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

且说鸳鸯从角门出来后,脸上依旧泛着红晕,心里也“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刚才发生的事实在太出乎意料了。

她心想,这件事非同小可,要是说出去,恐怕会牵扯出盗窃、奸情之类的罪行,甚至还可能闹出人命官司,说不定还会连累到其他无辜的人。反正这事跟自己没什么直接关系,干脆就把它藏在心里,对谁也不说。

回到住处后,鸳鸯向贾母复了命,随后大家都各自安歇了。从那以后,鸳鸯每到晚上就不太愿意去园子里了。她心里琢磨着,园子里尚且能发生这样离奇的事情,那别的地方就更不用说。所以,她连别的地方也不怎么轻易走动了。

原来,司棋和她姑表兄弟从小就常在一起玩耍。孩童时期,两人天真无邪,嬉笑间便互相约定,长大后非对方不娶不嫁。随着年岁渐长,两人都出落得愈发俊俏,风度翩翩。

每次司棋回家,他们总是眉目传情,旧日的情愫在心中悄然复苏,却始终没有机会更进一步。他们又都担心各自的父母不会同意这门亲事,于是便暗中买通了园子里的老嬷嬷们,让她们在夜里留门并帮忙照看。

这天趁着园子里一片混乱,两人终于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机会。虽然还没有真正成为夫妻,但已经海誓山盟,互赠信物,情意绵绵。不料,他们的私会被鸳鸯意外撞见,那小厮吓得赶紧穿过花丛,绕过柳树,从角门溜走了。

司棋整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又后悔自己不该如此冲动。第二天见到鸳鸯时,她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尴尬得无地自容。她心里像揣了只兔子,七上八下的,吃不下饭,也坐立不安。就这样熬过了两天,见没有传出什么风声,她才稍稍放下心来。

这天晚上,忽然有个婆子悄悄来告诉她:“你兄弟居然逃跑了,三四天都没回家。现在家里正派人四处找他呢。”

司棋一听,气得差点昏过去。她心想:“就算事情败露了,我们也该死在一起。他倒好,自以为是个男人,就先跑了,可见他根本就没多少情意。”想到这里,她更是气上加气。

第二天,司棋就觉得心里堵得慌,浑身没劲,一头睡倒在床上,恹恹地成了大病。

鸳鸯听闻园子里无缘无故有个小厮走了,又知道司棋在园内病得很重,打算搬到园子外面去住。

她心里猜测,这两人定是害怕罪行败露,“肯定是怕我把事情说出去,才被吓成了这样。”想到这里,鸳鸯反倒觉得过意不去,便决定亲自去看望司棋。

她支开了其他人,自己站在司棋床前,郑重地发誓说:“我若是把这件事告诉了任何一个人,就让我立刻遭到报应!你只管安心养病,千万别糟蹋了自己的性命。”

司棋一把拉住鸳鸯的手,哭着说:“我的好姐姐,咱们从小一起长大,亲密无间,你从未把我当外人,我也一直敬重你。如今我虽然做错了一步,但你若真的能守口如瓶,不告诉任何人,那你就是我的亲娘一样。从今往后,我每多活一天,都是你给的。等我的病好了,我一定给你立个长生牌位,天天烧香祈福,保佑你一生福寿双全。要是我死了,就让我变成驴变成狗来报答你。俗话说得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再长的宴席也有散场的时候)’,再过个两三年,咱们都要离开这里的。还有句俗话说,‘(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就算是浮萍,也有再次相遇的时候,人怎么可能永远不再见面。’如果日后咱们还能遇见,那时,我又该怎么报答你的恩情。”说着说着,司棋就哭了起来。

这一番话,听得鸳鸯心里也酸溜溜的,忍不住跟着哭了起来。她点了点头,说:“你说得对。我又不是管事的,何苦去败坏你的名声,平白无故地给自己找麻烦!再说,这事我自己也不好意思跟别人说。你只管放心好了。等你病好了,可一定要安分守己,再也不能胡作非为了。”司棋在枕头上连连点头。

鸳鸯又好好安慰了她一番,这才从里面出来。她因为知道贾琏不在家,又因为这两天凤姐儿神情倦怠、没什么精神,和往日大不相同,便想着顺路过来探望问候一下。

鸳鸯走进凤姐的院子,二门上的人见是她来了,便站在一旁,等着她进去。

鸳鸯刚走到堂屋,就看见平儿从里间走了出来。

平儿看到鸳鸯,赶忙走上前,压低声音笑着说:“奶奶刚吃了一口饭,现在正歇午觉,你先在这屋里稍微坐坐。”

鸳鸯听了,只好跟着平儿来到东边的房间。小丫头端来了茶。鸳鸯趁机小声问道:“你奶奶这两天是怎么回事?我看她总是懒洋洋的。”

平儿见屋里没人,便叹了口气说:“她这懒洋洋的,可不是今天才这样,都一个多月了。再加上这几天忙里忙外,又受了些闲气,病情就又加重了。这两天比之前更严重了些,实在支撑不住,这毛病就显露出来了。”

鸳鸯急忙说:“既然这样,怎么不早点请大夫来治疗?”

平儿又叹了口气说:“我的姐姐,你还不了解她的脾气。别说是请大夫来吃药了,我看她这样,好心问一句‘身体感觉怎么样’,她就生气了,还反过来说我咒她生病。即便这样,她还是天天操心这个、打听那个,自己就是不肯放宽心好好养养身体。”

鸳鸯说:“话虽这么说,可到底还是应该请大夫来看看,到底是什么病,这样心里也踏实。”

平儿又叹了口气说:“我的姐姐,说起这病来,我看可不是什么小毛病。”

鸳鸯赶紧问:“是什么病呢?”

平儿见她追问,又往鸳鸯身边凑了凑,在她耳边小声说:“自从上个月来完月事之后,这一个月月经一直断断续续的没停过。你说这是不是大病?”

鸳鸯听了,急忙说:“哎哟!照你这么说,这不会成了‘血山崩’了?”

平儿赶忙啐了一口,又小声笑着说:“你这女儿家,这是怎么说话的,倒会咒人!”

鸳鸯听了,不禁脸一红,又小声笑着说:“其实我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崩’,你难道忘了不成?之前我姐姐不就是得这个病去世的吗?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病,有一次无意间听到我妈和亲家母说,我当时还挺纳闷,后来也是听我妈详细说了原因,才明白了一二分。”

平儿笑着说:“你本来应该知道的,我倒给忘了。”

两人正聊着天,就看见一个小丫鬟走进来对平儿说:“刚才朱大娘又来了。我们告诉她‘奶奶正在睡午觉’,她就往太太那边去了。”

平儿听了,点了点头。

鸳鸯好奇地问:“这是哪一个朱大娘?”

平儿解释道:“就是那个做官媒婆的朱嫂子。因为有个孙大人托人来咱们家说亲,所以她这两天天天拿着个帖子来,死缠烂打地不肯走。”

话还没说完,一个小丫鬟气喘吁吁地跑来说:“二爷进来了!”

话音刚落,贾琏就已经走到了堂屋门口,呼唤着平儿。

平儿应了一声,刚要出去,贾琏就已经找进了这间屋子。

到了门前,他忽然看见鸳鸯坐在炕上,便赶紧停下脚步,笑着打招呼:“鸳鸯姐姐,今儿个是什么风把你这贵人给吹到我这小地方来了?”

鸳鸯坐在炕上没动,笑着说道:“我来给爷和奶奶请安,偏偏又不在家的不在家,睡觉的睡觉。”

贾琏笑着说道:“姐姐一年到头辛苦地伺候老太太,我还没来得及去看望你去,哪里还敢劳烦你来看我们。”接着又说:“真是巧了,我正打算去找姐姐。我这袍子穿得太热了,想先换件夹袍子,再去见姐姐。没想到老天爷可怜我,省了我这一趟路,姐姐竟然先在这儿等着我了。”说着,他就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鸳鸯问道:“还有什么要说的事情?”

贾琏还没开口就先笑了起来,说:“有件事我居然给忘了,不过姐姐或许还记得。去年老太太过生日的时候,有个外地的和尚送来一个蜡油冻材质的佛手摆件,老太太很喜欢,当时就摆出来了。前几天我看古董账目,发现还有这笔记录,但不知道这东西现在放在哪儿了。古董房的人也问过我两次,说等问清楚了好在账上记一笔。所以我来问问姐姐,这东西现在还是老太太那儿摆着,还是已经交给谁保管了?”

鸳鸯听了,就说:“老太太摆了几天,看腻了就给了你们奶奶。你现在倒来问我!我连哪天送的都记得,是我让老王家的送过去的。你要是不记得,就去问问你们奶奶或者平儿。”

这时平儿正拿着衣服,听到这话赶紧出来说:“那东西已经交过来了,现在放在楼上呢。奶奶早就让人说过,这东西是给咱们这屋的,他们可能是忘了记,现在又来问这些无关紧要的事。”

贾琏听了,笑着说:“既然给了奶奶,我怎么会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自己收起来了?”

平儿说:“奶奶跟二爷说过,二爷还要拿去送人,奶奶不肯,好不容易才留下来的。现在二爷自己忘了,倒说我们收起来了。那是什么好东西?我们什么好东西没见过,比那好十倍的东西都没收过,怎么偏偏看上那个不值钱的?”

贾琏低着头笑了笑,想了一会儿,拍着手说:“我如今真是糊涂了,丢三落四的,还惹人抱怨,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鸳鸯笑着说:“这也怪不得你。事情那么多,又总是有人说这说那的,你再喝上两杯酒,哪能记得那么清楚呢。”说完,她就起身准备走了。

贾琏赶忙也站起身,脸上堆着笑说道:“好姐姐,你再坐一会儿,兄弟我还有事儿得求你帮忙。”说着,他就转头骂起身边的小丫头:“怎么不沏好茶来!快去拿个干净的盖碗,把昨天新进贡的好茶沏上一碗来。”

随后,他又转头对鸳鸯说道:“这两天因为给老太太办寿辰,所有的几千两银子都花出去了。好几处的房租、地税,都得等到九月才能收上来,现在手头实在周转不开。明天还得给南安府送礼,还得预备娘娘过重阳节的礼物,另外还有几家婚丧嫁娶的大事要办,至少还得再准备两三千两银子,可这会儿实在没处去借了。俗话说得好,‘求人不如求己’,所以我想姐姐就担待一下,暂时把老太太那儿不容易被发现的金银器物,偷偷运出一箱子来,先押个千把两银子应应急。用不了半个月,等银子到账了,我就马上赎回来交还,保证不会让姐姐担一点儿责任。”

鸳鸯听了,笑着说道:“你倒真会想办法,亏你想得出这种主意!”

贾琏也笑着说道:“我可没扯谎,要说除了姐姐,也还有别人手里能拿出千把两银子,但她们那为人,都不如你明白又有胆量。我要是跟她们一说,反倒会把她们吓住。所以我‘宁撞金钟一下,不打破鼓三千’,只能找你了。”

话还没说完,忽然贾母那边的一个小丫头急急忙忙地跑来找鸳鸯,说:“老太太找姐姐。这半天,我们哪儿都找遍了,没想到却在这里。”鸳鸯一听,赶紧起身去见贾母。

贾琏见鸳鸯离开了,便只好转身回去看望凤姐。谁知此时凤姐已经醒了,听到贾琏在和鸳鸯商量借当的事情,自己不好插话,便只是静静地躺在榻上。等听到鸳鸯走了,贾琏又走了进来,凤姐便开口问道:“她答应了吗?”

贾琏笑着回答:“虽然没有直接答应,但事情已经有几分把握了,还得你晚上再跟她说说,这事儿就成了。”

凤姐也笑着说道:“这事我可不管。要是现在说得天花乱坠,等以后真拿到钱了,你就把这事忘到脑后去了,到时候谁还跟你去要债!再说,万一老太太知道了,我这几年的脸面可就全没了。”

贾琏笑着哄她:“好人,你要是能把这事说定了,我一定好好谢你,怎么样?”

凤姐笑着追问:“那你说说,你打算怎么谢我?”

贾琏笑道:“你说你想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平儿站在一旁,笑着说道:“奶奶可别急着道谢。昨天正说着,要办一件什么事儿,偏偏就缺那一二百两银子,不如借了过来,奶奶拿一二百两银子,这不就两全其美了。”

凤姐听了,笑着回应:“幸亏你提起我来,就这么办吧。”

贾琏在一旁打趣道:“你们也太狠心了点!你们这会儿别说拿一千两的东西来当抵押换钱,就是现成的银子,要个三五千两,恐怕也难不倒你们。我不找你们借也就罢了,这会儿麻烦你说句话,还要收我利息,真是太过分了!”

凤姐一听这话,立马翻身坐起,说道:“我就算有三千五万,又不是从你那儿赚来的。现在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背着我嚼舌根说我的人可不少,就差你来说这话了,真是应了那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我们王家可哪里来的钱?都是你们贾家赚的。别在这儿恶心我了!你们还觉得自己家跟石崇、邓通似的有钱?把我们王家的地缝儿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了!说出来的话,也不嫌害臊!现有证据:把太太和我的嫁妆拿出来,跟你们的比一比,哪一样是配不上你们的?”

贾琏连忙笑着解释:“说句玩笑话,你就急了。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要用那一二百两银子能值什么?多的我没有,这点儿钱还是有的,先拿给你用,用了再说,怎么样?”

凤姐却道:“我又不等着钱去垫背,忙什么!”

贾琏劝道:“何苦呢,犯不着这么大火气。”

凤姐听闻后,不禁又自己笑了起来,说道:“倒不是我着急上火,只是你说的话实在让人心里不是滋味。我是想着,后日就是尤二姐的周年忌日了,虽说我和她之间有过诸多纠葛,但毕竟姐妹一场,情分还是有的。就算不能为她做更多,至少去给她上个坟、烧点纸钱,也算是尽了我们之间的一点情谊。她虽然没留下个一儿半女,但也别落得个‘前人撒土,迷了后人的眼’才好。”

凤姐这一番话,倒让贾琏一时说不上话来,他低下头思索了好一会儿,才缓缓说道:“还是你想得周到,我竟然把这事儿给忘了。既然后日才用得上,那如果明天能拿到这东西,你随便用多少都行。”

话还没说完,就看见旺儿媳妇走了进来。

凤姐便问道:“事情成了没有?”

旺儿媳妇回答说:“根本没成。我说这事儿必须得奶奶拿个主意才行。”

贾琏在一旁听到,便问:“又是什么事儿?”

凤姐儿见贾琏问,就说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旺儿家有个儿子,今年十七岁了,还没娶上媳妇。他家里想求太太房里的彩霞做儿媳,但不知道太太心里怎么想的,所以一直没敢定下来。前些日子太太见彩霞年纪大了,又总是生病多灾的,就开恩让她出府,让她父母自己给她挑选女婿。因此,旺儿媳妇就来求我帮忙。我想这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的,一说肯定能成,谁知道她这会子来了,说这事儿没成。”

贾琏听后说:“这算什么大事,比彩霞好的姑娘多着呢。”

旺儿媳妇陪着笑脸说:“爷虽然这么说,可连彩霞家都看不上我们家,别人就更看不上我们了。好不容易相中一个合适的姑娘,我只想着求爷和奶奶给个恩典,帮我们把这事儿给成了。奶奶还说她肯定愿意的,我就让人过去说合,谁知白讨了个没趣。要说那姑娘,其实挺好的,据我平日里悄悄观察,她心里也没什么不愿意的,就是她父母那两个老家伙,心气儿太高了一些。”

这句话一下子说中了凤姐和贾琏的心思。凤姐见贾琏在这里,便没有吭声,只是留意着贾琏的反应。

贾琏心里正想着别的事情,哪会把这点小事放在心上。他本想不管这事,但转念一想,对方毕竟是凤姐儿的陪房,平日里也出了不少力,要是完全不管,面子上实在过不去。于是说道:“这算是什么大事!你们就别在这儿嘀嘀咕咕的了。你放心且去,我明天就做这个媒人,派两个有头有脸的人过去,一边说和,一边带着定礼去,就说是我的意思。要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让他来见我。”

旺儿家的看了看凤姐,凤姐便朝她努了努嘴。旺儿家的立刻会意,赶忙趴在地上给贾琏磕头谢恩。

贾琏连忙说:“你不用给我磕头,给你家姑娘磕头就行。我虽然说了可以这么做,但到底还是得你姑娘派人去叫他女人上来,好好跟她说,这样更好些。虽说他们肯定会答应,不过这事也不能做得太霸道了。”

凤姐赶忙说道:“连你都这么开恩操心,我还能反倒袖手旁观不成?旺儿家的,你听到了吧,这事你赶紧给我办妥了。回去跟你家男人说,外面所有的账,今年年底之前必须全部收回来,少一个子儿我都不答应。我现在名声不太好,要是再拖一年放账,那些人非得把我生吞活剥了不可。”

旺儿媳妇笑着说道:“奶奶也太胆小了。谁敢议论奶奶?要是能早点收下那些账,说实在的,对我们而言倒还省了不少事,也少得罪些人。”

凤姐冷笑一声,说道:“我这一片痴心算是白费了。我难道还真缺那点钱花?我不过是为了日常开销罢了,这家里支出多,收入少。就咱们这屋里,各项开支加上我和你姑爷一个月的月钱,还有四个丫头的月钱,满打满算也就一二十两银子,还不够三五天的花销呢。要不是我千方百计地凑钱、挪钱,这日子早不知道过成什么样子了。可如今倒好,落了个放高利贷的破落户的名声。既然这样,那我就把钱收回来。我比谁不会花钱?以后咱们就坐吃山空,等什么时候钱花完了,那就什么时候算完。就拿前些日子的事儿来说:前儿老太太过生日,太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两个月都没想出办法来,最后还是我提了个主意,后楼上有些不怎么值钱的大铜锡家伙,足有四五箱子,拿出去卖了三百两银子,这才把太太给亲朋好友准备的遮羞礼儿应付过去了。你们也知道我的为人,之前那个金自鸣钟我卖了五百六十两银子。可这还不到半个月,大事小事就冒出来十来件,这些钱都白搭进去了。今儿外面也紧巴巴的了,不知是谁出的主意,居然把主意打到老太太身上。照这样下去,明儿再过一年,估计都要把各自的首饰衣服拿去变卖,那可就热闹了!”

旺儿媳妇笑着回应道:“哪一位太太、奶奶的首饰衣服拿去变卖了不够过一辈子的?只是大家都不肯这么做罢了。”

凤姐叹了口气,说道:“不是我自个儿说没本事的话,要是真到了那种地步,我可真应付不过来。昨儿晚上,我忽然做了个梦,说出来也挺可笑的。我梦见一个人,看着挺面善,可又不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他来找我。我问他找我干啥,他说有个娘娘派他来要一百匹锦缎。我问他是哪一位娘娘,他说的又不是咱们家的娘娘。我就不肯给他,他居然上来抢。正抢着呢,我就醒了。”

旺儿家的笑着说道:“这是奶奶白天操心的事儿太多了,梦里还想着宫里的事。”

话还没说完,就有人进来回报:“夏太监派了一个小太监来传话。”

贾琏一听,立刻皱起眉头,抱怨道:“又有什么事?他们一年到头从我们这儿捞的好处还不够多吗?”

凤姐说:“你躲起来,让我来见他。如果事情不大,那就算了;要是事情严重,我自有办法应对。”贾琏于是躲进了里间的套房。

这边,凤姐让人把小太监领进来,安排他坐在椅子上喝茶,然后问他有什么事。

小太监回答说:“夏爷爷今天偶然看中了一处房子,但手头还差二百两银子,所以派我来问问舅奶奶家,有没有现成的银子可以先借一二百两,过个一两天就还回来。”

凤姐儿听了,笑着说:“什么还回来不还回来的,我们这儿银子多的是,你只管先拿去用。等哪天我们手头紧了,再找你们借也是一样的。”

小太监接着说:“夏爷爷还说了,前两次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还呢,等今年年底,自然会一起还过来的。”

凤姐笑道:“你夏爷爷也太小心眼儿了,这点儿小事也值得挂在心上?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要是他都记着账还我们,那都不知道还了多少回了。只怕我这里没有;要是有,只管拿去用。”

说着,她叫来旺儿媳妇,“去,不管从哪里先支二百两银子来。”

旺儿媳妇心领神会,笑着说:“我刚才是从别处支不出钱来,才来找奶奶支的。”

凤姐说:“你们就知道到里面来要钱,让你们到外面去算算账,就不行了。”说完,她又叫平儿,“把我那两个金项圈拿出去,先押个四百两银子。”

平儿应下后,便离开了。过了半天,她果然捧着一个锦盒回来了,锦盒里面用两个锦缎包袱裹得严严实实。打开包袱,只见里面有两件华贵的饰品:一件是金丝累成、镶嵌着珍珠的,那些珍珠个个都有莲子那么大;另一件则是点翠工艺,镶嵌着宝石的。这两件饰品,与宫里的宝物相比也毫不逊色。

一时拿去,果然典当了四百两银子拿了回来。凤姐让把银子分作两份,一份给那个小太监打包好,另一份则交给旺儿媳妇,让她拿去准备八月中秋节的各项事宜。

小太监接过银子,便向凤姐告辞。凤姐吩咐人帮他拿着银子,一直送到了大门外。

这时,贾琏从屋里走出来,笑着说道:“这一**的外来麻烦,什么时候是个头?”

凤姐也笑着说道:“你刚说着,这就来了一拨麻烦。”

贾琏接着说:“昨天周太监来,一开口就要一千两银子。我稍微迟疑了一下,他就不高兴了。以后得罪人的地方肯定少不了。要是现在能再发上二三百万两银子的财就好了。”

一边说着,平儿一边服侍着凤姐重新洗了脸,换了身衣服,去贾母那里伺候晚饭。

这时,贾琏从屋里走出来,刚走到外书房,就看见林之孝正朝这边走来。贾琏便开口问有什么事。林之孝回答说:“刚才听人说,雨村被降职了,但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事情,只怕这消息未必是真的。”

贾琏听后,说道:“不管这消息是真是假,他那官位恐怕也保不了多久。以后要是真出了什么事,说不定还会牵连到咱们家,所以咱们还是跟他保持些距离为好。”

林之孝附和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一时半会儿跟他疏远也不太容易。现在东府的大爷和他关系特别好,咱们家老爷也挺喜欢他,他们经常来往,这事儿谁不知道。”

贾琏听后说:“反正咱们不跟他一起谋划什么大事,也就没什么关系。你再去打听打听,把这事儿弄清楚,看看他到底是因为什么被降职的。”

林之孝听后答应了,却并没有立即起身离开,而是坐在了下方的椅子上,与贾琏闲聊起来。

聊着聊着,话题转到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上,林之孝便顺势说道:“现在家里的人口实在太多了,开支庞大。不如找个合适的时间,向老太太和老爷禀明,把那些年纪大了、不再需要干重活的老人,开恩放几家出去,让他们自谋生路。这样一来,他们自己能有些收入,二来家里每年也能省下不少粮食和月钱。另外,家里姑娘也太多了。俗话说得好,‘一时比不得一时(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可不能按照以前的规矩来了,大家都得委屈点,原本用八个的,现在用六个;原本用四个的,现在用两个。这样算下来,各房一年也能省下不少月米和月钱。况且里面的那些女孩子们,有一半年纪都太大了,也该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她们成了家,不就可以多生点人出来了。”

贾琏听后,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老爷刚从外面回来,家里还有一大堆重要的事情等着处理,哪里有空顾及到这些。前几天,官媒还拿了个生辰八字来求亲,太太还说老爷刚回来,每天高高兴兴地说着骨肉团聚,这时候突然提起婚事,恐怕会让老爷伤心,所以暂时不让提这事。”

林之孝说道:“太太考虑得确实周到,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贾琏接着说:“正是,说到这话,我倒想起了一件事来。我们旺儿的儿子,看上了太太房里的彩霞,昨天还来求我。我想着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不管谁去说一声就行了。现在谁有空,我派个人去说一声,就说是我的意思。”

林之孝听了贾琏的话,只好先应承下来。过了一会儿,他脸上露出苦笑,说道:“依我看,二爷还是别插手这件事了。旺儿家那个小儿子,虽说年纪轻轻,可整天在外头不是喝酒就是赌博,什么坏事都干。虽说咱们都是奴才们,但婚姻毕竟是一辈子的大事。彩霞那姑娘,这几年我虽然没见着,但听说出落得越发标致了,何苦要白白糟蹋这样一个好姑娘。”

贾琏听了,反问道:“他小儿子不就是爱喝个酒嘛,难道就成不了才了?”

林之孝冷笑一声,说道:“哪只是喝酒赌博,他在外头简直是无恶不作。咱们因为他是奶奶那边的人,所以有些事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没看见罢了。”

贾琏一听,惊讶道:“我竟然完全不知道这些事。既然这样,哪还能给他娶老婆,先给他一顿棍子,把他锁起来,再把他老子娘叫来问问。”

林之孝笑着劝道:“何必这么着急。就算要处罚,也得等他再犯什么事儿了,我们自然就会回禀二爷来处置。现在姑且还是先饶了他这一回。”

贾琏听了,没说话。过了一会儿,林之孝就出去了。

到了晚上,凤姐已经派人把彩霞的母亲叫来说媒。彩霞的母亲心里其实并不愿意这门亲事,但一想到凤姐亲自出面和自己说这件事,这是多么有面子的事,于是她便不由自主地满口答应了下来。

这天,凤姐问贾琏:“那件事你说了没有?”

贾琏回答说:“我本来是打算说的,不过我打听了一下,发现她小儿子的人品实在不怎么样,所以还没提。要是他真不成器,先管教他一段时间,再给他娶老婆也不迟。”

凤姐听了,便追问:“你听谁说他不成器的?”

贾琏说:“还能有谁,不就是家里的人。”

凤姐笑了笑说:“我们王家的人,连我都不合你们的心意,更何况是奴才呢。我已经跟她母亲说过了,她母亲高兴得不得了,都答应了,难道现在又把她叫来,说不成这门亲事了?”

贾琏说:“既然你已经说了,那也就没必要反悔了,明天我跟他父亲说一声,让他好好管教管教就是了。”这里说话不提。

再说彩霞因为前几天被放出去,由父母挑选夫婿,虽说她心里一直和贾环有些情分,但这件事毕竟还没有定下来。

这天,她又听闻旺儿家常常来提亲。她早就听说旺儿的儿子是个酗酒赌博的浪荡子,长得又丑,还啥本事都没有,心里别提多懊恼了。她生怕旺儿仗着凤姐的势力,硬生生把这门亲事促成,那自己可就一辈子毁了,不免心中急躁起来。

到了晚上,彩霞悄悄让自己妹妹小霞进到贾府二门,去找赵姨娘问个究竟。

赵姨娘平日里和彩霞关系很好,一直盼着能把彩霞许给贾环,这样自己身边就多了个得力帮手。可没想到王夫人把彩霞放出去了。

赵姨娘好几次撺掇贾环去向王夫人讨要彩霞,一方面贾环觉得难为情,开不了口;另一方面,贾环也没把彩霞太当回事,觉得不过就是个丫头,她走了,以后自然还会有别的,所以就一直拖着没去说,意思就是想把这事放下了。

无奈赵姨娘又不舍得,这会儿见彩霞的妹妹来问,晚上得了空,就先去求贾政。

贾政听后,说道:“这事儿急什么,让他们再读一两年书,到时候再放人也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给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他们年纪还小,又怕他们因为这事儿耽误了读书,所以再等一两年。”

赵姨娘说:“宝玉那儿都安排丫头两年了,老爷还不知道?”

贾政一听,赶忙问道:“谁给的?”

赵姨娘刚要开口说话,就听见外面“哐当”一声响,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