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越博士宫前吐血昏厥的消息,如插翅般飞遍咸阳大街小巷。然与朝堂士林的暗流涌动不同,市井民间的反响,却是一番截然不同的光景。
于终日为衣食奔忙、更重实际利益的黎民百姓而言,老博士口中玄乎的“礼法规矩”,远不如一碗能填饱肚子的土豆粥实在。九皇子嬴昭那几句直白却戳心的反问——“是规矩重还是百姓肚子重?”——简直说进了他们心窝子里!
尤是当此话与之前“亩产万斤的土豆”、“克制瘟疫的秧苗”、“驯服山野异兽”的神异事迹相合,嬴昭在民间的形象,迅速朝一近乎神话的方向飞驰。
茶楼酒肆,坊间巷尾,百姓交头接耳。
“要俺说,淳于博士老糊涂了!”一粗豪脚夫灌下大口劣酒,抹嘴道,“骑熊罴咋了?那叫本事!说明咱小殿下不是凡人!是得上天眷顾的!”
“就是!规矩能当饭吃?要不是小殿下弄出那金疙瘩(土豆),俺们村去年冬天就得饿死好几个!”
“还有那瘟疫!吓死个人嘞!要不是小殿下拿秧苗熬药,泾阳那边得成鬼城!这时候不讲规矩救命,倒讲究起骑什么了?呸!”
一抱孩子的妇人低声道:“俺看啊,小殿下就是老天爷派下来救咱穷苦人的活神仙!那些读书人说的咱不懂,俺就知道,谁让俺娃能吃上饱饭,俺就给谁磕头!”
“活神仙”三字,如点亮众人心灯。
“对对对!活神仙!小殿下肯定是活神仙下凡!”
“没听先生说吗?神农爷尝百草的时候,也没讲究坐啥车!”
“那食铁兽,寻常人靠近都得被撕碎喽!小殿下能骑着玩,这不是神仙是啥?”
此论调迅疾传播,广获认同。于信息闭塞、普遍迷信的时代,无法解释的神异事,终往往被归为神佛显灵。而嬴昭的年岁、其所作所为,完美契合“天生神异”、“降世救民”的传说模板。
一场自发的、狂热的崇拜,于底层百姓中悄然滋生。
嬴昭骑墨云再出行时,所遇景象已截然不同。
非是单纯好奇围观,而是真正的、如参拜神佛般的狂热跪拜!
许多百姓远见那黑白巨兽身影,便立刻放下手中活计,虔诚跪伏道侧,口中念念有词:
“小神仙保佑我家今年丰收……”
“活神仙保佑我儿在前线平安……”
“求小殿下赐福……”
甚至有人在家中立起粗糙长生牌位,上歪扭写着“九皇子昭殿下长生禄位”,早晚一炷香,祈求保佑。
此日,嬴昭骑墨云,例行巡视咸阳西郊新垦的、用于扩种火云薯的官田。
田埂上,一白发苍苍、皱纹深刻如沟壑的老农,带一家老小,颤巍巍拦于队伍前。
护卫黑龙卫正欲上前驱赶,却被嬴昭抬手止住。
那老农见嬴昭,激动得浑身发抖,猛跪倒于还带湿气的泥地,不顾身后儿孙搀扶,用尽全力,“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额上沾满泥土。
“殿下……活神仙殿下……”老农抬头,老泪纵横,声哽咽,“小老儿……小老儿替这十里八乡的农户,谢殿下活命之恩啊!”
其粗糙如树皮的手掌,紧攥几株翠绿的火云薯秧苗,如攥绝世珍宝:“有了这……这神薯苗,今年……今年娃们都能吃饱了……冬天……冬天也不用怕了……”
老人说得语无伦次,然那真挚感激与激动,却感染在场每一人。
嬴昭从墨云背上滑下,走至老农前,伸小手虚扶一下:“老丈请起。此乃父皇恩德,非我一人之功。”
“是是是,陛下圣明!陛下圣明!”老农忙又朝皇宫方向磕头,随即再看嬴昭,眼神狂热,“但殿下您是神农爷派来的!俺们都知道!俺们没啥能报答殿下的,只能给您磕头了!愿殿下长命百岁!永远保佑俺们庄稼人!”
看老人那纯粹而炽热的眼神,听那最朴素的感激祝愿,纵是心智成熟的嬴昭,心中也不由泛起波澜。
他点头,轻声道:“都会好的。只要肯下力气,好好伺候庄稼,往后的日子,会越来越饱暖。”
“哎!哎!听殿下的!听活神仙的!”老农连连点头,如得神谕。
此时,人群中有一胆大半大小子,忽喊:“活神仙殿下!能……能摸摸您的神兽吗?沾沾福气!”
此话一出,多人眼巴巴望来,连那老农都忍不住看向温顺跟于嬴昭身后的墨云。
嬴昭微怔,随即笑了笑,拍拍墨云粗壮的前腿:“墨云,低头。”
墨云似真能听懂,虽不太情愿打个响鼻,但还是顺从低下硕大头颅,凑近人群。
那半大小子又惊又喜,颤抖伸手,飞快于墨云毛茸茸脸颊上摸一下,随即如被烫到般缩回手,兴奋得满脸通红:“我摸到了!我摸到了!好软!好暖和!”
此一下如开了闸,越多人壮胆请求触摸“神兽”沾福气。
墨云被摸得不耐烦,甩甩大脑袋,但在嬴昭安抚下,还是未发作。
嬴昭看眼前这有些混乱却充满生机的场面,看百姓脸上那发自内心的笑容与希望,心中那份因朝堂争斗而生的阴霾,似也被驱散不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