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北大博士 > 第103章 璇玑的刻度

北大博士 第103章 璇玑的刻度

作者:听雨老先生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11 17:12:46

第一百零三章 璇玑的刻度

倒计时显示43天12小时,戈壁的风又起了,却不再是裹挟砂砾的燥风。指挥中心的通风系统里,忽然飘进细小的萤光颗粒,在光束中缓缓沉降,落在控制台的屏幕上,竟自动排列成细碎的星点——周砚放大观测,发现这些颗粒的成分与石峁玉璋残留的硅基晶体完全一致。

指挥中心的电子钟正发出轻微的嗡鸣。那串绿色的数字悬在穹顶投影的边缘,像一道勒在时间上的绳结——每跳动一秒,戈壁深处的发射塔就会微微震颤一次,塔基下的传感器传回的声波图谱里,总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共振,像是地底的岩层在跟着倒计时呼吸。

林薇正站在观测窗前调焦,长焦镜头里的沙丘正在缓慢变形。往年这个时节,戈壁的风总带着刀子似的砂砾,能把观测窗的玻璃磨出细密的划痕,可今天的风不一样。风掠过沙丘脊线时,没有扬起黄尘,反而卷着一层淡青色的薄雾,雾里裹着细碎的光点,像被揉碎的星子。她伸手碰了碰窗玻璃,指尖传来的不是往常的灼热,而是带着凉意的温润,仿佛触到的不是戈壁的风,是刚从深井里汲上来的水。

“这风不对劲。”周砚的声音从控制台后传来。他正盯着实时气象数据,屏幕上的风速曲线像条温顺的蛇,贴着2.3米/秒的刻度线滑动,湿度却诡异地攀升到了37%——这在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的戈壁,简直像天方夜谭。更奇怪的是风向,气象雷达显示风是从东南方来的,可东南方三百公里外,就是陕北的石峁遗址考古现场。

话音刚落,通风系统的出风口突然“咔嗒”响了一声。不是机械故障的杂音,倒像有什么东西正顺着管道的缝隙往外挤。林薇转头时,正好看见一缕淡蓝色的光从格栅里渗出来,光里裹着无数细小的颗粒,那些颗粒比烟尘还轻,在光束里打着旋儿沉降,像一群被惊动的萤火虫。

“小心!”陈景明拄着拐杖走过来,他的老花镜反射着颗粒的光,“别用手碰,石峁出土的硅基晶体遇空气会产生压电效应。”老人的声音带着急促,他忽然想起什么,转身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个密封袋,里面装着一小撮灰白色的粉末——那是去年清理石峁玉璋时,从璋体中空管道里倒出来的残留物,当时检测发现是纯度极高的硅基晶体,分子结构里还嵌着类似电路板的纳米级纹路。

就在这时,第一颗颗粒落在了周砚的控制台上。那颗粒呈半透明的六边形,边缘泛着萤光,接触到屏幕的瞬间,竟像有了生命似的,微微颤动了一下。紧接着,第二颗、第三颗……成百上千的颗粒顺着气流飘下来,落在星图屏幕上、落在数据报表上、落在陈景明摊开的古籍拓片上。它们没有乱飘,而是像被无形的引力牵引着,自动排列成稀疏的星点——林薇凑近了看,发现最亮的那颗颗粒正好落在屏幕上“启明”星的坐标处,旁边几颗稍暗的,则沿着柯伊伯带能量网的支流分布,像一串被遗忘的航标。

周砚已经戴上了防护手套,用镊子夹起一颗颗粒,放进光谱分析仪里。仪器的屏幕瞬间亮起,分子结构图在绿色的光屏上展开:硅原子构成的主链上,嵌着铱、钕、镝三种稀土元素,形成稳定的三棱锥结构——这与密封袋里的玉璋残留物图谱重叠度达到99.9%。“成分完全一致。”他推了推眼镜,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更奇怪的是它们的量子态,这些颗粒的电子自旋方向高度统一,像是被某种磁场校准过——就像……就像有人把星图的信息编码进了晶体里。”

林薇的鱼符突然发烫,贴在手腕上像块刚从炭火里取出来的玉。她抬手看时,鱼符表面的光纹正顺着鳞片状的纹路游走,每道纹路的尽头都冒出一个细小的光点,与屏幕上的颗粒星点遥遥相对。当她移动手腕,屏幕上的颗粒竟跟着偏转角度,像一群被鱼竿牵引的鱼。“是定向传输的信号。”她忽然明白过来,“风是载体,这些晶体是信号的介质——有人在给我们‘送信’,从石峁遗址那边。”

陈景明已经把密封袋里的粉末倒在了玻璃培养皿里,他用滴管滴了一滴蒸馏水,粉末遇水后立刻溶解,释放出与通风口颗粒相同的萤光。“《天工开物》里说‘石为气核,气为星精’。”老人指着培养皿里旋转的光雾,“古人早就发现某些矿石能储存天地之气,这些硅基晶体就是‘气核’,而风就是‘星精’,把石峁的信息送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什么,翻出石峁遗址的航拍图,用红笔圈出遗址中心的祭台——祭台的方位角是135度,正好对着指挥中心的东南方,“他们在祭台上启动了某种装置,让晶体顺着风向漂移,就像古人用信鸽传书,只是这‘信鸽’是风,‘书信’是星图。”

周砚把颗粒星点的分布数据输入星图模型,穹顶投影上的盾牌座δ星团区域突然亮起。那些颗粒对应的星点,正好填补了之前暗物质晕的观测盲区——在第七颗颗粒的位置,显露出一个直径约0.3光年的低密度通道,通道两侧的暗物质密度比周围低42%,足以让星槎以最小能耗通过。“看这个角度。”他用激光笔在屏幕上划出一条直线,从通道入口到出口,偏转角度正好是23.5度,“这是地球黄赤交角的数值!守契人用我们最熟悉的天文常数,给我们标了条近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