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中国灵异地标真实地点灵异故事集 > 第76章 甘肃敦煌阳关、鸣沙山——亡灵的战歌(2)

王磊好了以后的第二天就收拾东西走了。

他后来把录像剪辑后发到网上,剪掉了相机黑屏和沙坡上的影子,配文说传说精彩,现实普通。

但有粉丝发现,视频最后几分钟画面是黑的,却能听见窸窸窣窣的扒沙子声,还有个女人的声音很轻,像是在说:“我的甲……”

马占元的爷爷当年是阳关的守陵人。那时候阳关还有几座土坟,传说是女兵的衣冠冢。

马占元的爷爷就住在坟旁的土屋里,每天吹唢呐,说是给女兵解闷。

爷爷常跟马占元说,那些女兵可怜,死的时候才十几岁,有的还没嫁人,魂魄困在沙子里,风一刮就出来找家,唢呐声能给她们指方向,别迷路。

据说民国三十一年,有支国民党军队路过阳关,想在鸣沙山扎营。马爷爷劝别在那儿扎,夜里吵着女兵会出事的。

军官不信,骂他是个老封建,硬是把帐篷搭在石棺材旁边。

那天夜里起了黑风暴。狂风卷着沙子像刀子,刮得帐篷哗啦响。

士兵们听见外面有声音,像有人在帐篷外走动,咔哒咔哒的,像穿了盔甲。有个士兵拉开帐篷帘,吓得嗷一声晕过去。

外面站着一队人影,穿铁甲,举长矛,围着帐篷转圈,月光照在她们脸上,一片惨白,眼睛里面是空的。

第二天风暴停了,帐篷还在,士兵们都痴傻了,眼神呆滞,只会说沙子里冷。

军官想把他们拉走,可他们像被钉在沙子里,怎么拽都不动。最后爷爷来了,吹着唢呐围着帐篷转了三圈,那些士兵才突然清醒,像丢了魂似的跟着唢呐声往外走。

从那以后,没人敢在鸣沙山这块扎营。爷爷说,那是女兵们在练兵,总觉得还在打仗,见了穿军装的就想较量较量。

爷爷的唢呐吹的是《折杨柳》,是唐代的曲子,说是当年女兵们最爱听的。

他说吹这曲子,女兵们就不会发怒,还会跟着节奏走,像在跳古老的舞。

有一回,他夜里吹唢呐,看见沙坡上的影子真的在动,跟着调子抬手、转身,动作整齐得像排练过。

马占元小时候总问,那些女兵长得好看吗?爷爷就叹气,说好看有啥用,都死在异乡,连尸骨都找不着。

后来爷爷老了,吹不动唢呐,传给了马占元,嘱咐每年清明去鸣沙山吹吹,别让她们忘了回家的路。

马占元吹了一辈子唢呐,现在也吹不动了。

他把唢呐放在柜子上擦得锃亮,每年清明还是会去鸣沙山,坐在石棺材旁边晒太阳,听沙子里的声音。

有人问他还能听见她们说话吗,他就笑,露出没牙的嘴,说听见了,她们说谢谢呢。

去年清明,敦煌文旅局的人来找他,说想在鸣沙山搞个古战场体验项目,让游客穿盔甲、骑马,再现樊梨花西征的场景。

马占元气愤的把他们轰了出去,说别糟践东西了,那是真死人的地方,能给人当戏台子?

那些人走时都还在嘟囔老顽固。马占元没理,对着鸣沙山方向又吹了段《折杨柳》。

虽然他老了没气了,但调子还是准的。风吹过,鸣沙山呜呜的响,像是很多人在跟着哼。

2023年春天,鸣沙山刮了场罕见的黑风暴。黄沙遮天蔽日,把阳关遗址埋了半截。有个放羊的老汉在沙坡下发现些奇怪的东西,是盔甲碎片,还有几枚开元通宝铜钱。

消息传出去,引来些探险的人。学历史的李娟专门研究唐代女兵,觉得那可能是樊梨花那支女兵营的遗物,就带着设备进了山。

她找马占元问规矩,老头抽着旱烟说,别捡铁片子,别在石棺材旁过夜,听见有人喊名字别回头。

李娟记下了,还买了把艾草揣在包里。她绕到鸣沙山西侧,那里人迹罕至,黑风暴后露出不少东西。

走了半天,李娟在一处沙坳里发现些骨头,是马的,旁边散落着铁箭头。她蹲下来拍照,这时候身后的沙子塌了,露出个洞口,黑黢黢的像口井。

李娟心里一动,难道是女兵营遗址?她打开头灯往洞里照,洞不深,能看见里面堆着些木箱。她犹豫了一下,爬了进去。洞里干燥,弥漫着土腥味和铁锈味。木箱都烂了,里面装着盔甲、长矛,还有几面铜镜,镜面上刻着缠枝莲纹,是唐代的样式。

她在一个木箱底发现块布,烂得不成样子,但上面的颜料还在,能看出是面旗帜,绣着个“樊”字。李娟激动地拿相机拍照,刚拍两张,头灯闪了一下灭了。

洞里瞬间一片漆黑。她摸出备用手电打开,吓得差点坐下。

那些盔甲不知何时被摆成了人的样子,一个个站着,长矛都对着她,像一队卫兵。

她听见咔哒声,像是盔甲关节在动。往后退时撞在木箱上,箱子里滚出个头盔,掉在地上哐当响。

洞外传来风声,越来越大,呜呜地像无数人在哭。

李娟想往外爬,发现洞口被沙子堵上了,只留条缝透进点光。她听见洞外有脚步声,很多人,踩在沙子上沙沙响,围着洞口转圈。接着听见说话声,很多女人的声音,叽叽喳喳的,像议论什么,又像喊口号。

李娟吓得浑身发抖,掏出艾草点燃,烟气呛得她咳嗽,那些声音好像远了点。

她借着微光看那些盔甲,每个头盔里都缠着些灰白色的头发,长而乱,像水草。

不知过了多久,风声停了,洞口的沙子被吹开了。李娟连滚带爬地钻出来,回头看时,那洞又被沙子填上,像从没出现过。

她抱着那块绣着“樊”字的布跑回村子。回到住处展开看,布的边缘用金线绣着些小字,大部分磨掉了,还能看清几个:“河西节度……征西……归乡……”

李娟突然明白,这些女兵不是困在鸣沙山,是在等,等有人把她们的名字带回故乡。

那天晚上,她做了个梦,梦见一片黄沙,很多穿铁甲的年轻姑娘在对着她笑,手里举着长矛,矛尖上挂着块布,上面绣着个“樊”字。风一吹,布响起来,像在唱歌,唱的是《折杨柳》。

第二天,李娟把那块布捐给了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说,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与樊梨花女兵营有关的实物,上面的字迹印证了史书记载的真实性。

李娟没说洞里的事,也没说那个梦。只是每年清明,她都会去鸣沙山,坐在石棺材旁边,听沙子里的声音。

有时风大了,她好像能听见很多人在说话,说的是一千多年前的方言,断断续续的,像在说:“我们……到家了……”

马占元听到她说的这些,就咧开没牙的嘴笑,说:“她们在跟你道谢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