百姓的文职官员。

今年的军制改革下,文教官制度得到正式确定,下放到每营必须有一名文教官。

按照汉军如今的扩军速度,要扩军到二十万正规军的话,那光是文教官就要有起码2000人,约等于汉军一个正规镇的人数。

用来培养文教官的讲武堂,已经分别在湖广、江西、安徽等省设立,就连闽粤都有了汉军的讲武堂。

而且,所有汉军师镇的旗号,正式统一为赤色汉字旗,不允许再有以师镇武将姓氏为旗号出现。

这当然不是聂字在针对杨遇春,杨遇春归顺之前的汉军,因为军队规模太小,就那么几路师镇,所以各路汉军武将用自已的姓氏代替番号大纛的现象非常普遍。

这本身也是中国古代军队的老传统,若是武将本身很厉害,甚至威名赫赫,那还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杨遇春打廉州府的时候,就用了一杆“杨”字大纛,吓得廉州府官民光速投降,生怕把这尊杀神惹毛了屠城。

不过现在,汉军已经全面走向近代化,火器的装备比例越来越高,而且线腔枪和各种先进火炮的出现,也让汉军与这个时代的热武器出现代差。

武将的个人勇武对汉军整体而言,已经没那么重要,所以军队旗帜也必须统一化了。

杨遇春倒是没有因此受到责罚,只是聂宇亲自写信安抚提醒了一下,同时杨遇春又被并进山地师,他的个人勇武放到山地师还是很有用武之地的。

大运河上,杨芳已经亲率第五师经高邮坐船北上。

虽然清军已经提前封堵了运河,但运河的南段部分还是没有堵死。

清军也不敢往南走,南边可是汉军的地盘,别到时候运河来不及堵,自己就先被汉军给堵死了。

运河两岸,百姓见到汉军北上,纷纷踊跃参军做民夫,汉军说不需要,他们甚至自备粮食和渔船跟随。

这些自带粮食要做民夫的百姓,多是之前的运河漕工出身。大汉攻打江南,切断了伪清漕运,漕工们被断了衣食所系,起初还非常痛恨汉军。

直到这些漕工聚集起来,跟大汉官府闹事,大汉的官府不但没抓他们,治他们的罪,反而给他们都录入了户籍,又带他们去分田落户。

就算之前没田的,也能到官府领到一份田产,本地没田了,就分到外地,官府出钱带他们移民,帮他们建房子,借给他们种子和耕牛。

这么好的官府,如此像人的朝廷,他们此前可以说从未见过。

一开始被断了衣食所系的怨恨,在分到了土地后,立刻转成了对大汉的拥护。

什么狗日的鞑子朝廷,就被大汉灭了才好!

杨芳从高邮出兵北上,只带了八千正兵,又有七千多民夫营,合计兵力一万五千人左右。

但现在又加上了沿岸诸多百姓们的加入,这些百姓甚至还自备粮食,跟随做汉军的民夫,汉军的总兵力一下子就扩张了起码三倍。

淮安府衙,已经处于军管状态。

“什么?高邮城的伪汉出动十万大军,沿运河北伐准安府?”康基田不敢置信看着眼前急匆匆报信的清兵。

报信清兵也是一脸惶恐:“千真万确啊!大人,小人就只是远远看去,那乌压压的一大片,人马绝对不少。。”

康基田陷入沉默,铁保也是一脸凝重,不说话。

随手让报信的士兵退下,两人开始商议应对之策。

再怎么紧张担忧,那麻烦也不会凭空没了,总归是要面对的。

“南兵打来了,我们怎么办?”康基田问道。

铁保咬牙说道:“还能怎么办,南兵打来,我们总不能弃守淮安。淮安防线一溃,黄河以北怕是都难以守住,皇上又岂能放过你我二人。”

康基田没有去管皇上怎么想,而是直白问道:“要守淮安,就要跟南兵开战,怎么打得过?”

对啊!怎么打得过?

铁保也皱着眉,苦思冥想半天,想不出解决办法。

他们都已经不再蔑称大汉为伪汉了,而是干脆直呼南兵,什么叫南兵?就是南朝皇帝的军队。

说句大逆不道的,打心眼里他们实际已经认可了大汉的正统性,汉军就是来一万,他们都得担忧打不赢,何况现在一来就是十万大军。

十万大军,里面肯定有夸大成分,但去掉夸大的,四舍五入应该也有五万了。

五万大军打过来,别说他们有没有五万大军,就算朝廷立刻给他们十万大军,他们都没信心能打得赢汉军。

打不赢,那也得打啊!

现在退了,跟皇上那边交不了差,总得先试着打一打再说。

不过两日,汉军前锋就已进抵淮安府城南的杨家庙集。

该镇百姓见到汉军杀来,不但不害怕,反而夹道欢迎,就连镇上的士绅地主,都拿出酒肉来劳军。

实在是伪清压榨太狠了,为了筹措军需钱粮,那可真是对淮安府刮地三尺。

不止百姓活得艰难,士绅地主同样更难。

因为百姓没有油水,地主们油水可是足得很,而且康基田和铁保说是死守淮安,但心里其实已经默认淮安守不住。

既然守不住,那淮安早晚都是汉军的地盘,那他们也没必要藏着掖着,趁现在赶紧能刮就刮,反正后面都要丢给汉军,便宜不占白不占。

乱世就是如此,百姓命如草芥,势力不够大的乡绅地主,同样也是军阀诸侯眼中的蝼蚁。

杨家庙的百姓夹道欢迎汉军到来,就连地主杨文杰杨老爷,都拿出金银酒肉来劳军。

杨芳百忙之中接见了对方一面,收下了送来的粮食,但回绝了酒肉金银:“我大汉军中有军规章程,打仗期间不能饮酒,不能对百姓抢劫掳掠,肉食我们自己带了,酒肉金银你们就自己挑回去吧!粮食我们收下,就当是借的,回头军需官会给你们立个字据,里面有本将军的印信盖章,回头仗打完了,你们可自去官府兑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