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照遁入洛水,如一滴墨迹消散在浩荡江流中。狄仁杰立在岸边,寒风卷着细雪扑打在脸上,刺骨的凉意却不及心中寒意半分。
“大人,下游十里内都已设卡,他逃不出去。”李元芳回禀,眉宇间带着几分不甘。
狄仁杰缓缓摇头:“他既敢在此时现身,必有万全准备。传令各关卡,重点搜查运柴船、粪船这些最不起眼的船只。”
如燕不解:“叔父为何特别留意这些船只?”
“你们可记得李重照跃入水中时的动作?”狄仁杰目光深远,“他右手在腰间按了一下,那是水靠的暗扣。一个常年修道之人,为何会随身穿着水靠?”
张环恍然大悟:“他早就计划好要水路脱身!”
狄仁杰颔首:“更让我在意的是李守礼的突然反水。他口口声声效忠相王,但你们可注意到他说话时的眼神?”
李元芳回忆道:“他说话时一直盯着水面,似乎在等待什么。”
“是在等待信号。”狄仁杰道,“我怀疑,李守礼和李重照根本就是在演双簧,为的是让我们相信北斗会已经分裂。”
武则天在旁听得凤目含霜:“好个声东击西!怀英,依你之见,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狄仁杰从袖中取出那半片烧焦的绢布:“陛下请看,这北极定位四字,墨色深浅不一,显然是分两次书写。第一次写的是,后来才加上的。”
他迎着众人疑惑的目光继续道:“这说明他们的计划有变。最初的计划可能只是等待北极星现身,但现在...”
“现在他们要主动定位北极星!”如燕脱口而出。
“不错。”狄仁杰神色凝重,“而这北极星,恐怕不是指某个人,而是指一个地点。”
他转向武则天:“陛下,臣请立即搜查太史局。”
---
太史局观星台上,积雪已被夜风刮净。监正袁客师——袁天罡的侄孙,正带着属下整理被大火焚毁的档案。
见到狄仁杰,这位年过花甲的老臣颤巍巍地行礼:“狄公,下官正在清点损失...”
“袁监正,”狄仁杰单刀直入,“太史局可有什么地方,能够精准观测北极星方位?”
袁客师一怔:“观星台就可以啊...”
“不,”狄仁杰摇头,“我要的是能够长期、稳定观测北极星,且不被人察觉的地方。”
袁客师沉思片刻:“倒是有这么一处...灵台。”
灵台是前朝修建的观星台,位于邙山南麓,因年久失修早已废弃。但那里地势高峻,视野开阔,确实是观星的绝佳所在。
“立即去灵台!”狄仁杰下令。
就在众人准备出发时,一个太史局生员匆匆跑来:“监正,在整理废墟时发现了这个!”
那是一个铜制的星盘,与寻常星盘不同,上面密密麻麻刻着各种符号,中心处镶嵌着一块罕见的陨铁。
袁客师接过星盘细看,突然脸色大变:“这...这是‘北极定星盘’!传说中能够推演天命的神器!”
狄仁杰接过星盘,只见陨铁上隐隐有流光转动,仿佛活物:“这星盘从何而来?”
生员回道:“是在李守礼常坐的那个位置下面发现的。”
狄仁杰手指轻抚星盘边缘,忽然在某个凹陷处停住。那里刻着一个极小的“贤”字。
“章怀太子...”他喃喃道,“果然是他留下的。”
突然,星盘中心的陨铁发出幽幽蓝光,指针自动转动,最终指向西北方向——正是灵台所在!
“他们在灵台!”狄仁杰厉声道,“元芳,你带人速去灵台!如燕,你去调集金吾卫封锁邙山所有道路!”
---
灵台废墟在月光下如同巨兽的骨架。狄仁杰带着众人赶到时,台上空无一人,只有寒风吹过残破石柱的呜咽声。
“大人,这里有人来过。”李元芳在台阶上发现半个模糊的脚印。
狄仁杰却在观察那些石柱的排列。这些石柱看似杂乱无章,但若从特定角度看去,正好组成北斗七星的形状。
“不对...”他忽然道,“这不是灵台。”
袁客师疑惑:“狄公何出此言?这里确是灵台无疑啊。”
“我说的不是地点不对,而是这些石柱的方位不对。”狄仁杰指着石柱,“你们看,斗柄指向东南,但现在的北斗七星应该指向西北。”
如燕抬头望天:“确实如此。这些石柱的方位是错的。”
“不是错了,是故意为之。”狄仁杰眼中精光一闪,“这是一个镜像。真正的观测点,在相反的方向!”
他快步走到台边,望向东南方向。月光下,隐约可见另一座高台的轮廓。
“那是...清凉台!”袁客师惊呼,“前朝贵妃避暑之所,已经废弃四十多年了。”
狄仁杰立即明白过来:“好个李重照!居然用灵台做幌子,真正的据点在对面的清凉台!”
众人赶到清凉台时,果然发现这里别有洞天。看似破败的宫殿内,暗藏着一间布置精密的观星室。墙上挂着巨大的星象图,桌上摆着各种观测仪器,最显眼的是一个特制的浑天仪,七颗银星在仪盘上缓缓转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