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中国灵异地标真实地点灵异故事集 > 第147章 北京灰峪村——石炭纪岩层下的未解之谜(2)

2018年9月,北京某高校地质系组织了一支5人科考队,前往灰峪村开展“石炭纪晚期植物化石多样性”研究项目。

队长是30岁的古植物学博士李默,队员包括28岁的张强、苏晓、陈瑶、王浩,此外,还聘请了当地斋堂镇的山民老王作为向导。老王58岁了,在灰峪村周边放羊放了20多年,很熟悉灰峪村附近的地形。

科考队携带了地质锤、便携式显微镜、放射性同位素检测仪、帐篷、睡袋、应急食品等仪器物资。他们这次计划在灰峪村用7天的时间重点对化石坡的地层进行采样,采集栉羊齿、轮叶、芦木等植物化石标本。

9月15日上午,科考队抵达灰峪村后将营地扎在废弃的村委会院内。

村委会院里有一棵树龄约100年的国槐树,树干直径约80厘米,树干上还能看到,那个特殊刻的“抓革命促生产”字样。

下午2点,科考队前往化石坡开展采样工作。

化石坡的岩层以页岩和砂岩为主,裸露在外的岩层表面,随处可见植物化石的印痕。

李默带领队员沿着地层剖面,从古老地层到较新地层进行采样,进展很顺利。

下午5点30分左右,陈瑶在一处海拔约680米的页岩露头处,发现了一块特殊的化石。

这块奇怪的化石是椭圆形的,长约12厘米,宽约8厘米,表面有清晰的叶脉纹路,与石炭纪常见的轮叶化石相似,但质地异常柔软。

普通化石质地坚硬且冰凉,而这块化石摸上去有轻微的弹性,温度摸上去跟当时的气温差不多。

陈瑶将这个奇怪的化石交给了队长李默,李默用随身携带的放大镜观察后,也感到困惑:“正常情况下,石炭纪化石经过亿万年的石化作用,有机质已完全碳化,质地应与岩石一致,这块标本的状态不符合常规。”

李默用地质锤轻轻敲击化石边缘,敲下来一小块碎屑,碎屑呈灰褐色,用手指揉搓,能感觉到细微的粉末,与煤炭碎屑类似。

向导老王看到化石后,脸色骤变,劝阻道:“这石头不能碰,灰峪村的老辈人说,这种软乎乎的石头是‘有灵的’,碰了会招麻烦。”

李默作为科研人员,他可不相信“石头有灵”这种灵异说法。但他也意识到这块化石的特殊性,就将其单独装在密封标本袋中,标记为“异常标本001”,准备带回营地后,在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化验。

当天傍晚6点多,科考队结束一天的工作返回村委会院的营地。

晚餐后,李默将“异常标本001”放在帐篷内的折叠桌上,用便携式显微镜进行观察。

他发现化石的叶脉间隙中,竟有极细的黑色纤维,类似毛发或植物纤维,但因设备限制,无法进一步确定成分。

晚上9点,队员们陆续休息,李默将标本袋密封好,放在帐篷角落的行李箱上,便也休息了。

9月16日凌晨2点15分,李默被帐篷外的“沙沙”声吵醒。

起初他以为是风吹动槐树的枝叶的声音,没有在意。

但很快,又听见“笃、笃、笃”的敲击声,像是有人用石头敲帐篷的门帘。李默起身,打开帐篷内的手电筒,隔着门帘向外查看。

月光下,国槐树的影子投射在地面上,晃动的枝叶间,似乎有一个模糊的人影,但因为光线偏暗,李默也没看清楚细节。

“谁在外面?”李默喊了一声,随着他的问话,外面的敲击声嘎然而止,人影也随之消失。

李默披上外套,拉开帐篷门帘,发现地面上有一串清晰的脚印。

脚印是布鞋的形状,尺码大概有36码,从帐篷门口延伸至村委会院外,朝向村后化石坡的方向。奇怪的是,当天并没有下雨,地面很干燥,可脚印却异常清晰,而且脚印的边缘有少量灰褐色粉末,与“异常标本001”掉落的碎屑完全一致。

李默立即叫醒张强,两人沿着脚印向化石坡方向追踪。

脚印在院外约50米处的碎石路上消失,前方不远处,便是1972年开凿的备战洞遗址。洞口早已经被碎石封堵住了,周围长满了半人高的野草。

就在这时,两人听见备战洞右侧的废弃煤窑,就是1983年刘老根失踪的3号煤窑那个方向,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还夹杂着一种类似女人叹气的声音,断断续续的从煤窑深处传来。

两人跟着声音来到3号煤窑洞口。洞口被杂草遮挡了小半,直径约1.2米,两人需弯腰才能进入。

“要不要进去看看?”张强举着手电筒照从煤窑入口往里照。李默犹豫了会,觉得煤窑内结构复杂,还存在坍塌风险。最后李默决定先返回营地,等天亮以后再做打算。

回到营地时,已是凌晨3点30分。李默检查帐篷内的“异常标本001”,发现标本袋仍密封完好,但里面的化石却不翼而飞,只剩下一撮灰褐色粉末,与脚印边缘的粉末完全相同。

李默立刻挨个询问其他队员。其余人均表示夜间未离开帐篷,也未听到异常声响。

向导老王得知化石消失后,面色凝重,“我就说这石头碰不得,这是周玉娘把它‘收回去’了。”

9月16日上午8点,科考队全员集合召开临时会议。

李默决定调整计划,优先调查备战洞与3号煤窑周边的地层,同时寻找“异常标本001”的下落。吃过早餐后,5人携带设备前往3号煤窑,老王因为担心“出事”,就说自己留在营地看守物资。

上午10点,科考队抵达3号煤窑入口处。

李默用放射性同位素检测仪对煤窑周边的岩层进行检测,并没有发现异常辐射值。

张强和王浩清理了煤窑入口的杂草,李默举着手电筒进入了窑内。

这里的窑道倾斜向下延伸,李默向前走了大约15米后,路被坍塌的煤层堵死了,无法再继续深入。

窑道内壁的煤层中还嵌着很多的植物化石。这些化石与化石坡上的普通标本一样,李默没有再发现任何异常。

上午11点30分,科考队转移至备战洞遗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