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如同熔化的金液,慷慨地泼洒在陇西辽阔的原野上。
湛蓝的天空下,几缕薄云悠然飘过,远处起伏的山峦在光影交错间显得格外苍茫。
广袤的田畴之间,往昔单调的粟米金黄已被一片片低矮却生机蓬勃的翠绿取代。
微风拂过,土豆叶片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农人们弯腰俯首,脸上带着近乎虔诚的喜悦,小心翼翼地用锄头翻开湿润的泥土。
他们的动作轻柔而熟练,仿佛在对待什么易碎的珍宝。
老人们蹲在地头,眯着眼睛看着这一切,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出难得的笑容;妇人们挽起衣袖,利落地将挖出的土豆分拣装筐;孩子们在田埂间追逐嬉戏,偶尔被大人呵斥也不减兴致,反而好奇地凑上前去,想要亲手摸摸那些刚从土里冒出来的金疙瘩。
这一刻,奇迹自土中诞生。
一簇又一簇饱满硕大的土豆,犹如大地珍藏的金元宝,被轻轻挖出,滚落田间。
这些土豆个个圆润饱满,表皮带着泥土的湿润,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金色光泽。
个头远超当初种下之时,数量更是惊人!有些特别大的土豆,甚至需要双手才能捧住。
出来了!老天爷啊!这……这哪止万斤!一个老农颤抖着双手,捧起刚挖出的土豆,激动得语无伦次。他的眼角闪烁着泪光,那是经历过太多饥荒岁月的人才会有的神情。
快瞧这个!比娃的脑袋还大哩!不远处,一个中年汉子高高举起一个特大的土豆,引得四周一片惊呼。人们纷纷围拢过来,争相目睹这个土豆王。
黄心!沙瓤!香!真香啊!几个农妇掰开一个刚挖出的土豆,金黄色的内瓤在阳光下格外诱人。生土豆特有的清香随风飘散,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祖宗庇佑——不,是殿下庇佑!今年冬天再也不怕饿肚皮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跪在田埂上,朝着狄道城的方向连连叩首。她经历过太多荒年,深知饥饿的滋味,此刻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惊呼、欢笑、孩童的嬉闹在田野间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丰收的盛大乐章。
家家户户,老幼妇孺齐上阵,箩筐、麻袋、甚至家中的锅碗瓢盆全都用上,却仍装不尽那仿佛取之不竭的土豆。
田埂上,土豆堆成了连绵的小山,在秋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这些土豆堆成的小山丘,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金色光芒,远远望去,宛如一座座金山。
就在这时,狄道城外的官道上,一辆华贵却沾染风尘的马车,在一队精锐骑兵护卫下缓缓停驻。
拉车的四匹骏马毛色光亮,显然都是百里挑一的良驹。骑兵们身着黑色甲胄,腰佩长剑,神情肃穆,显示出车内人物身份的不凡。
车帘掀开,露出了丞相李斯那张写满震惊与难以置信的脸。他奉始皇之命,作为钦差前来陇西实地核验土豆产量,并宣旨犒赏。李斯今日身着朝服,头戴进贤冠,腰系玉带,一副朝廷重臣的打扮。然而此刻,这位素来以沉稳着称的丞相,却难得地露出了失态的神情。
眼前的景象,远远超出他的想象,甚至颠覆了他数十年的认知。作为辅佐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臣,李斯自认见识过无数大场面,却从未见过如此震撼人心的丰收景象。那田埂上堆积如山的土豆,那田间百姓发自内心的笑容,都让他感到难以置信。
这……这……李斯手指微颤地指向田间那一座座,半晌说不出一句整话。来时路上他仍心存疑虑,亩产万斤?或许是九皇子年少好大喜功,或许是底下人阿谀夸大。可眼前这实实在在、堆积如山的收获,做不得假!
陪同的陇西郡守满面红光,自豪地介绍:丞相大人,您所见不过冰山一角。据各县初报,今年我陇西土豆平均亩产,确在万斤以上!个别肥田,甚至更高!仅狄道一县所产,便已远超往年全郡粮税总和!
李斯深吸一口气,强令自己镇定,但眼中的震撼丝毫未减。他走下马车,来到一堆新挖的土豆前,拈起一个掂了掂,又细看那金黄的切口,终是长叹:天佑大秦!陛下圣明!九皇子……真乃神人也!
他不再犹豫,转身对随从肃然道:速设香案,本相要即刻宣旨!
很快,香案在丰收的田边设好。这是一张临时搬来的榆木桌案,上面铺着红色锦缎。侍卫们分立两侧,神情肃穆。李斯郑重展开明黄绢帛圣旨,朗声宣读:
皇帝诏曰:朕之第九子嬴昭,天资聪颖,心系黎民……献祥瑞土豆于国,解万民倒悬之急……于陇西推广耕种,殚精竭虑,功勋卓着……特封为镇国司农侯,食邑万户,赐金千斤,帛万匹……钦此!
旨意宣毕,周围跪伏听旨的百姓爆出更热烈的欢呼:陛下万岁!殿下千岁!欢呼声如潮水般席卷田野,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
嬴昭上前恭敬接旨,小脸平静如水。封侯赏赐,在他意料之中。他更在意的,是旨意中那句解万民倒悬之急是否真正落实。今日他穿着一袭青色锦袍,腰系玉带,虽年纪尚小,却已显露出不凡的气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