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256章 什么技术复刻爱好者怪癖!

第256章 什么技术复刻爱好者怪癖!

“哦,张工来了啊,你说,你们最近进度如何?”

贾勇很客气。

他大概知道林燃这尊大佛的根脚,在知道之后庆幸自己一直都很客气。

不过本身他作为院长,事务繁忙,所以他让张小强每个月来汇报一次他们的工作进度。

这里的汇报是当面汇报。

除了当面汇报外,他们每周的周报上也会体现一个进度情况。

只是说周报大家写的都很专业,领导压根不会仔细看。

周报太多了。

领导只会关注大的项目节点,重要项目,在大的节点前过问两句。

复刻f-1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临时加的政治任务。

说重要嘛,肯定重要,但因为不属于年度计划范畴内,就算没完成也问题不大。

毕竟整个项目的负责人是林燃,他们充其量算个打下手的。

这也导致贾勇压根不知道该项目只了两个月时间就结项了。

这就好比勇士消灭魔王任务,首都对勇士能否消灭魔王抱着不置可否的态度,觉得很悬。

即便完成了,首都都觉得最少也得那么个十年八年的吧。

结果勇士两天就回来说我把魔王给干掉了。

这不是惊喜,是惊吓。

现在贾勇就有这样的感觉。

看着手里的纸质报告,报告结项中最后的结论那一栏赫然写道:

“.f-1的推力稳定,j-2的比冲高效,证明了六院的制造能力与林燃的专业指导完美结合。”

贾勇拿起办公桌上的手机看了一眼:

“2021年6月1日”

是儿童节不是愚人节啊,他心想。

贾勇抬头看向张小强:

“不是,项目已经研发成功了?”

张小强点头道:“如果我们的目标只是造出和土星五号配套的f-1和j-2火箭发动机的话,那我们已经成功了。

只是从精度的层面,我们应该做的比土星五号的原型机精度更高。”

贾勇听出了对方的潜台词。

不过他没有打断,而是等对方说完。

“如果我们要研发符合现代航天要求,尤其是我们华国航天体系要求的重型火箭,那么要以f-1火箭为原型进行优化迭代。

就像nasa在过去四十年时间里,对f-1做的那样,那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张小强说道。

作为历史上怪兽级的火箭发动机,一直到今天,f-1仍然是最强大的单燃烧室液体推进火箭发动机。

华国航天内部有很多人对阿波罗登月相关的技术着迷,其中想要复刻土星五号的人是最多的,其次就是f-1火箭发动机。

张小强也不例外,在复刻成功f-1之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得在这基础上进行优化。

在2010年代,nasa与承包商合作开发了f-1b发动机,把推力提升至180万磅,采用现代制造技术。虽然最终f-1b没能实装,但未必这不是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

张小强觉得有可能是nasa太菜了。

在和林燃合作过之后他愈发这么认为,和林教授比起来,nasa实在太菜,菜的没边了。

“这个我们得讨论。

不是,我还是很难想象,林教授就带着你们这点人,顶天几百号人,两个月时间就把f-1给复刻了?

nasa又是复原又是拆解的,都没做到,你们这做的也太”

贾勇憋了半天才憋出来剩下那半句:

“也太容易了吧。”

张小强知道贾院长所说的nasa是怎么一回事。

2013年,nasa从库存里找出一台序列号为f-6049的f-1发动机。

这台发动机因为故障而从未使用过,

nasa通过结构光扫描技术创建cad模型,试图复刻f-1发动机。

尽管nasa对外宣称,我们只是为了深入了解f-1发动机的技术细节,想要评估现代分析技术对性能提升,比如燃烧稳定性和推力,的潜在影响,并不是想要复刻。

我们不是复刻,是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造出更强大的发动机。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妥妥障眼法,说白了就是为了不让外界怀疑,现在的nasa,或者更准确来说现在的阿美利肯航天产业已经做不到复刻f-1了。

贾勇还没等张小强回答,他就自言自语道:“不是,这份报告是真的吗?

nasa有rocketdyne实施的所谓f-1生产知识保留计划,留下了20卷技术文档,就算林教授把这20卷技术文档从nasa那拿到了,也没这么快吧?

我们都是老航天人了,很清楚复刻f-1最大的难点不是技术。

现在的技术和60年代比起来进步了,无论从哪一方面,都是进步了。

但这种进步对于技术复刻来说反而不是什么好事。

林教授要做到两个月复刻f-1,那得对f-1每一个缺陷容忍度都掌握了,这是人能做到的吗?”

所谓缺陷容忍度是指,工程和理论是不一样的,在实际的工程中,不是每个部件都需要完美无缺。

工程师们会通过经验和测试,确定哪些缺陷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说不会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安全性或可靠性。

甚至这些缺陷,本身就是发动机能够正常运转的组成部分,没有这个缺陷有可能反而会运转不起来,甚至是爆炸。

这就跟代码屎山归代码屎山,可你要是修复你以为很简单的bug,结果就是整个屎山爆炸,程序彻底运转不起来。

f-1发动机的工程师在制造和测试过程中,观察到某些缺陷对性能无影响,逐渐形成判断。

后续f-1发动机进行大量地面测试,通过这些测试,工程师确认哪些缺陷不会导致失败。

而且1960年代的制造更多依赖手工,工程师在现场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比如决定某个焊缝是否需要重做。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