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431章 自由號空间站

科技入侵现代 第431章 自由號空间站

作者:鸦的碎碎念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11 14:19:18

第431章 自由號空间站

每个国家需要有每个国家的贏学绩效。

苏俄的是他们的钢铁洪流,飞机大炮,可能还有一些科罗廖夫留下的航天余暉。

但也就是余暉而已。

克里姆林宫方面已经决定要和华国破冰。

他们希望能够冻结在爭议性的议题,降低边境对峙烈度,以及寻找新的合作方向。

苏俄最希望的就是,能用卢布来购买华国的商品,其次是用石油、技术、大型工业设备来换,最后才是美元。

他们也寻找到了他们的破冰方式,那就是航天领域的合作。

由柯西金率领,前往华国展开访问的团队中,有两个熟悉的名字:波克罗夫斯基、格卢什科。

苏俄航天局在科罗廖夫去世后,为了追上阿美莉卡的进度,曾经试图从华国寻找能为他们工作的“教授”。

他们一开始认为钱会是这个人选,只是已经是51区负责人的钱文怎么可能会跑到莫斯科去为他们工作呢?

所以华国派出了王曦继,一位有一定经验的年轻人去承担这一重任,华国方面会为他的工作提供协助。

双方的合作一开始是很愉快的。

儘管王曦继提出的分布式控制网络的想法,和苏俄的传统不符。

但从实验来看,这一套对n-1火箭来说,是管用的,是有效果的,是能够看到解决曙光的。

很遗憾的是,双方关係的急速降温,导致合作没能继续,在成功前,王曦继被迫回国。

连带著他所坚持的技术路线也付之一炬。

整个n-1火箭的研发进度也停滯了下来。

接二连三的发射失败,加上半导体技术的重视程度上升,苏俄航天局拿到的经费越来越少,n-

1火箭项目名存实亡。

现在,苏俄方面希望能够重启这一项目。

既是为了重返月球,也是破冰的第一步。

这对苏俄来说可不是一个容易做的决定。

某种意义上,这等於是在承认我们不行,必须要由华国人来牵头负责这个项目。

可见在柯西金的操盘下,苏俄对於修復关係的决心之强烈。

1969年,莫斯科时隔数年,王曦继再次踏上这片冰封的土地,记忆中,莫斯科是漫长的冬天,短暂的夏天,几乎不存在的春天和秋天。

这次来不是冬天,气温很適宜。

结合越战前线的炮火,阿美莉卡和苏俄之间在舆论上的衝突加剧,政治上的气氛同样火热。

但他依然能闻到记忆中的冷冽空气,这是一种感觉,是他对莫斯科的记忆被唤醒。

他知道,这一次,他不是作为客人,而是作为回归者。

在苏俄航天局的会议室里,他坐在长桌的一端,对面坐著他曾经的同事,瓦连京·格卢什科。

在多年前,他们曾並肩作战,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而努力。

但最终,两国关係的破裂,让他们各奔东西。

瓦连京老了许多,曾经挺拔的身躯也变得有些僂。

不过他们上次见面是在不久前的燕京。

这次看到王曦继的回归,瓦连京面带笑意:“王,我们又要並肩作战了,这次,我们相信我们能把大傢伙给点燃,像土星五號把阿美莉卡太空人源源不断地送上月球那样,我们也要把我们的太空人送上月球。”

王曦继同样微笑著回应,他的语气平静而真诚:“当然,当然,在过去这三年时间里,我可没有停下来过,在理论和计算上,我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只要我们的验证顺利,我想我们很快就会成功。”

瓦连京张大嘴巴,这是他在燕京的时候所不知道的:”n-1,它依然是我们的心病。

在你走之后,我们尝试过很多次,但每一次都失败了。

火箭在升空后,总是在某个阶段发生解体。

我们用了最先进的集中式控制系统,但它在面对多台发动机同时工作所產生的复杂振动时,总是在毫秒之间崩溃。

你现在说理论上、计算上已经完成了验证,怎么可能?”

在燕京,他们聊的很宽泛。

现在,可以聊一些具体的內容了。

王曦继无奈道:“我在的时候不是说过,集中式的控制系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是100,用分布式控制系统难度最多也就50。”

瓦连京苦笑道:“在苏俄,科学从来不只是科学而已。

分布式控制系统你能提,你担任项目负责人,你可以来推进,但我们不能。

你应该知道李森科吧?”

这里指的是李森科和瓦维洛夫的爭论。

双方围绕生物性状是后天环境决定的还是基因遗传决定的爭论不休,李森科的理论在尼基塔时期,在苏俄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莫斯科认可的理论,被强行推广到苏俄的农业实践中。

一直到尼基塔被放逐到黑海后,李森科的理论才被否决,现在已经是列昂纳德了,李森科被否决了,但这种气氛,没有消失,塑造这种气氛的土壤仍然存在。

王曦继秒懂,他同样无奈得摇了摇头,“好吧,我明白,我明白。

这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

说回分布式控制系统。

我们过去做了大量工作,就只差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我在燕京的这三年时间里,已经解决了这些关键的问题。”

王曦继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厚厚的图纸和计算报告。

“瓦连京同志,你还记得我当初对你说过的话吗?”王曦继问道,“我说过,自由是为了更好的控制。”

他將图纸平铺在桌上,那里是一份详细的多发动机並联方案。”n-1第一级的30台nk-15发动机,我们称之为火箭森林。

在点火瞬间,每一台发动机都会產生微小的推力偏差,这些偏差会叠加,形成次同步振动。

而你们的集中式kord模擬计算机,在面对如此庞大的实时计算量时,无法在毫秒级时间內做出有效调整,最终导致了火箭的解体。”

王曦继指著图纸上的一个模块:“这几年,我们在华国拥有了更先进的半导体技术。

我们已经用这些技术,开发出了一款数位化的分布式控制器。

它可以被集成到每一台发动机的旁边,实时监测和调整推力。”

他继续说道:“通过高速数据总线,这些控制器可以实现毫秒级的通信。

如果一台发动机推力异常,相邻的控制器会立即感知到,並在中央单元的统筹下,对其他发动机的推力进行动態补偿。

这就像人体的神经系统,每一个部分都是独立的,但它们又都听从大脑的指挥。

当一个部分出现问题时,其他部分可以迅速进行补偿。

这才是我们需要的。”

王曦继接著掏出一份论文:“这是pid控制算法。

每一个本地控制器都会实时监测发动机的推力偏差,並根据这个偏差,在瞬间计算出需要修正的推力。

这个计算量很小,对於我们的数字处理器而言,是微不足道的。

中央控制单元的角色,则从一个全能的计算者,变成了一个协调者。

它只需要处理一个简化的模型,比如將一个发动机的失灵转化为一个全局的推力补偿向量,並將其分配给其他控制器。

这种分布式计算的方式,彻底避免了单点故障和系统过载的问题。”

没人会质疑华国的民用半导体製造能力,但这是火箭上要用的,它需要更高的稳定性,需要能够承受极端环境。

瓦连京还是震惊於华国的进度之迅速。

王曦继接著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半导体电路:

“这是我们开发的分布式控制器。

它可以被集成到每一台发动机的旁边,实时监测和调整推力。

採用了我们自主研发的固態电晶体和集成电路,能够承受高强度的辐射和振动。”

瓦连京想到苏俄这几年把资金投入到半导体领域,但却进度缓慢就头痛。

这用掉的可都是他们苏俄航天局的预算。

隨后他又对王曦继的公文包感兴趣起来,不是,你这什么万能公文包,怎么装了这么多好东西。

“王,还有什么好东西全部拿出来给我开开眼界吧。”瓦连京调侃道,王曦继说:“我们剩下的工作还包括了控制器的软体开发,我们需要为它编写实时作业系统和控制算法,確保它能够准確快速响应传感器信號做出对应调整。

然后就是发动机台架的热试车,我们需要將新控制器安装到一台真正的nk-15发动机上,在地面进行全推力点火试验。

这將验证推力调节阀的响应速度和控制器的实际表现,確保它能在真实的、充满振动和噪音的环境中正常工作。

我们还要搭建一个多台发动机的並联试验台,模擬火箭第一级的点火过程,以验证分布式控制系统在应对次同步振动时的实际效果。

我们需要对火箭结构进行改造,需要重新设计n-1的內部结构,以安装高速数据总线,確保30

个控制器和中央单元之间的稳定通信。

在火箭的关键部位,需要安装新的传感器,用於实时监测振动、压力和加速度等数据,並將这些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瓦连京提醒道:“你是不是还忘了什么?”

王曦继恍然大悟,又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沓资料:“你是说仿真实验对吧?

我已经在华国做完了。

我们已经用计算机模擬n-1火箭的飞行物理、发动机动力学和外部环境。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