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 > 第74章 高俅厉兵秣马,十节度会师济州

紫宸殿内的争执与恐慌,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至整个东京汴梁的官场。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殿帅府太尉高俅,这三位把持朝政的权臣,虽在如何剿灭梁山的问题上各怀心思,但在维护赵宋江山——或者说维护他们自身权位——的根本利益上,却是高度一致。皇帝赵佶那句“朕要看到梁山的覆灭”,既是圣旨,更是悬在他们头顶的利剑。若不能迅速扑灭梁山这股公然打出“推翻赵宋”旗号的“叛逆之火”,他们的荣华富贵乃至身家性命都将不保。

退朝之后,高俅并未回府,而是径直来到了殿帅府的正堂。他屏退左右,只留下几个心腹幕僚和账房先生。堂内烛火通明,映照着他阴晴不定的脸。他深知,此次征剿,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围剿草寇。梁山泊已成了气候,不仅兵强马壮,更可怕的是他们有了明确的政治纲领和惊人的凝聚力。那个“让天下百姓衣食无忧”的口号,如同一根毒刺,深深扎进了这个腐朽王朝最脆弱的神经。

“不能再小打小闹了。”高俅深吸一口气,对心腹幕僚沉声道,“传我钧令:一,即刻以八百里加急,传檄十节度使,命他们各率精兵一万,克日前往济州府会师,迟误者,以军法从事!二,行文枢密院,请调金陵建康府水军统制官刘梦龙,率其麾下一万五千水军,战船五百艘,星夜北上,听候调遣。三,着殿帅府即刻清点库府武备,核查粮草储积,拟一份详细的征调清单和预算,本太尉要亲自过目!四,命步军校尉牛邦喜,即日启程,持我令箭,沿运河上下及所有通航河道,不拘官私,凡堪用之船,尽数征调,解赴济州交割!”

一道道命令从殿帅府发出,整个帝国的战争机器开始伴随着刺耳的摩擦声,缓慢而笨重地启动起来。

一、十路节度,四方精锐云集

最先响应高俅调令的,是那十位久经沙场的节度使。他们大多出身绿林,受过招安,凭借战功累迁至方面大员,麾下皆是能征惯战之师。檄文所到之处,军营立刻沸腾起来。

河南河北节度使王焕,虽年事已高,但老当益壮,接到军令后,立即点齐麾下最为精锐的“跳荡军”(擅长突击的轻步兵)和“捉生军”(擅长侦察俘获的骑兵),拔寨而起。军容整肃,刀枪耀眼,显示出极高的训练水平。王焕治军极严,行军途中秋毫无犯,但速度极快,如同一条灰色的巨龙,直扑济州。

上党太原节度使徐京,所部多山民,擅长山地作战与弓弩。他亲自督促军士检查弓弦箭矢,打磨刀剑,并携带了大量用于攻坚的器械。太原军素以悍勇着称,行军时歌声粗犷,带着一股北地的肃杀之气。

京北弘农节度使王文德、颍州汝南节度使梅展、中山安平节度使张开等,亦各率本部精锐,分别从不同方向向济州靠拢。这些部队兵种各异,有的擅长骑兵突击,有的精于步战结阵,有的则配备了大量的弩机等远程武器。他们就像十把不同形状的利刃,即将被高俅握在手中,砍向梁山泊。

然而,大军调动,远非易事。十路大军,人马逾十万,每日人吃马嚼,消耗的粮草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各地州府为了供应这支大军,早已焦头烂额。催粮的公文雪片般飞向朝廷,户部的官员叫苦不迭,只能加紧从本就困苦的百姓身上盘剥。沿途百姓见到官军,如同见到瘟神,不仅财物可能被强征,青壮还可能被拉去充当民夫。一时间,通往济州的官道上,尘土飞扬,哭声载道,一派末世景象

二、水陆并进,打造无敌舰队

高俅深知,梁山泊八百里水泊是其天然屏障,若无一支强大的水军,陆路进攻再猛,也如同隔靴搔痒。因此,他对水军的建设尤为上心。

金陵建康府水军统制官刘梦龙,接到枢密院文书后,不敢怠慢。他麾下的水军常年巡弋长江,经验丰富,战船也较为先进。刘梦龙立即下令,所有战船进行检修保养,水手加紧操练水上战术。数百艘战船升起风帆,沿运河北上,帆樯如林,旌旗蔽日,声势浩大

然而,高俅认为仅靠刘梦龙的部队还不够。他采纳了幕僚的建议,决定在济州当地大规模建造或征调船只,组建一支更庞大的舰队,以确保在水面上对梁山形成绝对优势。这一步,却成了济州百姓的一场噩梦。

步军校尉牛邦喜,是个彻头彻尾的酷吏。他手持高俅的令箭,带着如狼似虎的兵丁,沿着运河和所有大小河道,开始了疯狂的“拘刷”行动。无论是官府的漕船,还是商家的货船,甚至是渔民的渔船,只要看上去能载人运物,一律强行征用。稍有反抗,便被打成“通匪”嫌疑,船货充公,人则投入大牢。许多靠水吃饭的百姓顷刻间破产,哭诉无门。短短数日,济州城外的河道里,便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各式各样被征来的船只,混乱不堪

由此同时,高俅在济州城外设立了巨大的造船工场。他征发了数以万计的民夫,日夜不停地砍伐树木,运送木料。工场内,炉火日夜不熄,数千名工匠在兵丁的皮鞭督促下,拼命地打造新的战船,尤其是适合在内河湖泊作战的艨艟、走舸。时值夏季,工场内湿热难当,劳役繁重,病死、累死的民夫和工匠不计其数,尸体被草草掩埋,怨气冲天

高俅的心腹叶春甚至献上了“海鳅船”的图样,这种船两侧装有多个轮形水车,由人力踏动,行驶迅捷,但建造工艺复杂,更是加重了工匠的负担

三、聚将点兵,帐下虎贲云集

随着各路兵马陆续抵达济州,这座原本繁华的运河枢纽城市,彻底变成了一座大兵营。城内城外,营寨连绵数十里,人喊马嘶,喧闹无比。高俅将州衙改为帅府,坐镇中枢,调兵遣将。

这一日,高俅在帅府大堂聚将。只见堂下盔明甲亮,战将如云。除了十位节度使,还有他精心网罗的各路猛将:

党世英、党世雄兄弟:此二人是高俅的绝对心腹,现为统制官,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对高俅忠心耿耿,被倚为左膀右臂

丘岳、周昂:此二人乃是从御营中选拔出来的上将,丘岳为八十万禁军都教头,官带左义卫亲军指挥使,护驾将军;周昂为副教头,官带右义卫亲军指挥使,车骑将军。二人武艺高强,名闻海外,是高俅特意请来增强中路突破能力的王牌

此外,还有各路州府调来的将领,以及依靠贿赂、关系混入军中的纨绔子弟,良莠不齐。

高俅端坐帅位,看着麾下这济济一堂的“猛将”,心中不免有些得意。他粗略估算,眼下聚集在济州的马步水军,总数已超过十三万之众!这几乎是朝廷能在短时间内调动的最大限度的机动兵力了。在他看来,如此庞大的兵力,加上这些“久经战阵”的将领,踏平一个小小的梁山泊,理应不在话下

四 粮饷器械,暗藏贪腐黑幕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十三万大军的后勤供应,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工程。高俅将此重任交给了自己的几个亲信官僚。然而,这恰恰成了他们中饱私囊的绝佳机会。

户部拨付的巨额军饷,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军营,每一层都要被克扣盘剥。发到普通士兵手中的,已不足额,且多是劣钱。士兵们怨声载道,士气低迷。粮草的采购和运输更是弊端丛生。官员们勾结奸商,以次充好,将陈化霉变的粮食运往前线,甚至往米中掺沙石以增重。本该用于打造优质兵器的经费,也被层层截留,导致运抵军前的箭矢箭头不坚,刀枪易折

高俅对此并非一无所知,但他本人就是最大的贪腐源头。他利用太尉职权,在军需采购中大肆收受贿赂,甚至默许其子高衙内插手军需生意,倒卖物资。整个征剿大军的后勤体系,从根子上就已经烂透了。表面上看起来兵强马壮,实则内部早已被蛀空

五、战略部署,纸上谈兵的空想

在一切准备看似就绪后,高俅与幕僚们开始制定进攻方略。他们的计划看起来完美无缺:陆路上,以十节度使的兵马为主力,从西北、正北、东北三个方向,对梁山泊形成半包围态势,步步为营,向前推进。水路上,则以刘梦龙和牛邦喜集结的船队为主力,在梁山泊水面上寻找梁山主力决战,扫清其水军力量,然后配合陆军,直捣梁山本寨

在高俅的帅案上,铺着一张精美的军事地图,上面用朱笔清晰地标明了进攻路线和各部配置。然而,这张地图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它既没有准确反映梁山泊复杂的水文地理和盘陀路结构,也严重低估了梁山军队的战斗力、士气和指挥能力。高俅和他的幕僚们,依然沉浸在“天兵一到,灰飞烟灭”的幻想中,认为梁山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只要凭借绝对优势的兵力进行碾压即可获胜

们几乎完全没有考虑梁山可能采取的游击、骚扰、伏击等战术,更忽略了梁山在民众中的基础可能带来的情报优势。高俅甚至已经开始幻想,平定梁山后,如何向皇帝奏捷,如何论功行赏,如何将自己的权位再提升一步

就在高俅于济州紧锣密鼓地调兵遣将、做着踏平梁山的美梦时,梁山泊的细作,早已将官军的动向详细地传回了山寨。晁盖、吴用、公孙胜等人,正冷静地分析着敌情,准备给这位志得意满的高太尉,送上一份意想不到的“大礼”。济州城外的连营灯火与梁山聚义厅内的烛光,遥遥相对,一场决定双方命运的大战,已然箭在弦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