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245章 钱是个合适的人选(求月票)

第245章 钱是个合适的人选(求月票)

“钱?”

作为从阿美莉卡回归的华国航天航空领域的核心人物,米申自然知道这个名字。

“没错,钱会是个合适的人选。”格卢什科点头道。

他接着说道:“你需要明白,钱对华国的影响远不止航天和导弹领域,他的足迹还遍布了半导体。

我们现在在用的熊猫牌收音机,华国用来抵押贷款的便携式计算器,甚至包括我们一直觊觎却没能获得的发光半导体技术,都和他脱不了关系。

钱一手主导了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当nasa由华人教授主导的时候,我想我们找钱也许会是一条不错的路,能帮我们解决n-2面临的问题。”

如果放在五年前,格卢什科的提议会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和一个农业为主、辅以少量轻工业的国家合作?开什么玩笑。

但现在已经不是五年前,每年莱比锡贸易博览会上最受关注的苏俄阵营国家就是华国。

大家都好奇华国又带来了什么好货。

如果说最开始,苏俄的泽列诺格勒微电子中心还会有要追赶的想法,那么现在,他们对于追赶的念头已经越来越弱。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在民用品领域,他们不但看不到赶上的信号,甚至双方的差距还在拉大。

以收音机、录音机、便携式计算器和电视机为主的消费电子产品,华国就是整个socialism阵营里的第一梯队。

华国推出的熊猫牌电视机也还依然是基于真空管技术,和苏俄、东德在技术上没有代差,但华国的产品使用体验、设计感和良品率上就是要好那么一点。

加上华国还有一定价格上的优势,这也导致华国在socialism阵营内部慢慢成为消费电子产地的代名词。

甚至东德都在和华国洽谈引进纯硅生产技术和发光二极管技术,双方正在谈技术交换。

所以现在,说和华国在技术领域合作,好像也不是那么突兀。

再加上林燃的奇迹,未必就不能在苏俄复制。

米申思考片刻后说道:“钱也许会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但你别忘了,我们还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那就是苏俄和华国的关系并不好,我们之间想要达成这种层面的合作太困难了。

毕竟航天技术,尤其是火箭技术,关乎到战略武器。

越先进的航天技术,和战略武器的关系就越密切。

和华国合作未免有些太敏感了。”

格卢什科问道:“你担心的是r-36?”

米申点头道:“当然,如果华国的导弹射程能像r-36一样有一万多公里,我想先睡不着的应该是克里姆林宫而不是白宫才对。”

r-36是大名鼎鼎r-36m的前身,去年开始服役,也是苏俄历史上第一款能够真正威胁到阿美利肯本土的洲际导弹。

格卢什科摇了摇头:“不,我觉得你担心的太多。

火箭的核心是发动机,我们需要的是华国的同志来帮我们一起设计火箭,他们又不会参与发动机的生产。

像r-36,就算华国拿到所有图纸,知道我们的设计理念又能怎么样?

甚至我说的更加具体一些,就算华国知道我们是怎么设计的引擎,甚至里面的技术难点,是如何解决燃烧室尺寸过大问题的,就算他们这些都知道了,他们也造不出r-36同等级洲际导弹所需的发动机。

因为发动机需要能够生产耐高温和抗氧化的特殊合金,用于燃烧室和喷嘴。

需要有足够高精度的关键组件,像喷油器和涡轮叶片,以保证可靠性和性能。

我们在材料领域卡住华国的脖子,光知道设计没有任何作用。

就像教授在nasa能够做到很多常人做不到的事情,这是得益于阿美利肯强大的工业基础。

即便是教授,他回到华国,难道就能和我们或者nasa对抗了吗?

恐怕也做不到吧。

所以我们就不应该害怕和华国合作,相反,我们要尽可能地利用华国人的智慧,让他们的智慧为我们所用。

已经连续两届菲尔兹奖得主是华裔了,我们的阵营明明有着全球数量最大的华人群体,却不懂得利用起来,这不是最愚蠢的事情吗?”

在格卢什科的视角里,不和华国合作,简直是暴殄天物,和华国合作的收益远大于风险。

教授是偶然,陈德辉不又拿了菲尔兹?这也是偶然,华国在半导体领域不是发展迅猛?连东德都赶不上?

至于超远射程的洲际导弹,苏俄都一直到1965年才列装,华国又要多久才能克服高精尖材料和高精尖加工的问题?

至少华国在半导体领域就要依赖于东德的光学系统,没办法自己搞定所有技术。

只要他们把控住材料和高精尖的加工设备、生产工艺,华国掌握再多他们的技术发展情况也无济于事。

米申的担心压根就属于杞人忧天。

米申听完后若有所思,但内心还是有些犹豫,“但这件事的前提在于,钱真的有教授那么强。”

格卢什科扶额:“不是,瓦西里同志,我们很清楚,教授是独一无二的。

尽管印度那边说教授是拉马努金第二,但我们很清楚,教授不是拉马努金能比的。

就算是阿美利肯自己也找不到第二个教授。

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一个足够有能力的合作者,主持完成n-2项目,我们都只能沿着科罗廖夫同志的技术路线走,跳不出他的桎梏。

我们需要有新的大脑加入进来,这颗大脑还要足够顶级。

我不确定钱能行,但我觉得和华国合作的可能性最大。

华国有着全球最多的华裔,过去我们能和阿美利肯争夺德意志的科学家,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和阿美利肯争夺华裔科研人员的支持?

华裔有着足足7亿人口,这7亿人口里总有一天会有教授一样的人才涌现。

而我们难道不应该从现在就开始和华国在科研领域展开合作吗?”

格卢什科是标准的实用主义者,他停顿片刻后说道:“瓦西里同志,要知道我们好不容易才等来这样的机会。

如果是尼基塔的话,那么我们的要求一定不会被允许。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

而现在换成了列昂尼德。

尼基塔不会做,所以列昂尼德才会。

你知道吗是为什么吗?”

米申能做到局长,敏感度自然拉满了:“当然,为了证明尼基塔是错的,证明自己把对方给换了的正当性。”

格卢什科点头道:“没错,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现在列昂尼德上来之后,对于登月的渴求只会更严重。

尼基塔时期,加加林作为苏俄人,第一个踏上了月球的土地。

不管是不是苏美联合登月,总之上去的是苏俄人,手握月壤分配大权的也是苏俄。”

在登月之后,尼基塔去哪个国家,就给人家送上一克月壤作为礼物,那叫一个风光无限。

“现在再去送月壤,只会让民众们不断回想起,这是尼基塔在的时候,完成的登月任务。

列昂尼德上来之后,可就再也没办法登月了。

更要命的是,我们的最大对手,阿美利肯还单独实现了登月。

所以未来来自克里姆林宫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而n-2明显有着我们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

我们需要引进外部力量,来重新启动整个登月计划。

而外部力量,还有比钱更合适的人选吗?”

在当下的阵营里,第聂伯罗夫斯克南方设计局的费多罗维奇·乌特金也许会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但很明显,格卢什科的意思是,就要一股新的力量进来打破现在的僵局。

而南方设计局说白了和苏俄航天局内部没有本质区别,大家学的都是同样的招数。

格卢什科希望能够引进其他门派的高手来主导n-2的研发。

米申问道,“问题在于,n-2科罗廖夫同志生前无法解决该问题,我们也同样无法解决该问题,又如何保证钱能解决这个问题?”

格卢什科解释道:“我们未必要造n-2,我们需要的是一款能够把苏俄人送上月球的火箭,它只是叫n-2,它是不是n-1的改进款不重要。

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最新地址:www.071662.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