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王夫人打发人去叫宝钗,宝钗赶忙过来向王夫人请安。
王夫人对她说:“你三妹妹马上就要出嫁了,你们这些作嫂嫂的,得好好开导开导她,这也算是你们姐妹间的一份情谊。况且她是个懂事的孩子,我看你们俩相处得挺融洽。不过我听说,宝玉听说他三妹妹要出嫁,哭得特别厉害,你也得劝劝他。现在我身体是十病九痛的,你二嫂子也是三天两头不舒服。你心思比较通透,遇到事情也别总是憋在心里,不敢得罪人。将来家里这一大摊子事,可都是你的担子了。”宝钗点头应承下来。
王夫人接着又说:“还有件事,你二嫂子昨天把柳家媳妇的丫头带来了,说是要安排到你们屋里。”
宝钗说:“今天平儿已经把那丫头带过来了,说是太太和二奶奶的主意。”
王夫人说:“是啊,你二嫂子跟我说了,我想着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没驳她的面子。不过有件事我得跟你说,我看那孩子眉眼间透着股不踏实,也不是个很安稳的。之前宝玉屋里那些丫头,一个个跟狐狸精似的,我撵走了好几个,那时候你也知道,不然你怎么搬回家去了呢。现在有你管着,自然跟以前不一样了。但我还是得提醒你,多留个心眼儿。你们屋里,也就袭人那孩子还算可靠。”宝钗应下了,又和王夫人说了几句话,便离开了。
吃过饭后,宝钗来到探春那里,自然少不了一番贴心的劝慰,这里就不细说了。
第二天,探春即将启程远嫁,特地又来向宝玉辞别。宝玉自然难舍难分。探春见状,便把关于伦理纲常、家族大义的话细细讲给宝玉听。
起初,宝玉只是低着头,沉默不语,后来转悲作喜,好像从探春的话里有醒悟的迹象。
见此情景,探春这才放下心来,向众人一一辞别,随后登上轿子,一路乘船坐车而去。
早先,众位姐妹都住在大观园里。后来,贾妃去世,园子也没人修缮打理了。等宝玉娶亲、林黛玉香消玉殒、史湘云回自己家、宝琴也留在自家住下之后,园子里的人越发少了。再加上天气寒冷,李纨和她的姐妹们,还有探春、惜春等人都搬回了原来的住处。不过,每逢花朝节、月圆夜这样的好日子,她们还是会像以前一样相约着一起玩耍。
如今探春远嫁离去,宝玉生病后也一直不出房门,园子里就更加没有能让人开心起来的人了。所以,园子里一片冷冷清清,只有几家负责看守园子的人还住在这里。
那天,尤氏过来送探春出嫁远行,因为天色已晚,为了省去套车的麻烦,她就从两年前在园子里开通的、通往宁国府的那个便门走了过去。一路上,她看到园子里处处透着凄凉,亭台楼阁虽然还在,可那女墙一带都被开垦成了园地一般。她心里空落落的,怅然若失。
回到家后,尤氏就觉得身上有些发热。她硬撑了一两天,结果还是病倒了。白天发烧倒还能勉强忍受,可到了晚上,身上热得厉害,还一直说些胡话。
贾珍赶忙请了大夫来看。大夫说,这是感冒引起的,现在病邪已经缠住了经络,侵入了足阳明胃经,所以她才会神志不清、说胡话,好像看到了什么。大夫还说,等她排出了体内的大量秽物,身体就能慢慢好起来。
尤氏吃了两剂药,病情却丝毫没有减轻,反而越发严重,开始发起狂来。
贾珍心急如焚,赶忙把贾蓉叫来,让他去打听打听外面有没有医术高明的医生,再请几位过来给瞧瞧病。
贾蓉回话说:“前些天来的这位太医,可是当下最负盛名的了。依我看,只怕我母亲的病,光靠吃药是好不了的。”
贾珍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呵斥道:“胡说八道!不吃药,难道就放任不管,任由病情恶化吗?”
贾蓉赶忙解释:“我不是说不给母亲治病。只是前日母亲从西府回来,是穿过园子走回家的。这一到家,就发起烧来。我寻思着,会不会是在园子里撞上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外面有个叫毛半仙的,是南方人,算卦特别灵验。不如把他请来算上一卦。要是算出来的结果靠谱,咱们就照着做;要是没用,再请别的好大夫也不迟。”
贾珍听闻后,立刻派人去把毛半仙请了过来。
毛半仙来到后,坐在书房里喝了口茶,便问道:“不知府上叫我来,是有什么事情?”
贾蓉说道:“我母亲生病了,想请先生算上一卦。”
毛半仙说:“既然是这样,那就先取些净水来净手,再设个香案。我起一卦看看便知。”
不一会儿,下人们就把一切安排妥当了。毛半仙从怀里掏出卦筒,走到香案前,恭恭敬敬地作了个揖,手里摇着卦筒,嘴里念叨着:“伏以太极分两仪,阴阳二气相互交融感应。河图洛书现世,世间变化无穷无尽;神圣显灵,只要诚心祈求,必定有应。现在有信官贾某,因母亲生病,虔诚地恭请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位圣人,降临在上,只要心诚,必能感应,有凶报凶,有吉报吉。先请内象三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