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 > 第136章 新政频出

车夫顿时嚷出了声:“哟嗬!这不刚坐我车的那位爷吗?好么央儿的,怎么一眨眼的工夫就躺这儿了?”

身旁有一人闻声上前,低声探问:“你认得他?”

车夫连连点头:“熟客了呗!老住九湾胡同那片儿,常招呼我车。”

那人不再多言,取出一枚大洋递过来:“那你拉我去那儿。”

车夫一见银元顿时眉开眼笑:“得嘞!爷,您请上车,我拉车啊,稳当得很!”一路小跑,不多时便到了地方。

那人又摸出几块银元递来,淡笑道:“又快又稳,赏你的。”言谈间指尖不着痕迹地一弹,一缕微尘散入风中。

车夫赶忙哈腰接过,嘴咧到了耳根:“哎哟喂,谢爷的赏!”待拉着车转身离开,嘴里碎碎念道:“不过,我说这爷们儿,一身行头还不赖,就是扑腾这一身灰,估摸着有些日子没涮澡了吧?”

那人却早已转身离去,唇角勾起一丝若有似无的冷笑。

他缓步踱进胡同,瞧见一青年蹲在墙角,便笑呵呵上前搭话:“这位是收旧货的吧?我今儿个来走个亲戚,打听一下,这片儿有没有新搬来的大户?”说话间,已将一块大洋递了过去。

“嗬!您这可问对人啦!”那“夹包袱”的青年眼睛一亮,忙接过银元,“就前几个月,来了位阔主儿,又是纳小妾,又是请厨子、雇伙计,排场大着呢!您径直往里走,数第三家高门楼的就是。”

“多谢。”男子含笑拍了拍他的肩头,动作轻巧,似是老友道别。他转身朝所指方向扫了一眼,却并未真的上前,只细细打量一番周遭形势,便悄然离去。

青年挠头咕哝:“这主儿可真邪门,来了又走。嘿,我说什么来着,说来走亲戚,手里也不拎点儿礼,真不懂这规矩。”

没隔多少时日,九湾胡同便出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惨案:一整户人家遭灭门洗劫,尸身腐臭弥漫整条胡同才被人察觉。就连常在胡同口做“包袱斋”生意的那年轻人,也未能幸免。

没过多久,琉璃厂悄然流出几批“新货”,皆是不俗之物。几位掌柜暗中得宝,纷纷猜测,怕是某些大户顶不住时局动荡,开始变卖家底。

蓝一贵也接连遇上两回。这一日,他徐徐展开一幅山水,细看半晌,却摇了摇头,将画轴重新卷起,语气平淡:“还凑合。您开个价?”

“三千大洋,少一个子儿都不行!”来人胸有成竹,语调扬高。

蓝一贵轻笑一声,眼底却无半分笑意,只伸出三根手指:“三百。我只看这个数。”

“您这不是明抢吗!”那人顿时恼羞成怒,一把抢回画轴,转身就往外走。

一旁的徒弟王财急得直搓手:“师父!您怎么又放他走了?上回那件官窑洗子就这样溜了,这次又……”

“急什么?”蓝一贵不紧不慢呷了口茶,“做买卖,最忌先露怯。上回那件是真不错,压价是我存心试探。至于这一幅……”

他冷哼一声,“杨文骢的山水,纸墨都是老的,可惜这画本身,不过三四年的仿货。做旧功夫尚可,唬洋人绰绰有余,但入我的眼?还欠火候。”

王财这才恍然大悟,喃喃道:“原来如此……怪不得人都叫您“蓝半张”,这眼力,绝了!”

“去,瞧瞧他是不是进对门了。”蓝一贵抬了抬下巴,“让那姓赵的“棒槌”也尝尝教训。”

王财凑到窗边一望,连忙回头:“师父,您真说准了,他进集珍斋了!”

蓝一贵嘴角浮起一丝冷淡的笑:“总想捡便宜,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该让他吃点亏了。”

果然不出他所料。没过几天,对门赵掌柜在裕丰茶馆品茗时,被同行当笑话讲了整整一下午。他回家便郁结难舒,竟生生气出一场大病,半个月都没能下床。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三月过去。这短短数十日间,大帅运筹帷幄,先借第三师曹师长之兵力陈阵威逼,再命卢旅长发炮震骇对岸,更得财政总长连发数电巧妙周旋,终将盐税之权一举收回。随后又推行印花税,竟也暂时撑住了摇摇欲坠的财政局面。

对内他亦雷厉风行:新政频出,路面修缮一新,学堂陆续筹建,戒严令迅速颁布,更仿东瀛制式订立警察条例。不过数月,京城气象竟为之一新,赢得一片称颂之声。连茶馆里的闲人也都嗑着瓜子叹道:“瞧瞧,这共和了,到底是不一样。”

然而宋少轩却心下十分明白:这般景象,终难长久。果然,新年才至,大帅入宫谒见时举止倨傲、语多不敬,太后当场呕血,不出数日便崩逝了。一时之间,王公贝勒纷纷入宫举哀,满城缟素。

齐二爷亦私下向宋少轩透露:大帅已打算以盐税等为抵押,向五国银行贷借六千万英镑——正是后来世人所说的那笔“善后大借款”。

深知内情的方家良与林公子难得重聚。二人在雅间中对坐,一时竟相顾无言,只余茶烟袅袅。曾经满怀理想的他们,第一次在彼此的意见前陷入了沉默。

“自强之路……果真如此艰难?非得以这般代价换取不可么?”林公子轻抚茶盏,摇头长叹。

“流血牺牲尚可不惧,然而国库空虚亦是事实。或许这真是强国必经之阵痛。”方家良暗暗攥紧拳头,“待新政落地,国家强盛之日,必能一雪前耻。”

“税务全数抵押、借款累累,将来何谈翻身?银子用尽之后,若仍未能强大,又当如何?”林公子语气中满是忧虑。

“正因如此,我辈更当戮力同心。”方家良一把抓住他的手,“望你尽力斡旋,早日统一各方意见。待宪法颁布、国会建成,循共和制度创新求变,未必不能走出一条新路。”

“依我之见,倒不如依康先生所言,与东瀛合国,全面效仿其制。”林公子压低声音,“如此或能更快摆脱列强掣肘,大步前行。”

宋少轩在一旁静静听着这番“虎狼之词”,心中暗叹。历史至此,何其沉重;彼时迷茫的国人苦苦求索,在黑暗中跌撞前行,却不知真正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