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东方代表团临时休息室。
东方代表团的成员们围坐在一起,顾不上享用侍者送来的茶点,所有人的心思都沉浸在刚刚结束的那两场石破天惊的会议中。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周科长带来的一名特科干员率先打破沉默,语气中充满了兴奋,“加入这个军事集团,哪怕是观察员国,对我们也是巨大的战略支持!”
“这等于是在国际法理上,给我们未来的反侵略斗争加上了一道坚实的保险!东瀛政府再想轻举妄动,就得掂量掂量要面对整个第三国际的集体反应了!”他乐观地估计着,显然还不知道奉天已经发生的惊天巨变和东日军的独走。
“没错,”负责军事联络的张振宇接口道,他更关注细节,“报告里提到的军事技术交流、军官培训、联合演习机制,都是我们急需的!尤其是建立快速危机应对和联合干预机制这一条,非常有远见。这能极大弥补我们目前海空军力量的短板。”作为军人,他对军事合作的具体内容更为敏感。
李曜青推了推眼镜,补充道:“更重要的是道义和物资上的潜在支持。一旦……我是说万一局势有变,我们不再是孤军奋战。”他的话比较含蓄,但众人都明白“局势有变”指的是什么。
众人纷纷点头,气氛热烈。能够被纳入这样一个强大的国际军事同盟体系,无疑给正在为统一和未来国防忧心忡忡的他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唐茗靠在窗边,听着大家的讨论,手轻轻抚着微隆的小腹,眼中闪烁着光芒。
作为留法背景深厚的干部,她能深刻理解这两项决议在国际层面给予东方的巨大支持,毕竟玛格丽特的对东亲善是自她与她相遇时便能察觉到的。“是啊,玛格丽特同志提出的那些策略……非常大胆,也非常有远见。”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眉头微蹙的陈雅,突然抬起头,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打断了大家兴奋的议论:“你们……你们不觉得吗?玛格丽特同志在讲第二项报告时,她说的那些话……那些策略……”
“‘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哪怕是地主、资产阶级中的爱国分子’,‘要坚持领导权,又要灵活运用策略’……还有那个几乎是可以说点名了老师的‘三三制’的设想……”
她越说越激动,赤红的眼睛瞪得很大,目光在周科长和其他人脸上扫过,仿佛在寻求确认:“这……这简直和……和老师最近一直在思考、在和我们讨论的,关于万一和东瀛全面开战后的斗争方略……几乎一模一样!就像……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周科长没有说话,他只是缓缓地、一遍又一遍地翻看着手中那份记录着玛格丽特即兴发言要点的简报,眉头微蹙,素来沉稳如山的面容上,罕见地流露出一种极其专注、甚至带有一丝不可思议的深思表情。
他的指尖无意识地在纸张上敲击着,目光锐利得仿佛要穿透纸背。
而陈雅还在滔滔不绝地说着。
她每说一个词,语气就激动一分,这些词语对她而言,熟悉得如同刻在骨子里!因为就在代表团出发前,在延安的窑洞里,在跃动的煤油灯下,她的老师,不止一次地用着类似的、甚至更为系统深刻的语言,向他们这些核心干部阐述过应对未来可能爆发的、全面抗日战争的战略构想!
那套被称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雏形,以及其中蕴含的极其灵活又坚持原则的斗争策略,与今天玛格丽特在第三国际这个最高讲台上所阐述的内容,其核心精神惊人地相似!
“这……这简直和老师想的……不谋而合!不,不只是不谋而合!”陈雅的声音带着颤抖,是因为激动,也是因为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很多具体的策略,比如对地主、资产阶级开明分子的态度,政权建设的形式,简直像是……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可是……老师的思想,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字向外传播啊!玛格丽特同志她……她是怎么想到的?难道她研究过我们的情况?可这也太精准了!”
周科长终于从文件上抬起头,看向激动不已的陈雅,他的眼神深邃,同样充满了震撼,但更多的是冷静的思索。
他轻轻摆了摆手,示意陈雅稍安勿躁,然后用沉稳的语调说:“小陈同志,不要激动。卡隆主席同志是位具有非凡战略眼光和理论勇气的革命家。她的这番论述,是基于对全球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刻观察和总结,特别是借鉴了像越南胡志明同志等地区的实践经验,并加以提炼和升华。”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其他也露出惊异神色的代表,继续道:“这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真正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当面临相似的矛盾情境——即强大的外部民族敌人入侵时,不同的革命者,立足于各自的具体实践,完全有可能独立地得出相近的战略判断和策略选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