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峰的方向,一夜平静,并无异样的灵力波动传来。道一推测,柳莺那炉清心丹,大抵是成了。这份无意种下的人情,算是初步扎下了根。
他将主要精力重新放回自身的修炼与学习上。那瓶下品蕴灵丹,成了他当前最重要的“资源”。
他并未贸然服用,而是选择在一个深夜,状态调整至最佳时,才取出一颗。丹药置于掌心,他再次运转青石烙印,那丝微弱的吸力如同最精细的砂纸,缓缓打磨着丹药表层那难以察觉的燥性与杂质。
过程缓慢而消耗心神,但效果显着。一刻钟后,掌心的蕴灵丹光泽愈发内敛,药香变得纯净温和,那令人不适的丹毒之感已微乎其微。
道一将其含入口中。丹药化开,一股精纯温和的灵力瞬间散开,汇入经脉。《厚土经》自行运转,引导着这股灵力汇入丹田,被两道伪基迅速吸收炼化。
效率远超直接吸收灵石!而且因为丹毒已被净化,灵力融合得极为顺畅,几乎无需分心抵抗药性中的杂质冲击。
一颗净化后的下品蕴灵丹,效果竟堪比近十块下品灵石!而且吸收速度更快!
道一心中振奋不已。青石烙印这净化之能,实乃逆天!这意味着,只要他有足够的丹药,修炼速度将得到恐怖的提升!
他压下立刻服用第二颗的冲动,深知循序渐进之理。每日最多净化并服用一颗,其余时间,则继续刻苦钻研那本无名册子,并与书阁中的丹道典籍相互印证。
他对册子中关于炼丹火候与药性变化的图案理解渐深。虽然依旧无法完全看懂那些诡异的行功路线和符号,但那些丹炉内部的微观变化图,已能理解三四分。
这使他对于药性的理解、灵植搭配的认知,跃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有时甚至在照料灵田时,他会下意识地以“君臣佐使”的丹道理念来思考不同灵植间的共生与克制关系,举措愈发显得自然老道。
这种变化,自然瞒不过陈长老的眼睛。
这一日清晨,陈长老再次巡查至丙区,并未多看那些长势良好的地根花,而是直接将道一叫到跟前,抛过来一株叶片微微发黄、灵气涣散的“凝露草”。
“看看,这是什么毛病?该如何处置?”陈长老语气平淡,如同随口一问。
道一心中一凛,知道这是突如其来的考较。他双手接过凝露草,并未立刻回答,而是仔细观察叶片脉络、根茎色泽,又凑近轻嗅其气息,同时《草木观微术》的感悟与地脉感知悄然结合。
片刻后,他恭敬回道:“回长老,此株并非病害或虫害,乃是汲灵过度,根须受损所致。应是此前灌溉时,‘聚灵阵’节点能量输出不稳,瞬间灵气过冲,灼伤了部分根系,导致其汲取乏力,反显营养不良之象。”
陈长老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这个判断不仅准确,甚至点出了问题的根源——“聚灵阵”节点波动。这已超出了普通外门弟子的见识范畴。
“哦?那你觉得该如何?”陈长老不动声色地追问。
道一沉吟一下,道:“当务之急并非追补灵气,反而需暂缓灌溉,并以温和的木润术滋养其受损根须,待其自行恢复汲取之力后,再徐徐图之。若强行灌输灵气,恐适得其反,彻底毁其根基。”
“嗯。”陈长老不置可否地点点头,收回那株凝露草,转身离去前,似是随意地说了一句:“明日清晨,你来一趟百草阁内堂。”
道一躬身应下,心中明白,这初步的考验,自己似乎通过了。百草阁内堂,那是陈长老处理要务和存放更珍贵典籍的地方。
然而,就在道一以为能暂时平稳度过这段时期时,麻烦再次找上门。
当天下午,方永忽然一脸严肃地找到他,将他拉到僻静处,低声道:“石师弟,你前几天是不是带柳莺师姐去采了后山那几株野生的寒雾花?”
道一心中一动,点头承认:“确有此事。当时柳师姐急需,我看那花并非园内种植,便…”
“唉!坏就坏在这儿了!”方永跺脚道,
“那几株寒雾花,虽是野生,但长在药园地界内,按理都归药园管辖!钱老头那边登记在册的!如今被采了,他那边对不上数,报了上来!林风师兄正好管着这块,一听是柳莺采的,又牵扯到你,正要借题发挥呢!”
道一眉头微皱:“林师兄意欲何为?”
“还能如何?说你私自带领内门弟子盗采药园灵植,要拿你是问呢!幸亏陈长老刚好知道了,把事情压了下去,只说那几株花年份不足,本就是准备清理的,让你补交十块下品灵石充公,算是小惩大诫。”
方永说着,打量了一下道一的脸色,“十块灵石…对你来说怕是不少吧?要不师兄我先替你垫上?”
道一立刻明白了。这是林风的敲打,也是试探。十块灵石不多不少,正好是他这种“新晋外门弟子”能拿出来又会肉疼的数目。而方永看似好意,实则未必没有趁机卖好甚至捞点好处的心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