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说起来,金荣因为对方人数众多,再加上受到贾瑞的逼迫,不得不赔礼道歉,还给秦钟磕了头,这样一来,宝玉才停止了吵闹。

放学后,金荣回到家中,越想越生气,抱怨道:“秦钟不过是贾蓉的妻舅,并非贾家的直系子弟,他能在这所学校读书,其实跟我的情况差不多。他仗着和宝玉关系好,就目中无人。如果他真的这么了不起,就应该做些正经事,那别人也就没话可说了。可他平日里还和宝玉行为暧昧,好像别人都是瞎子看不见似的。今天他又去招惹别人,偏偏被我撞见了。就算真闹出什么事情来,我难道还会害怕不成?”

他母亲胡氏听见他嘟嘟囔囔地抱怨,便问道:“你又在生哪门子的闲气?我好不容易托你姑妈去说情,你姑妈又费尽心思地通过他们西府里的琏二奶奶帮忙,你才得以有了这个读书的机会。要不是靠着人家,咱们家哪有能力请得起先生?再说,人家学堂里,茶饭都是现成的。你这两年在那儿读书,家里也省下了不少开销。省下来的钱,你又可以买些鲜亮的衣服穿。还有,要不是因为你在那儿读书,你怎么会认识什么薛大爷?那薛大爷头一年或许还没怎么帮忙,但这两年已经给了我们七八十两银子。你现在要是闹得没法在学堂待下去,再想找这么个地方,我告诉你,那可比登天还难!你给我老老实实的,玩一会儿就去睡吧,事情多了去了。”

于是金荣强压下不满,没过多久,他自己就去睡觉了。第二天,他仍旧去上学了。这件事就不再多说。

再来说说金氏璜大奶奶,原本许配给了贾家‘玉’字辈的正宗嫡系子孙,名叫贾璜。但贾家各支脉中,并非都能像宁国府和荣国府那般富贵显赫,这自不必细说。

贾璜夫妇俩守着那点微薄的产业过日子,又时常到宁国府和荣国府去请安问好,很会巴结讨好王熙凤和尤氏。因此,王熙凤和尤氏也时常接济接济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那一天,贾璜的妻子金氏因为天气晴朗,家中无事,便带着一个婆子,坐上车去家里走走,看看她的寡嫂和侄儿。

她们闲聊时,金荣的母亲提起贾家学房里的事,从头到尾,一五一十都告诉了她小姑子。如果金荣的母亲不说,也就过去了,但她一说,璜大奶奶立刻怒火中烧,说道:“这秦钟小崽子虽然是贾门的亲戚,但荣儿也是贾门的亲戚,别太势利了。他们做的都是有脸面的事,就算是宝玉,也不必向着他到这个地步。我去宁府看看珍大奶奶,再向秦钟他姐姐说说,叫她评评这个理。”

金荣的母亲听了这话,急得不得了,忙说:“这都是我的嘴快,求姑奶奶别再说了,不然闹起来,我们在那里怎么站得住?如果站不住,家里不但不能请先生,反倒在他身上添出许多费用。”

璜大奶奶不听她的话,一面叫老婆子看车,她就坐上车往宁府去了。

抵达宁府后,穿过车门,步行至东侧的偏门下车,进入府内拜见了贾珍的妻子尤氏。璜大奶奶不敢有丝毫傲慢,态度诚恳地与她寒暄一番,聊了些日常琐事,然后才问道:“今天怎么没见蓉大奶奶?”

尤氏回答说:“她最近不知怎么回事,月经已经两个多月没来了。请了大夫来看,说不是怀孕。那几天,一到下午她就懒得动弹,话也不想说,眼神还发昏。我劝她说:‘你不必太拘束,早晚的例行请安就先免了,你好好养着身体吧。就是亲戚来了,有我呢。即使有长辈怪罪,我也会替你解释的。’

“我还叮嘱了蓉哥儿,叫他别累着她,也别惹她生气,让她安安静静地养病。她想吃什么,尽管到我这里来拿,我这里没有就去你琏二婶子那里要。要是她有个三长两短,你再想找这么个模样、这么个性情的媳妇,打着灯笼也难找啊。’她为人处世,哪个亲戚、哪家的长辈不喜欢她?所以我这两天真是心烦意乱,焦急得不得了。偏偏今天早上她兄弟来看她,这孩子真是不懂事,见他姐姐身体不舒服,即使有事也不该告诉她,更别提这么点小事了。谁知他们在学堂里打架,不知是哪个外来的学生欺负了他。里面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他都告诉了他姐姐。

“婶子,你是知道那媳妇的,虽然对人总是有说有笑,很会处事,但她心思细腻,凡事都爱琢磨,不管听到什么话,都要思量好几天。她的病就是因这性格,想得太多才得的。今天听说有人欺负了她兄弟,她又恼又气。恼的是那些混账朋友搬弄是非;气的是她兄弟不争气,不用心读书,才会在学堂里闹事。她听到这事,今天连早饭都没吃。我知道了,赶紧去安慰了她一会儿,又劝解了她兄弟一会儿。我叫她兄弟去那边府里找宝玉去了。我看着她喝了半碗燕窝汤,这才过来的。婶子,你说我心焦不心焦?而且现在又没有个好大夫,我一想到她的病,心里就像针扎一样疼。你们知不知道有什么好的大夫?”

金氏听了半天的话,原先在她嫂子家里准备找秦氏理论的那股子冲劲儿,早就吓得无影无踪了。当尤氏问她是否知道有好医生时,她连忙回答道:“我们平时听到的,确实也没人提起过什么好医生。现在听大奶奶说起这个,说不定还是喜事儿。嫂子你可千万别让人随便治。万一治错了,那可就麻烦大了!”

尤氏点头称是:“确实是这样。”

两人正说着,贾珍从外面走进来,看到金氏,便问尤氏:“这不是璜大奶奶吗?”

金氏赶忙上前给贾珍行礼。贾珍对尤氏说:“让这位大妹妹吃了饭再走吧。”

说完,贾珍就到别的屋里去了。金氏原本是想来跟秦氏说说秦钟欺负她侄子的事情,但一听秦氏病了,不但没法说,连提都不敢提了。再加上贾珍和尤氏待她十分周到,她转怒为喜,又聊了一会儿,才告辞回家。

金氏离开后,贾珍这才走过来坐下,问尤氏道:“她今天来,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说?”

尤氏回答:“倒也没说什么具体的事。刚来时,脸上似乎带着些不悦的神色,但聊了半天,提到媳妇的病后,她的情绪反而慢慢平复了。你让她留下来吃饭,她听说媳妇病成这样,也不好意思再坐着,随便说了几句闲话就走了,并没有提出什么要求。现在最重要的是媳妇的病,你得赶紧找个好大夫来给她看看,可别耽误了!咱们家现在请的这些大夫都不行,一个个都是看人家怎么说,他们就跟着附和,添几句文雅的话。倒是挺殷勤,三四个人轮流着,一天来看好几次脉。他们凑在一起开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反而弄得媳妇一天要换好几次衣服,坐起来见大夫,这对病人其实一点好处都没有。”

贾珍说:“是啊,这孩子也太糊涂了,何必换来换去的,万一着凉了,病得更重,那可怎么得了!衣服再好,又能值几个钱!孩子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就算一天穿一套新的,也不算什么。我正想进来告诉你,刚才冯紫英来看我,见我神色忧郁,就问怎么了。我跟他说,媳妇突然身体很不舒服,因为没有请到好的太医,诊断不出是喜还是病,也不知道有没有大碍,所以我这两天心里特别着急。冯紫英就提起他小时候的一个老师,姓张名友士,学问非常渊博,医术也很高明,还能判断人的生死。今年他上京来给他儿子捐官,现在就住在他家里。这么看来,媳妇的病说不定能在张先生那里得到救治。我已经立刻派人拿着我的名帖去请了。今天如果太晚了来不了,明天想必一定会来。而且冯紫英也马上回家,亲自去求他,一定要请他来看看。等张先生来了再说吧。”

尤氏听后,心中非常高兴,于是问道:“后天是老爷的寿辰,咱们到底该怎么庆祝?”

贾珍回答道:“我刚才去老爷那里请安,顺便邀请他来家里接受大家的祝贺。老爷说:‘我习惯了清静,不喜欢到你们那些是非多的地方凑热闹。你们若是因为我过生日,非要我出面接受大家的叩拜,还不如把我以前注解的《阴骘文》找人好好书写刻印出来,这样比无缘无故接受大家的叩拜要强百倍。如果后天这几天家里有人想来,你就在家里好好招待他们。也不用给我送什么东西,就连你后天也不用来了。如果你心里过意不去,今天就在这里给我磕个头吧。如果你后天要来,还带着一帮人吵闹,我可饶不了你。’他这样反复叮嘱,我看后天我是不敢去了。还是叫来升来吧,吩咐他准备两天的宴席。”

于是尤氏派人叫来了贾蓉,吩咐道:“让来升按照惯例准备两天的宴席,一定要丰盛。你再亲自去荣国府请老太太、大太太、二太太和你琏二婶子来家里坐坐。你父亲今天听说有个好大夫,已经派人去请了,想必明天就能来。到时候,你把老爷这些天的病情详细地告诉大夫。”贾蓉一一答应后,便出去了。

正好碰到刚才去冯紫英家请那位医生的小厮回来了,他回报道:“奴才刚才到了冯大爷家,拿着老爷的名帖去请那位医生。医生说:‘刚才这里的大爷也已经跟我说过了。但我今天拜访了一天的客人,刚回到家,现在实在没精神,就算是去了府上,也没法诊脉。’他说要休息一晚上,明天一定会到府上来。他还说,‘我医术浅薄,本来不敢接受这样的推荐,但因为冯大爷和府上的大人既然已经这么说了,我又不得不去。你就先代我向大人说明这个情况吧。大人的名帖我实在不敢接受。’所以还是让我拿回来了。请哥儿替我给大人回个话吧。”

贾蓉听完转身进屋,向贾珍和尤氏转述了医生的话,然后才出来叫来升来,吩咐他准备两天的宴席。来升听完,自去按照惯例安排去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话说到了第二天中午,有人进来通报说:“请的张先生已经到了。”

于是贾珍连忙请他进入大厅坐下。待奉上茶水之后,贾珍开口说:“昨天承蒙冯大爷向我介绍,说先生人品高尚、学识渊博,还特别精通医术,我真是钦佩不已!”

张先生连忙谦逊地回答:“晚生不过是个才疏学浅的人,见识有限。昨天因为冯大爷的介绍,得知贵府待人谦逊有礼,今天又承蒙您亲自召见,怎敢不从命。只是我并无真才实学,实在是惭愧至极。”

贾珍说:“先生真是太客气了。现在就请先生进去给拙荆看看吧,还望先生施展高明医术,也好让我心中的忧虑得以缓解。”

于是,贾蓉走了进去。到了他的居室,张先生见到了秦氏,便向贾蓉说道:“这就是你的妻子了?”

贾蓉回答道:“正是。请先生坐下来,让我把我的妻子的病情说一说,再给你诊一诊脉如何?”

张先生说道:“按照我的想法,我们应该先看完脉,再说的。我是初来这里,本来也不懂什么,但冯大爷一定要我过来看看,所以我只能过来。现在看完脉息,让我说说这些日子来的病情,大家商量一个方子,看看可用不可用,那时你再定夺。”

贾蓉道:“先生真是高明,现在真是恨相见太晚。那就请你先生看看她的脉息,看是否可以治疗,好让家父放心。”

家下的人们捧过一个大迎枕来,一面给秦氏靠着,一面拉着袖口,露出手腕来。张先生便伸手按在她的右手脉上,调息了至数,宁神细诊了半刻钟的工夫;然后换过左手,亦复如此。诊完脉息后,张先生说道:“我们到外边去坐吧。”

贾蓉随即与张先生一同走到外屋的炕上坐下,这时一个女仆端来了茶水。贾蓉礼貌地说:“先生,请用茶。”两人品过茶后,贾蓉问道:“先生看这脉象,还能治好吗?”

张先生分析道:“从尊夫人的脉象来看:左寸脉沉而数,左关脉沉而伏;右寸脉细且无力,右关脉虚而无神。左寸脉沉数,表明心气虚而有内火;左关脉沉伏,说明肝气郁结,血虚不畅。右寸脉细无力,反映肺气虚衰;右关脉虚无神,则是脾土受肝木克制的表现。心气虚火旺,可能导致经期不正常,夜间失眠。肝气郁结血虚,往往会肋下胀痛,月经延期,心中烦热。肺气虚,则时常头晕目眩,尤其在清晨寅卯时分容易自汗,如同坐船般摇晃。脾土受制,定会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四肢乏力。依我看,这脉象应当对应这些症状。若将其误诊为喜脉,那我可不敢苟同。”

旁边一个贴身伺候的女仆附和道:“确实如此。先生说得太准了,都不用我们多说了。现在家里请了好几位太医来看,都没能说得这么明白确切。有的说是喜脉,有的说是病;这个说没事,那个又说怕过不了冬至,总是没个定论。恳请先生明确指点一二。”

那位先生微笑着说:“大奶奶的病情,显然是之前几位医生耽误了治疗。如果能在初次月经来潮时就着手用药物治疗,不仅不会有今天的病状,而且到现在应该已经完全康复了。既然病情已经被拖延到了这个程度,也算是命中注定有此一劫。依我看,这病还有三成的治愈希望。先服用我开的药看看,如果夜里能睡得安稳,那就说明病情有了二分好转的把握。从脉象来看,大奶奶是个性格刚强、极其聪明的人;但过于聪明,往往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如意事多,自然会思虑过度。这病根在于忧虑伤脾,肝气过于旺盛,导致经血不能按时来潮。大奶奶以前的经期,你回想一下,肯定不是经常提前,必定是经常延后,对不对?”

那婆子回答道:“正是这样,从来没有提前过,有时会延后两三天,甚至十天都有。”先生听后说:“这就对了,这正是病源所在。如果以前能够服用一些养心调经的药物,何至于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现在明显表现出肾水不足、肝气过旺的症状。先用药试试吧。”

于是,他写了药方,递给贾蓉,药方上写着: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人参二钱、白术二钱土炒、云苓三钱、熟地四钱、归身二钱酒洗、白芍二钱炒、川芎钱半、黄芪三钱、香附米二钱,制醋柴胡八分。怀山药二钱,炒。真阿胶二钱,蛤粉炒。延胡索钱半,酒炒。炙甘草八分。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枚。

贾蓉阅读后说道:“真是高明之见。我还想请教先生,这病最终会不会对性命构成大碍?”医生笑道:“大爷才是最聪明的人。人病到这个程度,绝非短时间内形成的,吃了这药,也要看病人的造化。依我之见,至少这个冬天是不会有大碍的。只要过了春分,痊愈就有希望了。”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便没有再详细追问下去。

随后,贾蓉送走了医生,回到屋里把药方和脉案一起拿给贾珍看,同时也转述了医生所说的话给贾珍和尤氏听。尤氏对贾珍说:“我从没见过哪个大夫像他这样说话爽快,想必开的药也该是有效的。”贾珍答道:“他可不是那种靠行医混日子的庸医。因为冯紫英和我们是好朋友,我好不容易才请动了他。有了这位高手,或许你媳妇的病就有救了。他开的方子里有人参,就用前几天买的那一斤上好的人参吧。”贾蓉听完这些话后,才出去吩咐人煎药给秦氏服用。至于秦氏服用了这药之后病情会如何变化,咱们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