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 > 第104章 二爷的提点

常三爷要回来了?宋少轩只觉一阵隐隐头痛。此事虽非他之过,却难保旁人不会心存芥蒂。或许真如齐二爷所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暂避风头方为上策。

他躬身一礼,恭敬地将齐二爷请入内室用茶。二人落座后,宋少轩取出余下的银票,双手奉上:“二爷,这是此次办事余下的款项,请您过目。”

“呵呵,果然没看错人,宋小子,你办事就是稳妥。”齐二爷欣然将银票收下,随即从袖中取出一张叠得齐整的纸页,神色郑重地看向宋少轩:“有句话你得牢记:替人办事,人家愿给,才是你的;人家不愿给,半分也不能动,心里记得就好。这回你做得漂亮,我齐二从不亏待自己人,这是你应得的。”

他将纸张展开,轻轻叩在在契约之上,“刚得了一些好处,这是上海盛记典当行的转让文书。这样,我让出三成干股给你,取纸笔来吧。”

宋少轩连忙拱手:“二爷如此厚意,宋某惶恐。不过是尽了分内之力,实在受之有愧。”

“不必推辞。”齐二爷摆摆手,语气恳切却自有分量,“穷将不差饿兵,既是共事,便要有福同享。拢住人心、与人交往,事上绝不能含糊。这是我齐某人的规矩。那些收钱不办事的,办事不给酬的,都是走不长的蠢货。我齐二,不是那样的人。”

“既然如此……小弟便恭敬不如从命了。”宋少轩不再推辞,谢过之后取来纸笔,认真写下字据。一式两份,郑重盖上骑缝章。这一刻起,两人合伙经营一家典当行。

老裕丰茶馆生意倒还红火,可说到这位傅五爷,如今的境况可就天上地下了。傅家,祖上那也是正经八百的官宦之家,高门大户,说出来是能让人肃然起敬、仰头瞻仰的。

虽说传到傅五爷这一支,家业凋零,早不复昔年煊赫。可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傅家终究还剩些底子,勉强支撑着场面上的几分体面。

若他甘心只做个提笼架鸟、遛弯听曲的闲散爷们,靠着那点家底,本也能舒坦度日。

偏他不认命,憋着一口的闷气,要跟宋少轩比一比。不仅收回了祖传的茶铺,竟还异想天开地开了间商行,要学人做那洋货买卖。

结果呢?只见那白花花的银子,如同开了闸的洪水,哗啦啦地往外流,止都止不住。

这可真让他憋闷得心口发疼。旁人卖洋货,无不赚得盆满钵满,风生水起;轮到他傅五爷,竟能亏得个底儿掉!这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自打商行开张那日,招牌一挂,鞭炮一响,便像是往静水里投了块腥肉。各路神仙鬼怪,闻着味儿就全来了。

这边衙门来人,忧心忡忡让他“小心走水”,必须置办齐整多少口太平缸,还得日日查验,不容有失。那边又有人上门,言明要收“治安巡防”的份子钱,美其名曰“老规矩,户户摊派”。

税吏更是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要查账核税,说是“王法森严,税务要紧,不容怠慢”。

官也来,吏也来,连街面上的流氓痞子也嗅着味儿来“沾光”。一天到头,正经客人见不着三两个,全副精神倒都耗在点头哈腰、应付这些“阎王小鬼”上了!

这赔本的商行,看来真是开不下去了。既然福林绸缎庄的那位上门女婿张广有意接手,倒不如索性租了出去,图个清静利落。

这几日,傅五爷借着定制衣裳的由头,已往绸缎庄去了好几回。双方暗中试探、讨价还价,如今已谈得七七八八,只差最后签字画押、交付定钱这一步。

傅五爷此时也再顾不得什么世家颜面,径直上门寻那张广敲定此事。他迈进铺子,二人又叙谈片刻。这一回,傅五爷早已收起了往日心高气傲的架势,痛快答应按市价平价出租,只求早日脱手。

待白纸黑字落笔,契据立定,傅五爷仿佛卸下一副重担。他转身踱进对面的裁缝铺,取了早已做好的一身新衣。回到家中换上一新,却仍觉胸中块垒难消,索性出门寻一处酒肆,欲借杯中物,浇这心头万般愁闷。

王记是一家的开了不久的小馆子。店里的菜式虽谈不上精细讲究,却因味道醇厚、价钱公道,多年来吸引了不少主顾。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铺面的老板,乃是庆丰司总管陆大人的长公子——陆嘉明。

庆丰司隶属内务府,掌管宫内牛羊膳食用度,因此王记最拿手的也正是牛羊肉菜。

其中顶负盛名的,要数羊羔冻:做法与肉皮冻相类,成品晶莹如玉,切块装盘后,缀上青蒜末,浇上好酱油,再点上一抹红辣油,入口鲜香即化,是极好的下酒菜。

自古以来羊肉价昂,因此这王记也不是寻常百姓随意能消费得起的。如今站在店门前躬身迎客的,正是原来老裕丰茶馆的伙计长贵。

他正是在这儿谋得一份新差事。要说这侍应人的行当,最赚钱的莫过于堂头。除掌柜、掌勺之外,就数他工钱最高。

当然,这差事也并非人人都能胜任。需得眼明心亮、嘴甜如蜜,记性更要好,腿脚还得勤快。正因如此,能扛得起这活计的人,实在难得。

当初陆嘉明看中他在茶馆里应答伶俐、招呼周到,才特地将他挖来。谁知隔行如隔山,长贵到了这餐馆之中,表现却只是平平,甚至还时常欠缺眼色、反应迟钝。陆嘉明嘴上不说,心中却早已对他生出几分不满。

长贵心里也明白自己差些火候,平日站在街面上,总暗地里观察别家伙计如何吆喝、怎样揽客、又怎么把客人夸得舒坦,偷偷将那些话术记在心里。轮到自己时,便不免有些生硬,照猫画虎,显得不大自然。

这天他照旧在门口迎送,眼见一位熟客王老爷用完饭正要出门,赶忙迎上前去,堆着笑问道:“王老爷,您用好了?今儿个吃着还可口?”

王老爷斜他一眼,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句:“还成吧,就那么回事。”其实心里早有些不痛快。进门时不见他招呼,临走了倒堵在门口献殷勤,不就是图几个赏钱么?

长贵一听,立刻弯下腰,赔着笑说:“嘿,那您可得多来,常来批评指点。我们这铺子,还得靠您多教导哩!”

“这几句倒还像句人话。”王老爷面色稍霁,随手从兜里抓了一把铜板丢给他,“得,赏你的!”

长贵连忙接过,嘴上不忘拉长声调吆喝一句:“谢王老爷赏~~”

王老爷在这声恭敬的吆喝中踱步离去。京城的爷们,好的不就是这一口?花钱买的不光是饭菜,更是这一声通透敞亮的“看赏”,听得人浑身舒坦,神清气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