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 > 第243章 五爷入狱

居仁堂前每日车马如流,各方人士往来拜贺,表面上一派歌舞升平。然而局势从未真正平静,暗流正在各地涌动。大帅最不愿看到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

岁末寒冬,蔡督军的一纸通电震撼全国:滇省宣告独立,痛斥帝制复辟,誓师组建护**。几乎同时,孙先生在海外发表《讨袁宣言》,声声泣血,号召四方义士共讨国贼。

消息传至居仁堂,大帅将手中茶盏狠狠摔在地上,面色铁青:“怎么可能!他不是早已病入膏肓?那是要命的肺痨!他怎么逃出去的?你们不是派人日夜盯着吗?把那些医生全都给我抓回来!”

而此时,京城几位名医的宅邸中,都已坐定了不同的说客。桌上摊开着刊载蔡督军通电的报纸,来客轻叩版面,三言两语便挑明了其中利害。

方郎中拉着至交好友匆匆上车:“快走,到津门凭这封信找齐二爷。那边要办中西医学堂,正缺教员。我常说,敝帚自珍最误医术传承。与其眼看中医式微,不如广植桃李,做个开枝散叶的播种人。”

另一处宅门前,林公子将蔡督军的私人医生扶上骡车:“放心,到了六国饭店自有人送您去津门。”

而在常灏南的院子里,他随手将报纸往桌上一丢,目光如刀:“两条路:要么跟我走,要么跟这位张爷亡命天涯。要死要活,您自己掂量。”

宋少轩早已按杨安华的建议布下棋局,将这些有本事的良医悄然送离京城,汇聚津门。他深知杨安华的深意,欲救华夏危局,必先启民智。培育自己的医者,日后才能不再受制于人,真正拥有更多的战地医生。

老茶馆修缮一新,重张首日便宾客盈门。宋少轩却始终心不在焉,目光频频望向门外,直到派出的几人陆续归来安然落座,他紧锁的眉宇才稍稍舒展。

众人围坐品茗闲谈时,一人突然跪地急呼:“宋爷,您快些来,五爷出事了!”宋少轩大惊,连忙将人扶起:“别急,慢慢说,范五爷怎么了?”

来人哭着说明缘由:范五爷近来终日醉生梦死,今日正午醉酒后,听闻邻桌谈论复辟,突然动了真火。他满身酒气踉跄闯入,歪歪扭扭瘫坐在椅上,猛地拍桌指向众人怒骂:“你们这些数典忘祖的东西!跟着新主子过得舒坦?爷今天就要骂你们两句。你们这些出吃过前朝俸禄的,忘本!”

澄贝勒急忙上前搀扶:“五哥,您醉得太狠了,快喝口酽茶醒醒神。这般胡言乱语,会惹祸上身的……”

“呸!什么祸事?”范五爷一把甩开他的手,身子晃荡着险些滑下座椅,却仍指着对方大骂:“大清亡了,是咱们不争气,我认!可你们当初说的共和呢?如今不还是要当皇上?全是欺世盗名的勾当!”

可这次范五爷骂错了人……他面前的三人并非普通文人,正是合资银行二把手、实打实的权贵王副总裁一行。伙计知晓事闹大了,才急忙跑来求救。

宋少轩听后眼风微动,附耳交代几句。常灏南立刻会意,转身出门吹响警哨,片刻后便带着一群巡警直奔东兴楼,将仍在叫骂的范五爷五花大绑押走,临行前还向王副总裁恭敬行礼。

宋少轩乘人力车赶到时,只望见范五爷被押远的背影,心中掠过一丝复杂的怅惘。这些日子,他冷眼旁观范五爷将祖产挥霍如流水,屡屡醉酒失言,旧日情谊早已被更深沉的无力感取代。

他虽不知范五爷如何败光家业,但此刻却生出一个念头:与其让范五爷这般糊涂败家,不如自己“帮”他一把。那笔钱财与其在醉生梦死中虚掷,不如化作活水,注入正破土勃发的民营实业。

他的商业银行正缺大量资本,唯有如此,才能将钱输送到真正创造价值的地方。他要让资本流动生利,再结合后世的技术与理念,在纺织、日用、食品等民生轻工业领域扎根。

他愈发坚定:杨安华说得对,妄图以一己之力扭转历史洪流如同螳臂当车,真正的改变要从培育人、造就势开始。经济是土壤,教育是种子,待实业兴旺、人才辈出,未来自有希望。

至于范五爷,宋少轩在心中叹息:对不住了,五爷。与其让你在温柔乡中烂掉根骨,不如让你早些经历风雨,或许还能在市井里寻回几分活下去的韧劲。

“今日夺你浮财,若来日你真到山穷水尽处,我必在街头扶你一把。这,或许比纵容你挥霍至死,更对得起故人之谊。”他摇了摇头,转身上了人力车。

常灏南办事雷厉风行,不出两日便将范五爷的罪状罗织得周密详尽。大牢里差役刚动刑,自幼娇生惯养的范五爷哪经得住这般苦楚,不过半炷香工夫便哀嚎着画了押。

常灏南当即派人查封范府家产,朱红大门贴上红漆封条,昔日车马盈门的范府顷刻间门庭冷落。他又迅速往各衙门打点周全,将案子做得铁证如山,任谁看了都觉得范五爷罪有应得。

范五爷在廊坊的铺面,被一一分派给了各路实权人物,消除事件影响。名下田产,则由宋少轩以低价悉数购入。所得钱财,尽数送入王副总裁府中,让其不再追究。宅邸赠与徐次长,为今后几年做铺垫。而屋中所藏珍宝与财物,宋少轩也一并收下,充做银行资本。

既收了这些好处,便再无人过问范五爷日后是何下场。常灏南只吩咐关他三个月,之后再放人。

宋少轩则召来李丙生,将先前李守仁送来的地契,连同范五爷的封地,一并交到他手中。“棉花产量已初见成效,小麦与土豆也种得不错。这些地你先管着,我只有一个要求,丰年有余粮换钱做事,随你处置;可一旦遇上灾荒,你绝不能袖手旁观。”

李丙生半生坎坷,历尽贫富起伏,深知今日一切得来不易,更感念宋少轩的知遇之恩。他郑重躬身,肃然应道:“丙生在此立誓,必竭尽所能,不负所托。愿以余生之力,免我所见之饥馑,兴我华夏之农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