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演习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如同一盆冷水浇在陈念心头,而奇兵小队渗透路线的脆弱性,更是其中最刺眼的一环。那次演习中,仅仅因为两名后勤人员抬着物资无意间堵塞了狭窄的通道,就导致了一支精锐小队的潜行行动彻底暴露,功亏一篑。这绝非偶然,在真实的沙巴克城内,类似的意外状况只会更多、更不可预测——或许是巡逻队突然改变路线,或许是平民无意间的闯入,甚至是城防设施的临时启用。陈念深知,依赖传统潜行手段,容错率实在太低,必须为奇兵小队寻找更强大、更灵活的隐匿和应变手段。
就在陈念陷入沉思时,云婉儿带着一个大胆的设想找到了他。在陈念那间堆满沙盘和地图的指挥室里,她温婉而清晰的声音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构想——将道士的“群体隐身术”进行大规模、灵活化的战术运用,作为奇袭作战的核心一环。
“传统的渗透,如同在刀尖上跳舞,过分依赖个人的潜行技巧和瞬息万变的环境掩护,风险极高。”云婉儿指尖轻点沙盘上那条蜿蜒的废弃排水渠,这是计划中的关键渗透路线。“但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呢?不在‘如何不被看见’上钻牛角尖,而是在‘让对方看不见’的关键节点上做文章。”
她进一步阐述她的核心战术:“想象一下,当我们的破城小队通过排水渠出口,即将进入城内开阔地的一刹那。那里必然是守军视觉和魔法监控的重中之重,即便出口隐蔽,数十人同时涌出也极易被察觉。若在此时,由我们预先部署的多名道士,在精准计算的时间点,同时施展群体隐身术,用叠加的术法范围将整个小队笼罩。我们能否就此为小队争取到几十秒甚至两三分钟的‘安全窗口’?在这段宝贵的时间里,队伍可以迅速分散潜入附近的阴影,或者以隐身状态直扑第一个战术目标!”
坐在一旁的冷锋,原本抱臂凝神听着,此刻也不由得坐直了身体,眼中锐光一闪。陈念更是双手按在沙盘边缘,身体前倾,脸上露出了极度感兴趣的神色。这个想法确实石破天惊!将原本仅用于小队战术避险或短距离转移的辅助技能,提升到战略欺骗的层面,其背后蕴含的想象空间巨大。
“可行性是首要问题。”陈念迅速从兴奋中冷静下来,追问关键细节,“婉儿,多名道士同时施法,隐身范围能否实现有效叠加覆盖五十人规模的小队?持续时间能有多久?法力消耗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还有,最关键的,如何应对沙巴克城内可能存在的反隐手段?比如魔法塔附带的‘真视之光’,或者敌方高级道士的‘洞察术’?”
云婉儿显然对此已有深思熟虑,她从容不迫地一一解答:
“陈大哥,我与几位精研此道的道友进行过数次试验。只要施法时机高度同步,多名道士的群体隐身术力场可以产生部分叠加效应,足以覆盖一支五十人左右的队伍,确保其在术法生效期内从视觉和普通感知上‘消失’。持续时间取决于施法者的法力强度以及外界干扰程度,在敌方没有针对性进行大面积反隐探测的情况下,维持两到三分钟是有把握的。”
“法力消耗确实巨大,”她坦诚道,“尤其是要维持多人隐身,对道士们的法力储备是严峻考验。这需要‘隐踪组’的成员提前凝神聚气,储备法力,并且在行动中可能需要服用强效魔法药水来支撑消耗。”
“至于反隐手段,”云婉儿语气变得凝重,“这是计划中最大的风险点。但我们战术的核心在于‘出其不意’和心理博弈。守军的反隐手段通常是定点、被动式的——比如重点建筑入口的真视符文,或者某些区域的自动警戒结界。他们不太可能对一个长期废弃、看似毫无价值的排水渠出口进行持续不断的、消耗巨大的真视能量扫描。我们要利用的,正是他们思维上的这个盲区,打一个漂亮的时间差!在对方反应过来之前,完成最关键的第一步部署。”
冷锋此时补充道,他的思维更具攻击性:“而且,隐身术并非我们的唯一依靠。它更像是一块跳板,为我们争取到最初的、也是最宝贵的突袭时间和初始位置优势。只要队伍能利用这几分钟成功分散隐匿或接近第一目标,即便后续隐身效果被破除,我们也已经由暗转明,完成了战术展开,占据了主动。届时,就是硬碰硬的战斗了。”
陈念听完两人的分析,在沙盘前踱步,仔细权衡其中的风险与收益。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但这个方案的诱惑力在于,它一旦成功,将极大提升破城小队的生存率和行动突然性,甚至可能直接决定整个奇袭行动的成败。
“值得一试!”陈念最终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好,就此定案。婉儿,由你全权负责,立刻从道士团中挑选一批法力深厚、施法稳定精准的好手,组建‘隐踪组’,专门进行群体隐身术的协同施法训练,重点是时机把握和范围控制的精确性。冷锋,你的破城小队需要立即开始与隐踪组进行高强度磨合训练,让每一位队员都熟悉在群体隐身状态下如何保持静默、如何快速移动、如何根据预定方案展开行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