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六十七回 馈土物颦卿念故里 讯家童凤姐讯家童

话说尤三姐自杀身亡之后,尤老娘、尤二姐,还有贾珍、尤氏以及贾蓉、贾琏等人得知这个消息,个个都悲痛万分、伤心不已,这自是不必多说。他们赶忙派人去购置棺木,将尤三姐的遗体装殓起来,随后送往城外安葬。

柳湘莲得知尤三姐离世,整个人像着了魔一般,迷性不悟,心中对她仍有着深深的痴情与眷恋。

就在这时,一位道人说了几句偈语,这几句话如同一把利剑,瞬间打破了柳湘莲心中的迷障。他竟毅然决然地削去头发,出家为僧,随后跟着那位疯道人飘飘然地离去了,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后事暂且不表。

且说薛姨妈得知柳湘莲已经和尤三姐定下了婚约,心里十分高兴,正兴高采烈地打算着要帮柳湘莲买房子、置办家具、准备嫁妆,再选个黄道吉日把尤三姐迎娶进门,以此来报答柳湘莲之前救薛蟠的恩情。

忽然,家里的小厮来见薛姨妈,告诉她尤三姐自杀以及柳湘莲出家的消息。

薛姨妈听后,心里十分惋惜。她正纳闷这究竟是为什么,这时宝钗从园子里走了过来。薛姨妈便对宝钗说:“我的儿,你听说了没有?你珍大嫂子的妹妹尤三姐,她不是已经和你哥哥的义弟柳湘莲定下婚约了吗?这是好事一桩。可不知为什么,她竟然自杀了。那柳湘莲也出家做了和尚。这事真是太奇怪了,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宝钗听了,并没有太往心里去,她说道:“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都是他们前世注定的,看来他们命中注定做不成夫妻。妈妈之所以这么感慨,是因为哥哥曾受过柳湘莲的救命之恩。如果他们俩都好好的,妈妈自然应该帮他们料理婚事。可现在,一个死了,一个出家了,依我看,就随他们去吧。妈妈也不必为他们太过伤感,伤了自个儿的身子。倒是哥哥从江南回来已经一二十天了,他贩来的货物,想来也该卖完了。那些和他一起去的伙计们辛辛苦苦地忙了几个月,妈妈和哥哥应该商量商量,请他们吃顿饭,酬谢酬谢他们才是。不然,人家该说咱们不懂礼数了。”

母女俩正聊着天,突然看见薛蟠从外面走进来,他的眼睛里还残留着未干的泪痕。薛蟠一进门,就一边拍手一边对他母亲说:“妈,您知道柳大哥和尤三姐的事儿吗?”

薛姨妈回应道:“我也是刚听说,正和你妹妹聊着这件公案呢。”

薛蟠接着问:“这事儿是不是很离奇?”

薛姨妈感慨道:“可是柳公子那么年轻又聪明的人,怎么突然就糊涂地跟着道士走了呢?我想他前世肯定是有什么缘分、有根基的人,所以才会那么容易就听信了那些度化他的话。你们俩不是关系很好吗,他又没有父母兄弟,孤身一人在这里,你应该到处去找找他才是。那个跛脚道士疯疯癫癫的,能跑到多远去?估计也就在这附近的庙里寺里躲藏着吧。”

薛蟠说:“何尝不是呢,我一听到这个消息,就赶紧带着小厮们到处去找,结果连个人影都没看到。我又去问别人,大家都说没看见。我急得没办法,只能朝着西北方向大哭了一场,然后就回来了。”说着,薛蟠的眼眶又红上来了。

薛姨妈说道:“你既然都已经去找过他了,也算是尽到了作为朋友的心意。谁知道他这次出家,说不定是得了什么好的机缘呢?你也别太忧虑了。一方面,你把买卖上的事儿张罗张罗;另一方面,你自己娶媳妇该准备的事儿,也得早点着手操办。咱们家里人手不够,你就得‘笨鸟先飞’,提前把事儿都安排好,省得到时候丢三落四的不周全,让人笑话。还有,你妹妹刚才说,你都回家半个多月了,货物估计也发得差不多了,跟你一起做买卖的那些伙计们,你也该摆几桌酒席请请他们,好好犒劳犒劳。他们虽然是被咱们雇来拿工钱干活的,但毕竟也算是客人,而且又陪着你跑了一两千里的路,辛苦了四五个月,路上还替你担惊受怕,出了不少力。”

薛蟠听了,说道:“妈说得太对了,妹妹想得也周全。我心里其实也是这么想的,就是这些日子一直忙着给各处发货,脑子都忙晕乎了。再加上为柳大哥的亲事,又忙活了好几天,结果还白忙活了一场,啥也没办成,反而把正经事儿都给耽误了。要不,就定在明天或者后天发帖子请他们吧。”

薛姨妈说:“这事儿你自己看着办吧。”

话还没说完,就听见外面有个小厮进来禀报说:“张管事手下的伙计派人送了两个箱子过来,说这是爷单独买的,没记在货账里。本来早就该送过来,只是因为货物太多,箱子都压在下面,拿不出来;昨天货物都发完了,所以今天才给送来。”小厮一边说着,一边又见另外两个小厮搬进了两个用夹板固定着的大棕箱子。

薛蟠一看,一拍脑门说:“哎呀,我怎么糊涂成这个样子了!特意给妈和妹妹带的东西,都忘得一干二净,没拿回家来,还得让伙计给送过来。”

宝钗在一旁埋怨道:“亏得你现在才想起来!这还是你特意带来的呢,还放了这么久,一二十天才送来,要不是特意带来的,我看非得放到年底才送来不可。你做什么事都太不细心了。”

薛蟠笑着说道:“估计是在路上被贼把魂给吓跑了,到现在还没归窍呢。”说着,大家都被逗笑了。

笑过一阵后,薛蟠便对那个来禀报的小厮说:“东西收下了,让他们回去吧。”

薛姨妈和宝钗见几口箱子被捆得严严实实,便好奇地问道:“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好东西,怎么捆成这个样子?”

于是,她们吩咐人把捆绑箱子的绳子解开,将夹板拿掉,又打开锁。打开一看,箱子里装的都是些绸缎、绫锦、进口的洋货等日常会用到的物品。

只有宝钗的那个箱子里,除了笔、墨、砚台、各种颜色的笺纸、香袋、香珠、扇子、扇坠、花粉、胭脂头油这类东西外,还有从虎丘带回来的泥人自行车、酒令牌、用水银灌制能做出翻跟头动作的小泥人,还有沙子灯,一幕幕的泥人儿戏,这些小玩意儿都用青纱罩着的匣子精心装着。另外,箱子里还有一尊在虎丘山上请人用泥捏的薛蟠小像,捏得跟薛蟠本人一模一样,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零零碎碎的小玩意儿。

宝钗看到这些东西,满心都是欢喜,连忙把自己常用的丫头叫过来,吩咐道:“你把我的这个箱子,给我搬到园子里去,这样我方便从那边挑些东西送人。”说完,宝钗便站起身来,向母亲告辞,然后往园子里去了。

这边,薛姨妈把自己箱子里的东西拿出来,一份一份地整理清楚,然后让同喜丫头给贾母、王夫人等人送去,这里暂且不提。

再说宝钗回到自己房里后,把那些礼物逐一查看了一遍。除了留下自己要用的东西外,她将剩余的礼物仔细分配妥当:有的分到笔墨纸砚,有的分到香袋、扇子和香坠,有的分到脂粉和头油,还有的只分到些小玩意儿。在这些分配中,唯独给黛玉的礼物与众不同,不仅种类更丰富,数量也比其他人多一倍。等所有礼物都分配完毕,宝钗便派莺儿和一个婆子,跟着去把礼物送到各个人手中。

这边的姐妹们纷纷收下了礼物,又赏赐了前来送礼的使者,并表示等见面时再当面致谢。唯独林黛玉,在看到那些来自她家乡的物品时,不禁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父母都已经离世,又没有兄弟可以依靠,只能寄居在亲戚家中。她心中暗想:哪里会有人也特意给我带些家乡的土特产?想到这里,她又不由得伤心起来。

紫鹃深知黛玉的心思,但她也不敢直接点破,只是在一旁劝慰道:“姑娘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早晚都要服药。这两天看着比前些日子稍微好了一些,虽然精神头儿足了点儿,但还算不上完全康复。今天宝姑娘送来的这些东西,足以看出宝姑娘平时对姑娘您是很看重的,姑娘看到这些应该高兴才是,怎么反倒伤心起来了?这岂不是让宝姑娘的好意反而让姑娘您烦恼了吗?要是宝姑娘知道了,她心里也会不好受的。再说,老太太她们为了姑娘的病,想尽办法请好大夫、配好药来治疗,也是希望姑娘的病能快点好起来。现在好不容易好了一些,您又这样哭哭啼啼的,岂不是自己糟蹋了自己的身体,让老太太看着更加忧心吗?况且姑娘的病,本来就是因为平时忧虑过度,伤了气血。姑娘的千金之躯,可千万别自己看轻了自己。”

紫鹃正劝说着,忽然听到小丫头在院子里喊道:“宝二爷来了。”

紫鹃连忙说:“快请二爷进来吧。”

只见宝玉走进房来,黛玉请他坐下后,宝玉瞧见黛玉脸上满是泪痕,便关切地问道:“妹妹,这又是谁惹你生气了?”

黛玉强撑着挤出一丝笑容,说:“哪有人生什么气。”

这时,站在旁边的紫鹃悄悄用嘴朝床后桌上的方向努了努,宝玉心领神会,顺着那方向看过去,只见桌上堆放着好多东西,心里便明白了这是宝钗送来的。

于是,宝玉故意取笑着说道:“哟,这儿摆了这么多东西,妹妹莫不是要开杂货铺啊?”黛玉听了,只是沉默不语。

紫鹃笑着开口说:“二爷还拿这些东西说事儿呢。宝姑娘送了些东西过来,姑娘一看就伤心起来了。我这正劝着她呢,您可就来得巧了,快帮着劝劝吧。”

宝玉心里当然清楚黛玉为何伤心,但也不敢直接挑明,只好笑着说道:“你们姑娘伤心想来肯定不是因为别的,肯定是宝姑娘送来的东西太少了,所以才会生气伤心。妹妹,你就别难过啦,等我明年让人去江南,给你多带几船东西回来,省得你老是掉眼泪。”

黛玉听了这些话,知道宝玉是在逗自己开心,一时之间,既不好直接推开他的好意,也不好就这么顺着他的话应承下来,便说道:“我即便再没见过世面,也不至于因为送的东西少就生气伤心。我又不是两三岁不懂事的小孩子,你也太小瞧人了。我之所以伤心,是有我自己的原因,你哪里会明白。”说着,眼泪又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宝玉赶忙走到床边,挨着黛玉坐下,把那些物件逐一拿在手中,仔细摆弄端详,还故意装作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那个是用什么做的,怎么这么精致,这个又是做什么用的。接着又自言自语说这一件摆在眼前挺不错,那一件搁在条桌上当古董倒是极好的。没完没了地说着些无关紧要的话来逗趣。

黛玉见宝玉这般模样,心里反倒有些过意不去,便说道:“你别在这儿瞎搅和了。咱们去宝姐姐那边吧。”

宝玉心里正盼着黛玉出去散散心,缓解一下悲伤的情绪,连忙应道:“宝姐姐送了咱们东西,咱们本就该去道声谢。”

黛玉说:“都是自家人,道谢倒不必了。只是去她那儿,要是薛大哥回来了,肯定会讲些南方的古迹趣事,我去听听,就当是回了一趟家乡。”说着,眼眶又红了起来。

宝玉便站在一旁等着她。黛玉没办法,只好和他一起出门,往宝钗那里走去。

话说薛蟠听了母亲的话后,赶忙让人送去了请柬,又精心筹备了酒席。

到了第二天,他邀请的四位伙计都已按时赴约。大家围坐在一起,自然免不了要谈论一些生意上的事情,比如贩卖货物的账目、发货的安排等等。

没过多久,就到了入席就座的环节,众人相互礼让着依次坐下。薛蟠则亲自起身,挨个儿给大伙儿斟满酒。这时,薛姨妈又派了下人出来,向大家转达她的问候之意。于是,大家一边喝着酒,一边闲聊起来。

其中有一位伙计开口说道:“今天这酒席上少了两位好朋友。”

众人一听,都好奇地纷纷追问是谁。那人便说道:“还能有谁,就是贾府的琏二爷,还有咱们大爷的结拜兄弟柳二爷。”

大家一听这话,仔细一想,确实觉得这两位没来有些遗憾,便都转头问薛蟠:“怎么不把琏二爷和柳二爷也请来?”

薛蟠听了这话,不由得皱起眉头,长叹一口气说道:“琏二爷又去平安州办事了,头两天就出发走了。至于那柳二爷就别提了,这真是天下少有的奇事一桩。现在哪还有什么柳二爷,现在都不知道他跑哪儿去当什么柳道爷了。”

众人听了,都一脸惊讶,纷纷问道:“这是怎么个说法?”

薛蟠就把柳湘莲前后发生的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

众人听完,越发觉得惊骇奇异,纷纷说道:“怪不得前几日我们在店里时,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吵吵嚷嚷地说,有个道士只用了几句话,就把一个人给度化走了,又说是一阵风给刮走了。就是不知道这人是谁。我们当时正忙着发货,哪里有闲工夫打听这事去,到现在都还是半信半疑的。没想到竟然是柳二爷!早知道是他,咱们大家也该劝劝他才是。不管怎么样,都不该让他就这么走了。”

其中一个人说:“会不会不是这么回事?”

众人忙问怎么回事,那人接着说:“柳二爷那么聪明伶俐的一个人,未必是真的跟着道士走了。他本来就会些武艺,又有一身力气,说不定是看穿了那道士的妖术邪法,故意跟着他去,想在暗地里整治他,这也说不定。”

薛蟠说:“要是真像你说的这样,那倒也罢了。这世上这些用妖言蛊惑人心的人,怎么就没人整治他们一下子。”

众人问道:“那当时你知道这事儿后,就没找找他去?”

薛蟠说:“城里城外,我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不怕你们笑话,我找不到他,还大哭了一场呢。”

说完,薛蟠只是不停地长吁短叹,整个人无精打采的,完全没了往日那股高兴劲儿。众伙计见他这副模样,自然也不好久坐,只是随便喝了几杯酒,吃了饭,便都散了。

话说宝玉和黛玉一同前往宝钗的住处。宝玉一见到宝钗,就开口说道:“大哥不辞辛劳地带了东西过来,姐姐你就留着自己用吧,怎么又送给我们。”

宝钗听后,笑着回应道:“本来也不是什么特别珍贵的东西,不过是从远方带来的土特产,大家看着觉得新鲜而已。”

黛玉说道:“这些东西我们小时候都不怎么在意,现在看到了,倒觉得真是新鲜玩意儿了。”

宝钗于是笑着说道:“妹妹你知道的,这就是那句俗话说的‘物离乡贵(东西离开原产地就显得珍贵了)’,其实真算不上什么。”

宝玉听了这话,觉得正好说中了黛玉刚才的心思,便赶紧转移话题:“明年不管怎样,大哥再去的时候,记得帮我们多带些回来。”

黛玉听了,瞪了宝玉一眼,说道:“你想要什么就直说,别牵扯上别人。姐姐你看,宝哥哥这哪是来给你道谢的,简直是要提前预定明年的东西了。”这话一出,宝钗和宝玉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三人又闲聊了一阵,话题转到了黛玉的病情上。

宝钗关切地劝慰了一番,接着说道:“妹妹要是感觉身体不舒服,还是得自己强撑着出去走走,散散心,总比闷在屋里强。前些日子我也总觉得浑身没劲,还发热,老想躺着,也是因为怕染上时气生病,就找些事情自己打发时间。这两天才感觉好点了。”

黛玉回应道:“姐姐说的很有道理,我也是这么想的。”

接着,众人又坐了一会儿才散去。宝玉仍旧把黛玉送到潇湘馆门口,这才各自回去了。

且说赵姨娘见宝钗给贾环送了些礼物,心里非常喜欢,暗自琢磨:“怪不得大家都夸宝姑娘会做人,为人又大方,现在看来果然如此。她哥哥从外面带回来那么多东西,她挨家挨户地送,一处也没落下,也不显出对谁亲近对谁疏远,连我们这种没福气的人家,她都想到了。要是换成林姑娘,她连正眼都不会瞧我们母子俩一眼,更别说送我们东西了。”

想着想着,赵姨娘就把那些礼物翻来覆去地摆弄着,仔细端详了一番。

忽然,她想到宝钗是王夫人的亲戚,心想:为何不到王夫人面前去讨个好儿呢?于是,她便小心翼翼地拿着那些礼物,走到王夫人的房间,站在一旁,陪着笑脸说:“这是宝姑娘刚刚给环哥儿的。真难为宝姑娘这么年轻,想得这么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既体面又大方,叫人怎能不佩服呢。怪不得老太太和太太天天都夸她、疼她。我也不敢擅自做主收起来,特地拿来给太太瞧瞧,让太太也高兴高兴。”

王夫人听了,心里早就明白她的来意了,又见她说得语无伦次,也不好意思不理她,便说:“你只管收起来给环哥儿玩吧。”

赵姨娘本来兴高采烈地来的,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灰,心里满是怨气,但又不敢表现出来,只好讪讪地走了出来。

回到自己房间后,她把礼物往旁边一扔,嘴里嘟囔着自言自语:“这个又算了个什么事儿呢。”说完,一边坐着,一边生了好一会儿的闷气。

却说莺儿带着老婆子们把东西送过去之后,回来向宝钗复命。她把众人感谢的话语以及赏赐的银钱情况都一一汇报完毕,那几个老婆子随后就离开了。

这时,莺儿往前凑了凑,挨着宝钗,压低声音悄悄说道:“姑娘,刚才我去琏二奶奶那儿送东西,瞧见二奶奶满脸怒气。我放下东西出来的时候,偷偷问了小红,小红说二奶奶刚从老太太屋里回来,不像以往那样高高兴兴的。她把平儿叫了过去,俩人叽叽咕咕地说了好一会儿话,也不知道在聊什么。看那情形,好像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似的。姑娘,您没听见老太太那边出了什么事?”

宝钗听了这话,心里也犯起了嘀咕,实在想不出凤姐是因为什么事生了气,便说道:“每家都有每家的事儿,咱们哪能管得过来。你去沏壶茶来吧。”

莺儿听后,便走了出来,自己动手去沏茶,不再多言。

且说宝玉把黛玉送走后,想到黛玉孤苦伶仃的处境,心里也不由得替她难过起来。他本想把这份感触告诉袭人,可回到房里,却只看到麝月和秋纹在。

宝玉便问道:“你们袭人姐姐去哪儿了?”

麝月回道:“她肯定就在这几个院子里,哪能说丢就丢。这才一会儿没见着,就这么急着找。”

宝玉笑着解释:“我不是怕她丢了。刚才我去林姑娘那儿,见林姑娘又在伤心呢。我问怎么回事,原来是宝姐姐送了她些东西,她看到那些都是家乡的土特产,触景生情,伤心起来了。我想跟你袭人姐姐说说这事,让她有空的时候去劝劝林姑娘。”

正说着,晴雯走了进来,问宝玉:“你回来了,你又要叫去劝谁?”

宝玉便把刚才的话又跟晴雯说了一遍。晴雯说:“袭人姐姐刚出去,我听见她说要去琏二奶奶那儿。说不定还会去林姑娘那里。”宝玉听了,就没再吭声。

这时,秋纹倒了茶过来,宝玉漱了漱口,把茶杯递给小丫头,心里还是觉得很不痛快,就随便往床上一歪休息。

话说袭人见宝玉出门去了,便自己做了一会儿针线活。忽然,她想起凤姐这几日身体欠佳,自己这几天也没过去探望。又听说贾琏也出门了,心想这倒是个好机会,大家可以聚在一起聊聊天。

于是,她便对晴雯嘱咐道:“你留在屋里好好守着,别大家都出去了,到时候宝玉回来找不到人。”

晴雯听了,故作抱怨道:“哟,这屋里就你一个人时刻惦记着他,我们其他人都是白吃闲饭的。”袭人听了,只是微微一笑,并未答话,便出门去了。

袭人刚走到沁芳桥边,此时正值夏末秋初的时节。池塘里的莲藕,有的刚结出新果,有的已经残败,红红绿绿的叶子错落分布,显得有些凌乱。袭人沿着河堤漫步,饶有兴致地观赏了一会儿周围的景致。

忽然,她抬头看见葡萄架底下有个人正拿着掸子在掸着什么。等她走近一看,原来是老祝妈。

那老婆子一见到袭人,立刻笑嘻嘻地迎上前,问道:“姑娘今天怎么有空出来走走?”

袭人笑着回答:“可不是。我打算去琏二奶奶家看看。你在这里忙活啥呢?”

老祝妈说:“我在这里赶蜜蜂儿。今年三伏天雨水少,这果树都生了虫子,把好多果子都咬得坑坑洼洼,掉了不少下来。姑娘您还不知道呢,这马蜂是最可恶的,它只要在一串果子上咬破两三个,那咬破流出的汁水滴到好果子上,这一整串果子都得烂掉。姑娘您瞧,咱们说几句话的功夫没赶它们,这上面就落上好多马蜂了。”

袭人说:“就算你不停地驱赶,也赶不走太多。你不如跟负责采购的人说一声,让他多做一些小而透气的布口袋,把每一串葡萄都套上一个,这样既通风,又不会让果子被糟蹋。”

那位负责的婆子笑着回应:“姑娘说得真对。我今年才刚接手管理果园,哪里知道这么巧妙的办法呢。”

说着,她又笑着提议:“虽然今年有些果子被糟蹋了,但味道倒是很好,不信姑娘摘一个尝尝。”

袭人立刻严肃起来,说道:“这可怎么行。不但果子没熟的时候不能吃,就算熟了,上面还没供奉过祖先神灵,咱们也不能先吃。你在府里干了这么多年,难道连这个规矩都不懂吗?”

老祝连忙笑着赔不是:“姑娘说得对。我见姑娘好像挺喜欢这果子的样子,才敢这么提议,没想到这违反了规矩,我可真是老糊涂了。”

袭人缓和了语气说道:“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你们这些在府里干了多年的老奶奶们,别带头违反规矩就好了。”说完,她便直接走出了园门,前往凤姐这边。

一踏进院子,就听见凤姐的声音传来:“天地良心啊,我在这屋里辛苦操劳,熬到现在反倒像是成了贼一样。”

袭人听到这话,心里明白肯定有什么缘故,既不好转身回去,又不好直接进去,于是故意把脚步放重了些,隔着窗户问道:“平姐姐在家吗?”

平儿赶忙应声迎了出来。袭人接着问:“二奶奶也在家吗?她身体可好些了?”说着,便走进了屋里。

凤姐假装正歪在床上休息,见袭人进来,也笑着站起身,说道:“已经好多了,让你挂念了。怎么这几天都没见你到我们这儿来坐坐?”

袭人回答道:“奶奶身体不舒服,我本该天天过来请安的。但又怕奶奶身体不适,需要安静地休息,我们来了反而会打扰到奶奶,让奶奶心烦。”

凤姐笑着说道:“这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倒是宝玉兄弟屋里虽说人多,可也就全靠你一个人悉心照料着他,实在是一刻也离不开你。我常常听平儿跟我说,你私底下还一直惦记着我,时不时就会问起我的情况。就凭这一点,就能看出你尽心尽力了。”说着,她便让平儿搬来一张矮凳,放在床边,招呼袭人坐下。

这时,丰儿端着茶水走了进来,袭人连忙欠身,说道:“妹妹,你也坐下歇会儿吧。”随后,几个人便一边喝茶,一边闲聊起来。

正聊着,忽然听到一个小丫鬟在外间屋里轻声跟平儿说:“旺儿来了,现在在二门那儿候着呢。”接着,又听见平儿也压低声音回应道:“知道了。让他先回去,等会儿再过来,别在门口一直站着。”

袭人心里明白她们有事要谈,又随便聊了几句,便起身准备告辞。

凤姐连忙说道:“有空的时候就过来坐坐,咱们聊聊天,我心里也高兴。”说着,便吩咐平儿:“你送送你袭人妹妹。”平儿应了一声,便送袭人出门。

出门后,袭人看到两三个小丫鬟都屏住呼吸,静静地在一旁候着。袭人心里有些疑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便自己离开了。

却说平儿送走袭人后,回到屋里向凤姐禀报:“刚才旺儿来了,因为袭人在这儿,我就让他先在外面等着。现在,是立刻叫他进来呢,还是再等等?请奶奶指示。”

凤姐说:“叫他进来吧。”平儿赶紧让一个小丫头去传旺儿进来。

这时,凤姐又问平儿:“你到底是从哪儿听来的这些话?”

平儿回答说:“就是之前那个小丫头说的。她说她在二门里面,听到外面有两个小厮在议论:‘这个新二奶奶比咱们原来的二奶奶还漂亮呢,脾气也好。’不知道是旺儿还是谁,把那两个小厮呵斥了一顿,说:‘什么新奶奶旧奶奶的,还不赶紧闭嘴!要是让里面的人知道了,小心割了你们的舌头!’”

平儿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进来报告:“旺儿在外面等着呢。”

凤姐听了,冷笑一声,说:“叫他进来。”

小丫头出去传达:“奶奶叫你呢。”

旺儿连忙答应着,走了进来。

旺儿进来请了安,恭恭敬敬地垂着手站在外间门口。

凤姐儿开口说道:“你过来,我有话要问你。”

旺儿这才走到里间门旁,规规矩矩地站着。

凤姐儿目光锐利,直接问道:“你二爷在外面养了人,你知不知道这事儿?”

旺儿赶忙又打了一个千儿,满脸堆笑又带着几分惶恐地回道:“奶奶,奴才我天天就在二门上当差,二爷在外面的事儿我哪儿能知道呢。”

凤姐儿冷笑一声,语气里带着几分嘲讽:“哼,你自然是说不知道。你要是知道,还不得去拦着啊。”

旺儿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知道刚才自己那点小心思可能被看穿了,估计也瞒不住了。

于是,他“扑通”一声又跪了下来,说道:“奶奶,奴才我真的是不知道。就是之前兴儿和喜儿两个人在那儿瞎议论,奴才还吆喝了他们几句。他们说的那些事情的内情,奴才我也不知道底细,不敢乱说。奶奶您要是想弄清楚,就问问兴儿吧,他经常跟着二爷出门。”

凤姐儿听了,气得脸色铁青,猛地啐了一口,破口大骂道:“你们这一群没良心的混账东西,一个个都是串通好的,以为我不知道呢。先去给我把兴儿那个王八蛋给我叫来,你也别想走。等我问清楚了兴儿,回来再收拾你。好,好,好,你们可真是我使出来的好人呢!”

那旺儿吓得浑身一哆嗦,只得连连答应着“是是是”,又磕了个头,这才爬起来,赶紧出去叫兴儿去了。

话说兴儿当时正在帐房里和小厮们嬉戏玩耍,忽然听到有人说二奶奶要见他,他先是被吓了一跳,但也没想到会是因为那件事暴露了。他赶紧跟着旺儿走进屋里。

旺儿先一步进去通报:“兴儿来了。”

凤姐儿厉声喝道:“让他进来!”

兴儿一听这声音,心里就慌了神,但还是硬着头皮走了进去。

凤姐儿一见到他,就说道:“好你个家伙!你和你家主子干的好事啊!你现在只管实话实说吧!”

兴儿一听这话,再看到凤姐儿那愤怒的脸色和两边丫鬟们的表情,吓得腿都软了,不由自主地跪了下来,不停地磕头。

凤姐儿说:“说起这事,我也听说与你无关。但你为什么不早点来告诉我?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要是如实说了,我或许还能饶你,要是再敢说半句假话,你先摸摸自己脖子上有几个脑袋!”

兴儿吓得浑身发抖,一边磕头一边说:“奶奶,您问的是什么事?奴才和主子做错了什么吗?”

凤姐儿一听这话,怒火中烧,大声命令:“打他嘴巴!”

旺儿刚要动手,凤姐儿就骂道:“你这个糊涂蛋!让他自己打,用不着你动手!等会儿我再收拾你,让你也尝尝打嘴巴的滋味也不迟!”

那兴儿果真自己左右手交替着,狠狠地扇了自己十几个耳光。

凤姐儿一声厉喝:“站住!”随后问道:“你二爷在外面娶了什么新奶奶、旧奶奶的事儿,你大概是一点儿都不知道啊。”

兴儿一听这话,心里更慌了,急忙把帽子抓下来,在砖地上“咕咚咕咚”地磕头,磕得山响,嘴里不停地说着:“只求奶奶开恩饶恕,奴才以后再也不敢说半句假话了。”

凤姐儿命令道:“快说!”

兴儿连忙直挺挺地跪起来,回答道:“这事儿一开始奴才也不知道。就是有一天,东府的大老爷出殡,俞禄去珍大爷的庙里领银子。二爷和蓉哥儿一起到了东府里,路上他们爷儿俩聊起了珍大奶奶那边的两位姨奶奶来。二爷夸她们好,蓉哥儿就哄着二爷,说要把二姨奶奶说给二爷。”

凤姐儿听到这里,使劲啐了一口,骂道:“呸,不要脸的王八蛋!她算你哪门子的姨奶奶!”

兴儿赶忙又磕了个头,说道:“奴才该死!”说完,他偷偷往上瞟了一眼,见凤姐儿脸色阴沉,吓得不敢再说话。

凤姐儿见他停住了,便问道:“说完了?怎么不接着说了?”

兴儿这才又战战兢兢地开口:“奶奶要是能饶了奴才,奴才才敢继续说。”凤姐儿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啐道:“放你妈的屁!这还有什么饶不饶的。你给老子好好说下去,后面还有的是事儿呢!”

兴儿被吓得一哆嗦,赶紧继续说道:“二爷听到这事儿后,高兴得不得了。后来,我也不知道怎么的,这事儿就成真的了。”

凤姐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说道:“这个自然么,你哪能明白其中的门道!你说的那些事儿,估计大家都听腻歪了。行了,还是说说后面的事情吧!

兴儿接着说道:“后来,是蓉哥儿帮二爷找了处房子。”

凤姐儿一听,立刻追问道:“那房子现在在哪儿?”

兴儿回答道:“就在府邸后面。”

凤姐儿听了,只是“哦”了一声,然后转头瞪了平儿一眼,说道:“他们把咱们都当成死人了,你听听这事!”

平儿被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低着头不敢说话。

兴儿又接着禀报说:“珍大爷那边给了张家数目不明的银子,张家收到钱后,就不再追究这件事了。”

凤姐疑惑地问:“这事怎么又和张家、李家扯上关系了?”

兴儿刚要开口说:“奶奶您不知道,这事和二奶奶……”话刚说到一半,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赶紧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这反倒把凤姐给逗笑了。旁边的丫鬟们也都捂着嘴偷笑。

兴儿想了想,重新说道:“那珍大奶奶的妹妹……”

凤姐儿连忙催促:“怎么样?快说呀。”

兴儿继续说道:“珍大奶奶的妹妹,小时候就定了亲,对方姓张,叫张华。现在张华家里穷得快揭不开锅了。珍大爷给了他一些银子,他就同意退亲了。”

凤姐儿听到这里,点了点头,然后转头对丫鬟们说:“你们都听见了吧?这个小兔崽子,刚才还说他什么都不知道呢!”

兴儿又接着说:“后来二爷派人重新装修了房子,就把她娶进门了。”

凤姐问:“从哪里娶过来的?”

兴儿回答:“就在他老娘家抬过来的。”

凤姐说:“好吧。”又问:“那没人送亲吗?”

兴儿说:“就是蓉哥儿去的,还有几个丫鬟和婆子,没有其他人。”

凤姐又问:“你大奶奶没去吗?”

兴儿说:“过了两天,大奶奶才带了些东西去看她。”

凤姐微微一笑,转头对平儿说:“难怪那两天二爷一直不停地夸赞大奶奶呢。”说完,她又把脸转向兴儿,问道:“那平时都由谁服侍呢?肯定是你吧。”

兴儿赶忙磕头,却不敢说话。凤姐又接着问:“之前有段时间你说去那边府上办事,想来办的就是这事儿吧?”

兴儿回答说:“有时候是去办事,有时候是去新房那边。”

凤姐又问道:“那现在是谁和她住在一起呢?”

兴儿说:“是她母亲和她妹妹。不过昨天,他妹妹自己抹脖子自杀了。”

凤姐惊讶地问:“这又是为什么?”

兴儿便把柳湘莲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凤姐听后,说道:“这个人还算运气好,省得落个臭名昭着的王八名声。”接着她又问:“没有别的事情了么?”

兴儿连忙说:“别的事情奴才真不知道。奴才刚才说的每一个字都是实话,要是有半句假话,奶奶尽管打死奴才,奴才也绝无怨言。”

凤姐微微低下头,短暂沉思后,又猛地抬头指着兴儿,厉声喝道:“你这个小兔崽子,真是该打!有什么事儿是不能跟我说的?你以为瞒着我,就能在你那个糊涂主子面前讨到好处,让你那新主母宠着你吗?哼,要不是看你刚才吓得直哆嗦,没敢跟我撒谎,我非把你的腿砸断不可!”说完,她猛地喝了一声:“起来去吧!”

兴儿吓得浑身一颤,连忙磕了个头,这才战战兢兢地爬起来,退到外间门口,却不敢立刻就走。凤姐见状,又喊道:“回来,我还有话要问你!”

兴儿赶紧垂手站立,恭恭敬敬地听着。凤姐冷笑一声,说:“你急什么?是不是你那新主母等着赏你什么好东西呢?”兴儿低着头,不敢抬眼看凤姐。

凤姐接着说:“从今天起,你不许再往那边去。我什么时候叫你,你什么时候就得来。要是敢晚来一步,你试试!”说完,她挥了挥手,“出去吧。”

兴儿连忙答应了几声“是”,这才退出门去。刚走到门口,凤姐又突然喊道:“兴儿!”兴儿吓得一哆嗦,赶紧转身回来,垂手站立。

凤姐说:“你想赶紧出去告诉你二爷去,是不是啊?”

兴儿战战兢兢地回答:“奴才不敢。”

凤姐瞪了他一眼,说:“你要是敢出去说一个字,小心你的皮!”兴儿连忙点头答应,这才退了出去。

凤姐又喊道:“旺儿呢?”

旺儿连忙答应着跑过来。

凤姐瞪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旺儿看了好一会儿,才缓缓说道:“好旺儿,你办得不错,去吧!要是外面有人提一个字儿,可全怪在你身上!”旺儿连忙点头答应,也退了出去。

凤姐吩咐人去倒茶。机灵的小丫头们心领神会,都悄悄退了出去。

这时,凤姐才转头对平儿说:“你都听到了吧?这样倒好。”

平儿不敢多说什么,只是陪着笑脸。

凤姐越想越气,索性歪在枕头上,愣愣地出神。忽然,她眉头一皱,想出了一个主意,便喊道:“平儿,你过来。”平儿赶忙应声过来。

凤姐说道:“我想这件事得这么处理才行。也不用等你二爷回来再商量了。”

至于凤姐到底会如何处理这件事,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