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青囊秘事:牵羊人异闻 > 第230章 西南苗寨多蛊术,外人不敢入

苗寨的午后,阳光透过榕树的枝叶,在青石板路上洒下细碎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两种独特的气息 —— 一种是竹筒饭的清甜,另一种是草药与蛊虫混合的淡香,不刺鼻,反而带着几分温润。陈阿狗一行跟着寨老走进寨中心的 “蛊堂” 时,小木忍不住放慢了脚步,眼睛好奇地盯着吊脚楼栏杆上挂着的陶罐 —— 那些陶罐大小不一,罐口蒙着细纱布,偶尔能看到纱布下有细微的动静,像是有小虫在里面轻轻蠕动。

“这些是‘护家蛊’,” 寨老注意到小木的目光,笑着解释,“罐里是‘米蛊’,能防虫蛀,还能预警小偷 —— 要是有外人想偷东西,米蛊会从罐缝里爬出来,在门口留下银线似的痕迹,我们一看就知道。” 他指着一个贴着红布的陶罐,“这个是‘医蛊’,里面的‘药虫’能治跌打损伤,寨里人要是摔了、碰了,就取一点罐里的虫粪,混着草药敷在伤处,比普通药膏见效快。”

【第一幕:蛊堂对话,解外人怯步之因】

蛊堂是一间宽敞的吊脚楼,屋顶挂着晒干的驱蛊草和彩色的蜡染布,布上绣着复杂的蛊纹图案,既不是阴根堂的邪符,也不是中原的吉祥纹,而是苗寨世代相传的 “护脉纹”。堂中央的木桌上,摆着三个青铜蛊鼎,鼎里盛着清澈的泉水,水面上漂浮着几片翠绿的蛊草叶,偶尔有细小的虫影在水中穿梭。

“外人不敢来我们苗寨,多半是听了外面的传言。” 寨老坐在竹椅上,接过妇人递来的蛊茶,茶汤呈淡绿色,飘着一朵小小的蓝花,“前几年有个外地商人,路过寨口时,看到我们寨里的姑娘在喂‘引路蛊’,以为是在养毒虫害人,就到处说我们苗寨‘人人养蛊,见人就放’。后来又有个猎人,误踩了寨门口的‘蛊草’,被护寨蛊叮了一下,胳膊肿了几天,就说我们‘用蛊害人,心狠手辣’—— 传言越传越邪乎,外面的人就再也不敢来了。”

苏清月端起蛊茶,轻轻抿了一口,茶汤带着淡淡的清甜,还有一丝草药的回甘:“我之前在医书里见过记载,苗寨的蛊术分‘害蛊’和‘护蛊’,‘害蛊’极少用,大多是‘护蛊’,用来护家、治病、保地脉。只是外面的人不了解,才会害怕。” 寨老连连点头:“姑娘说得对!我们养蛊,就像中原人养狗、养猫一样,是用来守护家园的。比如‘田蛊’,能帮我们除稻田里的害虫;‘山蛊’,能预警山里的野兽 —— 要是没有蛊术,我们在这大山里根本活不下去。”

周玄走到墙边,看着蜡染布上的蛊纹:“这些蛊纹和地脉有关吧?我看这纹路的走向,像是在引导地脉气,护住寨里的水源和土地。” 寨老眼睛一亮:“小伙子懂行!这是我们苗寨的‘地脉蛊纹’,每一代寨老都会根据地脉的变化修改纹路,再用‘脉蛊’将纹路的气息注入地脉 —— 有了这纹路和脉蛊,我们寨里的泉水才会一直清甜,稻田才会年年丰收。”

【第二幕:寨中日常,见蛊术非凶邪】

为了让陈阿狗一行更直观地了解蛊术,寨老带着他们去了寨后的稻田。刚到田边,就看到一位苗妇蹲在田埂上,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竹管,正往稻田里吹着什么。竹管刚靠近水面,就有几十只绿色的小虫从管里飞出,落在稻叶上,很快就爬到了稻叶背面的虫茧旁,用细小的口器咬破茧壳,将里面的害虫幼虫吸了出来。

“这是‘稻蛊’,专门吃稻田里的害虫,比洒农药管用,还不污染土地。” 苗妇看到众人,笑着打招呼,银饰在阳光下叮当作响,“之前有外人看到我放稻蛊,以为是要毒死稻田里的鱼,吓得拔腿就跑 —— 其实这蛊虫只吃害虫,连鱼都不碰。” 小木蹲在田埂上,灵虫们飞到稻蛊旁边,翅膀轻轻扇动,像是在和它们打招呼,稻蛊也不害怕,反而围着灵虫飞了一圈,才又回到稻叶上继续除虫。

离开稻田,他们又去了寨里的 “医蛊屋”。屋主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苗医,正坐在火塘边,用一个陶碗熬着草药,碗里泡着几只白色的小虫。“这是‘骨蛊’,能治风湿骨痛,” 苗医指着碗里的虫,“把骨蛊泡在草药里熬成汤,涂在痛处,蛊虫会钻进皮肤里,把风寒气吸出来,比针灸见效快。” 他掀开旁边一个病人的袖子,病人的胳膊上有几个细小的红印,“这就是骨蛊钻过的痕迹,过两天就消了,不会留疤。”

苏清月看着骨蛊的活动,眼睛里满是兴趣:“这蛊虫的唾液里有消炎镇痛的成分吧?和中原的‘蜂毒疗法’有点像,都是用生物的特性治病。” 苗医点点头:“姑娘说得对!我们苗寨的蛊术,说到底就是了解虫的习性,再用虫的习性帮我们解决问题 —— 哪里是什么害人的邪术。”

【第三幕:误传溯源,因习俗生隔阂】

在寨里的晒谷场,他们遇到了几个正在玩耍的苗寨孩子。孩子们手里拿着用竹篾编的小笼子,笼子里装着几只彩色的小虫,正用小树枝逗着虫玩。小木也拿出灵虫笼,打开笼门,灵虫们飞到孩子们的笼子旁,和里面的小虫一起飞舞,引得孩子们阵阵欢笑。

“外面的人不敢来,还有个原因是习俗不一样。” 寨老指着晒谷场旁边的一片草丛,草丛里长着几株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这是‘蛊草’,是我们苗寨的护寨草,也是寨老的‘信物草’—— 只有寨老和蛊师能碰,外人要是踩了,就会被护寨蛊盯上,不是要害人,是要提醒外人‘这里是苗寨的禁地’。” 他顿了顿,又说:“前几年有个外地的驴友,不知道规矩,踩了蛊草还拔了几株,结果被护寨蛊叮了一下,胳膊肿了三天 —— 他回去就说我们‘用蛊报复’,其实我们后来还给他送了消肿的草药,只是他不敢要。”

周玄看着蛊草,若有所思:“习俗的差异加上信息的不通,才让外人对苗寨有了这么深的误解。比如我们中原人讲究‘进门脱鞋’,苗寨讲究‘不踩蛊草、不碰蛊罐’,本质上都是尊重对方的习俗,只是外人不知道,才会犯错,进而害怕。” 寨老连连点头:“就是这个理!要是外人能多了解我们的习俗,知道我们的蛊术是用来守护的,而不是害人的,也就不会不敢来了。”

【第四幕:邪蛊隐忧,引合作之契机】

夕阳西下时,寨老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带着陈阿狗一行去了寨后的 “禁地”—— 那里是苗寨存放 “脉蛊” 的地方,也是地脉的枢纽。刚到禁地门口,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腥气,与之前的草药香截然不同。禁地中央的石台上,原本应该清澈的脉蛊泉,此刻竟泛着淡淡的黑紫色,泉里的脉蛊也变得萎靡不振,不再像之前那样活跃。

“这就是我们找你们来的原因,” 寨老指着泉水,“半个月前,泉里的脉蛊突然开始变得虚弱,泉水也慢慢变了颜色,我们查了很久,才在泉边发现了这种黑紫色的黏液。” 他掏出一块布,布上沾着的黏液和陈阿狗之前在黑松林发现的一模一样,“后来我们派去山外的人回来报信,说有穿黑斗篷的人在附近的山寨收集蛊虫,还在培养一种‘黑虫’—— 我们猜,这些黑虫就是污染脉蛊泉的元凶。”

陈阿狗蹲下身,用灵核的光扫过泉水 —— 蓝金色的光刚接触到水面,就有一缕黑紫色的邪蚀气从水里冒出来,灵核的光瞬间变得黯淡。“是阴根堂的邪蚀气,他们用邪蚀气污染了脉蛊,还想利用你们的蛊虫培养邪蛊。” 他站起身,看着寨老,“我们这次来,就是为了对付阴根堂,阻止他们用邪蚀气污染地脉和生灵 —— 我们需要你们的帮助,一起净化脉蛊泉,守住苗寨的地脉。”

寨老看着陈阿狗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泉里萎靡的脉蛊,重重地点了点头:“好!我们相信你们!苗寨的蛊术,从来都是用来守护的,现在地脉和蛊虫遇到了危险,我们自然不会退缩。明天一早,我们就带你们去‘蛊祖洞’,那里有我们苗寨最古老的‘净蛊’,能帮我们净化被污染的脉蛊和蛊虫。”

夜幕降临,苗寨的吊脚楼里亮起了灯火,寨子里传来了苗歌的歌声,温柔而悠扬。小木和苗寨的孩子们坐在晒谷场上,灵虫们和孩子们的蛊虫一起在灯光下飞舞,像是在编织一张友谊的网。陈阿狗站在禁地旁,看着脉蛊泉里渐渐被灵核光中和的黑紫色,心里清楚,虽然外人对苗寨的误解还需要时间化解,但此刻,他们已经和苗寨站在了一起,共同守护这片土地的地脉与生灵。而苗寨的蛊术,这门被外人误解的 “神秘技艺”,也将在这场守护战中,展现它真正的力量 —— 不是凶邪的害人之术,而是温柔的守护之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