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剑起万里 > 第473章 夜补农册传经验,霜晨护堤念民安

剑起万里 第473章 夜补农册传经验,霜晨护堤念民安

作者:海王山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11 14:52:23

夜色裹着秋凉,悄悄漫过青萍镇的街巷,分堂小院的灯却亮得格外暖。石桌上摊着翻开的《田间互助实操小册》,旁边堆着几张写满字迹的纸,林惊尘握着笔,正低头补充“收稻晒谷篇”,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清晰的字迹:“割稻选晨露干时,镰刀斜握避伤根;脱粒后先扬去碎秆,再铺晒场,薄摊勤翻,遇雨及时收,免生霉。”

张老丈坐在一旁,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一根细棍,时不时指着纸上的字,补充道:“还有晒稻谷的场地,得选高一点的,别选低洼处,万一夜里下霜化水,容易淹了稻谷;收的时候,要多筛两遍,把空壳筛出去,不然存到冬天,容易生虫。”

林惊尘立刻点头,在纸上补充下来,又问:“张老丈,入秋后的堤坝,该多注意些什么?之前护民诀里提过防秋汛,可入了霜,会不会有新的问题?”

“你问到点子上了!”张老丈放下细棍,眼里满是赞许,“入霜后,夜里温度低,堤坝上的沙袋容易冻裂,白天化霜后,缝隙里会进水,时间长了,堤坝就不结实了。所以每天早上,得去堤坝上转一圈,看看有没有冻裂的沙袋,有的话,立刻用湿泥混着干草补上,再撒层干土,防止再冻。”

林惊尘赶紧记下,又看向坐在对面的柳轻烟:“轻烟,入秋防风寒的法子,你整理得怎么样了?咱们也加进小册里,乡亲们收稻子、守堤坝,容易受冻,得让大家知道怎么预防。”

柳轻烟把手里的纸递过来,上面写着工整的字迹:“晨出带薄袄,劳作后别立刻脱衣;煮姜枣茶喝,能驱寒;若不小心受了凉,用艾草煮水泡脚,再喝碗热粥,发发汗就好。”她还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艾草插图,旁边注着“煮水泡脚,用量一把”,格外直观。

“太好了,这样不识字的乡亲,看插图也能明白。”林惊尘笑着说,把柳轻烟整理的内容,贴在小册的“应急养生篇”里,又转头看向坐在一旁削木片的苏慕言,“苏兄,你教村卫队的防身技巧,要不要也加一点简单的进去?比如遇到野兽,怎么用铁锹自卫,不用太复杂,实用就行。”

苏慕言立刻放下手里的木片,凑过来,兴奋地说:“要加!就写‘遇兽别慌,铁锹横握挡身前,慢慢后退,别跑别喊,若兽扑来,用铁锹尖戳兽鼻,兽痛即退’,再画个握铁锹的姿势,乡亲们一看就会。”

林惊尘按苏慕言的话,一一写下来,又让柳轻烟画了握铁锹的插图,贴在小册的末尾,作为“防身小技巧”补充。四人坐在石桌前,你一言我一语,时不时还会争论两句——比如晒稻谷该翻几遍,姜枣茶该放多少姜,争论到最后,总能按最实用的法子定下来,小院里满是温馨的烟火气。

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小册的补充总算完成。林惊尘把补充的纸页,仔细贴进小册里,又用线重新装订好,封面的“护民护田,同心同行”八个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他把小册放在石桌上,看着这本被翻得卷边、又补充了不少内容的小册,心里满是欣慰——这不仅是一本农册,更是青萍镇乡亲们的经验,是大家一起守护家园的见证。

“明天一早,我就去印书馆,多印几十本,分发给四堂的乡亲,还有村卫队和巡逻队员,让大家都照着做。”林惊尘说道。

“好!我陪你去,顺便把新晒的艾草,也分发给大家,让大家挂在门口,防霜防蛇。”柳轻烟点头。

张老丈打了个哈欠,拄着探杆站起身:“我年纪大了,熬不住了,先回去睡了。明天一早,我去堤坝上转一圈,看看有没有冻裂的沙袋,你们印完小册,记得去田埂上看看,刚收完稻子,田埂容易松,得赶紧补一补。”

“您放心,我们会去的。”林惊尘扶着张老丈,送他到院门口,才转身回房休息。

第二日清晨,天刚亮,林惊尘就被窗外的霜气冻醒了。推开窗,只见青萍镇的屋顶和田埂上,都铺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像撒了一层碎盐,空气里透着刺骨的凉,吸一口,都能冻得鼻尖发麻。

他赶紧换上厚衣服,提着补充好的小册,和柳轻烟一起,往镇里的印书馆走。路过青河堤坝时,远远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张老丈正蹲在堤坝上,手里拿着铁锹,往一个冻裂的沙袋里填湿泥,身上的粗布棉袄沾了不少霜,却依旧专注地填着,时不时还会用手按一按,确认填实了。

“张老丈,您怎么这么早?天这么冷,也不多穿点!”林惊尘赶紧跑过去,把手里的厚围巾,递到张老丈脖子上,又帮他按了按沙袋里的湿泥。

张老丈笑着摆手:“不冷!动动手就暖和了。我怕晚了,霜化了水渗进沙袋里,就不好补了,所以天刚亮就来了,你看,这一段堤坝,有三个沙袋冻裂了,我都快补完了。”

柳轻烟从怀里掏出一个暖手的布囊,递到张老丈手里:“这里面是炒热的豆子,您揣在怀里,暖暖心口。等会儿补完了,去我医馆喝碗姜枣茶,驱驱寒,别冻着了。”

“好,好,你们都是好孩子。”张老丈接过布囊,揣在怀里,眼里满是温暖,手上的动作却没停,继续填着沙袋里的湿泥。

林惊尘看着张老丈冻得发红的手,心里满是触动——张老丈年纪大了,却依旧记挂着堤坝,记挂着乡亲们的安危,这份心,和他手里的护世剑一样,都是青萍镇的守护。他蹲下身,和张老丈一起,补着剩下的沙袋,柳轻烟则在一旁,帮他们递湿泥和干草,三人配合着,没一会儿,就把冻裂的沙袋都补完了。

补完堤坝,林惊尘和柳轻烟才往印书馆走。印书馆的王掌柜,早已开了门,见他们来,立刻笑着迎上来:“林公子,柳姑娘,这是又要印小册?”

“是啊,王掌柜,这是补充好的小册,麻烦您多印五十本,越快越好,乡亲们等着用呢。”林惊尘把小册递过去。

“放心!今天中午就能印好,你们中午来取就行。”王掌柜接过小册,仔细翻了翻,眼里满是赞许,“这小册补充得越来越全了,种地、防汛、养生都有,真是咱们青萍镇的好东西!”

从印书馆出来,林惊尘和柳轻烟又往田埂走。刚收完稻子的田里,还留着短短的稻茬,田埂上果然有几处松了,泥土被霜化的水浸得有些软,再不下雨还好,一旦下雨,很容易塌。

“咱们回去拿铁锹和湿泥,把松了的田埂补一补。”林惊尘说道。

两人刚转身,就看到苏慕言带着几个村卫队的队员,扛着铁锹、提着湿泥,往田埂走,远远就喊:“惊尘,轻烟!我猜你们肯定来田埂了,特意带队员来补田埂,还带了些干草,混在湿泥里,补得更结实!”

“太好了!”林惊尘笑着迎上去,四人带着队员,立刻动手补田埂。苏慕言力气大,负责用铁锹把松了的泥土挖掉;林惊尘和队员们,负责把湿泥混着干草,填进挖好的坑里,再用铁锹拍实;柳轻烟则负责检查,看看有没有漏补的地方,偶尔还会给队员们递块热豆子,暖暖心口。

太阳渐渐升高,霜慢慢化了,空气里的凉意也消散了些。补完田埂,已是午时,林惊尘和柳轻烟去印书馆取了印好的小册,苏慕言则带着队员,去堤坝上换巡逻的人。

三人在分堂小院汇合,张老丈也来了,手里提着一壶刚煮好的姜枣茶,给每人倒了一杯。林惊尘把印好的小册,分发给三人:“张老丈,您负责给四堂的乡亲们送小册,顺便教大家怎么用;苏兄,你把小册分给村卫队和巡逻队员,尤其是‘防身小技巧’和‘堤坝防冻’的部分,一定要教大家记牢;轻烟,你把小册放在医馆,乡亲们来看病时,顺便给他们一本,再讲讲养生的法子。”

“好!”三人齐声应道,各自拿着小册,往不同的方向走。

林惊尘也拿着几本小册,往镇西的水稻田走。田里,几个乡亲正在收拾割稻剩下的稻秆,见他来,立刻迎上来:“林公子,这是新印的小册?”

“是啊,补充了收稻晒谷、堤坝防冻和养生的法子,你们拿着,照着做,以后种庄稼、守堤坝,更省心。”林惊尘把小册递过去,又蹲下身,给乡亲们讲解“堤坝防冻”的部分,“每天早上,一定要去堤坝上转一圈,看到冻裂的沙袋,立刻用湿泥混着干草补,别等霜化了水渗进去,不然就晚了。”

“记住了!林公子,有你和这本小册,咱们种庄稼、守家园,心里都踏实多了!”乡亲们接过小册,眼里满是感激。

林惊尘笑着点头,又往镇北的土地庙走。老槐树上的艾草,在阳光下轻轻晃动,淡淡的香味飘得很远。他把一本小册,放在老槐树的树洞里——那里,曾藏过石板的线索,如今放一本小册,像是把青萍镇的经验,留给这片土地,留给往后的日子。

他从腰间拔出护世剑,轻轻抽出一寸,淡青的光芒闪过,映着补好的田埂,映着远处结实的堤坝,映着满镇忙碌的乡亲,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安稳的日子,从来都不是靠剑守出来的,而是靠大家一起,一点点补堤坝、补田埂,一点点积累经验,一点点守护出来的。

护世剑归鞘,林惊尘转身往铁匠铺走。路过柳轻烟的医馆时,见医馆里挤满了乡亲,柳轻烟正拿着小册,给乡亲们讲养生的法子,脸上满是温柔;路过苏慕言的武馆时,见苏慕言正带着队员,练习“遇兽防身”的技巧,动作标准,队员们学得格外认真;路过张老丈家时,见张老丈正坐在门口,给几个老人讲小册里的内容,老人们听得入迷,时不时还会问两句。

林惊尘看着这一切,心里满是满足。秋霜虽凉,却冻不住青萍镇的烟火气;日子虽平凡,却满是安稳与幸福。往后的日子,他会继续握着护世剑,补好每一段堤坝,补好每一条田埂,和乡亲们一起,把青萍镇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把“护民护田,同心同行”的初心,一直守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