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中国灵异地标真实地点灵异故事集 > 第142章 开平邓边村——广东“第一鬼村”的老故事(6)

六、守村人

现在的邓边村已经是彻底没有一个人居住了,但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村里还有几个老人守在村子里。

那个时候,邓阿婆是几个守村人里最年长的,今年八十七了,头发全白了,用根青布带扎在脑后,脸上的皱纹很深。

她住的房子在村东头,是栋百年老房,青砖墙上爬着牵牛花,门框上贴着张褪了色的门神。

阿婆的日子过得简单,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拄着根枣木拐杖,先去村口的榕树底下转一圈,伸手摸一摸最粗的那根枝桠,嘴里念叨着:“阿福,今天没调皮吧?”

然后再去荒井边,把木板掀开条缝,往里面看一眼,又轻轻盖上,从竹篮里拿出个刚蒸好的红薯,放在井边的石头上,“小主,吃点热的。”

这竹篮是阿婆的宝贝,竹篾编的,把手处包着块蓝布,是她当年嫁过来时,她娘亲手给她编的。

竹篮里总装着些零碎东西。有时候是个红薯,有时候是块糖,有时候是束野菊花,都是给村里 “那些东西” 准备的。

村里人都说,阿婆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有次村里来了个收老物件的年轻人,想找阿婆买个民国时期的瓷碗,阿婆不卖,说那碗是给邓阿珍留的。

“她晚上会来喝口水,用惯这个碗了。”

当时那个年轻人以为阿婆是老糊涂了,笑了笑就走了。结果当天晚上,年轻人停在村口的三轮车不知怎么就翻了,车上的老物件碎了大半,他自己在村里走路也被摔的头破血流。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来阿婆这儿收东西。

阿婆的记性不太好,常忘了自己早饭吃没吃,却记得村里每个人的生日,包括那些早就不在了的。

每年清明节,她都会提着竹篮,去村后的山坳里,给邓阿福、邓阿珍、邓大牛他们的坟上添把土,放上块点心,嘴里絮絮叨叨地说:“阿福,别再爬树了,摔着疼。阿珍,约翰那坏人早遭报应了,你别再哭了。大牛,井里凉,别总坐着,上来晒晒太阳。”

有年冬天特别冷,下了场罕见的雪,邓边村的青砖房都盖了层白霜,榕树的枝桠上挂着冰棱。

阿婆早上起来,发现荒井边的红薯没了,木板被掀开了一角,井里的水面上结了层薄冰,冰面上放着个布娃娃 —— 青布脸,黑墨眼,针脚歪歪扭扭的,正是井里 “小主” 的那个。

阿婆没慌,慢慢走过去,把布娃娃捡起来,用袖子擦了擦上面的冰碴,轻声说:“天冷,别把娃娃冻着了。” 然后把布娃娃放进竹篮,又从里面拿出个热水袋,灌了点温水,放在井边,“暖暖手。”

那天晚上,阿婆睡得特别香,梦里看见个穿红棉袄的小孩,手里抱着布娃娃,冲她笑,还喊了声 “阿婆”。

第二天早上,阿婆发现竹篮里的热水袋空了,布娃娃的衣角上沾着点露水,像是刚被人抱过。

当时村里的年轻人偶尔会回来看看老人。他们给阿婆带吃的,还劝她去城里住。

阿婆不肯,说:“我走了,他们怎么办?阿福没人提醒他别爬树,阿珍没人给她留碗,小主没人给她送红薯,这村就真空了。”

有次阿婆感冒了,咳得很厉害,躺在床上起不来。

村里的另一个守村人邓阿公来看她,发现她的竹篮放在床边,里面的红薯还在。阿公想帮她把红薯送过去,刚走到荒井边,就听见井里传来 “呜呜” 的声音,像小孩在哭。

阿公赶紧把红薯放在地上就往回跑,跟阿婆说:“小主不高兴了,嫌不是你送的。”

阿婆听了,撑着身子起来,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到荒井边,拿起红薯,放进井里,嘴里念叨着:“小主,是阿婆不好,今天来晚了,别生气。”

过了一会儿,井里的哭声停了,水面上冒起个小泡泡。

七、归乡人

邓明是邓阿婆的孙子,一直在广州做生意,有十几年没回邓边村了。

2011那年的清明,他开车带着老婆孩子回来,想给祖宗扫扫墓,顺便看看村里的老房子。

车子刚开到村口,邓明就有点愣神。

村里比他记忆里更荒了,野草长得快没过膝盖,安民楼的墙面上又多了几道裂缝,榕树的枝桠更密了,遮得村口暗沉沉的。

他的儿子小宇才五岁,第一次来农村,觉得新鲜,下车就往榕树那边跑,伸手想去扯垂下来的根须。

“别碰!” 邓明赶紧喊住他,他小时候听阿婆说过榕树的故事,知道这树邪性。

小宇被吓了一跳,缩回手,委屈地看着邓明,邓明蹲下来,摸了摸儿子的头,“这树不能碰,咱们去看奶奶。”

阿婆看见邓明回来,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拉着小宇的手,往他手里塞了块糖,“乖娃,长这么高了,跟你爷爷小时候一模一样。”

小宇接过糖,看了看阿婆,又看了看榕树,小声问:“奶奶,树上是不是有个小哥哥?”

阿婆的手顿了一下,笑着说:“是啊,小哥哥在树上玩呢,咱们别打扰他。” 邓明听见这话,心里咯噔一下,他小时候也问过同样的问题,阿婆也是这么回答的。

晚上,邓明住在阿婆的老房子里,小宇睡在里屋,很快就睡着了。

邓明坐在堂屋的椅子上,跟阿婆聊天,聊起小时候的事,阿婆突然说:“你爷爷走的那天,我看见阿珍了,她站在安民楼的门口,穿着蓝色的连衣裙,手里抱着个匣子,跟我说,‘阿婆,我要走了,去跟阿福作伴’。”

邓明心里有点发毛,刚想说话,就听见里屋传来小宇的哭声,他赶紧跑过去,看见小宇坐在床上,眼睛睁得大大的,指着墙角,“爸爸,有个小姐姐,抱着个黑匣子,在看我。”

邓明顺着小宇指的方向看,墙角空荡荡的,只有个旧衣柜,衣柜上放着个布娃娃 —— 青布脸,黑墨眼,正是阿婆竹篮里的那个。阿婆跟过来说:“是阿珍来看小宇了,她喜欢小孩,没事的。”

第二天早上,邓明在衣柜的抽屉里发现了一张旧照片,是张黑白照,照片上有个穿蓝色连衣裙的姑娘,长得很漂亮,站在安民楼的门口,手里抱着个黑色的匣子,旁边站着个小男孩,手里拿着个布娃娃。

照片的背面写着一行字:“阿珍与阿福,民国二十五年。”

邓明拿着照片问阿婆,阿婆看了看,叹了口气:“这是阿珍和阿福小时候的照片,阿珍比阿福大五岁,总带着阿福玩。后来阿福摔死了,阿珍就总抱着这个匣子。说里面装着阿福的玩具,没想到,她自己也走得那么早。”

邓明看着照片,突然想起小时候,他总在夜里听见安民楼里有女人的哭声,阿婆说是风吹的,现在他才知道,那不是风声,是阿珍在哭,哭她的弟弟,哭她自己的命。

清明过后,邓明要回广州了,临走前,他给阿婆留了些钱,又去村口的榕树底下,对着最粗的那根枝桠鞠了一躬,“阿福,照顾好阿婆。”

邓明又去了荒井边,把一块巧克力放在石头上,“小主,尝尝这个。”

阿婆送他到村口,手里提着竹篮,“有空就回来,村里的人都盼着你们呢。”

邓明点点头,发动车子,从后视镜里看,阿婆还站在那儿,竹篮挎在胳膊上。

车子开远了,邓明看见村口的榕树在晃,枝桠像在挥手,荒井边的巧克力没了,只有块布娃娃的衣角,在风里飘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