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剑起万里 > 第420章 苗间管护传经验,分堂联动护新苗

剑起万里 第420章 苗间管护传经验,分堂联动护新苗

作者:海王山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11 14:52:23

春风连吹数日,青萍镇的示范田彻底换了模样——耐旱麦苗已蹿到五寸高,叶片翠绿挺拔,在风里轻轻舒展;抗蝗玉米苗冒出了四片嫩叶,茎秆粗壮,牢牢扎根在土里;水稻则在水田里铺展开来,绿油油的稻叶浮在水面,偶尔有小鱼游过,搅起一圈圈涟漪。

这日清晨,林惊尘提着竹篮,里面装着小锄头、除草刀和自制的“防蝗药粉”,带着阿青和十多名民生堂成员,走进示范田。竹篮外侧贴着一张纸条,写着“苗间管护三要点:除草、培土、防虫害”,这是他前一晚特意整理的,今日要教乡亲们和各分堂派来的管护代表实操。

“乡亲们,苗间管护是春耕后的关键一步,直接关系到秋收的收成!”林惊尘蹲在麦田间,手指拨开密集的麦叶,露出根部的几株杂草,“大家看,这是稗草,跟麦苗长得像,但叶片更宽,根部发红,不及时拔掉,会跟麦苗抢养分,导致麦苗发黄。拔的时候要捏住草的根部,轻轻一拔,别把麦苗的根带出来。”

说着,他轻轻一扯,稗草便完整地拔了出来,根部还带着泥土。阿青立刻跟着学,起初还会误把麦苗当杂草,林惊尘就耐心纠正:“阿青,你看麦苗的叶脉是平行的,稗草的叶脉有细微的纹路,再看根部,麦苗根须多,稗草根须少,记准这两点就不会错了。”

阿青点点头,重新辨认,终于准确拔掉了第一株稗草,兴奋地举起来:“惊尘哥,你看!我拔对了!”

“真棒!”林惊尘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又指向玉米田,“玉米苗的管护重点在培土,现在茎秆还细,遇到大风容易倒,咱们要用小锄头,在玉米苗根部培一圈土,形成小土堆,既稳固茎秆,又能保墒。培土别太厚,没过根部一寸就行,太厚会闷坏根须。”

张老丈也凑过来,手里拿着除草刀,给大家演示玉米田除草:“玉米田的草长得快,用手拔费劲,就用这小除草刀,贴着土面割,别割深,不然容易伤玉米根。割完的草别扔,堆在玉米苗旁,晒干后能当肥料,还能防止新草长出来。”

来自定远镇的管护代表,最关心防蝗问题,他指着玉米苗的叶片,问道:“林副堂主,去年咱们玉米苗长到这个时候,就有小蝗虫了,今年这防蝗药粉怎么用,才能既防蝗,又不伤害玉米苗?”

林惊尘从竹篮里拿出药粉,介绍道:“这药粉是用艾草、苦参和石灰按比例磨成的,没有毒,对玉米苗无害。咱们用纱布袋装好药粉,挂在玉米苗的茎秆上,每三株挂一袋,风一吹,药粉会散出味道,蝗虫就不敢靠近了;另外,每隔十日,咱们再用喷壶,把药粉兑水喷在叶片上,双重防护,基本就能杜绝蝗灾。”

说着,他现场示范挂药粉袋,阿青则帮忙递袋子,两人配合默契。定远镇的代表赶紧记下来,还拿出纸笔,画下药粉袋的挂法,准备回去后教给乡亲们。

田埂旁的水渠边,苏慕言正带着几名侠客和分堂代表,检查灌溉情况。示范田的灌溉渠已按“五丈一坑”的标准挖好,蓄水坑里装满了水,渠壁用碎石加固,没有出现漏水的情况。“大家看,这蓄水坑不仅能存水,还能观察水位,要是水位低于坑的一半,就说明该浇水了;浇水时要慢,别把水灌太满,不然会淹到玉米苗的根部,导致烂根。”

苏慕言一边说,一边打开水渠的闸门,水流缓缓流进玉米田,顺着田埂的小沟,均匀地滋润着每一株玉米苗。一名来自风沙镇的代表,看着顺畅的水渠,感慨道:“去年咱们镇浇水,都是挑水浇,一天浇不了半亩地,今年学你们挖了灌溉渠,还挖了蓄水坑,一天能浇三亩地,太省劲了!”

“这就是联动的好处,咱们互相学经验,就能少走弯路。”苏慕言笑着道,又教他如何根据土壤湿度判断是否需要浇水,“用手指插进土里,要是两指深的地方还湿润,就不用浇水;要是干了,就及时浇,别等苗蔫了再浇。”

柳轻烟则带着几名学徒,在田埂旁的棚子里,给大家准备“苗间防护汤”。瓦罐里,金银花、甘草、冰糖慢慢熬出甜味,她还特意加了些薄荷,既能解暑,又能提神。“大家在田里干活,又热又累,容易上火,喝碗防护汤,能缓解疲劳,还能预防感冒。另外,我给大家准备了些清凉油,要是被蚊虫咬了,涂一点就能止痒。”

柳轻烟提着汤桶,沿着田埂给大家送汤,阿青则跟在后面,给每个人递清凉油,还叮嘱道:“大哥们除草的时候,别穿太短的衣服,不然容易被麦叶划伤;要是划伤了,就来棚子里找柳姑娘涂药膏,别让伤口感染。”

一名乡亲不小心被麦叶划伤了手背,阿青赶紧拉着他去棚子,柳轻烟给他涂了药膏,阿青还帮他用布条包扎好,乡亲们都笑着道:“小先生真是细心,比咱们自家孩子还疼人!”

接下来的半个月,苗间管护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示范田的杂草被清理干净,玉米苗根部都培上了土,药粉袋整齐地挂在茎秆上;灌溉渠运行顺畅,每一块田都能及时浇到水;乡亲们和分堂代表们都学会了除草、培土、防虫害的技巧,不少代表还主动提出,要把管护技巧教给村里的其他乡亲,让大家一起把庄稼管护好。

阿青在管护工作里,越来越熟练,不仅能准确辨认杂草,还能根据苗的长势判断是否需要培土,甚至能独立给玉米苗挂药粉袋。有一次,他发现一畦麦苗有些发黄,仔细检查后,发现是浇水太多,根部有些返潮,赶紧跑去告诉林惊尘,林惊尘按他说的,打开水渠的排水口,把多余的水排出去,没过几日,麦苗就重新变得翠绿。

“阿青,你现在越来越能干了,都能自己发现问题了!”林惊尘欣慰地说。

阿青挠挠头,笑着道:“都是你和柳姑娘教得好,我以后还要学更多,帮着乡亲们管护好庄稼,不让大家的辛苦白费。”

五月初,各分堂都传来苗情捷报——定远镇的抗蝗玉米苗长势良好,没有出现蝗虫,乡亲们都按青萍镇教的方法,给玉米苗培土、挂药粉袋;风沙镇的耐旱麦苗扎根牢固,就算遇到小风,也没有倒伏,灌溉渠和蓄水坑运行顺畅,没出现缺水的情况;苏州府的水稻田,也按青萍镇的管护经验,清理了杂草,调整了水位,稻苗长得格外旺盛。

武当山民生总堂也派人来巡查,宋远看到青萍镇示范田的景象,又听了各分堂的捷报,兴奋地说:“林副堂主,你们的苗间管护经验太实用了!掌门让我跟你说,今年夏汛前,咱们要在各分堂推广这种‘管护联动’,让各分堂互相派代表学习,一起把苗管护好,为秋收打下好基础。”

林惊尘点头:“好!咱们这就整理‘苗间管护手册’,把除草、培土、防虫害、灌溉的技巧都写进去,再画上图解,方便各分堂学习。苏慕言,你负责整理灌溉和培土的技巧;柳姑娘,你负责整理防护汤和伤口处理的方法;阿青,你负责整理杂草辨认和防蝗药粉的制作,咱们一起把手册做好。”

“明白!”众人齐声应诺。

五日后,《苗间管护联动手册》终于整理完毕。手册里,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还有阿青画的插图——杂草与麦苗的对比图、玉米苗培土的示意图、药粉袋的挂法图,通俗易懂,各分堂的乡亲们一看就能明白。苏慕言安排侠客,分批次把手册送到各分堂,还特意让每批侠客都带一名熟悉管护技巧的民生堂成员,现场指导各分堂的乡亲们实操。

阿青还特意给风沙镇和定远镇的小代表写了信,在信里详细讲解杂草辨认的技巧,还画了简单的对比图,让他们能更好地教村里的乡亲们。没过几日,他就收到了风沙镇小代表的回信,说村里的乡亲们按他教的方法,顺利清理了麦田的杂草,还夸他画的图很清楚,阿青开心得不得了,连夜写了回信,鼓励他继续努力,一起把庄稼管护好。

五月中旬,夏汛的脚步渐渐近了,林惊尘和民生堂的成员开始忙着准备夏汛防护——检查灌溉渠的排水口,确保能及时排水;加固玉米苗和麦苗的根部,防止汛期大风把苗吹倒;提前熬制防蝗药粉,准备好防汛用的沙袋和铁锹,为夏汛做好充分准备。

示范田里,麦苗已长到一尺高,玉米苗的茎秆更粗壮了,水稻则开始分蘖,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林惊尘站在示范田旁,看着绿油油的庄稼,又看了看远处飘扬的民生堂杏黄旗,心里满是踏实。

他知道,苗间管护的联动,不仅管护好了庄稼,更管护好了各分堂之间的情谊;如今夏汛在即,他们会带着这份联动的力量,一起做好防汛准备,守护好每一株庄稼,守护好每一个百姓的希望。待秋收时节,示范田一定会金黄一片,各分堂也一定会迎来丰收,民生堂的“联动之路”,也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