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 第416章 《兴华正韵》(下)

第416章 《兴华正韵》(下)

聂宇露出爽朗的笑容:“如何確定雅言、读书音和方言嘛,朕倒是已有方略了。”

听到皇帝已经有了方略,眾臣不仅没有放心,反而瞬间全都揪心起来。

大概这就叫口碑吧!

皇帝每次这么自信满满,基本就是要乾纲独断了,还是决断的他们认为极其不妥的旨意。

顾景作为新朝的第一位礼部尚书,这確定新朝的雅言正韵,他虽然不是总裁编纂,但同样也要负责到底。

不然一个弄不好,可能后世的读书人得骂他几百年。

顾景正打算旁敲侧击的问一问,皇帝准备怎么编定新朝正韵?

聂宇復又说道:“我大汉如今还只有南方半片,各地方言就已经如此错综复杂,甚至影响到了新光復州府的治理。这不是什么好事,既然如此,那何不在《兴华正韵》里面,將各地方言全部统一……”

话没说完,顾景憋不住了,脱口而出喊道:“陛下万万不可……不,臣的意思是,臣是说陛下不可如此做,而且统一各地方言,这也是万万做不到的事情。”

不怪他反应剧烈,差点忘了君臣礼仪,皇帝突然就要统一全国方言,这事情实在太大了。

就连在场的其他內阁重臣,同样也是脸色大变,只是他们不是礼部尚书,所以没有如顾景反应那么强烈。

聂宇见此,顿时也有些无奈,他有想过自己做出这个决定会很难,但没想过阻力会有这么大,连他的內阁都不愿意支持这件事。

统一全国方言,这听起来似乎利国利民,但实际操作起来不是这么算的,阻力也不是一般的大。

这就要说到目前中国的口音规则,现在中国的语言口音,基本遵循“方言-普通话”二级结构。就连少族方言同样遵循这套规则,也是“少族方言-普通话”二级结构。

但这是后世的语言口音,古代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古代的口音说的简单点,跟后世的口音转化规则很像,也是方言经过转换来对標朝廷的官话。

可古代的口音转化,还多了一级,即“方言-读书音-官话”。

三级结构,看似只是多了一级,可学习新口音的繁琐却是成倍增长。

这种三级口音,官话可以视作普通话,秦称雅言,之后又叫正音,到了明朝改为官话。

而第二级的读书音,则属於古代唯一標准音,它的源头为洛阳读书音。

这说的並非是洛阳方言,而是东汉的洛阳太学教学的特殊咏调,念起文章时会有抑扬顿挫的音色。

歷朝不论怎么定正韵官话,洛阳读书音都是唯一標准,就算各地说过去之后会有变化,顶多也就演化出各地读书音支派,核心音系还是以洛阳读书音为准。

这种读书音的好处就是,读书人即便身处天南海北,方言各有不同,但只要都会读书音,那也能够互相流畅的交流。

隋唐两朝编定正韵音书,也都是以洛阳读书音为准,制定朝廷的官方雅言。

因为唐朝的国都在长安,所以唐朝皇帝普遍会说一些长安方言,结果反被諫臣上书皇帝的发音不標准,应该及时改正。

这种以洛阳读书音为雅言基础,一直到了元明才有所改变。

元廷不用多说,异族王朝,编出来个《蒙古字韵》,仅存十五个韵,跟传统汉语都不太相关了。

大明开国以后,因为元廷编的字韵问题,北方汉人又十室九空,朱元璋误以为雅言出自江淮话,导致后来的《洪武正韵》乾脆以南京话为基础蓝本。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洪武正韵》完全推广不开,后面有人出了本《交泰韵》,但《交泰韵》的基础又是中原话。

偽清编定官方雅言,同样不以洛阳读书音为准,而是以北京话为基础,俗称京片子。

现在,大汉新朝编定官方正韵雅言,一来就要统一各地方言,这以当前的语言规则,確实是不可能办到的。

不是不能做,而是办不到。

聂宇沉默许久,等到內阁眾臣在失態中渐渐冷静下来,方才安抚说道:“朕明白诸卿想说什么,无非方言、读书音、雅言三级繁琐,几乎不可能统一,而且这三级口音也是由来已久,强行定一地方言口音为官话,恐怕各地都无法接受。”

这才是问题的重点,也是他们认为,为什么不可能统一方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