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室内,灯火彻夜通明,将陈念伏案的身影投映在墙壁上,拉得很长。空气中弥漫着硝制兽皮的独特气味,混合着炭笔的焦灼。桌上铺开的那张特制兽皮异常坚韧,足以承受反复的涂抹修改。旁边,各种型号的炭笔、尺规井然有序,而冷锋带回的那份简陋地形图和侦察记录则被郑重地放在最顺手的位置,边缘已经有些卷曲。
陈念没有立刻动笔。他闭着双眼,呼吸悠长,仿佛已入定。脑海中,沙巴克城的景象正以惊人的清晰度重现、旋转、分解、组合。不仅仅是冷锋和孙小刀汇报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数据,就连他们描述时细微的语气停顿和表情变化,都被他纳入考量,作为判断信息可靠性的依据。
巍峨的暗红色城墙,在脑海中拔地而起,感受其迫人的高度与厚度;宽阔的护城河,水流的速度与深度被反复估量;林立的箭塔与魔法塔,它们的位置、间距、可能的射界交叉覆盖范围被一一推算;巡逻守卫的路线、频率、交接班的间隙,在思维中模拟成形;西北角那不起眼的进水口及其下的魔法栅栏,东南角那道需要进一步确认的细微裂缝,南门外乱石滩下隐蔽的废弃排水渠……所有这些信息,如同无数散乱的、带有棱角的拼图碎片,在他那超越常人的逻辑思维与三维空间想象能力驱动下,发出细微的咔哒声,开始寻找彼此契合的边缘,逐渐拼接,一个立体的、近乎实物的沙巴克城防御模型,正在他的意识空间里缓缓转动,细节越来越丰富,关联越来越清晰。
时间在静默中流逝,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良久,陈念猛地睁开双眼,眸中精光湛然,一夜的疲惫似乎被高度的精神集中驱散。他深吸一口气,伸手拿起一支削尖的炭笔,手腕沉稳有力,毫不犹豫地落在了洁白的兽皮上。
笔尖划过兽皮,发出沙沙的轻响,如同春蚕食叶。他画的并非传统意义上追求精确比例和美观的地形地貌图,而是一张充满了抽象符号、凌厉线条和简洁标注的战略分析草图。这张图,只为战略服务。
首先勾勒的是城池的整体轮廓与防御核心。他用粗重而肯定的线条,画出了沙巴克城大致的不规则方形轮廓,重点用醒目的叉形符号标注了四座城门的位置。在城池的中心,他画了一个双圈的醒目圆环,代表皇宫——那里不仅是沙巴克城的权力核心,是最终的目标,也必然是整个防御体系最坚固、反应最迅速的枢纽。
其次,是层层递进的外围防御体系。
护城河:他用连续的波浪线环绕城池,显示出水体的阻碍。在西北角,他特意画了一个指向城内的箭头,旁边清晰地标注着“进水口/疑似魔法栅栏/需探查强度”。而在东南角,他则用笔尖重重地点了一个小叉,旁边注明“墙体裂缝?/风化所致?/需精确认证与评估”。
城墙:他用两条平行的粗线表示厚重无比的城墙,并在城墙线上,用密集的短竖线象征性地标注出箭塔和魔法塔的大致分布。可以明显看出,城门附近以及朝向皇宫方向的城墙段落,那些代表防御塔的短竖线格外密集,如同刺猬竖起的尖刺。
城门:四个城门被他用圆圈重点标出,尤其是南门,他额外添加了简化的闸门结构和垛口示意图,旁边写着“主门?/防御最强/亦可能是心理盲点”。
然后,是他从情报中捕捉到的潜在突破口。
废弃排水渠:他在南门外表示乱石滩的区域,画了一条蜿蜒的、断断续续的虚线,箭头谨慎地指向城墙根基,末端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旁边标注着“狭窄/可能堵塞或存在守卫/高风险高回报/奇兵路径”。
城墙裂缝:在东南角,他将那个代表裂缝的叉加深,并用一条虚线巧妙地与图纸边缘代表盟重山脉的阴影区域连接起来,暗示这条路径可能利用山体起伏进行隐蔽接近或作业。
最后,是草图四周空白处的战术构想区。这里充满了各种跳跃性的符号和极其简练的文字,记录着他初步迸发的战术思路:
佯攻与惑敌:在东西北三面城门,甚至包括防御塔林立的区域,同时发动强度不一的佯攻,旨在吸引和分散守军注意力、消耗其守城资源。标注:“需逼真,适时调整节奏,制造主攻假象。”
主攻方向抉择:初步设想以南门为主攻点,但因南门防御森严,旁注:“或可虚实结合,佯攻南门,实击东南?” 旁边又写:“主攻需配备最强破城器械与最精锐攻坚队伍,并安排足够兵力吸引并承受城墙火力。”
奇兵运用设想:
排水渠渗透:“挑选极少数精锐(盗贼、刺客职业优先),秘密潜入,目标:内部破坏城门机关、制造骚乱、刺杀指挥官。关键:隐蔽、突然、一击即走。生存率低,需死士。”
裂缝利用:“若裂缝可扩大,派遣土系法师或拥有钻地、开山能力的特殊职业者,秘密作业,制造突击通道。核心:绝对隐蔽,时机与主攻配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