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1日,马德里,太阳门广场。
秋日的金色阳光慷慨地洒向这座饱经战火却已然迎来新生的城市。空气中依旧弥漫着淡淡的硝烟、灰尘和烧焦的气息,如同旧世界溃败的最后叹息。
然而,在这片废墟之上,更强大的气息在升腾——是成千上万汇集于此的市民、工人们压抑已久的欢呼终于冲破喉舌的吼叫,是无数面迎着风猎猎作响、汇成赤色海洋的工联旗帜、第三国际旗帜、西班牙革命新旗帜发出的烈烈声响!
广场中心临时搭建的木质主席台简单而庄严。弗朗西斯科·卡瓦列罗,这位西班牙无政府工联的领袖,数小时前刚刚在市政厅的残垣断壁前升起了象征新生的红旗。他此刻站在台前,激动与疲惫交织,但脊梁挺得笔直,向欢呼的人群用力挥着手。
然后,他侧身,向着广场主干道入口方向望过去,眼神中充满了敬重与期待。人群的喧哗瞬间拔高到一个新的顶峰,无数的目光、镜头、枪口(作为仪仗和护卫)齐刷刷地对准了那个方向。
一支由人民军精锐战士护卫的黑色轿车队缓缓驶入广场通道。人群如同潮水般自动分开,却又在车后迫不及待地合拢。车门打开。
玛格丽特,在路易和几名贴身警卫的簇拥下走了出来。她身穿一套挺括但不失温婉的深蓝色套装,胸前别着法兰西公社的红金三色徽章。
尽管她已有将近两个月的身孕,腹部开始显现微妙的弧度,但在如此万众瞩目的场合,她的步伐依然稳定而富有力量感。橙色的长发在阳光和风中飘逸地飞舞,紫色的眼眸扫过激动的人群和这座伤痕累累却又生机勃勃的首都,目光中有欣慰,有庄严,更有着穿越者见证历史轨迹被彻底改写的深沉感慨。
路易紧随在侧后方半步,军姿挺拔,鹰隼般的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周围每一个细节,右手时刻保持在能够第一时间反应的位置。他的紧张与玛格丽特气定神闲的领袖风范形成鲜明对比,却又是如此和谐——仿佛一面坚固的盾牌,只为守护眼前光芒万丈的核心。
玛格丽特在卡瓦列罗的引领下登上了主席台。卡瓦列罗用带着浓重口音但情感真挚的声音向民众介绍:“同志们!兄弟姐妹们!今天,我们不仅迎来了西班牙的新生,更荣幸地迎来了法兰西公社主席、第三国际最坚定的同志和灯塔——玛格丽特·卡隆同志!”
排山倒海的“卡隆!”“法兰西!”“国际团结万岁!”的口号声几乎要将广场掀翻。
玛格丽特走到台前。她没有立刻说话,而是伸出手臂,掌心向下,轻轻压了压。这是一个简单却极富力量感的动作。
奇迹般地,那席卷整个广场的巨大声浪开始迅速回落,最终化作一片屏息凝神的寂静。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期待着这位年轻、传奇的女性领袖为西班牙的“赤色黎明”做出历史的注脚。
玛格丽特深吸一口气,广场略带焦灼的空气涌入肺腑。她的声音通过扩音器,清晰地、带着穿透灵魂的力量,回荡在每一个角落:
“同志们!西班牙的工人兄弟们!战斗者们!以及所有热爱和平、渴望光明的民众们!”
她的开场白并非华丽的辞藻,而是直接点明了听众的身份,瞬间拉近了距离。
“今天,站在伟大马德里的太阳门前,站在这片被无数西班牙和国际反封建**,反独裁压迫的战士的热血浸染、最终迎来解放的土地上,我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荣光,也无比谦卑!”
她的目光扫过广场,掠过衣衫褴褛但眼神充满希望的市民,掠过那些穿着破旧工装、带着硝烟印记的工联民兵战士,掠过远方若隐若现的王宫穹顶和马德里大学尖顶的轮廓。
“就在几个小时前,弗朗西斯科·卡瓦列罗同志在市政厅升起了西班牙革命的新红旗!那是一面染着数不清的英烈鲜血、代表着数百万工农大众共同意志、并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斗争锤炼最终诞生的旗帜!”
“它的升起,宣告着盘踞在这个国家数百年的封建王权、压迫性的剥削制度和法西斯毒素——在伟大的西班牙人民面前,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的意志面前——彻底崩溃了!属于人民的、工团的、民主团结的、社会主义的西班牙,浴火重生!!”
每一个字都像战鼓敲打在听众心头,引发了爆炸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吼声。人们的拳头高高举起,如林的臂膀在阳光下挥舞。
玛格丽特稍作停顿,待欢呼稍歇,她的声音变得更加宏亮、更加具有穿透力:
“在这个西班牙人民乃至全世界无产阶级都为西班牙的赤色黎明欢呼的时刻!”
“我,玛格丽特·凯瑟琳·卡隆,”她清晰地报出自己的全名,带着郑重的承诺意味,“代表法兰西公社劳工总联合会以及第三国际,向西班牙全体人民及西班牙无政府工联的同志们,”
她的目光与身边的卡瓦列罗、台下工联的核心成员们交汇,传递着深切的认可与敬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