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剑起万里 > 第478章 小年写联剪窗花,夜挂灯笼照归人

剑起万里 第478章 小年写联剪窗花,夜挂灯笼照归人

作者:海王山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11 14:52:23

小年这天,青萍镇的风虽还带着腊月的凉,却裹着满镇的喜气,早早便热闹起来。镇口老槐树下的腊梅开得更盛了,淡黄色的花瓣沾着晨露,风一吹,梅香混着红纸的气息,往分堂小院飘——张老丈已把买好的红纸裁好,叠得整整齐齐放在石桌上,旁边还摆着笔墨砚台,就等林惊尘来写春联。

林惊尘一早就来了,手里提着刚从铁匠铺拿来的铁锤,不是要打铁,是特意找了块光滑的木板,用铁锤敲平,做了个简易的春联托架,方便写联时固定红纸。苏慕言也来了,胳膊上夹着一摞彩纸,手里还提着个小竹篮,里面装着剪窗花用的小剪刀和胶水,一进门就喊:“惊尘,张老丈!我把彩纸带来了,红的、黄的、绿的都有,等会儿剪完窗花,咱们贴在窗户上,保证比镇上任何一家都好看!”

柳轻烟随后也到了,手里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编好的小灯笼——红绳缠着竹篾,做成小小的灯笼形状,下面挂着小铃铛,轻轻一晃,“叮铃叮铃”地响,格外好听。“我编了二十个小灯笼,等会儿分给孩子们,剩下的咱们挂在分堂、铁匠铺和医馆的门口,添点喜气。”

“好!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咱们开始吧!”张老丈笑着说,把红纸铺在托架上,又给砚台里倒上墨,林惊尘拿起毛笔,蘸了蘸墨,在红纸上轻轻试了试,才提笔写下第一副春联——上联“护民护田岁岁安”,下联“同心同行年年好”,横批“青萍永宁”。

毛笔在红纸上划过,墨色均匀,字迹刚劲有力,又带着几分温润,与春联的内容格外契合。张老丈凑过来,看着春联,眼里满是赞许:“好字!好内容!这副春联,就贴在分堂的门上,让乡亲们一进门,就能看到咱们青萍镇的心意!”

苏慕言也凑过来,看着春联,笑着说:“惊尘,你这字写得真好!比我在江湖上见过的那些书生写的还好!等会儿你写完春联,我剪窗花,咱们一起贴,肯定好看!”

林惊尘笑了笑,继续写春联——给铁匠铺写“铁火映春添喜气,匠心护民保平安”,给医馆写“妙手仁心医百病,青萍暖岁护千家”,给武馆写“习武强身守家园,同心协力护乡邻”,每一副春联,都贴合着各自的用途,又满是对青萍镇的祝福。

苏慕言也没闲着,坐在一旁剪窗花。他的手很巧,剪刀在彩纸上转了几圈,一只金黄的小鱼就剪好了,鱼鳞层层叠叠,栩栩如生;再剪一个福字,福字的边缘还绕着稻穗的图案,贴合着青萍镇的稻田;最后,他还剪了一幅小小的“青萍图景”——里面有稻田、堤坝、老槐树,还有握着护世剑的林惊尘、背着药箱的柳轻烟,和挥着铁链的自己,剪得格外生动。

柳轻烟则坐在一旁,给编好的小灯笼里,放上小小的蜡烛,又给每个小灯笼系上长长的红绳,方便孩子们挂在脖子上。偶尔有乡亲路过分堂,看到他们忙得热闹,也会进来搭把手,有的帮着递红纸,有的帮着晾写好的春联,有的则带着孩子,等着领小灯笼,小院里满是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中午时分,春联写好了,窗花剪好了,小灯笼也都准备好了。张老丈让几个乡亲,帮忙把写好的春联送到铁匠铺、医馆和武馆,林惊尘、苏慕言和柳轻烟,则带着窗花和小灯笼,先去分堂的窗户上贴窗花。苏慕言负责涂胶水,林惊尘负责贴,柳轻烟则在一旁调整位置,确保窗花贴得端正,没一会儿,分堂的窗户上,就贴满了小鱼、福字和“青萍图景”,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彩纸的颜色格外鲜艳,满室都是喜气。

贴完窗花,三人又带着小灯笼,去镇里的街巷,给孩子们分灯笼。孩子们看到小灯笼,立刻围了上来,眼里满是期待,接过小灯笼,挂在脖子上,轻轻一晃,铃铛“叮铃”响,孩子们笑着跑开,街巷里满是铃铛声和笑声,格外热闹。

下午,乡亲们都来帮忙贴春联。林惊尘带着几个人,去分堂门口贴春联,苏慕言去武馆,柳轻烟去医馆,张老丈则带着乡亲们,去铁匠铺贴。春联贴上后,再把柳轻烟编的小灯笼挂在门口,瞬间,整个青萍镇都变得喜气洋洋,红色的春联、彩色的窗花、摇晃的小灯笼,映着镇口的腊梅,格外好看。

傍晚时分,所有的春联和窗花都贴好了,小灯笼也都挂好了。林惊尘提议,去镇口的老槐树下,挂一盏大灯笼——这盏大灯笼,是他特意让镇上的木匠做的,灯笼架是用槐木做的,外面糊着红纸,上面还贴着苏慕言剪的“护民护田”窗花,里面能放一根大蜡烛,点亮后,能照亮大半个镇口。

乡亲们都来帮忙,几个壮汉抬起大灯笼,挂在老槐树的枝桠上,林惊尘则爬上梯子,小心翼翼地把蜡烛放进灯笼里,点燃。蜡烛一亮,大灯笼瞬间变得通红,红光透过红纸,洒在镇口的路上,照亮了乡亲们的笑脸,也照亮了从镇外回来的路。

“太好了!这灯笼一挂,晚上乡亲们从镇外回来,再也不用怕黑了!”张老丈看着亮起来的大灯笼,眼里满是欣慰。

“是啊!以后每年小年,咱们都挂这盏大灯笼,让它照亮咱们青萍镇的路,也照亮咱们的日子!”林惊尘从梯子上下来,笑着说。

夜幕降临,青萍镇的灯笼都亮了起来——分堂门口的、铁匠铺的、医馆的、武馆的,还有镇口老槐树下的大灯笼,红光一片,映着雪后的夜空,格外温暖。乡亲们都聚在镇口的老槐树下,孩子们围着大灯笼跑,手里的小灯笼晃来晃去,大人们则站在一旁,聊着天,笑着看着孩子们,偶尔还会伸手,摸一摸树上的腊梅,闻一闻淡淡的梅香。

林惊尘、苏慕言、柳轻烟和张老丈,也站在老槐树下,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踏实。张老丈手里拿着一杯热酒,喝了一口,笑着说:“老夫活了这么大年纪,从来没见过咱们青萍镇这么热闹、这么喜气的样子!以前,小年的时候,镇上冷冷清清的,哪有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挂灯笼、聊家常。”

“都是因为咱们同心协力,守住了青萍镇,才有了现在的日子。”林惊尘轻声说道,看着镇口亮着的大灯笼,心里满是感慨——这盏灯笼,照亮的不仅是镇口的路,更是青萍镇乡亲们的心,是他们对安稳日子的期盼,是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柳轻烟靠在林惊尘身边,手里握着一个小灯笼,轻轻晃了晃,铃铛“叮铃”响,她笑着说:“等除夕夜,咱们再在镇口放鞭炮,煮饺子,一起守岁,肯定更热闹!”

“好!除夕夜,咱们一起守岁!”苏慕言立刻点头,眼里满是期待,“我还会煮饺子,到时候我来煮,保证好吃!”

“我来调饺子馅!”柳轻烟笑着说,“用新鲜的豆腐、青菜,还有咱们自己种的韭菜,包素饺子,乡亲们都爱吃!”

“我来和面!”林惊尘也点头,“我跟着父亲学过和面,能和出筋道的面,包出来的饺子,不容易破。”

张老丈看着三人,眼里满是欣慰,笑着说:“好!除夕夜,咱们一起和面、调馅、煮饺子、放鞭炮、守岁,再给孩子们发压岁钱,让咱们青萍镇,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年!”

“好!”乡亲们齐声应道,声音洪亮,在镇口回荡,与孩子们的笑声、铃铛声、腊梅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格外温暖。

夜深了,乡亲们渐渐散去,孩子们也被大人拉着,带着小灯笼回家了。镇口的老槐树下,只剩下林惊尘、苏慕言、柳轻烟和张老丈,还有那盏亮着的大灯笼。大灯笼的红光,洒在四人身上,映着他们的笑脸,格外温馨。

“走吧,咱们回分堂,柳姑娘煮了豆腐汤,咱们喝碗热汤,暖暖身子。”张老丈说道。

四人转身,往分堂走。路过街巷时,两边的小灯笼都亮着,红光一路延伸,像一条温暖的路,指引着他们回家。林惊尘看着身边的家人,看着满镇的红灯笼,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这个年,会是他这辈子过得最热闹、最温暖的一个年,往后的每一个年,他都会和身边的人一起,在青萍镇里,挂灯笼、贴春联、煮饺子、守岁,守着这方家园,守着这份团圆,守着这份永远的温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