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中国灵异地标真实地点灵异故事集 > 第257章 成都华西医学中心——基础医学楼(1)

无论中外、不管大小,几乎每个医学院都藏着几本没写在教材里的“故事集”。

这些传说不像鬼故事那样天马行空,听着总是那么的真实。

某个深夜独自留在实验室的学姐,听到走廊里有拖着脚的脚步声。上届学长做解剖实验时,发现昨天还仰躺着的骷髅,今天侧脸对着他的解剖台。甚至有老师说,凌晨三点去器材室拿东西,撞见水龙头自己开了,流出的水带着点淡红色。

在我们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这种历史悠久的医学院校,几乎每一栋老建筑都流传着各式各样、版本不一的灵异传说。

这几乎成了新生入学后的“必修课”,学长学姐们总会带着神秘、恐吓,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敬畏,向新生们讲述这些口耳相传的故事。

而我们这些新入学的医学生,总爱围在一起聊这些我们想听又怕听的事。

有人说这些事是学生的心理作用,比如实验室的通风管道老化了,风一吹就响,学生们听着就想象成了脚步声。也有人说,是“大体老师”们没适应,毕竟谁也不想死后还被反复研究。

但不管怎么说,每个医学院的老楼,总有那么一两栋楼,是大家晚上能绕着走就绕着走,不想靠近的楼。我们华西的基础医学楼,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解剖楼”,就是这样一栋楼。

我叫林溪,是今年九月刚入学的新生,读的临床医学专业。

报到那天,就有迎新生的学姐指着人民南路三段17号里那栋灰扑扑的老楼热情的给我介绍,“那就是基础医学楼,你们以后上解剖课、做组胚实验都在那儿。”

我顺着她的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这栋基础医学楼和旁边崭新的教学楼主楼比起来,显得格外的扎眼。它并不高,只有六层,墙面是那种旧时代的米黄色,墙皮掉了几块,露出里面的红砖。窗户是老式的木质框架嵌玻璃,玻璃上蒙着层灰,看着像雾蒙蒙的。

楼前有几棵树干很粗的老梧桐树,枝叶也长得特别密,层层叠叠的,把一楼的窗户遮了大半。

“学姐,这楼有点年头了吧?”我问学姐。

“可不是嘛,民国时候就有了,算下来快一百年了后来翻修过几次,但主体结构没动。”学姐脸上热情的笑容,淡了些。她带着我顺着路往前走,离那栋楼远了些后,才压低声音说,“你知道吗?这楼以前是解剖楼,后来学校扩建,把一些实验室分到了别的楼,但地下一层的标本库和三楼的大解剖室,到现在还在用。”

我“哦”了一声,心里没太当回事。

来华西报到之前,我就听高中同学说过。医学院的老解剖楼少不了几桩传说,华西的这栋基础医学楼,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什么深夜的脚步声、自动开关的水龙头,还有会动的标本,说得有鼻子有眼。

那时候的我只觉得,这些都是学生们编出来吓唬新生的。毕竟解剖楼这种地方,常年弥漫着福尔马林的味道,摆着各种人体标本,本身就自带恐怖滤镜,再加上老楼的阴森环境,很容易让人想入非非。

我甚至还跟同学开玩笑说,等我到了华西,一定要去那栋楼里去探探险,看看那些传说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现在真站在楼底下,除了觉得它旧了点、环境阴森了点,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觉得那些传说更像是学长们编出来的。

真正让我对这栋楼从 “不以为意” 变成 “心生敬畏” 的,是我第一次上解剖课那天。

在此之前,我对它的所有认知都停留在 “一栋老旧的实验楼” 和 “一堆吓唬人的传说” 上,可当我真正走进它,才明白有些传说之所以能一直流传下来,或许并非空穴来风。

第一次解剖课在周三下午,地点是基础医学楼三楼的302解剖室。

上课前半小时,我们在隔壁的准备室集合,解剖课老师张教授穿着洗得发白的白大褂,脸色比平时严肃的多。

他逐条给我们强调纪律,“进入解剖室前,必须穿白大褂、戴口罩和手套。白大褂必须扣到最上面一颗纽扣,口罩要遮住口鼻,一次性手套戴两层。不许大声喧哗,不许拍照,更不许对大体老师不敬。”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我们二十几个新生,“你们要记住,解剖台不是普通的实验台,上面躺着的是‘大体老师’,是自愿把遗体献给医学的人。”

“他们可能是退休的老人,可能是曾经的工人,他们走之前选择用这种方式‘留下’,帮你们看清肌肉的走向、血管的分布。你们今天学到的每一点知识,都是他们用自己的遗体换来的,所以你们必须心怀敬畏,记住了吗?”

我们齐声回答 “记住了”。

可我着白大褂袖子里的手都不自觉捏紧了。在此之前,我只在课本上见过人体结构的图片,从没真正面对过一具真实的遗体。

跟着张教授走进 302 解剖室时,最先扑面而来的不是想象中的阴冷,而是一股浓烈到呛人的福尔马林味。

那味道刺得我鼻子发酸,眼睛发涩,眼泪开始控制不住地往下掉。我赶紧把口罩往上拉了拉,遮住鼻梁以上的半张脸,可那味道还是能透过布料渗进来。

解剖室比我想象的大很多,中间摆着八个不锈钢材质的解剖台,每个台边可以站四个学生。所有解剖台上都盖着深蓝色的防水布,布下面鼓鼓囊囊的,轮廓分明,不用想也知道下面的是什么。

我和同组的陈瑶、李雪还有王萌,被分到了最里面靠窗的那个解剖台。窗外就是楼前的老梧桐树,枝叶在解剖台上投下细碎的影子随风晃动,看的我心里有点紧张。

张教授示范完如何掀开防水布、如何使用解剖刀后,就让我们自己动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