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八十二回 老学究讲义警玩心 病潇湘痴魂惊恶梦

话说宝玉放学回到家中,先去见了贾母。

贾母笑着说道:“这下好了,如今你这匹野马总算被套上了笼头,规矩起来了。去见见你父亲,回来再好好放松放松吧。”

宝玉应了一声,便去见贾政。贾政问道:“这么早就放学了?老师有没有给你布置功课?”

宝玉回答道:“布置了。早上整理书籍,饭后练习写字,中午听老师讲解书中的内容、诵读文章。”

贾政听了,微微点头,说道:“去吧,再到老太太那里陪她坐坐。你也该学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别总是贪玩。晚上早点睡,每天上学也早点起来。听到了吗?”

宝玉连忙连声应了几个“是”,然后退了出来,又急急忙忙地去见王夫人,之后又到贾母那里露了个面。

他匆匆忙忙赶出来,心里急切得恨不得一步就跨到潇湘馆才好。刚一迈进潇湘馆的门口,就兴奋地拍着手,笑着喊道:“我又回来了!”这突如其来的声音,一下子把黛玉给吓了一跳。

这时,紫鹃掀起帘子,宝玉顺势走进来,在椅子上坐了下来。黛玉看着他,疑惑地问:“我刚才好像恍惚听到说你去念书了,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宝玉一听,赶忙说道:“哎呀,可不得了!我今天不是被老爷叫去念书了么,这一去,心里就空落落的,感觉好长时间都没和你们见面了。好不容易熬过了这一天,这会子看到你们,就像是死而复生的一样。古人说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话真是一点儿都不假!”

黛玉又问道:“你去长辈那儿请过安了吗?”

宝玉回答:“都去过了。”

黛玉接着问:“那其他地方呢?”

宝玉说:“没去。”

黛玉便劝他:“你也该去其他姐妹那儿看看。”

宝玉却说:“我这会子实在懒得动了,就想和妹妹坐着聊聊天儿罢了。老爷还让我早睡早起,那我只能明天再去瞧她们去了。”

黛玉说道:“那你先坐会儿,不过确实也该去歇歇了。”

宝玉说道:“我哪里是累,就是心里闷得慌。这会子和妹妹坐着聊聊天,心里的闷气才散了点儿,你又催我走。”

黛玉听了,微微一笑,然后对紫鹃说:“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上一碗。二爷现在开始念书了,和以前可不一样了。”

紫鹃笑着应下,转身去取茶叶,又吩咐小丫头去沏茶。宝玉接着说道:“还提什么读书的事,我最讨厌听那些道学先生满口仁义道德的话了。更让人觉得可笑的是八股文,用它来骗取功名、混口饭吃也就罢了,还非要说什么是在替圣贤说话。那些稍微好点的,不过是把经书里的内容东拼西凑一番罢了;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本来没什么真才实学,却东拉西扯,写出来的东西牛鬼蛇神、乱七八糟,还自以为高深莫测。这哪里是在阐释圣贤的道理!现在老爷天天催着我学这个,我又不敢违抗他的意思,你这会儿倒还提读书的事呢。”

黛玉说道:“我们女孩子家虽然不需要靠这个,但我小时候跟着你们那位雨村先生读书时,也看过一些。里面也有一些合情合理、清新淡远的文章。那时候我虽然不太懂,但也觉得写得好,不能一概否定。况且,你要是想考取功名,走这条路也还算体面些。”

宝玉听到这里,心里觉得不太舒服,心想黛玉向来不是这样的人,怎么如今也变得如此功利熏心起来?但又不敢在她面前反驳,只是从鼻子眼里轻轻笑了一声,算是回应。

正说着,忽然听到外面有两个人在说话,原来是秋纹和紫鹃。

只听秋纹说道:“袭人姐姐让我上老太太那里接去,没想到却在这里。”

紫鹃说道:“我们这里刚沏好茶,索性让他喝了再去。”说着,两人一起走了进来。

宝玉笑着对秋纹说:“我正要过去,还麻烦你跑一趟来找我。”

秋纹还没来得及回答,紫鹃就抢着说:“你快喝了茶去吧,人家都想了你一天了。”

秋纹啐了一口,笑道:“呸,你这死丫头,真没规矩!”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

宝玉这才起身告辞出来,黛玉送他到屋门口,紫鹃站在台阶下等着。宝玉出去后,紫鹃才转身回房。

却说宝玉回到怡红院中,走进房间,就看到袭人从里屋迎了出来,赶忙问道:“回来了么?”

秋纹在一旁应道:“二爷早就回来了,先前一直在林姑娘那儿呢。”

宝玉又问:“今天有没有什么事?”

袭人摇摇头说:“倒也没什么大事。不过刚才太太把鸳鸯姐姐叫来特意吩咐我们,说如今老爷下了狠心,要你专心念书,以后要是哪个丫鬟还敢跟你嬉笑打闹,就一律按照处置晴雯、司棋的规矩来办。我寻思着,尽心尽力服侍了你这么久,到头来却落得这么个结果,实在没什么意思。”

说着,袭人便有些伤感起来。宝玉见状,连忙安慰道:“好姐姐,你别往心里去。你放心,我以后一定好好念书,这样太太也就不会再责怪你们了。我今晚还得看书,明天师父还要让我讲书呢。我要是有什么事需要使唤人,还有麝月和秋纹她们呢,你就好好歇着去吧。”

袭人听了,说:“你要是真能静下心来好好念书,我们服侍你也是觉得开心的。”

宝玉听了袭人的话,赶紧吃了晚饭,就让人点上灯,把自己以前念过的“四书”都翻了出来。可他拿着书,一时却犯了难,不知道该从哪儿开始看。他随手翻开一本,乍一看,每章的内容好像都挺明白的,但仔细琢磨起来,又觉得有很多地方不太懂。于是,他一会儿看看书上的小注,一会儿又翻翻讲章,不知不觉,外面打梆子的声音响了起来,时间已经很晚了。

宝玉自己心里琢磨着:“我在诗词方面,感觉学起来挺轻松的,怎么到了这‘四书’上,就这么摸不着门道。”想着想着,他便呆呆地坐在那里,陷入了沉思。

袭人说道:“先歇会儿吧,用功学习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的。”

宝玉嘴里胡乱应承着,心思却不知飘到了哪里。麝月和袭人细心地服侍他躺下,待他安稳入睡后,两人才各自回房休息。

过了不知多久,直到睡了一觉,听到宝玉还在炕上翻来覆去。

袭人问道:“你还醒着呢么?别胡思乱想了,好好养养神,明天好有精力念书。”

宝玉叹了口气说:“我也想啊,可就是睡不着。你帮我揭掉一层被子。”

袭人劝道:“现在天气不热,别揭吧。”

宝玉皱着眉头说:“我心里烦躁得很。”说着,自己就把被窝褪下来了。

袭人见状,连忙爬起来按住被子,伸手摸了摸宝玉的额头,感觉微微有些发热。

她担忧地说:“你别乱动了,好像有点发烧。”

宝玉有气无力地说:“可不是!”

袭人焦急地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宝玉安慰道:“没事,是我心烦导致的。你别声张,省得老爷知道了,又该说我装病逃学了。不然怎么偏偏这时候生病。等明天好了,我还是去学堂,这事儿就过去了。”

袭人听了,心里一阵酸楚,觉得宝玉实在可怜,便说:“那我靠着你睡吧。”

说着,她轻轻靠在宝玉身边,为他捶了一会儿脊背。不知不觉中,两人都睡着了。

直到太阳高高升起,宝玉才起床。他着急地说道:“糟了,起晚了!”于是赶忙洗漱完毕,去给长辈请了安,便匆匆往学堂赶去。

到了学堂,代儒老师已经拉下了脸,生气地说:“难怪你父亲会发火,说你没什么出息。这才第二天你就开始偷懒,你看看现在都什么时辰了才来!”

宝玉赶忙把昨天自己发烧的情况解释了一遍,代儒这才消了气,宝玉便像往常一样开始读书。

到了傍晚时分,代儒对宝玉说:“宝玉,你来讲解一下这一章书的内容。”

宝玉走过去一看,发现是“后生可畏”那一章。宝玉心里暗自庆幸:“还好,幸好不是《大学》和《中庸》里的内容。”

于是他问道:“那这一章我该怎么讲呢?”

代儒说:“你把这一章的主旨和重点句子详细地讲一讲。”

宝玉先把这一章流畅地念了一遍,然后说:“这一章是圣人用来勉励年轻人的,告诫他们要及时努力,不要落到……”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代儒一眼。

代儒察觉到了,微笑着说:“你继续说,讲书的时候不需要避讳什么。《礼记》上说‘临文不讳’,你就直说吧,‘不要落到’什么境地?”

宝玉接着说:“不要落到年纪大了还一事无成的地步。这一章先用‘可畏’二字来激发年轻人的志气,然后又用‘不足畏’来警惕他们未来的行为。”说完,他看着代儒。

代儒点了点头说:“嗯,还算可以。那你再串讲一下整章的意思。”

宝玉说:“圣人说,人在年少的时候,心思和才力都十分出众,样样聪明能干,实在是令人敬畏。但是,谁又能料定他以后的日子不会像我现在这样?如果一个人悠悠忽忽地过日子,到了四十岁、五十岁,还是没有什么成就,不能发达起来,那么这种人虽然年轻时看起来很有用,但到了那个时候,这一辈子就再也没有人怕他了。”

代儒面带微笑,说道:“你刚才对章节主旨的讲解还算清晰,不过语句里还透着几分稚气。‘无闻’这两个字,并不是说不能飞黄腾达、做官无望的意思。这里的‘闻’,指的是自己能够真正明白事理、领悟正道,即便不做官,也算是有‘闻’了。否则,那些古代的圣贤之人,有的选择隐居世间、不为人知,难道他们不做官,就算‘无闻’了吗?‘不足畏’是说让人能够心中有数、从容应对,这才和‘焉知’里的‘知’字相呼应,并非指‘害怕’。你得从这些细微之处去领悟,才能理解得透彻。你明白了吗?”

宝玉连忙答道:“明白了。”

代儒接着说:“还有一章,你也来讲讲。”说着,代儒翻开书页,指了一段给宝玉看。

宝玉一看,是“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句话,心里不禁有些触动,觉得这一章确实太刺心了,便赔着笑脸说:“这句话没什么好讲的。”

代儒一听,立刻板起脸来:“胡说!就像考试时出了这个题目,你能说没什么可写的吗?”

宝玉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讲道:“这是圣人看到人们不愿意追求美德,却对美色趋之若鹜。他们没想到,德行其实是人性中本来就有的东西,可人们偏偏都不愿意去追求。至于美色呢,虽然也是先天就有的,人人都喜欢。但是,德行是天理,美色是人欲,人们怎么可能把天理看得和人欲一样重要?孔子这句话,虽然是在叹息,但也希望人们能回心转意。而且,他还看到,即便有人追求美德,那也只是表面的,只有像追求美色那样真心实意地去追求美德,那才是真正的追求。”

代儒听后,点了点头说:“你这番讲解还算过得去。不过,我有句话要问你:你既然懂得圣人的话,为什么还偏偏犯这两样毛病?我虽然不在家,你们老爷也没跟我说过,但你的毛病我可是一清二楚。做人,谁不想进步?你现在正是‘后生可畏’的时候,能不能做到‘有闻’、能不能‘无所畏惧’,全看你自己的表现了。我给你一个月时间,把以前学过的书都整理清楚,然后再花一个月时间读文章。之后,我会出题目让你写文章。如果你偷懒,我可是绝不会答应的。自古以来就有句话:‘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要想成为有作为的人,就不能贪图安逸;贪图安逸的人成不了大器)。’你要好好记住我的话。”

宝玉听了,只好答应下来,也只得天天按照功课安排去学习,不提。

且说宝玉去上学后,怡红院里一下子变得十分清净悠闲。袭人有了空闲,就可以做些针线活,她拿起针线,打算绣一个槟榔包。

她心想,如今宝玉开始专心学习,丫头们也不用再那么忙碌操心了。要是早能这样,晴雯也不至于落得个那样的结局。想到晴雯的遭遇,她不禁生出一种兔死狐悲的伤感,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接着,她又想到自己的终身大事。她知道自己一辈子也不会成为宝玉的正妻,本来就只是偏房而已。宝玉的为人她还算了解,但她担心的是,宝玉将来若娶了一个厉害的正妻,那自己可能就会像尤二姐、香菱那样,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她平日里观察贾母、王夫人的态度,还有凤姐儿常常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话,感觉宝玉未来的正妻自然是黛玉无疑了。那黛玉又是一个心思细腻、容易多心的人。想到这里,袭人不禁脸红心跳,手中的针也不知道戳到哪里去了。她索性放下手中的活计,决定去黛玉那里,探探她的口气。

黛玉正坐在那儿专心看书,这时见袭人来了,便微微直起身子,示意她坐下。袭人赶忙快步走上前,关切地问道:“姑娘这几天身体可有好些了?”

黛玉轻轻摇了摇头,说道:“哪里能好得那么快,不过稍微比之前硬朗了一点儿。”接着,她又问袭人:“你在家里都忙些什么呢?”

袭人回答说:“现在宝二爷去上学了,房里一点事都没有了,所以我就过来看看姑娘,跟姑娘说说话儿。”

正说着,紫鹃端着茶走了过来。袭人连忙站起来,对紫鹃说:“妹妹,你快坐下吧。”随后,她又笑着对紫鹃说:“我前几天听秋纹说,妹妹你在背后议论我们什么来着?”

紫鹃也笑着回应道:“姐姐,你可别信她的话!我是说,宝二爷去上学了,宝姑娘又很少来,连香菱也不过来走动,我这心里自然是觉得有些闷得慌。”

袭人听了,便感慨道:“你还提香菱呢!她现在可真是苦呢,偏偏撞上了那位厉害的太岁奶奶,真不知道她这日子还怎么过!”说着,袭人伸出两个手指头,接着说道:“说起来,那位主儿可比他还要厉害,连外面的脸面都不顾了。”

黛玉听了,接过话茬说道:“香菱她也是够受的了,尤二姑娘怎么死了!”

袭人叹了口气,说道:“可不是。想来都是一样的人,只不过名分上有些差别,何苦要这样狠毒?外面传出去名声也不好听。”

黛玉平时很少听到袭人在背后议论别人,今天听她这么说,觉得其中必有缘故,便说道:“这也很难说。但凡家里的事儿,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袭人听了,感慨道:“要是做了偏房,心里本来就先怯了三分,哪里还敢去欺负别人呢!”

正说着,就听见院子里有个婆子高声问道:“这里是林姑娘住的地方吗?哪位姐姐在这儿呢?”

雪雁闻声走了出来,一看,隐隐约约认得这个婆子是薛姨妈那边的人,便问道:“有什么事?”

婆子连忙回答:“我们姑娘让我来给这儿的林姑娘送点东西。”

雪雁说:“你稍等一会儿。”说完,雪雁转身进去向黛玉禀报。黛玉听后,便让雪雁把那个婆子领进来。

婆子进来后,先给黛玉请了个安,却并不急着说送的是什么东西,只是眯着眼睛一个劲儿地打量黛玉,看得黛玉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便问道:“宝姑娘让你来送什么?”

婆子这才笑着回答:“我们姑娘让给姑娘送一瓶蜜饯荔枝来。”说完,婆子又转头看见了袭人,便问道:“这位姑娘不是宝二爷屋里的花姑娘吗?”

袭人听了,笑着回应:“妈妈怎么认得我?”

那婆子满脸堆笑说道:“我们平时就只在太太屋里守着,负责照看屋子,很少跟着太太、姑娘们出门走动,所以姑娘们对我们大多不太熟悉。要是姑娘们偶尔到我们那边去,我们心里还是可以模模糊糊记住的。”

说着,她把一个瓶子递给了雪雁,接着又转过头看看黛玉,然后笑着对袭人说:“怪不得我们太太说,这林姑娘和你们宝二爷那简直就是天生的一对儿,今天一看,林姑娘可真是长得跟天仙似的。”

袭人见这婆子说话如此冒失、没有分寸,赶忙岔开话题,说道:“妈妈忙活这么久了,肯定累了,坐下来喝口茶,歇一歇吧。”

那婆子却笑嘻嘻地摆摆手,说:“我们哪里忙呢,现在都在张罗琴姑娘的事呢。姑娘这儿还有两瓶荔枝,麻烦给宝二爷送过去。”说完,她颤颤巍巍地向众人告辞,然后走了出去。

黛玉心里虽然对这婆子刚才冒冒失失的言语有些恼火,但一想到这婆子是宝钗派来的,也不好对她发什么脾气。等那婆子走出屋门,黛玉才淡淡地说了一句:“替我谢谢你们姑娘。”

那老婆子一边走,嘴里还一边嘟嘟囔囔地念叨:“这么好的模样儿,除了宝玉,还有谁能高攀得起?”黛玉只当没听见,装作没注意她的话。

袭人笑着说道:“这人一到老了,就开始胡言乱语了,让人听着又生气,又好笑。”

过了收起来搁着吧。”之后,几个人又闲聊了一会儿,袭人才起身离开了。

这时,夜幕已悄然降临,林黛玉准备卸晚妆,便走进里间。她不经意间一抬头,瞧见了摆放在那里的荔枝瓶,白天那老婆子说的混账话瞬间涌上心头,让她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难受。

此刻,正值黄昏时分,万籁俱寂,林黛玉满心的哀愁如同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地涌来。

她想到自己身体羸弱,疾病缠身,不知还能撑多久,而且年纪也渐渐大了。再看宝玉对自己的情意,心里确实只有自己一人,可贾母和王夫人却丝毫没有为他们定下婚事的打算。她满心怨恨,埋怨父母在世的时候,为什么不早早为自己定下这门亲事。

转念间,她又寻思:“要是父母在世时,已经为我定下了别家的亲事,那我又怎能遇到像宝玉这样,才情出众又心地善良的人?如此看来,现在或许还有一线希望。”她的内心就像被放在辘轳上,一会儿上,一会儿下,翻来覆去,纠结不已。

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几滴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她神情落寞,毫无兴致,连衣服都没脱,便和衣躺在了床上。

不知不觉间,只见一个小丫鬟走过来,说道:“姑娘,外面贾雨村老爷派人来请姑娘过去一趟。”

黛玉听了,微微皱眉,说道:“我虽然曾跟他读过书,但终究和男学生不同,他找我做什么?况且他和我舅舅常有往来,却从未提起过我,我这样贸然去见,也不太合适。”

于是,她吩咐小丫鬟:“你就回他说,我身上有些不舒服,不能出来见他,请他代我向贾老爷问好道谢就行了。”

小丫头说道:“只怕他是来给姑娘道喜的,南京那边还有人来接。”正说着,只见凤姐、邢夫人、王夫人、宝钗等人也都走了进来,笑着说道:“我们一来是给你道喜,二来是给你送行。”

黛玉一听,顿时慌了神,说道:“你们这是说什么话?”

凤姐笑着说道:“你还在这儿装什么糊涂!你难道不知道你父亲林老爷已经升任了湖北的粮道,还娶了一位继母,两人十分投缘?如今他想着你一个人留在这儿也不是个事儿,就托了贾雨村作媒,将你许配给了你继母那边的什么亲戚,还说是续弦。所以,他们派人来接你回去了。大概你一到家,就要成亲了,这事儿都是你继母做主的。他们怕你路上没人照应,还特地让你琏二哥哥送你过去。”

黛玉一听这话,只觉得浑身发冷,出了一身冷汗。

黛玉恍惚间仿佛看到父亲真的就在那处做官的样子,心里一下子急得不行,硬着头皮说道:“根本没这回事,都是凤姐姐在瞎胡闹!”

这时,只见邢夫人朝王夫人使了个眼色,说道:“她还不相信呢,咱们走吧。”

黛玉眼里含着泪,说道:“两位舅母再坐一会儿吧。”众人都不说话,只是冷笑一声便都离开了。

黛玉此时心里又急又慌,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哽哽咽咽地抽泣着。

恍惚间,她又觉得自己仿佛和贾母在一起,心里想着:“这件事只有求老太太,或许还有救。”于是,她双腿跪下,抱住贾母的腰,哭着说道:“老太太救救我吧!我死也不会回南边去的。况且有了继母,又不是我的亲娘。我情愿一直跟着老太太一块儿的。”

只见老太太脸色僵硬地笑着说道:“这事可跟我没关系。”

黛玉哭着说:“老太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老太太说:“续弦也是好事,还能多一份嫁妆。”

黛玉哭着说:“我要是能在老太太身边,绝对不会让这里多花一分不该花的钱,只求老太太救救我。”

贾母说:“没用了。作为女人,终究是要出嫁的,你这孩子家不懂事,在这个地方终究不是你人生的结局。”

黛玉说:“我在这儿情愿做个奴婢过活,自己养活自己,我也愿意。只求老太太给我做主。”可老太太始终一言不发。

黛玉紧紧抱住贾母的腰哭着诉说道:“老太太,你向来都是最慈悲的,又对我疼爱有加,怎么到了这紧要关头却全然不管我了?别说我是你的外孙女儿,是隔了一层关系,就算看在我娘的份上,也该护着我点儿。”说着,她一头撞进贾母怀里,放声痛哭。

这时,她听到贾母对鸳鸯说:“鸳鸯,你过来送姑娘出去歇歇吧。我快被她闹得没力气了。”

黛玉心里明白,自己这是没有指望了,再求也没用,不如一死了之。她站起身来,径直往外走。她心中深感悲痛,自己没有亲娘在世,就算外祖母和舅母、姊妹们平时对自己再好,看来也都是假的。转念一想,她又觉得:“今天怎么偏偏没见到宝玉?要是能见上他一面,看看他还有什么办法。”

正想着,就见宝玉笑嘻嘻地站在了她面前,说:“妹妹大喜呀!”

黛玉听了这话,更是急得不行,也顾不上什么了,一把紧紧拉住宝玉说:“好,宝玉,我今天才看清你,原来你是个无情无义的人!”

宝玉却一脸无辜地说:“我怎么无情无义?你既然已经有了人家,那咱们就各走各的路了。”

黛玉越听越气,心里越乱,完全没了主意,只能拉着宝玉哭诉道:“好哥哥,你让我跟谁了去?”

宝玉对黛玉说:“你要是不想去别的地方,就安心住在这里。你原本是答应过我的,所以才到我们这里来。我对你怎么样,你心里也该有数,好好想想。”

黛玉听了,恍惚间觉得好像真的曾答应过宝玉什么,心里忽然由悲转喜,便问宝玉:“我早已打定主意,不论生死都随你了。你到底希望我去还是不去?”

宝玉说:“我希望你留下来。你要是不信我的话,就来看看我的心。”

说着,宝玉便拿起一把小刀,往自己胸口上划去,瞬间鲜血直流。黛玉吓得魂都没了,急忙用手捂住宝玉的伤口,哭着说:“你怎么能这么做!你先来杀了我吧!”

宝玉却说:“别怕,我只是想把我的心拿出来让你看看。”还用手在划开的地方乱抓。

黛玉又惊又怕,浑身颤抖,又担心被人发现,便紧紧抱住宝玉痛哭起来。宝玉说:“不好了,我的心好像不见了,我活不成了。”说着,眼睛一翻,就倒在了地上。

黛玉见状,拼命地放声大哭。这时,只听见紫鹃喊道:“姑娘,姑娘,你怎么做噩梦了?快醒醒,脱了衣服睡觉吧。”黛玉一翻身,这才发现原来是一场噩梦。

她喉咙里依旧哽咽难抑,心也还在“砰砰”地乱跳。枕头上早已被泪水浸得湿透,肩背、身体乃至心灵,都只觉一片冰冷。她思来想去:“父亲已经去世很久了,我和宝玉的婚事也还没正式定下来,这梦里的情景到底是从何说起?”接着,她又回想起梦中的种种,那种无依无靠的感觉如此真切,若是宝玉真的有个三长两短,那可如何是好?一时间,她痛上加痛,神魂都陷入了混乱状态。

她又忍不住哭了一阵,身上微微出了点汗。挣扎着坐起身来,脱下了外面的大袄,让紫鹃帮她盖好被窝,然后再次躺了下去。

然而,她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只听到外面传来淅淅飒飒的声音,既像风声,又像雨声。又停了一会儿,又听到远远地传来吆喝声,原来是紫鹃已经睡着了,那声音是她的鼻息声。自己挣扎着再次爬起来,围着被子坐了一会儿。这时,她感觉到窗缝里透进一缕凉风,吹得寒毛直竖,于是又躺下。

正当她快要朦胧睡去的时候,突然听到竹枝上不知有多少只麻雀在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那窗上的纸,隔着屉子,渐渐有清冷的光线透了进来。

这时,林黛玉已经醒了,双眼亮晶晶的,没过一会儿,她就开始咳嗽起来,连睡在旁边的紫鹃都被她的咳嗽声惊醒了。

紫鹃关切地说:“姑娘,你还没睡着吗?怎么又咳嗽起来了,是不是着凉了?现在窗户纸那边已经泛白了,天也快亮了。你歇会儿吧,养养精神,别总是胡思乱想了。”

林黛玉有气无力地说:“我何尝不想睡,可就是睡不着。你睡吧,别管我了。”话刚说完,她又咳嗽起来。

紫鹃看到黛玉这个样子,心里也很难过,睡意全无。听到黛玉还在咳嗽,她连忙起身,拿着痰盒凑到黛玉跟前。这时,天已经亮了。

林黛玉问:“你不睡了吗?”

紫鹃笑了笑说:“天都亮了,还睡什么呢。”

林黛玉说:“既然这样,你就把痰盒给我换一个吧。”

紫鹃答应着,赶紧出去换了一个痰盒儿,把手里原来的痰盒放在桌上,然后打开套间的门出来,又随手把门带上,放下撒花软帘,出去叫醒雪雁。

她打开屋门去倒痰盒里的痰时,只见痰盒里全是痰,痰中还夹杂着不少血点,紫鹃吓了一跳,不由得失声叫道:“哎哟,这还了得!”

林黛玉在里面听到了,忙问是什么情况,紫鹃知道自己说漏了嘴,连忙改口说:“我手一滑,差点把痰盒摔了。”

黛玉问道:“是不是盒子里痰的情况有了什么?”

紫鹃赶忙回答:“没有什么。”可就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紫鹃心里一阵酸楚,眼泪止不住地直往下流,声音也变得哽咽起来。

黛玉因为已经感觉到了喉咙里有一股甜腥味,心里早就起了疑惑。刚才又听到紫鹃在外面发出诧异的声音,这会子又听紫鹃说话带着悲戚的意味,心里已经猜到了**分。

于是,她便招呼紫鹃:“进来吧,在外面别着凉了。”紫鹃应了一声,这一声应答比之前更加凄惨,满是鼻音里透出的酸涩。黛玉听了,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她看到紫鹃推门进来时,还在用手帕擦眼睛。

黛玉问道:“大清早的,好端端的为什么哭?”

紫鹃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谁哭了,早上起来,眼睛有些不舒服。姑娘今晚大概比平常醒得次数更多吧,我听见咳嗽了大半夜。”

黛玉说道:“可不是,越想睡,就越睡不着。”

紫鹃说道:“姑娘身体不太舒服,依我看,还是得自己把心放宽。身体可是根本,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况且这里从老太太、太太起,哪个不疼爱姑娘。”

就这一句话,又勾起了黛玉的梦来。她只觉得心头猛地一撞,眼前一黑,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

紫鹃赶忙端起痰盒,雪雁则给她捶着脊背,过了好半天,黛玉才吐出一口痰来。痰里有一缕紫色的血,簌簌乱跳。

紫鹃和雪雁的脸都被吓得变黄了。两人守在旁边,黛玉便昏昏沉沉地躺下了。紫鹃一看情况不妙,连忙朝雪雁努了努嘴,示意她去叫人。

雪雁刚走出房门,就瞧见翠缕和翠墨两人笑嘻嘻地朝这边走来。翠缕一见面就问道:“林姑娘怎么这个时辰还没出门?我们姑娘和三姑娘都在四姑娘屋里,正讨论四姑娘画的那幅园子景致呢。”

雪雁一听,赶忙摆了摆手。翠缕和翠墨都被她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吓了一跳,忙问:“这是怎么了呀?”雪雁便把刚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给了她们听。

两人听后,都吓得吐了吐舌头,说道:“这可不是小事!你们怎么不赶紧去告诉老太太?这还得了!你们怎么能这么糊涂!”

雪雁解释道:“我这里正打算去,你们就来了。”

正说着,屋里传来紫鹃的声音:“谁在外面说话?姑娘在问呢。”三个人一听,连忙一起走进屋里。

翠缕和翠墨看到黛玉正盖着被子躺在床上,黛玉看到她们俩,便问道:“是谁告诉你们我这里的事的?看你们这一惊一乍的样子。”

翠墨赶忙说道:“我们姑娘和云姑娘都在四姑娘屋里,正讨论四姑娘画的那幅园子图儿,特地派我们来请姑娘过去。不知道姑娘身体又不舒服了。”

黛玉说:“也没什么大病,就是觉得身子有点发软,躺一会儿就好了。你们回去跟三姑娘和云姑娘说一声,饭后要是没事的话,就请她们到我这里来坐坐吧。宝二爷没到你们那边去吗?”

两人回答说:“没有。”

翠墨又接着说:“宝二爷这两天去上学了,老爷天天都要检查他的功课,他哪里还能像从前那样到处乱跑呢。”

黛玉听了,默默地没有说话。两人又在屋里站了一会儿,就悄悄地退出去了。

且说探春和湘云正在惜春那里对惜春所画的大观园图进行点评。她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画中这里多了一点,那里少了一点;这个地方画得太稀疏,那个地方又画得太密集。讨论完画作后,大家又商量着要为画题诗,于是派人去请黛玉一起来商议。

正说着,忽然看见翠缕和翠墨两个人神色匆匆地回来了。

湘云见状,赶忙先问道:“林姑娘怎么没来?”

翠缕回答说:“林姑娘昨天夜里又犯病了,咳嗽了一整晚。我们听雪雁说,她吐了一盒子的痰血。”

探春听了,满脸惊讶地问:“这话是真的吗?”

翠缕说:“怎么不是真的。”

翠墨也在一旁说道:“我们刚才进去看了看她,脸色差得不行,连说话的力气都很微弱了。”

湘云惊讶地说:“都病成这个样子了,怎么还能说话呢。”

探春说道:“你怎么这么糊涂,要是不能说话了,那不就是已经……”,说到这里,她突然把话咽了回去。

惜春感叹道:“林姐姐那么聪明的人,我看她总是有些事情看不破,一点小事都要较真。这天下的事情,哪里有那么多的真实呢!”

探春接着说:“既然这样,那咱们都过去看看她。要是病得厉害,咱们也好过去告诉大嫂子,让她回禀老太太,请个大夫进来瞧瞧,也好拿个主意。”

湘云附和道:“正是这个理儿。”

惜春则说:“姐姐们先去,我一会儿再过去。”

于是,探春和湘云各自扶着一个小丫头,一同前往潇湘馆来。走进房内,黛玉见到她们二人,不禁又勾起了心中的哀伤。

转念间,她想到梦中连老太太都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她们。而且,若不是自己相邀,她们也不会主动前来。尽管心中如此想着,但表面上还是过意不去,只得勉强让紫鹃扶她起身,口中客气地请她们坐下。

探春和湘云分别坐在床沿两侧,一人一头。看到黛玉这般憔悴的模样,她们也感到十分难过。

探春关切地问道:“姐姐怎么身上又感觉不舒服了?”

黛玉回答道:“也没什么要紧的,只是觉得身子软绵绵的,没什么力气。”

这时,紫鹃在黛玉身后偷偷地用手指了指痰盒。湘云毕竟年轻,性情又直爽,见状便伸手将痰盒拿起来查看。这一看,可把她吓得不轻,惊疑地喊道:“这是姐姐吐的?这怎么得了!”

起初,黛玉昏昏沉沉的,吐了也没仔细看,此时听到湘云这么说,回头一看,自己心里也灰了一半。

探春见湘云如此冒失,连忙解释道:“这不过是肺火上炎,带出一点来,也是常有的事。云丫头就是太不拘小节了,什么都要大惊小怪的!”

湘云听了,脸一下子红了,后悔自己失言。探春见黛玉精神萎靡,似乎有些烦闷疲倦,便连忙起身说道:“姐姐还是好好养养神吧,我们改天再来看你。”

黛玉感激地说:“让你们两位挂心了。”探春又嘱咐紫鹃要好好留神服侍姑娘,紫鹃答应着。

探春正要走,只听外面一个人大声嚷嚷起来。不知道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