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靠近你多一点 > 第174章 《奇妙之城》的录制与幕后的守护

长沙的居家休假生活平静而温馨,但傅诗淇的假期并未持续太久。一个工作邀约适时地找上门来。

这天,涛哥拿着平板,脸上带着些兴奋又有些谨慎的表情找到傅诗淇:“毅哥,有个综艺邀约,我觉得挺不错的,你看看?”

傅诗淇接过平板,是《奇妙之城》第二季的策划案。这是一档深度城市探访纪录片式的综艺,通过嘉宾的视角展现城市的人文风貌和市井生活。第一季口碑很好。

“第二季想拍长沙?”傅诗淇浏览着内容,来了兴趣。作为长沙伢子,能通过节目向观众展示自己家乡的魅力,他觉得很意义。

“对,节目组觉得你形象正面,又是本地人,对长沙有感情也有了解,很适合。”涛哥解释道,“录制时间不长,大概几天。内容主要是带你的一位好友游览长沙,寻找城市记忆;再和两位老友聚会聊天;最后有一天个人采访。节奏比较慢,偏重交流和体验,不像那些游戏竞技类综艺那么累,我觉得挺适合你现阶段放松一下,也能维持曝光。”

傅诗淇仔细看了看流程,确实不像高强度跑动的综艺,更像是一次有向导的深度游和老友记。他点点头:“嗯,感觉是挺有意思的。跟郑哥汇报了吗?”

“郑哥那边初步同意了,觉得题材和调性都挺好,也尊重你的意愿。”涛哥说。

“行,那接吧。”傅诗淇做了决定,他对展示家乡这件事本身就有热情。

晚上,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宋玖。宋玖听完,点点头:“《奇妙之城》制作团队挺专业的,风格沉稳,应该不会太折腾。录制时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她语气平静,像是评价一个普通的工作项目,但傅诗淇能听出里面的关心。

“嗯,我知道。就当带朋友回家玩玩了。”傅诗淇笑了笑,凑近她,“可惜你不能出镜,不然带你一起去逛最好。”

宋玖瞥他一眼:“我是去工作还是去玩?”她作为制片,习惯性会区分工作与私人时间。

傅诗淇讪讪地摸摸鼻子:“也是哦。”

录制很快提上日程。节目组前期与团队进行了详细沟通,确定了大致行程和拍摄重点。傅诗淇邀请了一位相识多年、性格投契的圈外好友参与游览部分。

录制第一天,天气有些阴冷。傅诗淇和好友汇合,在节目组的跟随下,开始了长沙城市漫步。他们穿梭在熟悉的街巷,寻找着旧时的痕迹,回忆着成长的趣事。傅诗淇用长沙话和街坊邻居打招呼,介绍着街角的老店和变化,神情放松又带着点自豪。

中午,他们钻进一家烟火气十足的粉店。傅诗淇热情地对着镜头介绍长沙米粉的特色和不同码子的风味,像个尽职的家乡推荐官。他熟练地点了单,和好友端着碗找位置坐下。

正准备大快朵颐时,傅诗淇愣了一下,用筷子搅了搅自己的碗,表情有点懵:“咦?我的粉呢?”只见他碗里只有满满的码子和汤汁,底下空空如也——阿姨忙中出错,忘了给他烫粉了。

好友和工作人员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善意的笑声。傅诗淇自己也哭笑不得,举着空碗对着镜头,用长沙话调侃道:“阿姨,你咋子只给我码子不给我粉咯?这咋吃嘛?”场面顿时变得轻松又搞笑。他无奈地起身去加粉,一边还嘟囔:“这要是播出去,长沙伢子的脸都要被我丢光了。”

下午,拍摄转到一个开阔的广场,这里以放风筝的人多而闻名。傅诗淇想体验一下放风筝。天气越来越冷,风也大了起来。拍摄中途休息时,傅诗淇裹着单薄的外套,搓着手,感觉有点冻得慌。他下意识地找涛哥,通常涛哥会给他准备外套。

但左右看看,却没看到涛哥人影。原来涛哥刚才和节目组一个工作人员去协调下一个拍摄点的事情,一时走散了,没来得及把羽绒服送过来。

傅诗淇不好因为自己的事打断拍摄,只好忍着冷,继续和好友说笑,准备接下来的放风筝环节。

这时,在拍摄圈外不远处,一直安静跟着的宋玖注意到了傅诗淇细微的瑟缩和张望的动作。她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她不动声色地从自己随身的大背包里拿出一件备用的厚羽绒服——这是她习惯性为各种突发情况准备的物资之一。

她没有直接上前,而是招手叫来在旁边待命的小周,把羽绒服递给他,低声嘱咐了一句:“去给毅哥披上,看着点冷。”

小周立刻会意,接过羽绒服,小跑着穿过工作人员,来到傅诗淇身边:“毅哥,穿上吧,风大,冷。”

傅诗淇正觉得冷,看到羽绒服,眼前一亮,一边接过穿上一边顺口问:“涛涛回来了?”

“没呢,是玖姐让我送过来的。”小周老实回答。

傅诗淇穿衣服的动作顿了一下,目光下意识地朝宋玖的方向快速扫了一眼,看到她正低头看着手机,仿佛只是做了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股暖流瞬间从心底涌起,驱散了身上的寒意。他拉好拉链,整个人都暖和了,心里更是暖洋洋的。

这个小插曲很快过去,拍摄继续。傅诗淇和好友向一位放风筝经验丰富的白胡子老爷爷请教技巧,尝试着将风筝放上天。过程很有趣,也拍到了不少温馨自然的画面。

第二天的录制主题是老友相聚。傅诗淇和两位认识多年的老朋友选择了时下流行的露营。不过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三人并没有被天气影响兴致,反而在雨中合力搭起了天幕和帐篷,别有一番趣味。

他们坐在天幕下,听着雨声,吃着带来的美食,喝着热茶,聊着各自的近况,回忆着过去一起打拼的时光,气氛轻松而真挚。

一位朋友看着傅诗淇,颇为感慨地说:“淇淇,说真的,从《琉璃》之后,你火了,变得好忙,但感觉你人一点没变,还是以前那个样子。”

傅诗淇捧着热茶,笑了笑,没说话。听到朋友的话,他心里有些触动。没变吗?其实还是变了的。经历了许多,尤其是那段时间的网络风波,内心怎么可能毫无波澜。只是他习惯了自己消化,不愿把负面情绪带给身边的人。他庆幸的是,在那段不易的时光里,有一直支持他的粉丝,有真心的朋友,还有……始终默默陪在他身边,用她自己的方式给予他支持和安静的宋玖。这些支撑,让他得以保持本心,稳步前行。

聊到后来,傅诗淇想起什么,转而调侃起其中一位朋友:“哎,我说你,天天说忙,藏着掖着的,什么时候带女朋友出来见见?光知道你有,一直没见过,太不够意思了吧?”

朋友被他调侃得不好意思,连连讨饶,引得众人大笑。雨中的露营,充满了老友间毫无负担的玩笑和温暖的陪伴。

最后一天是个人采访。在节目组安排的安静空间里,傅诗淇面对镜头,分享了自己对长沙这座城市的理解和情感,也聊到了对工作和生活的思考。

聊到放风筝的体验时,他想了想,认真地说:“放风筝其实挺像演戏的。你看,风筝飞得高,看得远,但线得攥在手里,根基得稳。演戏也一样,角色可以飞得很远,体验不同人生,但演员自己的根不能丢,对表演的敬畏和初心得一直在。”

制作组又问道:“看你总是乐呵呵的,好像没什么烦恼。这么多年在圈里打拼,遇到难过或者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会找朋友或者家人倾诉、吐苦水吗?”

傅诗淇闻言沉默了片刻,似乎仔细回想了一下,然后才缓缓开口,语气平和却坚定:“好像……还真没有。这么多年,遇到事,习惯了自己琢磨,自己消化。因为回头想想,其实都还好,真的,都过来了。”他顿了顿,补充道,“可能跟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吧。我奶奶就是特别要强、特别能吃苦的一个人。我们湖南人嘛,身上好像都有那么一股子韧劲,遇到事,咬咬牙,扛过去就好了。少说话,多做事,准没错。”

采访结束,整个长沙部分的录制也顺利收官。傅诗淇和工作人员道别,感谢大家的辛苦。

回程的车上,傅诗淇显得有些疲惫但心情愉悦。他靠在座椅上,对身边的涛哥说:“这节目挺舒服的,不像录综艺,像真的和朋友玩了几天。”

涛哥点头:“是啊,反响应该会不错。”

傅诗淇笑了笑,没再说话,目光看向窗外飞逝的城市景色。他想到了那个总是默默观察、提前准备、在他需要时及时递上羽绒服的身影。这份无声的守护和支持,早已成为他工作和生活中最安心、最温暖的后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