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话说元宵节已经过去了,只因如今朝廷倡导以孝道治理天下,眼下宫里有一位太妃身体不适,所以各位嫔妃都为她减少膳食、卸去华丽的妆容,以表祈福祝愿之心。

这样一来,不仅不能让出嫁的公主、王妃回娘家探亲,而且各种宴饮娱乐活动也全都取消了。所以荣国府今年元宵节也没有举办猜灯谜的聚会。

刚把过年的诸多事务处理完毕,凤姐儿就小产了。此后一个月里,她都没办法处理家中事务,每天都有两三个太医来为她开药治病。

凤姐儿向来觉得自己身体强壮,即便不出门,但家里的大小事务,她心里依旧盘算着、规划着。每当想起什么事情,就吩咐平儿去向王夫人汇报。身边的人怎么劝她,她都听不进去。

王夫人没了凤姐帮忙,就像失去了左膀右臂,一个人哪能有那么多的精力?遇到重大的事情,王夫人就自己拿主意;而家里那些琐碎繁杂的事务,就暂时交给李纨来协助处理。

李纨只注重品德修养,却不擅长管理才干,所以难免对下人有些放纵。王夫人见状,便让探春和李纨一起处理事务,还表示等过了一个月,凤姐身体调养好了,再把这些事务交还给她。

哪知道,凤姐天生气血就不足,加上年纪小不懂得保养身体,这辈子又总是争强好胜、费尽心思,心力消耗得厉害。所以虽然只是小产,身体却着实亏空虚弱了很多。一个月之后,还新添了经血不止的病症。她虽然不肯把病情说出来,但大家看她面色蜡黄、身体消瘦,就知道她是因为没有调养好身体。

王夫人只叮嘱她好好吃药调养身体,不要操心家里的事情。

凤姐自己也害怕病情加重,落下个大病根,被别人笑话,所以就想偷偷找个机会好好调养,盼着能尽快恢复如初。

可谁知道,她一直吃药调养到**月间,身体才渐渐有了好转,经血不止的病症也慢慢止住了。此是后话。

现在先来说说王夫人,她见眼前这般情形,探春和李纨暂时还无法卸下管理园子的职责,可园子里人又多,担心会因照管不周而出现状况。于是,王夫人特意把宝钗请来,拜托她帮忙在园子里多留意、多操心。

王夫人说道:“那些婆子们实在不顶用,一有空闲就聚在一起喝酒、打牌。白天里就睡觉,到了晚上还是打牌,这些我都清楚。凤丫头在园子里的时候,她们多少还有些忌惮,如今凤丫头不在,她们肯定又要趁机偷懒耍滑了。好孩子,你向来是个稳重可靠的人。你那些兄弟妹妹们年纪都还小,我又实在抽不出时间来管这些事,你就辛苦辛苦,帮我照看照看园子。要是有什么我没考虑到的事儿,你就及时来告诉我,千万别等到老太太问起来,我答不上话。要是园子里那些人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就直接说他们。要是他们不听你的,你就回来跟我说。可千万别让园子里出什么大乱子。”宝钗听了这话,也只好答应了下来。

此时正值初春时节,黛玉的咳嗽病又犯了。湘云也因感染了时令的病气,卧病在蘅芜苑中,整日里医药不断。

探春和李纨的住处离得不远,二人最近一同处理事务,与往年不同,来往回禀事情的人频繁进出,实在不太方便。于是,二人商议决定:每天早晨都到园门口南边的三间小花厅里集合,一起处理事务;吃完早饭,直到午后时分才各自回房。

这三间花厅,原本是预备元妃省亲时,供众位执事太监休息起坐的地方。省亲结束后,这里就没什么用处了,每天只有几个婆子在这里值夜。

如今天气已经转暖,不必大费周章地修整,只需稍微布置一下,就可以供探春和李纨二人起坐办公。

这花厅上还有一块匾额,上面题着“辅仁谕德”四个字,家里人平时都只叫它“议事厅”。如今探春和李纨二人每天卯时正点(早晨六点)就到这里,直到午时正点(中午十二点)才散去。凡是一应执事的媳妇们等来往回禀事情的,络绎不绝。

大家一开始听说这件事由李纨单独负责处理,心里都暗自高兴,觉得李纨平日里本就是个宽厚仁慈、很少责罚别人的人,处理事情自然会比凤姐儿好应付、好搪塞。后来又添了个探春参与,大家又都觉得探春不过是个还未出阁的年轻小姐,况且平日里她为人最是温和恬淡,所以大家都没把她放在心上,对待事情比在凤姐儿当家时更加懈怠了。

然而,仅仅过了三四天,经过几件事的处理,众人渐渐发觉探春办事的精细周全之处丝毫不亚于凤姐儿,只不过探春平时说话温和、性情柔顺而已。

凑巧的是,连着好些天,有十几处王公侯伯世袭的官员家中有事,这些人家和荣国府、宁国府要么有亲戚关系,要么是世交好友。他们家中有的官员升了官,有的被罢了职,还有的遭遇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王夫人忙着去祝贺、吊唁,迎来送往,根本腾不出空来,府里前面的事就更没人照看了。

这样一来,李纨和探春两人便整天在大厅里处理事务、安排事情。宝钗则每天在上房监督查看,一直等到王夫人回来,她们才各自散去。

天晚上做完针线活,在睡觉之前,宝钗还会坐上小轿子,带着大观园里负责夜间巡逻的人,到园子的各个地方巡查一遍。

她们三个人这样齐心协力地管理府中事务,反而比之前凤姐儿掌权的时候更加谨慎小心了。不过,府里上上下下的仆人们都在私下里抱怨:“刚把那个厉害的‘巡海夜叉’弄走,这下又来了三个厉害的‘镇山太岁’,现在连晚上偷偷喝酒玩乐的时间都没有了。”

这一天,王夫人前往锦乡侯府参加宴席。李纨和探春早早地梳洗完毕,在一旁伺候王夫人出门后,便回到大厅里坐下。刚端起茶杯喝了几口,就看见吴新登的媳妇走进来禀报:“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天去世了。昨天已经向太太汇报过,太太说知道了,让回来跟姑娘和奶奶说一声。”说完,她便垂手站在一旁,不再说话。

那时,有不少人都在旁边等着看她们如何处理这件事,大家都想瞧瞧李纨和探春办事的能力:如果处理得妥当,大家自然会心生敬畏;如果稍有不当之处,大家不仅不会信服,还会在出了二门之后编出许多笑话来取笑她们。

吴新登的媳妇心里已经有了盘算,如果是在凤姐面前,她肯定会早早地献上殷勤,提出许多建议,还会找出许多以往的例子来,任由凤姐儿挑选实施;如今她瞧不起李纨老实,又觉得探春是个年轻的姑娘,所以只说了这么一句话,想试探她们二人有什么主见。

探春便转头问李纨,李纨想了一会儿,说道:“前几天袭人的母亲去世了,听说赏了四十两银子,那这次也赏她四十两吧。”

吴新登家的媳妇听了,连忙答应了一声“是”,接过对牌就要走。

探春说:“你先别急着去支银子。我且问你:前几年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有的是府里的家生子,有的是从外面买来的,这赏赐是有区别的。如果是府里的家生子姨奶奶去世了,赏多少银子?如果是从外面买来的姨奶奶去世了,又赏多少银子?你且说两个例子给我们听听。”

探春一问,负责此事的吴新登家的就全忘了规矩,赶忙赔着笑脸回答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赏赐多点儿少点儿,谁还敢有意见不成?”

探春笑着说道:“你这话可真是荒谬。要我说啊,赏一百两倒挺合适。如果不按照旧例来办,别说是你们会在背后笑话,就是明天见了二奶奶,我也难交代。”

吴新登家的笑着说道:“既然您都这么说了,那我去查查以前的账目,只是现在一时半会儿还真记不起来。”

探春笑着说道:“你在府里办事这么多年了,按说应该是经验丰富,怎么连这点事儿都记不住,反倒跑来为难我们。你平时向二奶奶汇报事情的时候,也是现去查账吗?要是真这样,那凤姐姐可就不算厉害了,只能算宽厚仁慈了!还不赶紧把账目找来给我看看。要是再拖一天,到时候不说你们办事粗心大意,反而会显得我们没有主见、没能力了。”

吴新登家的听了,满脸通红,赶忙转身出去了。其他媳妇们看到这一幕,都忍不住伸了伸舌头,暗暗咋舌。这边探春又接着处理其他事务。

不一会儿,吴家的仆妇把旧账本取了过来。探春接过账本翻看,发现上面记录着:府里两个家生奴仆的家人去世,赏赐都是二十两银子;而两个不是家生、从外面买来的奴仆家人去世,赏赐都是四十两银子。另外,还有两个同样从外面买来的奴仆,一个家人去世时赏赐了一百两银子,另一个赏赐了六十两银子。这两笔特殊赏赐下面都注明了原因:一个是因要把父母的灵柩运回隔省的老家安葬,所以额外赏了六十两;另一个是现买葬地,额外赏了二十两。探春看完,便把账本递给李纨一同查看。

随后,探春说道:“给她二十两银子就行。把这本账留下,我们再仔细看看。”吴新登家的听后,便退下去了。

忽然,赵姨娘走了进来,李纨和探春赶忙起身,请她入座。赵姨娘一坐下,就带着哭腔说道:“这屋里的人,一个个都踩到我头上来了,我也就忍了。可姑娘你,也该替我出出这口恶气啊!”说着,眼泪和鼻涕一起流了下来。

探春见状,连忙说道:“姨娘,您这话是说谁呢?我真是不明白。是谁这么大胆,敢踩姨娘的头?您说出来,我定为您出气。”

赵姨娘抹了把眼泪,气呼呼地说:“就是姑娘你现在在踩我啊!我找谁说理去?”

探春一听,急忙站起身来,急切地说:“姨娘,这话可不能乱说,我哪里敢啊!”李纨也赶紧站起来,想要劝解。

赵姨娘示意她们坐下,接着说道:“你们先别急着劝,听我把话说完。我在这屋里,辛辛苦苦、熬油点灯地过了这么多年,如今都这么大岁数了。我还有个姑娘你,还有个兄弟,可现在呢,我的地位竟然连个袭人都不如了,你说我还有啥脸面?你也没了脸面,就更别说我了!”

探春笑着说道:“原来是为了这件事啊。我早就说过,我绝不敢触犯法律、违背情理。”

说着,她便坐了下来,拿起账本翻给赵姨娘看,又一字一句地念给她听,接着说道:“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老规矩,每个人都得遵守,难道偏偏到了我这里就能改了不成?而且不只是袭人,将来环儿娶了外头的媳妇,自然也是和袭人一样的待遇。这本来就不是什么争权夺利、分大小的事情,也扯不上什么有脸没脸的话。

“袭人是太太的奴才,我不过是按照老规矩来办事。要是说办得好,那也是领了祖宗和太太的恩典;要是说办得不公平,那也是她自己糊涂、不懂得珍惜福气,也只能任由她抱怨去了。太太把房子赏给了人,我并没有因此觉得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要是一文钱都不赏,我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丢脸的。

“依我看,太太现在不在家,姨娘您还是安安静静地养养神吧,何必总是这么操心呢?太太一直都很疼爱我,只是因为姨娘您总是生事,让她好几次都感到心寒。我要是个男人,能够自由地出去闯荡,那我早就走了,去干一番大事业,到时候自然有我的一番道理。可偏偏我是个女孩儿家,连多说一句话都会被人说成是乱说话。

“太太心里其实都明白。现在她因为看重我,才让我来管理家务,我还没做出什么成绩呢,姨娘您倒先来作践我了。要是太太知道了这件事,怕我为难,不让我再管家务了,那才真是我没脸呢,连姨娘您也会觉得没面子的!”说着,探春不禁流下了眼泪。

赵姨娘没了别的话说,只好说道:“太太疼爱你,你应该拉扯拉扯我们。你只顾讨太太的喜欢,却把我们忘了。”

探春回答说:“我怎么忘了?你们各自问问自己,哪个主子不疼爱手下的人?谁会用人来拉扯的?”

李纨在一旁劝说:“姨娘别生气。她不是有意的,她满心想要拉扯你,但嘴上却说不出来。”

探春急忙反驳说:“大嫂子你也糊涂了。我拉扯谁?哪个姑娘们会拉扯奴才的?他们的情况如何,你们应该知道,与我有什么关系?”

赵姨娘气得满脸涨红,大声质问道:“谁叫你拉扯别人去了?你不当家,我也犯不着来问你这些。可你现在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去世了,你多拿出二三十两银子来办丧事,难道太太还能不同意不成?要我说啊,太太那可是顶好的人,可你们这些人呢,一个个尖酸又刻薄,把太太的好心都当成驴肝肺了,太太就是想对你们好,都没处使这份恩情!

“姑娘放心,这事儿也用不着你掏银子。我就盼着等你哪天嫁出去了,还能额外照应照应我们赵家。可你看看你现在,翅膀还没长硬呢,就忘了自己的根在哪儿,一心只想着往那高枝儿上飞!”

探春还没听完,就气得脸都白了,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她质问说:“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刚升了九省检点,怎么又跑出一个舅舅来?环儿出去上学是为什么?为什么拿不出舅舅的钱来?这是故意给我丢脸吗?幸亏我还明白事理,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就急了!”

李纨急得只能劝解,而赵姨娘还在唠叨不休。

忽然,听到有人说:“二奶奶派平姑娘过来传话了。”

赵姨娘一听,这才把刚要出口的抱怨咽了回去。只见平儿走了进来,赵姨娘连忙堆起笑脸,请平儿坐下,又急切地问:“你奶奶身体好些了吗?我正打算去看她呢,就是一直抽不出空来。”

这时,李纨见平儿来了,便问道:“你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平儿笑着回答:“奶奶说,赵姨奶奶的兄弟去世了,她怕奶奶和姑娘们不清楚以往的惯例,按照惯例,只能给二十两银子。现在请姑娘您来定夺,如果多给一些也是可以的。”

探春这时早已擦去了脸上的泪痕,连忙说道:“好好的,为什么又要多给呢?难道谁能在娘胎里待上二十四个月才出生的?不然也是那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背着主子逃出性命的人才有特殊待遇吗?你主子倒是聪明,让我来开个先例,她好做这个好人,拿着太太不心疼的钱,白白地赚个人情。你回去告诉她,我不敢擅自增减,免得乱出主意。她要是想多给,就让她自己施恩好了,等她病好了出来,想怎么给就怎么给。”

平儿一来时,就已经大致明白了情况,现在听了探春这番话,更是心领神会。她见探春面带怒色,便不敢像往常那样轻松愉快地对待,只是静静地垂手站在一旁,默默侍立。

这时,宝钗也从上房过来了,探春等人赶忙起身,请她入座。还没等她们开口说话,又有一个媳妇进来汇报事情。

因为探春刚才哭过,所以有三四个小丫鬟端着洗脸盆、毛巾、手镜等物品过来。此时探春盘着腿坐在矮矮的板榻上,那个端洗脸盆的丫鬟走到她跟前,双膝跪地,高高地端起洗脸盆,另外两个小丫鬟也都在旁边屈膝跪着,手里捧着毛巾、手镜以及脂粉等物品。

平儿见侍书不在这里,就急忙走上前去,帮探春挽起袖子、摘下镯子,又接过一条大毛巾,把探春面前的衣襟遮住。探春这才伸手到脸盆里洗脸。

那个媳妇见状,赶忙汇报说:“回奶奶、姑娘,是关于家学里给贾环少爷和贾兰少爷一年公费的事。”

平儿抢先说道:“你急什么!你没长眼睛吗,看见姑娘在洗脸,你不赶紧出去在旁边候着,倒先在这儿说起话来了。你在二奶奶跟前,也这么没眼力见儿吗?姑娘向来宽厚,但我要是去回了二奶奶,就说你们眼里根本没把姑娘放在心上,到时候你们可别吃亏了又来怨我!”

那个媳妇被吓得赶忙陪着笑脸说:“是我太粗心了。”一边说着,一边急忙退了出去。

探春一边对着镜子整理面容,一边对着平儿冷笑说:“你来得晚了一步,还有件好笑的事儿呢:就连吴新登家的这样办事多年的老人,也不把事情查清楚,就跑来糊弄我们。还好我们问了她,她居然还有脸说忘了。我问她,她回你主子话的时候,要是忘了是不是也得再去找找?我猜你主子可没那个耐心等她去找。”

平儿赶忙笑着解释:“她要是敢这么干一次,腿上的筋估计得断两根。姑娘您可别信她们。她们就是看大奶奶心地善良,姑娘您又是个文静羞涩的小姐,所以故意偷懒来糊弄。”

说着,平儿又朝门外说道:“你们要是再这么放肆,等奶奶身体完全康复了,咱们再好好算这笔账。”

门外那些媳妇们听了,都笑着回应:“姑娘,您是最明事理的人。俗话说得好,‘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们可不敢欺骗蒙蔽小姐。现在小姐您可是贵客,要是真把您惹恼了,我们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平儿冷笑一声,说道:“你们要是真明白这个道理就好了。”

接着,她又赔着笑脸对探春说:“姑娘您也知道,二奶奶本来就事情多,哪里能事事都顾得上,难免会有疏忽的时候。俗话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您在一旁冷眼旁观,要是看到有什么该增加或者该减少的地方,二奶奶没考虑到,姑娘您不妨直接提出来增减一下。这样做,头一件,对太太那边有好处;第二件,也不枉姑娘您对我们奶奶的一番情义了。”

话还没讲完,宝钗和李纨就都笑着说道:“这丫头真不错,怪不得凤姐那么偏爱她呢!本来这事儿没什么需要增减的地方,现在听你这么一说,倒真得找出几处来好好斟酌斟酌,才不辜负你说的这些话。”

探春笑着说:“我这一肚子气,都没地方发泄,正打算拿她奶奶撒撒气呢,偏巧她就来了,还说了这么一番话,弄得我都没主意了。”

一边说着,一边让人把刚才那个媳妇叫进来,问道:“环爷和兰哥儿在家学里这一年的银子,是用在什么方面的?”

那个媳妇回答说:“一年里,学里吃点心或者买纸笔,每位学生有八两银子的开销。”

探春说道:“但凡各位爷们的日常开销,都是各自屋里领了月钱的。环哥儿的月钱是姨娘领二两,宝玉的月钱是老太太屋里让袭人领二两,兰哥儿的月钱是大奶奶屋里领。怎么学里每人又多出这八两银子呢?难道去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这八两银子?从今天起,把这一项开支免了。平儿你回去告诉你奶奶,就说我的话,这一条务必得免了。”

平儿笑着说道:“早就该免了。去年奶奶原本就说要免的,只是因为年底事儿多忙忘了。”

那个媳妇没办法,只好答应着离开了。

不一会儿,大观园里有个媳妇端着饭盒过来了。侍书和素云早就抬来了一张小饭桌,平儿也忙着摆放菜肴。

探春笑着对平儿说:“你把话都说完了,该去忙你的了,在这儿瞎忙活什么呀?”

平儿笑着回应:“我本来就没什么事儿,二奶奶让我过来,一来是跟大家说说话,二来是怕这儿的人手不够,原本是让我来帮着妹妹们一起伺候奶奶和姑娘们的。”

探春接着问道:“宝姑娘的饭怎么不端过来和咱们一块儿呢?”

丫鬟们听了,赶忙走到屋檐外,让那个媳妇去传话:“宝姑娘现在准备在厅里一起吃饭,让她们把饭送到这儿来。”

探春听到这话,立刻大声说道:“你别瞎指挥人!那些都是处理大事的管家媳妇们,你让她们去要饭要菜的,一点规矩都不懂!平儿就在这儿站着呢,你叫叫去吧。”

平儿赶忙应了一声,便走了出来。那些媳妇们见状,连忙悄悄地拉住她,笑着说:“哪里用得着姑娘您亲自去叫呀,我们已经派人去叫了。”

说着,她们一边用手帕铺在石矶上,一边说道:“姑娘站了这么久,肯定累了,在这太阳照不到的阴凉处歇一歇吧。”平儿于是坐了下来。

这时,茶房里的两个婆子也过来了,她们拿了个坐褥铺好,说道:“石头太凉了,这个坐褥特别干净,姑娘您就凑合着坐一会儿吧。”

平儿连忙笑着道谢:“多谢了。”接着,一个婆子又端来一碗精致的新茶,也悄悄地笑着说:“这茶可不是我们平时喝的,是专门用来招待姑娘们的,姑娘您先润润喉吧。”

平儿赶忙欠身接过茶,然后指着那些媳妇们,悄悄地对她们说:“你们实在太过分了。她是个姑娘家,不愿意发火动怒,这是她有涵养、尊重人,你们却因此藐视她、欺负她。要是真把她惹急了,可不过就是被她批评一句‘太不懂事’就算了,以后你们可就有吃不完的亏了!她要是撒个娇,连太太都得让她几分,二奶奶也不敢对她怎么样。你们怎么就这么大胆,敢小看她?这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众人听了,都连忙说道:“我们哪里敢大胆呀,都是赵姨奶奶挑唆的。”

平儿也悄悄地回应道:“好了好了,各位好奶奶们。都说‘墙倒众人推’,那赵姨奶奶本来就有些糊涂,做事颠三倒四的,一出事就都赖在她头上。你们平时目中无人,心机又深,我这几年难道还看不出来吗?二奶奶要是稍微差一点,早就被你们这些奶奶们整治倒了。就算这样,你们一有机会还要刁难她,好几次都没让你们得逞。大家都说她厉害,都怕她,可只有我知道,她心里其实也挺怕你们的。前些天我们还聊到这事儿,说再也不能这么忍气吞声了,不然肯定还得生几场气。那三姑娘虽然是个姑娘家,但你们都敢小看她。二奶奶在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面,也就只怕她五分。你们现在倒是不把她放在眼里了!”

正说着,只见秋纹迈步走来。几个媳妇连忙迎上去,满脸堆笑地问好,还说道:“姑娘您也先歇会儿吧,屋里正摆饭呢。等把饭桌撤了,您再去回话也不迟。”

秋纹笑着回应:“我可比不上你们,哪能等得了。”说着,便径直要往厅里走去。

平儿赶忙喊道:“快回来!”

秋纹听到声音,回头一看是平儿,便笑着打趣道:“你又在这儿扮什么外围守卫呢?”一边说着,一边转身就坐在了平儿的褥子上。

平儿悄悄问她:“你要回什么话去?”

秋纹说:“我想问问宝玉的月钱,还有我们的月钱什么时候能领。”

平儿不以为然地说:“这算什么大事!你赶紧回去告诉袭人,就说我说的,不管有什么事,今天都别去回。要是回一件,肯定驳回来一件;回一百件,就驳回来一百件。”

秋纹听了,赶忙追问:“这是为什么了?”

平儿和那些媳妇们赶紧把原因告诉她,还说道:“正打算找几件严重的事儿,拿那些有体面的人来开刀,立个规矩镇压一下,也好给其他人做个榜样。你们何苦先去撞这个枪口!你要是这一去说了,她们要是把你们也当成典型处理一两件,又碍着老太太和太太的面子;要是不处理你们,人家又会说偏袒这个、偏向那个,仗着老太太和太太的威风就只敢欺负软弱的。你听听,二奶奶的事儿,她都得驳回来两件,才能堵住众人的嘴呢。”

秋纹听了,吐了吐舌头,笑着说:“幸亏平姐姐在这儿,不然我可得碰一鼻子灰。我赶紧去通知她们。”说着,便起身离开了。

接着,宝钗的饭菜送来了,平儿急忙进来帮忙侍候。这时,赵姨娘已经离开,三个人就在板床上用餐。宝钗坐在南面,探春坐在西面,李纨坐在东面。外面,众多媳妇们都安静地站在廊下等候,屋内只有她们几个贴身常侍的丫鬟在旁伺候,其他人一律不敢擅自进入。

这些媳妇们私下里悄悄议论起来:“咱们还是省省心吧,别打那些没良心的主意了。连吴大娘刚才都碰了一鼻子灰,咱们又算哪根葱,有什么面子可言!”她们一边小声嘀咕着,一边等着里面的人吃完饭好进去回话。

只觉得屋内静悄悄的,一点声响都没有,连碗筷碰撞的声音都听不到。过了一会儿,只见一个丫鬟高高地掀起帘子,接着又有两个丫鬟把饭桌抬了出来。茶房里早有三个丫头捧着三盆洗脸水候着,一看饭桌已经抬出,便端着水盆进去了。

不一会儿,她们又捧出洗脸盆和漱口盂来。这时,待书、素云、莺儿三个每人用茶盘端着三盖碗茶走了进去。

等她们三人出来后,待书对小丫头子吩咐道:“好好伺候着,我们吃完饭就来换你们,别又偷懒坐着去了。”众媳妇们这才一个个规规矩矩地进去回话,不敢再像之前那样轻慢疏忽了。

探春的怒气渐渐平复下来,她便对平儿说:“我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早就想和你家奶奶商量了,现在刚好想起来了。你吃完饭就赶紧过来。宝姑娘也在这儿呢,咱们四个人一起商量商量,之后再详细问问你奶奶,看看这事儿可行不可行。”平儿应了一声,便回去复命了。

凤姐儿便问道:“怎么去了整整一天?”

平儿笑着,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讲给她听。

凤姐儿听后,笑道:“好,好,三姑娘真是不错!我就说她行。只可惜她命不好,不是太太亲生的。”

平儿笑着说:“奶奶这话可就糊涂了。就算她不是太太亲生的,难道还有人敢小看她,不把她和别的姑娘一样看待吗?”

凤姐儿叹了口气,说:“你哪里能明白,虽说庶出和嫡出表面上一样,但女儿家毕竟和男儿不同。将来议亲的时候,现在有些轻薄的人,会先打听姑娘是嫡出还是庶出,很多人就因为姑娘是庶出而不要。他们哪里知道,别说是庶出了,就算是我们家的丫头,也比有些人家的小姐强呢。将来不知道哪个没福气的,会因为挑剔是嫡出还是庶出而误了大事;也不知道哪个有福气的,不挑这个能得到好姻缘。”

说着,她又笑着对平儿说:“你知道我这几年想了多少省钱的法子,家里人大概没有不背后恨我的。我现在也是骑虎难下了。虽然心里明白些,但一时也难以放宽。再者说,家里支出多,收入少:不管大事小事,还是按照老祖宗在世时的规矩来办,可是一年下来的产业收入却不如以前了。要是太节省了,外面的人会笑话,老太太和太太也会觉得委屈,家里的人也会抱怨我刻薄;要是不早点想办法节省,再过几年家底就都要赔光了。”

平儿说:“可不是这话!将来还有三四位姑娘要出嫁,两三个小少爷要娶亲,还有老太太要赡养,这几件大事还没办呢。”

凤姐儿笑着说道:“我也考虑到这些方面了。目前的安排倒是足够的:宝玉和林妹妹,他们俩一个娶妻一个出嫁,用不着动用府里的公账钱,老太太自己有私房钱会拿出来。二姑娘是大老爷那边的,费用也算不到咱们这边。剩下三四个姑娘,满打满算每人花上一万两银子。贾环娶亲花费有限,三千两银子就足够了,随便从哪个地方省下一小笔就能凑出来。老太太要是去世,丧事上的一切费用早就安排好了,不过是一些零星的杂项开支,满打满算也不过三五千两银子。如今再节省些,陆续凑起来应该也足够了。就怕突然又冒出一两件意外的事情来,那就麻烦大了。

“咱们先别考虑以后的事情了,你先吃了饭,赶紧听听她们在商议什么。这正好给了我一个机会,我正愁没人能帮我呢。虽说有个宝玉,可他根本不是能管家里事的人,就算把他收服了,也派不上什么用场。大奶奶一心向佛,也不顶用。二姑娘更不用说了,而且她也不是咱们屋里的人。四姑娘年纪还小。兰儿更是年纪小。贾环就像个被冻得毛发稀疏的小猫,只等着有热乎的灶火炕让他钻进去暖和罢了。真不知道同一个娘肚子里怎么能生出差别这么大的两个人来,我一想到这事儿心里就不服气。

“再说林丫头和宝姑娘,她们俩倒是不错,可偏偏都是亲戚,又不方便管咱们家的家务事。况且林丫头身子弱得像盏美人灯,风一吹就坏了;宝姑娘主意正得很,‘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很难去问她什么。

“这么算下来,就只剩下三姑娘一个人能干,她心里有数,嘴上也能说会道,又是咱们家的正牌小姐,太太又疼爱她,虽然表面上对她的态度淡淡的,那都是因为赵姨娘那个老东西在中间搅和,实际上太太心里对三姑娘和宝玉是一样的疼爱。像贾环这样的,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要依着我的性子,早就把他撵出去了。

“如今三姑娘既然有这个想法,正好和她一起合作,大家相互扶持,我也不至于孤孤单单的了。从正理和天理良心上来说,咱们有她这么一个人帮忙,咱们也能省点心,对太太的事情也有好处。要是从私心藏奸的角度来说,我也太狠毒了,也应该收敛一下,回头看看自己的行为了。要是再一味地苛刻待人,让人恨到极点,暗地里笑里藏刀,咱们两个人才四只眼睛、两颗心,一时没防备,反而会坏了事。趁着现在这个机会,她出头来处理事情,众人对咱们往日的怨恨也能暂时缓解一些。

“还有一件事,我虽然知道你特别明白事理,但怕你心里转不过弯来,现在我要嘱咐你:她虽然是姑娘家,但心里什么事都清楚,只是说话比较谨慎罢了。她又比我多读了些书,认识字,比我还要厉害一层。如今有句俗话,‘擒贼必先擒王’,她现在要开始施展手段,一定会先拿我开刀。要是她反驳我的事情,你可千万别分辨,你越恭敬,越说她反驳得对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面子,和她硬碰硬,那样就不好了。”

平儿没等凤姐儿把话说完,就笑着说道:“你可别把人瞧扁啦。我刚才都已经先行动起来了,这会儿你又反过来嘱咐我。”

凤姐儿笑着回应:“我呀,是怕你心里眼里只装着我一个人,把其他人都给忘了,所以才不得不嘱咐你几句;既然你已经提前行动了,那说明你比我还明白事儿呢。你瞧你,又着急了,满嘴‘你’‘我’地嚷起来。”

平儿故意气她道:“我就偏说‘你’!你不依,不过是打我一顿嘴巴子。难道我这脸还没尝过不成!”

凤姐儿笑着嗔怪道:“你这小丫头片子,还要我多少次提醒你才肯罢休啊?你看看我这病成啥样了,你还来气我!过来,坐到我身边来,反正这会儿也没外人来,咱们就一块儿吃个饭,这才是正经事儿呢。”

正说着,丰儿和其他三四个小丫头走进屋来,把一张小炕桌摆好。

凤姐儿日常只吃燕窝粥,再配上两碟精致小菜,每日按规矩分配的菜暂时减了。

丰儿便把平儿按规矩分配的四样菜端到桌上,又给平儿盛好了饭。

平儿单膝跪在炕沿边,半截身子还立在炕下,陪着凤姐儿一起吃了饭,之后又服侍凤姐儿漱口、洗脸。

漱完口、洗完脸,凤姐儿嘱咐了丰儿几句,这才前往探春住处。只见院子里静悄悄的,人都散去了。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