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话说宁国府中的都总管来升听说府里聘请了凤姐来管理内部事务,于是召集所有同事说:“现在西府的琏二奶奶,也就是凤姐被请来管理我们的内务。如果她来调取物品或是有什么指示,我们必须比以往更加谨慎小心。大家以后每天都要早点来,晚点走,这个月就算辛苦点,等过了这段时间再休息,可别丢了我们的颜面。凤姐可是出了名的厉害角色,脸色说变就变,心肠硬得很,万一惹恼了她,她可不会手下留情。”

大家听后都说:“言之有理。”

其中一人还笑着说:“说实话,我们这儿也确实需要她来整顿一下,现在大家的表现都太不像话了。”

正议论着,来旺媳妇拿着对牌来领取公文用纸,票据上已经注明了所需的数量。大家连忙请她坐下,递上茶水,同时吩咐手下人按数取纸,打包好后,与来旺媳妇一同走到仪门口,才交给她自己抱进去。

凤姐立刻吩咐彩明准备账本和册子。接着,她又叫来升媳妇过来,并要求她同时带来凤姐大概翻阅了一下名册和账目,问了来升媳妇几个问题后,便坐车回到了自己的家。这一夜,没有什么话说。

到了第二天,早上六点三十分左右,凤姐就到了。

宁国府里的女佣和媳妇们早已全部到齐,只见凤姐正和来升媳妇分配任务。大家不敢随便进去,只敢在窗外偷听偷看。

只听见凤姐对来升媳妇说:“既然把事情托付给了我,那我就不得不说些可能让你们不高兴的话了。我可不像你们原来的奶奶那么好说话,由着你们的性子来。以后别再拿你们府里以前怎么样来说事,现在都得按我的规矩来。谁要是敢错上半点儿,我不管你是谁,面子大不大,一律当场按规定处罚。”

说完,她就吩咐彩明念起花名册来,按照名单一个一个地把人叫进来查看。

看罢名单,她随即吩咐道:“这二十人分为两组,每组十人,专门负责接待来访客人及倒茶工作,其余事务无需插手。

“另外二十人也分两班,专职负责本家亲戚的茶饭供应,其他事情不用他们管。

“这四十个人同样分为两班,专门负责在灵堂前上香加油、挂帷幔守灵、供饭供茶以及适时举哀,其他事务与她们无关。

“四人专门负责内茶房内的杯碟茶具管理,若丢失任何一件,便由她们四人赔偿。

“四人专门管理酒饭器皿,若有缺失,也是她们四人负责赔偿。

“八人负责监管收受祭礼。还有八人,专门负责各处灯油、蜡烛及纸钱的供应,我会统一领取后交给你们,再按照我的安排分发各处。

“三十人每日轮流负责夜间巡逻,看守门户,监察火烛,并打扫卫生。剩下的人按房屋分配,每人负责特定区域,从桌椅、古董到痰盂、扫帚,乃至一草一木,如有丢失或损坏,即由负责该处的人赔偿。

“来升家的,你每日要全面监督,若发现有人偷懒、赌博、酗酒或吵架,立刻向我报告。若你徇私舞弊,被我查出,你的脸面可就顾不上了。

现在一切都有了规矩,以后哪一方面出了问题,就只找那一方面的人。平日里跟我的人,都随身带着表,无论大小事务,我都规定了具体的时间。反正你们上房里也有时钟。

“卯正二刻我来点名,巳正时分吃早饭,有领取牌子或回报事情的,都在午初时分办理。戌初时分烧过黄昏纸后,我会亲自到各处巡查一遍,回来时上夜的人要交还钥匙。

“第二天还是卯正二刻开始。这几天大家辛苦一下,事情办完后,你们家大爷自然会奖赏你们。”

说完之后,她又下令按照数量分发茶叶、油烛、鸡毛掸子、扫帚等物品。同时,还让人搬运各种家具摆设:桌布、椅套、坐垫、地毯、痰盂、脚凳等。

一边分发物品,一边她拿起笔进行登记,明确记录某人负责管理某个地方,某人领取了哪些物品,每一项都记录得十分清晰。

大家领取了自己的份额后,都有了明确的职责,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挑轻松的活干,剩下的苦差事无人问津。各个房间里也不会因为忙乱而丢失物品了。即便是客人来访,一切也都变得井然有序,不再像以前那样,一边忙着摆茶,一边又要端饭;一边陪着哀悼,一边又要接待客人。像之前那种毫无条理、混乱无序、推诿责任、偷懒耍滑、顺手牵羊等不良行为,在第二天统统都被根除了。

凤姐儿见自己在府中威望高、命令得以顺畅执行,内心感到十分满足。由于尤氏身体不适,贾珍又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食欲不振,凤姐儿便每天从自己居住的府邸里精心熬制各种细腻的粥品,搭配精致的小菜,命人送去劝他们进食。

与此同时,贾珍也特地吩咐每天准备上等的菜肴送到凤姐在抱厦内的住处,专供她享用。

凤姐不惧辛劳,每天清晨卯时正二刻便来到府中点名理事,独自在抱厦内处理事务,不与其他妯娌们聚在一起。即便有女宾来访,她也并不主动迎接应酬。

那日,正值五七正五日,佛僧们正在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拜阎君,拘都鬼,宴请地藏王,开启金桥,引幡幡;道士们正在伏章申表,朝拜三清,叩见玉帝;禅僧们则行香,放焰口,做水忏;还有十三名年轻尼姑,穿着绣衣,踩着红鞋,在灵前默诵接引咒,一派热闹景象。

凤姐肯定知道今日人客众多,便在家中歇宿一夜。

寅正时分,平儿便请她起来梳洗。收拾完毕,更衣洗手,喝了两口**糖粳粥,漱口完毕,已是卯正二刻了。来旺媳妇率领众人早已等候。

凤姐出了厅前,上了车,前面打了一对明角灯,灯上写着“荣国府”三个大字。

马车款款来到宁府大门前,只见门灯高挂,两边一色戳灯如白昼一般。白茫茫的穿孝仆从侍立在两侧。请车至正门,小厮等退去后,众媳妇上来揭起车帘。

凤姐下了车,一手扶着丰儿,两个媳妇执着手把灯罩,簇拥着凤姐进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的灵前。一看到棺材,她的眼泪如断线的珍珠滚落下来。

在院中,许多小厮垂手伺候烧纸。凤姐一声令下:“供茶烧纸。”

只听得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端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凤姐坐了,放声大哭。于是里外男女上下,见凤姐出声,都忙忙接声嚎哭。

不一会儿,贾珍和尤氏派人前来劝说,凤姐这才停止了哭泣。来旺媳妇奉上茶水供她漱口完毕之后,凤姐站起身,与族中的众人一一告别,独自走进了厢房。

她按照名单逐一核对,发现各项任务的人员都已到齐,唯独负责迎送宾客的一人未到。于是立即下令传唤,那人到场后显得慌张而又愧疚。

凤姐冷笑一声说:“我还以为是谁耽误了事儿,原来是你!你本来就比她们有身份地位,所以才敢不听我的话。”

那人连忙解释:“小的平日里每天都来得很早,唯独今天,早上醒得早了些,以为时间还早,结果又睡迷糊了,所以来迟了一步,求奶奶这次就饶了我吧。”

两人正说着,只见荣国府中的王兴媳妇在外探头探脑。

凤姐暂且没有理会那个人,而是先问道:“王兴媳妇,你来做什么?”

王兴媳妇巴不得凤姐先问自己,好快点把事情办完,于是连忙走进来回答:“我是来领牌子取线的,准备给车轿装上网络。”

说着,递上了一个帖子。凤姐让彩明念道:“大轿两顶,小轿四顶,车四辆,总共需要大小络子若干根,以及若干斤的珠儿线。”

凤姐听完,核对了一下数目,觉得无误,便命令彩明进行登记,然后取出荣国府的对牌扔给了她。王兴媳妇接过对牌便离去了。

正当凤姐准备开口说话时,荣国府的四位管事人员走了进来,他们都是来领取物品并申请领取凭证的。凤姐吩咐彩明收下了他们提交的申请单,并逐一念了出来,听完之后发现有四项请求。

凤姐指着其中的两项说:“这两项的开销计算有误,重新核对清楚后再来领取。”说完,她把那两张申请单扔在了一边。那两个人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了。

凤姐看到张材家的站在旁边,便问她:“你有什么事情要禀报吗?”

张材家的连忙拿出账帖回答道:“是关于刚才车轿围饰制作完成,来领取裁缝工钱的,总共若干两银子。”

凤姐听后,接过账帖,吩咐彩明进行登记。接着,等王兴家的交上采买清单并核对无误后,才让张材家的去领取工钱。

与此同时,凤姐又叫人念出另一份账帖的内容,那是关于宝玉外书房装修完毕,需要支取款项购买纸张材料用以糊裱的。

听完之后,凤姐立即命令收下这份账帖并登记,等到张材家的那边手续办完,又将钱款发给了另一位来领取的人。

凤姐便说:“如果明天他也睡过头,后天我也犯迷糊,那以后还有谁管事?我本来想饶过你这一次,但我要是头一回就宽松了,以后就不好管理别人了,所以还是现在处罚你比较妥当。”

说完,她立刻收起笑容,严厉地命令道:“把他带出去,打二十大板!”

同时,她把宁国府的对牌扔在地上,说:“出去告诉来升,扣除他一个月的薪水!”

大家听了这话,又见凤姐眉头紧锁,知道她是真生气了,都不敢怠慢。于是,有的人忙着去拖那个犯错的人,有的人拿着对牌赶紧去传达命令。

那个人身不由己,被拖出去挨了二十大板,打完后还得进来向凤姐叩谢。

凤姐说:“明天再有耽误的,就打四十大板,后天的打六十,要是有不怕打的,尽管耽误试试!”说完,她吩咐道:“都散了吧!”

窗外的人听说后,各自回去工作了。

这时,宁国府和荣国府两处负责领牌交牌的人来往不断,那个被打的人满怀羞愧地离开了。大家这才明白凤姐的厉害,从此再也不敢偷懒懈怠,都兢兢业业地工作,尽职尽责,这些就不用多说了。

宝玉见今天人多,担心秦钟受到委屈,于是悄悄地与他商量,想带他去凤姐那里坐坐。

秦钟说:“她的事情多,而且不喜欢有人去,如果我们去了,她可能会觉得烦腻。”

宝玉说:“她怎么会烦腻我们,没关系,跟我一起去。”说着,就拉着秦钟来到凤姐的房间。

凤姐正在吃饭,看到他们来了,便笑着说:“好长腿子,快上来罢(注:这句话意思是叫他们一起吃饭)。”

宝玉说:“我们偏了(注:这是清朝京话,是一种客气用语,用于表示自己已经吃过饭了,不好意思再和别人一起吃。)”

凤姐问:“是在这边外头吃的还是那边吃的?”

宝玉说:“当然是在那边吃啊,跟那些糊涂人一起吃什么!本来是在这边跟老太太一起吃的。”说完后,他们就在旁边坐下。

吃完饭后,凤姐那里就来了宁国府的一位媳妇(注:在这里的“媳妇”指的是?已婚的女仆?。这些女仆在家族中承担着管理、伺候等职责,与未婚的丫鬟有所区别。),前来领取置办香烛等祭祀用品所需的牌子。

凤姐笑着说:“我估摸着你们今天该来领了,却一直不见人影,还以为你们忘了。现在终于来了,要是真忘了,那这些可都得归我所有了。”

那位媳妇也笑道:“可不是嘛,刚才才想起来,要是再晚一步,恐怕就领不到了。”说完,她便领了牌子离开了。

当时正在登记并发放对牌。秦钟开玩笑说:“你们两府都用这种对牌,如果有人私自伪造一个,领了银子逃跑,那可怎么办?”

凤姐笑道:“照你这么说,岂不是天下大乱,没王法了?”

贾宝玉接着问:“怎么咱家就没人来领对牌置办东西?”

凤姐回答:“人家来领的时候,你还在梦里!我问你,你们晚上读书要到多晚才开始?”

贾宝玉说:“我恨不得现在就念,只是她们迟迟不收拾好书房,这也没办法。”

凤姐笑道:“你只要求求我,我保证她们动作就快了。”

贾宝玉说:“就算你想让她们快点,也不一定行,她们该做到哪一步自然有数。”

凤姐笑道:“就算她们要做,也得有东西才行,我不给对牌,她们也难办。”

贾宝玉一听,立刻像猴子一样缠上凤姐要牌子,说:“好姐姐,快把对牌给我,让她们去置办东西吧!”

凤姐说:“我累得浑身疼,哪经得起你这么折腾。你放心,今天已经领了纸去裱糊了,她们该要的东西,等需要的时候自然会叫她们去领的,你可别犯傻了!”

贾宝玉不信,凤姐便叫彩明翻开册子给贾宝玉看。

正当大家喧闹之时,有人回禀说:“去苏州的昭儿回来了。”

凤姐连忙命人把他叫进来。昭儿进门后行礼请安。

凤姐问道:“你回来做什么?”

昭儿回答说:“是二爷派我回来的。林姑老爷在九月初三的巳时去世了。二爷带着林姑娘一起护送林姑老爷的灵柩到苏州,大概年底就能回来。二爷让我回来报个信并请安,还让我请示老太太的意思,同时看看奶奶这边一切都好,让我带几件大毛衣服过去。”

凤姐又问:“你见过其他人了吗?”

昭儿答道:“都已经见过了。”说完,昭儿连忙退了下去。

凤姐转头对贾宝玉笑道:“看来你林妹妹以后要在咱们家长住了。”

贾宝玉说:“这可不得了!不知道这几天她得哭的有多伤心。”说着,他皱起眉头,长长地叹了口气。

凤姐看到昭儿回来后,因为当着众人的面,没来得及详细询问贾琏的情况,心里自然是牵挂不已。本想立即回去询问,但无奈手头事务繁多,担心此刻离开会导致事情延误或出现差错,惹人笑话。于是她只好忍耐,直到晚上回到家,再次叫来昭儿,仔细询问了一路上的平安情况。

接着,她连夜准备厚重的冬衣,和平儿一起亲自检查包裹,还仔细回想还有哪些必需品,一并打包交给昭儿。

她又详尽地叮嘱昭儿:“在外面要好好伺候,别惹你二爷生气。时常劝他少喝酒,别引诱他去认识那些不正经的女人,不然回来打断你的腿。”

说完这些,忙完这一切时,天已经快亮到四更天了。虽然躺下休息,但因为熬夜已经没了睡意,不知不觉间天已大亮,鸡鸣报晓,她连忙梳洗打扮一番,赶往宁府。

贾珍眼见葬礼的日子临近,便亲自乘车,带着负责阴阳事务的官吏,前往铁槛寺查看安放灵柩的地方。

他还逐一叮嘱寺庙住持色空,务必准备好新鲜的祭祀用品,并多邀请些有名的和尚,以备迎接灵柩时使用。

色空连忙安排晚餐,但贾珍因心事重重,没有心思吃喝。由于天色已晚,无法进城,他就在寺庙的净室随便过了一夜。

次日清晨,贾珍早早进城处理出殡的相关事宜,同时派人连夜前往铁槛寺,进一步布置停放灵柩的地方,以及安排厨房、茶水等接待事宜。

与此同时,凤姐见时间紧迫,也提前细致分工,做好各项准备。

她一边安排荣府的车马人员跟随王夫人送葬,一边又要为自己送葬的事宜寻找合适的住处。这段时间,缮国公家的诰命夫人去世,王夫人和邢夫人要去祭奠送葬;西安郡王妃生日,需要准备寿礼;镇国公家的诰命夫人生了长子,又要预备贺礼;再加上她的胞兄王仁带着全家回南方,她还得写信禀告父母并附上带去的物品;迎春又生病了,每天请医问药,医生的诊断书、病因、药方等事情,多得说不完。再加上葬礼在即,凤姐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坐卧不宁。

刚从宁府回来,荣府的人就跟到宁府;回到荣府,宁府的人又来找。面对这样的忙碌,凤姐心里反倒很高兴,她不偷懒、不推脱,生怕被人指责,因此日夜忙碌,筹划得井井有条。这样一来,全族上下无不称赞她的能干。

这一天,是出殡前夜,按照习俗亲友们需陪伴守灵。府内安排了两班小戏子和表演杂耍的艺人,连同亲朋好友和女眷们一同守夜。

尤氏此时正躺在内室休息,而所有的筹备接待工作,都是由凤姐一人妥善安排应对。

家族中虽然有许多妯娌,但有的因为害羞不好开口,有的行为拘谨,有的不习惯见陌生人,还有的害怕权贵官员,诸如此类,种种情形,她们都比不上凤姐那般从容不迫、言谈大方、尊贵且心胸宽广。

因此,凤姐也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她指挥若定,随心所欲,旁若无人。整个夜晚,灯火通明,宾客往来不绝,官员们也纷纷前来吊唁,那热闹的程度,自不必细说。

直到天明,吉时已至,六十四名穿着青衣的仆人前来请灵,前面的铭旌上赫然写着:“奉天承运,洪建兆年不易之朝,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城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柩”。

所有仪式所需的用具都是新赶制出来的,一律光彩照人,耀眼夺目。宝珠作为未嫁女,除了履行特定的礼仪外,她还悲痛欲绝地为秦氏摔盆驾灵,其哀痛之情,难以言表。

那时候,参与送葬的达官显贵有:镇国公牛清的后代、现任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的后代、现任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的后代、世袭的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的后代、世袭的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的后代、世袭的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家中因有诰命夫人去世,其孙石光珠正在守孝,未能前来。这六家再加上宁国府和荣国府,就是当年所说的“八公”。

除此之外,还有南安郡王的后代、西宁郡王的后代、忠靖侯史鼎、平原侯的后代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的后代世袭二等男并兼任京营游击的谢鲸、襄阳侯的后代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的后代五城兵马司裘良。

另外,还有锦乡伯的儿子韩奇、神武将军的儿子冯紫英,以及陈也俊、卫若兰等各位王孙公子,人数众多,不胜枚举。至于女眷们,也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顶小轿,加上家中的大小车辆,总数不少于一百多辆。再加上前面各式各样的仪仗、装饰和杂耍表演,队伍浩浩荡荡,绵延三四里地远。

没走多远,路边就搭起了五彩斑斓的棚子,里面摆好了宴席,伴随着和谐的音乐,这些都是各家为逝者举行的路祭活动:第一座棚子是东平王府的,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的,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的,而第四座则是北静郡王的。

说起来,这四位王爷中,当初以北静王的功劳最为显赫,以至于他的子孙至今仍能世袭王爵。现在的北静王水溶,年纪尚轻,未满二十,长相俊美,性情又十分谦和。最近听说宁国公的嫡长孙媳妇去世了,他念及当年自己祖父与宁国公之间的深厚交情,他们曾共同经历风雨,共享荣耀,从不以异姓相待。因此,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王位而摆架子。

前几天他已经亲自前往吊唁并上祭,今天又特意安排了路祭,命令手下官员在此等候。他自己五更天就入宫上朝,处理完公务后,便换上素服,乘坐大轿,在锣声与伞盖的簇拥下前来,到了棚子前才下轿。他的手下官员分立两旁侍奉,使得周围的军民百姓都无法通行。

不一会儿,宁国府庞大的丧葬队伍浩浩荡荡地到来,犹如一座银色的山峰自北向南压境而至。

早有宁府负责开道和传讯的人远远望见,连忙转身飞奔回去向贾珍报告。

贾珍闻言,急忙下令队伍在前面驻扎,自己则与贾赦、贾政两人一同匆匆上前迎接,按照国家的礼仪规格与水溶相见。

坐在轿子中的水溶微微欠身,面带笑容回礼,仍旧以世交的身份和称呼来接待他们,没有丝毫的自高自大。

贾珍恭敬地说:“贱内去世,竟劳烦郡王大驾光临,我们这些人如何能承受得起这份恩情啊!”

水溶闻言,笑着回答道:“咱们两家是世交,你这么说就见外了。”

说完,他回头吩咐随行的长府官主持祭祀并代为祭奠。贾赦等人在一旁回礼完毕后,又转身回来向水溶表达谢意。

水溶表现得非常谦虚,于是问贾政:“哪一位是出生时嘴里含着玉的孩子?我好几次都想见见他,但总是被各种琐事耽误了。想必他今天也来了,何不请他过来见个面?”

贾政听后,连忙回去,急忙吩咐宝玉脱下孝服,带他前来。宝玉平日里常听父兄亲友们私下里称赞水溶是个贤能的王爷,而且才貌双全,风度翩翩,从不被官场的俗套所束缚。宝玉一直想见见他,只是父亲管教严格,没有机会,现在听说水溶反而叫他过去,自然是满心欢喜。

宝玉一边走着,一边远远看见水溶坐在轿子里,好一个风度翩翩的人物。

不知道走近了看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