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和阿树的婚礼刚过半月,守脉谷的灵叶还带着婚仪的喜气,沈砚就拿着慕言拟好的“联合新城规划图”,召集青芜、青岚几人在声纹圣殿前议事。图纸上,一条发光的声纹线将新城分成两半,左边画着尖顶石屋,右边是带声能电梯的现代楼房,中间的桥体上刻满了双界声纹符文。
“这是‘和声城’的初步构想。”慕言指着图纸,虚拟目镜里跳出三维模型,“双界出建筑材料和声能技术,木灵界出天脉树纤维和灵植培育技术,新城建在守脉谷和木灵栖息地之间,既方便两边居民往来,又能借助圣殿的本源声能稳固结构。”
青岚拄着木杖,目光落在图纸上的石屋区域:“木灵族住惯了贴近自然的屋子,石屋要用异界青石混合天脉树汁液砌墙,这样冬暖夏凉,还能和木灵的声能共鸣。”他顿了顿,又指向现代楼房,“楼房外墙要留出让灵植攀爬的架子,木灵们可以在上面种灵叶藤,既美观又能净化声能环境。”
陈乐凑过来,手指戳了戳图纸中间的桥:“这声纹桥得够结实!我建议用反吸炮的核心材料做桥基,再注入本源声能,就算遇到外患冲击也不会塌。到时候我来负责加固,保准比现代的钢筋混凝土还靠谱!”说着就摸出藏弦里的反吸炮零件,在图纸旁比划起来。
青芜则盯着图纸上的居民区域,眼里满是期待:“要设‘互住区’,双界居民可以住木灵的石屋,学怎么用灵叶编东西、种灵植;木灵也能住现代楼房,学用声能终端、声能厨具。我还可以在新城里开个‘灵植厨房’,教大家用灵果和现代食材做融合美食。”
沈砚点点头,在图纸上圈出一块空地:“这里设个‘声能互助站’,专门帮居民解决跨界生活的问题——比如教木灵用声能洗衣机,帮双界居民处理灵植病害。另外,新城里要留一块大空地做‘共享灵植园’,两边居民一起种灵植、收灵果,增进感情。”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双界弟子、木灵族和现代来的工匠就带着材料来到建城地址。木灵们用声能操控天脉树根系,在地面上划出新城的轮廓;双界弟子们用声能起重机,将异界青石和现代钢材运到指定位置;陈乐则带着几个擅长机械的弟子,在声纹桥的桥基处浇筑反吸炮核心材料,藏弦里的声能不断涌出,帮着固定材料结构。
沈砚和青芜一起去查看地基时,正好遇到木灵族的阿木——他是阿树的弟弟,正跟着木灵长老学习灵植培育。阿木手里捧着一把灵叶种子,蹲在地基边,把种子撒进土里:“这些是灵叶藤的种子,等新城建好,它们就能顺着楼房爬上去,开出会发光的花!”
青芜蹲下身,帮阿木把种子摆得更整齐:“以后你可以教新城里的双界小朋友种灵植,他们肯定会很开心。”阿木用力点头,眼睛亮晶晶的:“我还想住现代楼房!阿树哥说,楼房里有能自动亮灯的声能开关,比木灵族的灵火方便多了。”
沈砚笑着揉了揉阿木的头:“等新城建好,你可以先去楼房里住一个月,再回石屋住,两边都体验一下。”
日子一天天过去,和声城的轮廓渐渐清晰。左边的异界石屋率先成型,屋顶铺着用灵叶编织的瓦片,窗户是用透明灵晶做的,阳光照进去,能在地上映出灵植的影子;右边的现代楼房也拔地而起,外墙预留的架子上,木灵们种的灵叶藤已经开始发芽,顺着墙壁慢慢攀爬;中间的声纹桥更是惊艳——桥身用透明声能材料建成,上面刻着的双界声纹符文会随着行人的脚步发光,走在桥上,能清晰地看到两边不同风格的建筑。
新城建成的消息传开后,三界居民都沸腾了。双界的张大叔第一个报名入住石屋,他笑着跟沈砚说:“我早就想试试木灵族的屋子了!听说晚上躺在灵叶床上,能听到天脉树的声能,比现代的安眠药还管用!”
木灵族的小木灵阿丫则拉着青芜的手,蹦蹦跳跳地去看现代楼房:“青芜姐姐,我要住有声能电梯的房子!还要学用声能烤箱,给长老烤灵果饼干!”
乔迁那天,新城里格外热闹。张大叔搬着自己的现代茶具,住进了阿木家隔壁的石屋,阿木的妈妈特意用灵叶编了个茶垫送给她;阿丫则跟着父母住进了三楼的现代公寓,双界的李阿姨主动帮他们调试声能热水器,教他们怎么用声能灶台做饭。
沈砚和青芜带着慕言、陈乐几人在新城里巡查,走到声纹桥时,正好看到林晓和阿树带着一群孩子在桥上玩。孩子们里有双界的、有木灵族的,有的拿着声能玩具车,有的捧着灵叶编的小篮子,追逐打闹间,声能玩具车的嗡鸣和灵叶的轻响混在一起,格外悦耳。
“你看那几个孩子。”青芜指着桥边的共享灵植园,“双界的小宇在教木灵的小禾用声能洒水器,小禾则帮小宇辨认灵植的品种,多好。”
慕言举着虚拟目镜,把这一幕录下来:“我要把这些画面做成‘和声城日常’影像,放到三界通讯网上,让更多人看到跨界生活的样子。说不定以后,蚀声界和影族的人也会来这里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